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鄉僻壤

窮鄉僻壤出自曾鞏的《敘盜》主要是用於形容地域荒遠的常用成語之一。

基本信息

成語資料

【拼音】qióng xiāng pì rǎng
【釋義】 貧窮又荒遠偏僻的地方。 窮:貧窮;僻:偏。荒遠偏僻的地方。
【用法】也作“窮山僻壤”。作主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結構】聯合式
【近義詞】窮山惡水、荒山野嶺、荒郊野外
【反義詞】 沃野千里通都大邑
【簡拼】qxpr

成語出處

宋·曾鞏《敘盜》:“窮鄉僻壤、大川長谷之間,自中家以上,日暮持錢,無告糴之所。”
宋·朱熹《條奏經界狀·貼黃》:“故州城縣所在之鄉,其產不甚重與窮山僻壤至有相背蓰者,此逐鄉產錢租額,所以本來已有輕重之所由也。”

成語辨析

【正音】僻不能讀作“bì"。
【辨形】僻不能寫作“辟”。

成語示例

茅盾子夜》:“他們將使他們的燈泡、熱水瓶、陽傘、肥皂、橡膠套鞋,走遍了全中國的~。”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九回:“~,有這樣讀書君子,卻被守錢奴如此凌虐,足令人怒髮衝冠。”
◎10年以前,這裡還是一片窮鄉僻壤,可是現在已經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