人跡罕至

人跡罕至

少有人到的地方。跡,足跡,腳印。罕,稀少。至,到。

基本信息

基本解釋

人跡罕至人跡罕至

人跡罕至rén jì hǎn zhì

[釋義] 罕:少。人的足跡很少到達。指荒涼偏辟的地方很少有人來過。

[語出] 漢·荀悅《漢紀·孝武紀二》:“而夷狄殊俗之國;遼絕異黨之地;舟車不通;人跡罕至。”

[正音] 跡;不能讀作“jī”。

[辨形] 至;不能寫作“志”。

[近義] 荒山野嶺 窮鄉僻壤

[反義] 人來人往 人山人海

[用法] 用作貶義。一般作賓語、定語。

[結構] 主謂式。

[例句]
①歷史上曾人來人往的絲綢古蹟;如今已變成~的沙漠。
②勘探隊隊員經常在~的地方工作。

成語出處

荀悅《漢紀·孝武紀二》:“而夷狄殊俗之國,遼絕異黨之地,舟車不通,人跡罕至。”

成語示例

1.吐魯番的大戈壁炎熱的天氣,實在是 人跡罕至
2.神農架是一片 人跡罕至的神秘原始森林。
3.到 人跡罕至的山中旅遊要注意安全。

4.而夷狄殊俗之國,遼絕異黨之地,車不通, 人跡罕至
5.這片 人跡罕至的灘澤除有幾隻大鳥在空中飛過再無任何聲息。
6.飛機飛過一個 人跡罕至海峽

7.歷史上曾人來人往的絲綢古蹟;如今已變成 人跡罕至的沙漠。
8.勘探隊隊員經常在 人跡罕至的地方工作。
9. 洪邁《夷堅丁志·龍門山》:“南城縣東百餘里龍門山,山巔有寺,幽僻孤寂, 人跡罕至。”

10. 馮牧《瀑布之歌》:“它們所以不被人知,僅僅是因為它們處在 人跡罕至,交通阻隔的地方。”
11. 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拍雪人(將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羅漢需要人們鑑賞,這是荒園, 人跡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來捕鳥。”

成語辨析

1.跡;不能讀作“jī。”

2.至;不能寫作“志”。

3.罕;不可寫成“旱”。罕,也不可以念成hàn。

4.人跡罕至與窮鄉僻壤的區別在於:窮鄉僻壤是指一個地方很窮,也很荒僻;而人跡罕至則是指很少有人來的地方。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