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發現

人的發現

人的發現所屬現代詞,指的是人認識到人在宇宙中地位、目的和價值。當代人學家張榮寰在2003年5月指出:人只有全面的認識自己、發現人、升華自己,人才能找到人來到世界的意義。

什麼是人的發現

(圖)人的發現人的發現

人的發現是指人認識到人在宇宙中地位、目的和價值。當代人學家張榮寰在2003年5月指出:人只有全面的認識自己、發現人、升華自己,人才能找到人來到世界的意義。人認識人、發現人、升華人的進程,從知識體系上劃分為:自然(自然史)發現、神學啟示、哲學思辨、科學改造、人學上升五個階段。發展到人學階段,人才開始了全人類的覺醒,人類將找回自我和人格的偉大光輝,肯定人的價值和能力,帶來人類實際的人生觀:人來到世界上就是為了人格、生態、產業的不斷上升,以實現文明及其幸福的目的。回答了“人應該怎樣生活”或說“人應該怎樣生活”:表現在他倡導“人應有一種人格上不斷滿足的生活”,即人應這樣生活:在創造生活條件的社會實踐中,感受和理解到個人、集體乃至人類目標、理想、正義公益的事業由出自自我的力量和精神來完成的生活,這是一種真正人格上滿足的幸福生活。

文藝復興

(圖)人的發現人的發現

學界有把文藝復興稱作“人的發現”這一提法,具體內容是:
概述

文藝復興是指14世紀在義大利各城市興起,於15世紀在歐洲盛行的一場思想文化運動,帶來一段科學與藝術革命時期,揭開了現代歐洲歷史的序幕,被認為是中古時代和近代的分界。馬克思主義史學家認為是封建主義時代和資本主義時代的分界。
14世紀,在義大利商業發達的城市,新興的資產階級中的一些先進的知識分子藉助研究古希臘、古羅馬藝術文化,通過文藝創作,宣傳人文精神。
簡介 

文藝復興時期始於十四世紀的義大利,粗略指涉歐洲從中世紀到近代之間所經歷的這四百多年時間。文藝復興一詞意指重生或復活,它是一個朦朧的概念,沒有清楚的開始或結束日期,但通常可以涵括歐洲由野蠻的黑暗時代演進到一個在各個領域都有新發展的時代,而這些領域的成就均超越了偉大的古文明。
中古時代的許多成就為這個象徵重生的的時代作出貢獻。其中一項是恢復對學問的興趣。牛津大學的第一所學院成立於1264年。到了1400年間,歐洲境內便有超過五十所大學。原由阿拉伯人保存的古文獻被翻譯成拉丁文,透過這些古老文獻,教育和辯論的風氣得以助長。歐洲人在聖地、西西里西班牙等地均與阿拉伯人有所接觸,並藉此重新發現許多寶藏,古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德的著作即為一例,一直到十九世紀都是歐洲人的標準數學教材。阿拉伯人也傳播了新的數字型系、小數點的觀念和零的觀念,而這些觀念都是在印度發展出來的。到了1450年左右,學問的傳播速度更隨著印刷機的發明而加快腳步。
第二個重要貢獻是生活水準的提升,尤其在義大利的大型商業城市。十字軍東徵令歐洲人眼界大開,得以一窺東方的財富,尤其是絲綢、香料和棉。威尼斯、熱那亞、佛羅倫斯和其他城市的商人,都爭相取得歐洲與東地中海之間的貿易。這些商人從商業活動中累積了多餘的財富後,便開始以藝術來美化自己的家鄉和城市。雕刻品、繪畫、建築、音樂、詩歌和文學找到新的表達方式展現有趣的主題,超脫了從中古時代起就一直占有主導地位的宗教題材。它們普遍描繪日常生活、騎士故事、和冒險情節,歐洲的文化因而變得更有人性,宗教的成分也隨之減少。
技術的發展亦得到更新,更有效的商品與服務應運而生。製造、農耕和貿易都得到改進,大幅超越古代的成就。對利潤的欲求鼓勵了創造和探索。隨著衰退中的貴族不斷消失,中產階級的商人和工匠開始爭取能與他們經濟力量相等的政治權力。

(圖)人的發現人的發現

到了1500年代,歐洲國家已經在許多重要科技上領先世界。歐洲人透過對世界的探索、尋找貿易路線、新教徒的宗教改革和歐洲本身不斷的政治競爭等釋放活力,也讓這個區域在幾個世紀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普遍認為文藝復興發端於14世紀的義大利(文藝復興一詞就源於義大利語 Rinascimento,意為再生或復興),15世紀後期起,擴展到西歐各國,16世紀達到鼎盛。1550年,瓦薩里在其《藝苑名人傳》中,正式使用它作為新文化的名稱。此詞經法語轉寫為Renaissance,17世紀後為歐洲各國通用。19世紀,西方史學界進一步把它作為14至16世紀西歐文化的總稱。西方史學界曾認為它是古希臘羅馬文化藝術的復興。
背景:
西歐的中世紀是個特別“黑暗的時代”。基督教教會成了當時封建社會的精神支柱,它建立了一套嚴格的等級制度,把上帝當做絕對的權威,什麼文學、什麼藝術、什麼哲學,一切都得按照基督教的經典《聖經》的教義,誰都不可違背,否則,宗教法庭就要對他制裁,甚至處以死刑。《聖經》里說,人類的祖先是亞當和夏娃。由於他們違背了上帝的禁令,偷吃了樂園的禁果,因而犯了大罪,作為他們後代的人類,就要世世代代地贖罪,終身受苦,不要有任何欲望,以求來世進入天堂。在教會的管制下,中世紀的文學藝術死氣沉沉,科學技術也沒有什麼進展。
中世紀的後期,資本主義萌芽在多種條件的促生下,於歐洲的義大利首先出現。資本主義萌芽是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商品經濟是通過市場來運轉的,而市場上擇優選購、討價還價、成交簽約,都是斟酌思量之後的自願行為,這就是自由的體現,當然要想有這些自由還要有生產資料所有制的自由,而所有這些自由的共同前提就是人的自由。此時義大利呼喚人的自由,陳腐的歐洲需要一場新的提倡人的自由的思想運動。
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也為這場思想運動的興起提供了可能。城市經濟的繁榮,使事業成功財富巨大的富商、作坊主和銀行家等更加相信個人的價值和力量,更加充滿創新進取、冒險求勝的精神,多才多藝、高雅博學之士受到人們的普遍尊重。這為文藝復興的發生提供了深厚的物質基礎和適宜的社會環境。
在古希臘和古羅馬,文學藝術的成就很高,人們也可以自由地發表各種學術思想,和“黑暗的時代”的中世紀是個鮮明的對比。14世紀末,由於信仰伊斯蘭教的奧斯曼帝國的入侵,東羅馬的許多學者,帶著大批的古希臘和羅馬的藝術珍品和文學、歷史、哲學等書籍,紛紛逃往西歐避難。後來,一些東羅馬的學者在義大利的佛羅倫斯辦了一所叫“希臘學院”的學校,講授希臘輝煌的歷史文明和文化等。這種輝煌的成績與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後,人們追求的精神境界是一致的。於是,許多西歐的學者要求恢復古希臘和羅馬的文化和藝術。這種要求就像春風,慢慢吹遍整個西歐。文藝復興運動由此興起。

(圖)人的發現人的發現

發展

14世紀時,隨著工場手工藝業和商品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關係已在歐洲封建制度內部逐漸形成;在政治上,封建割據已引起普遍不滿,民族意識開始覺醒,歐洲各國大眾表現了要求民族統一的強烈願望。從而在文化藝術上也開始出現了反映新興資本主義勢力的利益和要求的新時期。新興資產階級認為中世紀文化是一種倒退,而希臘、羅馬古典文化則是光明發達的典範,他們力圖復興古典文化——而所謂的“復興”其實是一次對知識和精神的空前解放與創造。表面上是要回復古羅馬的進步思想,實際上是新興資產階級在精神上的創新。
當時的義大利處於城邦林立的狀態,各城市都是一個獨立或半獨立的國家,即城邦,14世紀後各城市逐漸從共和制走向獨裁。獨裁者耽於享樂,信奉新柏拉圖主義,希望擺脫宗教禁慾主義的束縛,大力保護藝術家對世俗生活的描繪。與此同時聖方濟各會的宗教激進主義力圖屏棄正統宗教的經院哲學,歌頌自然的美和人的精神價值。羅馬教廷也在走向腐敗,歷屆教皇的享樂規模比世俗獨裁者還要厲害,他們也在保護藝術家,允許藝術偏離正統的宗教教條。哲學、科學都在逐漸地在比較寬鬆的氣氛中發展,也醞釀著宗教改革的前奏。

文學三傑

(圖)人的發現人的發現

但丁 Alighieri Dante(1265-1321)。文藝復興的先驅,文藝復興運動起源於義大利北部,一般認為第一個代表人物是但丁,其代表作為《神曲》,他的作品首先以含蓄的手法批評和揭露中世紀宗教統治的腐敗和愚蠢,以地方方言而不是作為中世紀歐洲正式文學語言的拉丁文進行創作。 他認為古希臘、羅馬時代是人性最完善的時代,中世紀將人性壓制是違背自然的。他雖然對拉丁文學有深入廣泛的研究,但用義大利方言寫了大量的以十四行詩為形式的抒情詩歌,受到各城市國家統治者的熱烈歡迎。
彼特拉克義大利詩人。1304年7月20日生於阿雷佐城,1374年7月19日卒於阿爾夸。代表作有《歌集》。父親是佛羅倫斯的望族、律師。他自幼隨父親流亡法國,後攻讀法學。父親逝世後專心從事文學活動,並週遊歐洲各國。他還當過神甫,有機會出入教會、宮廷,觀察生活,追求知識,提出以“人的思想”代替“神的思想”,被稱為“人文主義之父”。
薄伽丘喬萬尼·薄伽丘(1313—1375),一譯卜伽丘,義大利文藝復興運動的傑出代表,人文主義者。代表作《十日談》批判宗教守舊思想,主張“幸福在人間”,被視為文藝復興的宣言。

美術三傑

(圖)人的發現人的發現

達文西蒙娜麗莎 李奧納多·達·芬奇(1452-1519)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最負盛名的美術家、雕塑家、建築家、工程師、科學家、科學巨匠、文藝理論家、大哲學家、詩人、音樂家、和發明家。正因為他是一個全才,所以他也被稱為“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人物”他生於佛羅倫斯郊區的芬奇鎮,卒於法國。壁畫《最後的晚餐》、祭壇畫《岩間聖母》和肖像畫《蒙娜麗莎》是他一生的三大傑作。這三幅作品是達·芬奇為世界藝術寶庫留下的珍品中的珍品,是歐洲藝術的拱頂之石。
拉斐爾拉斐爾·桑西(1483~1520)義大利畫家。1483年4月6日生於烏爾比諾 ,1520年4月6日卒於羅馬 。原名拉法埃洛·聖喬奧 。他的一系列聖母畫像,和中世紀畫家所畫的同類題材不同,都以母性的溫情和青春健美而體現了人文主義思想。其中最有名的是《帶金鶯的聖母》(藏佛羅倫斯烏菲齊美術館)、《草地上的聖母》(藏維也納美術史博物館)和《花園中的聖母》( 藏羅浮宮博物館)。1512~1513年繪成的大型油畫《西斯廷聖母》,人物形象和真人大小相仿,由聖母、聖徒組成的三角形構圖,莊重均衡,聖母和耶穌的體態健美而有力量,表現了母愛的幸福與偉大。另一幅更為高大的是祭壇畫形式的《福利尼奧的聖母》和稍後創作的《椅中聖母》《阿爾巴聖母》,都堪稱是他完美無缺的作品。1509年後,他被羅馬教皇尤里烏斯二世邀去繪製梵蒂岡皇宮壁畫,其中簽字廳的壁畫最為傑出。這批遍布大廳四壁和屋頂的繪畫,分別代表了人類精神活動的4個方面:神學、哲學、詩學和法學,作品除發揮了他特有的繪畫風格外,還特別注意到了繪畫表現與建築裝飾的充分和諧,給人以莊重顯明、豐富多彩之感。這期間重要作品還有為埃利奧多羅廳繪製的《埃利奧多羅被逐出神殿》和《波爾申納的彌撒》,為火警廳繪製的《波爾戈的火警》和為法爾內西納別墅繪製的《加拉泰亞的凱鏇》等。這些作品的形象塑造和光色運用都達到了新的境界,被譽為古今壁畫藝術登峰造極之作。他的肖像畫也有很高成就。特點是形神兼備,氣韻盎然。多採用微側半身姿態,將背景隱去,唯以人物自然親切的神態突出於畫面 。代表作為《卡斯蒂廖內像》和《披紗女子像》。
大衛3米開朗基羅

(圖)人的發現人的發現

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1475-1564),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繪畫家、雕塑家和建築師,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最高峰的代表。1496年,米開朗基羅來到羅馬,創作了第一批代表作《酒神巴庫斯》和《哀悼基督》等。1501年,他回到佛羅倫斯,用了四年時間完成了舉世聞名的《大衛》。1505年在羅馬,他奉教皇尤里烏斯二世之命負責建造教皇的陵墓,1506年停工後回到佛羅倫斯。 1508年,他又奉命回到羅馬,用了四年零五個月的時間完成了著名的西斯廷教堂天頂壁畫。1513年,教皇陵墓恢復施工,米開朗基羅創作了著名的《摩西》、《被縛的奴隸》和《垂死的奴隸》。1519-1534年,他在佛羅倫斯創作了他生平最偉大的作品——聖洛倫佐教堂里的美第奇家族陵墓群雕。1536年,米開朗基羅回到羅馬西斯廷教堂,用了近六年的時間創作了偉大的教堂壁畫《末日審判》。之後他一直生活在羅馬,從事雕刻、建築和少量的繪畫工作,直到1564年2月18日逝世於自己的工作室中。

科學成就

(圖)人的發現人的發現

文學

各地的作家都開始使用自己的方言而非拉丁語進行文學創作,帶動了大眾文學,替各種語言注入大量文學作品,包括小說、詩、散文、民謠和戲劇等。
在義大利,文藝復興前期出現了“文壇三傑”。但丁一生寫下了許多學術著作和詩歌,其中著名的是《新生》和《神曲》。彼特拉克是人文主義的鼻祖,被譽為“人文主義之父”。他第一個發出復興古典文化的號召,提出以“人學”反對“神學”。彼特拉克主要創作了許多優美的詩篇,代表作是抒情十四行詩詩集《歌集》。薄伽丘是義大利民族文學的奠基者,短篇小說集《十日談》是他的代表作。
在法國,文藝復興運動明顯地形成兩派,一是以“七星詩社”為代表的貴族派,二是以拉伯雷為代表的民主派。“七星詩社”以龍沙和杜貝萊為代表,在語言和詩歌理論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他們最早提出統一民族語言的主張,促進了法國民族語言和民族文學的發展。然而,他們排斥民間詩歌,只為少數貴族服務。拉伯雷是繼薄伽丘之後傑出的人文主義作家,是法國文藝復興民主派的代表。他用20年時間創作的《巨人傳》是一部現實與幻想交織的現實主義作品,在歐洲文學史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英國,代表人物有托馬斯·莫爾和莎士比亞。托馬斯·莫爾是著名的人文主義思想家,也是空想社會主義的奠基人。1516年他用拉丁文寫成的《烏托邦》是空想社會主義的第一部作品。莎士比亞是天才的戲劇家和詩人,他同荷馬、但丁、歌德一起,被譽為歐洲劃時代的四大作家。他的的作品結構完整,情節生動,語言豐富精煉,人物個性突出,集中地代表歐洲文藝復興文學的最高成就,對歐洲現實主義文學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在西班牙,最傑出的代表人物是塞萬提斯和維加。塞萬提斯是現實主義作家、戲劇家和詩人。他創作了大量的詩歌、戲劇和小說,其中以長篇諷刺小說《堂吉訶德》最著名,它對歐洲文學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維加是戲劇家、小說家和詩人,西班牙民族戲劇的奠基人,被譽為“西班牙戲劇之父”。 他是世界上罕見的多產作家,一生共創作了兩千多個劇本,留傳至今的有600多個,有宗教劇、歷史劇、神話劇、袍劍劇、牧歌劇等多種形式,深刻反映了西班牙的社會現實,深受廣大民眾的喜愛。最傑出的代表作是《羊泉村》。

文藝復興的作品思想
(圖)人的發現人的發現

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集中體現了人文主義思想:主張個性解放,反對中世紀的禁慾主義和宗教觀;提倡科學文化,反對蒙昧主義,擺脫教會對人們思想的束縛;肯定人權,反對神權,屏棄作為神學和經院哲學基礎的一切權威和傳統教條;擁護中央集權,反對封建割據,這是人文主義的主要思想。其中,代表性作品有: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談》、馬基雅維利的《君主論》、拉伯雷的《巨人傳》等。
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歌頌了人體的美,主張人體比例是世界上最和諧的比例,並把它套用到建築上,一系列的雖然仍然以宗教故事為主題的繪畫、雕塑,但表現的都是普通人的場景,將神拉到了地上。
人文主義者開始用研究古典文學的方法研究聖經,將聖經翻譯成本民族的語言,導致了宗教改革運動的興起。
人文主義歌頌世俗蔑視天堂,標榜理性以取代神啟,肯定“人”是現世生活的創造者和享受者,要求文學藝術表現人的思想感情,科學為人謀福利,教育要發展人的個性,要求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從神學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提倡個性自由,因此在歷史發展上起了很大的進步作用。
天文學
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1543年出版了《天體運行論》,在其中提出了與托勒密的地心說體系不同的日心說體系。義大利思想家布魯諾在《論無限性、宇宙和諸世界》《論原因、本原和統一》等書中宣稱,宇宙在空間與時間上都是無限的,太陽只是太陽系而非宇宙的中心。伽利略1609年發明了天文望遠鏡,1610年出版了《星界信使》,1632年出版了《關於托勒密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德國天文學家克卜勒通過對其師丹麥天文學家第谷的觀測數據的研究,在1609年的《新天文學》和1619年的《世界的諧和》提出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判定行星繞太陽運轉是沿著橢圓形軌道進行的,而且這樣的運動是不等速的。
數學
代數學在文藝復興時期取得了重要發展,三、四次方程的解法被發現。義大利人卡爾達諾在他的著作《大術》中發表了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但這一公式的發現實應歸功於另一學者塔塔利亞。四次方程的解法由卡爾達諾的學生費拉里發現,在《大術》中也有記載。邦貝利在他的著作中闡述了三次方程不可約的情形,並使用了虛數,還改進了當時流行的代數符號。符號代數學是由16世紀的法國數學家韋達確立的。他於1591年出版了《分析方法入門》,對代數學加以系統的整理,第一次自覺地使用字母來表示未知數和已知數。韋達在他的另一部著作《論方程的識別與訂正中,改進了三、四次方程的解法,還建立了二次方程和三次方程方程根與係數之間的關係,現代稱之為韋達定理。 三角學在文藝復興時期也獲得了較大的發展。德國數學家雷格蒙塔努斯的《論各種三角形》是歐洲第一部獨立於天文學的三角學著作。書中對平面三角和球面三角進行了系統的闡述,還有很精密的三角函式表。哥白尼的學生雷蒂庫斯在重新定義三角函式的基礎上,製作了更多精密的三角函式表。法國人笛卡兒於1637年,在創立了坐標系後,成功地創立了解析幾何學。費馬建立了求切線、求極大值和極小值以及定積分方法,對微積分做出了重大貢獻。其將不定方程的研究限制在整數範圍內,從而開始了數論這門數學分支。在和帕斯卡在相互通信以及著作中建立了機率論的基本原則——數學期望的概念

(圖)人的發現人的發現

物理學
在物理學方面,伽利略通過多次實驗發現了自由落體、拋物體和振擺三大定律,使人對宇宙有了新的認識。他的學生托里拆利經過實驗證明了空氣壓力,發明了水銀柱氣壓計;法國科學家帕斯卡發現液體和氣體中壓力的傳播定律;英國科學家波義耳發現氣體壓力定律。笛卡兒運用他的坐標幾何學從事光學研究,在《屈光學》中第一次對摺射定律提出了理論上的推證。他還第一次明確地提出了動量守恆定律:物質和運動的總量永遠保持不變。笛卡兒對碰撞和離心力等問題曾作過初步研究,給後來惠更斯的成功創造了條件。
生理學和醫學
比利時醫生維薩留斯發表《人體結構》一書,對蓋倫的“三位一體”學說提出挑戰。西班牙醫生塞爾維特發現血液的小循環系統,證明血液從右心室流向肺部,通過曲折路線到達左心室。英國解剖學家哈維通過大量的動物解剖實驗,發表《心血運動論》等論著,系統闡釋了血液運動的規律和心臟的工作原理。他指出,心臟是血液運動的中心和動力的來源。這一重大發現使他成為近代生理學的鼻祖。
地理
航海技術產生了一次革命性地飛躍,葡萄牙、西班牙、義大利的探險家們開始了一系列遠程航海活動。哥倫布和麥哲倫等人在地理方面的發現,為地圓說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印刷術在歐洲的再發現,以及從東方傳過來的造紙、指南針、火藥(中國的四大發明),促使科學思想的迅速傳播。
建築
文藝復興建築是在公元14世紀在義大利隨著文藝復興這個文化運動而誕生的建築風格。基於對中世紀神權至上的批判和對人道主義的肯定,建築師希望藉助古典的比例來重新塑造理想中古典社會的協調秩序。所以一般而言文藝復興的建築是講究秩序和比例的,擁有嚴謹的立面和平面構圖以及從古典建築中繼承下來的柱式系統。 對建築的比例有強烈的追求,例如必須是3和2的倍數 使用對稱的形狀,集中式 恢復“自然”,以尺規作圖製圖,以圓形和正方形為主反對哥德式建築。

代表人物

(圖)人的發現人的發現

義大利與其代表人物
義大利佛羅倫斯作為文藝復興的發祥地,在詩歌、繪畫、雕刻、建築、音樂各方面均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佛羅倫斯著名的美弟奇家族是當時最重要的藝術贊助人。著名的文藝復興三傑全部誕生在義大利。
代表人物:
詩人:但丁彼特拉克
哲學家:伊拉斯謨馬基雅維利
作家:薄伽丘馬基雅維利;
畫家:喬托、波提切利、李奧納多·達·芬奇、拉斐爾、提香;
雕刻家:米開朗基羅;
建築師:伯魯涅列斯基
音樂家:帕萊斯特里那、拉索等。
西班牙與其代表人物
16世紀後半葉和17世紀初西班牙文藝復興進入“黃金時期”,在小說和戲劇方面成績顯著。
代表人物:作家塞萬提斯、戲劇家洛卜·德·維加
德國與其代表人物
在德國:主要成就則表現在宗教改革、農民戰爭、諷刺文學以及科學技術發明等方面。
代表人物:馬丁·路德、丟勒等。
法國與其代表人物
在法國:自由思想和懷疑思想相當發達。
代表人物:散文家:蒙田、小說家:拉伯雷等。
英國與其代表人物
在英國:詩歌和戲劇空前的繁榮。
代表人物:作家莎士比亞等。哲學家:托馬斯·莫爾

其中,莎士比亞、但丁、達文西,被稱為“文化復興三巨人”。

文藝復興的重要意義

(圖)人的發現人的發現

有好一段時間,文藝復興被認為是簡單地恢復了古典文化。其實,文藝復興並不是真正要“恢復”古典的文化,而是藉此抨擊當時的文化和制度,以建立新的文化,為建立新的社會制度體系造輿論。
文藝復興是一次逐漸發展的時期,沒有明確的分界線和事件。但文藝復興使當時的人們思想發生了變化,導致了宗教改革和激烈的宗教戰爭。後來的啟蒙運動以文藝復興為自己的榜樣。19世紀的歷史學家認為後來的科學發展、地理大發現、民族國家的誕生都是源於文藝復興。文藝復興是“黑暗時代”的中世紀和近代的分水嶺,是資產階級革命的輿論前提。文藝復興是使歐洲擺脫腐朽的封建宗教束縛,向全世界擴張的一個前奏曲。
文藝復興運動與宗教改革運動的不同。
文藝復興運動與宗教改革運動是相繼發生的,它們都反映了歐洲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產生經過,新興資產階級在意識形態領域內反封建、反教會的鬥爭。兩者的不同也是顯而易見的。
文藝復興是一場光彩奪目、百花齊放的思想文化運動。它涉及到文學、思想、自然科學等眾多學科,並取得了豐碩與輝煌的成就,展示出資產階級在上升時期的革命熱情和首創精神。但同時也應該看到,它雖然對舊制度和神學進行了猛烈的批判,但並沒有就基督教義和教會改革提出切實可行的措施。而且,許多人文主義者與教會和教皇的關係密切,它們在抨擊教會的同時,又主張以溫和的改革剷除教會的弊端,以達到教會的純潔、振興和統一。
宗教改革運動不僅對宗教神學作了深入的批判,而且提出了符合資產階級需要的神學體系,即新教教義。其核心內容是“信仰得救”和“預定論”。這種新型的宗教觀認為,《聖經》是教徒信仰的唯一依據和權威,人的靈魂得救依靠對基督的信仰,從而推翻教會長期鼓吹的善功救贖論和教皇最高權威論。宗教改革後,各國擺脫了教廷的政治干涉和經濟剝削,國家機構走向世俗化。一種新的世俗制度在西歐興起。
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
文藝復興促進了歐洲近代文化的發展、自然科學的興起。啟蒙運動推動了以法國大革命為核心的歐洲資產階級革命的開展,並且超越國界、超越時代,對美洲和亞洲的革命產生了深遠影響。
共同點:都是在歐洲大變革時期,隨著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發展,新興資產階級掀起的思想解放運動,都衝擊了封建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會。
區別:文藝復興是歐洲第二次思想解放運動,它宣揚人文主義,其核心是肯定人,笛卡爾注重人性,要求把人、人性從宗教束縛中解放出來,對解放人們思想,發展文化、科學,起了巨大歷史作用。它是14-16世紀反映歐洲各國正在形成中的資產階級要求的思想、文化運動。啟蒙運動是17-18世紀繼文藝復興之後歐洲發生的第三個思想解放運動。它將文藝復興提出的以"人性"為中心考察一切提高到用"理性"去思索,批判專制主義、教權主義,號召消滅專制王權、貴族特權和等級制度,追求政治民主、權利平等和個人自由。它在政治上產生了巨大影響,為法國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準備。啟蒙思想家宣傳的天賦人權、三權分立、自由平等博愛等思想對歐美資產階級革命起了影響和推動的作用。啟蒙運動最初產生在英國,而後發展到法國、德國與俄國,此外,荷蘭、比利時等國也有波及。法國的啟蒙運動與其他國家相比,聲勢最大,戰鬥性最強,影響最深遠,堪稱為西歐各國啟蒙運動的典範。
原因:14-16世紀,歐洲資本主義處於萌芽狀態,資產階級正在形成之中,新興資產階級為了維護自己的經濟和政治利益,要求在意識形態上打破教會的神學觀,改變維護封建制度的各種傳統觀念。17-18世紀,歐洲資本主義得到發展,資產階級力量不斷壯大,政治上漸趨成熱,要求在政治上擺脫封建專制壓迫。

關於文藝復興的不同意見

(圖)人的發現人的發現

“文藝復興”(Renaissance)這個詞在1855年為法國歷史學家Michelet首次提出,用以概括16世紀時“對世界與人類的探索”;自此以後歷史學家們就對它的解釋有很多不同意見。
大部分觀點認為文藝復興起源於十五世紀的義大利,然後向整個歐洲擴展。文藝復興代表了西方和古代(中世紀以前)的古典文化連線,是對阿拉伯人的知識(尤其是數學知識)的吸收。文藝復興使人們開始專注於現世生活質量(如人文主義)。文藝復興同時也是知識由於印刷和在藝術,詩歌,建築等領域新技術的套用而導致的知識爆炸。這些新技術引起了藝術和文學在格式和內容上根本的變化。這個時期,這種觀點認為,隨著交流和探索的興起,文藝復興代表了歐洲從很長時期的一潭死水轉變成了洶湧的江河。因此義大利的文藝復興也常常認為是現代開端。
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認為文藝復興是一個在藝術,文學還有哲學等方面的“類革命”(pseudo-revolution )。這些變化僅僅影響了為數很小的富有的少數人,而歐洲人口的大部分的生活相對於中世紀基本沒有改變。因此他們不承認文藝復興是一個重要的事件。
今天大多數歷史學家認為文藝復興代表了理性思考和思想的巨大變化,而不是物質上的巨大變化。或許,對於文藝復興最重要的觀點是那些生活在文藝復興時期的人認為他們生活在一個新時代,一個與中世紀徹底決裂的時代。
Johan Huizinga(1872-1945)承認文藝復興,但是質疑它是否帶來有益的變化。他認為文藝復興是一個從中世紀衰落的時代,並且毀壞了很多重要的東西。例如,那時在教會和其他一些人使用的拉丁語,從古典時代以來獲得了很大發展,是一個活著的語言。但是,文藝復興中痴迷於古典純潔性的人們認為拉丁語與它的古典形式相牴觸,於是拉丁語的自然進化停止了。Robert S. Lopez 認為文藝復興是一個經濟蕭條時期。 然而George Sarton 和 Lynn Thorndike 認為文藝復興使科學的進步速度放緩。
文藝中興時代之義大利。—— 蔡元培《圖畫》
人文主義是一種哲學理論和一種世界觀。人文主義以人,尤其是個人的興趣、價值觀和尊嚴作為出發點。對人文主義來說,人與人之間的容忍、無暴力和思想自由是人與人之間相處最重要的原則。
現代的人文主義開始於啟蒙運動,在啟蒙運動中人文主義被看做是不依靠宗教來回答道德問題的答案。在啟蒙運動的人文主義中,超自然的解釋一般被忽略,人們將這種人文主義也稱為“世俗人文主義”。
在各個主要的宗教中也有人文主義,在這裡一般人文主義與該宗教的信仰和傳統相結合。
也有的人文主義運動認為人有參加儀式和規則的需要並組織一定的團體來滿足人的這種需要。

人文主義作為歷史概念

 

(圖)人的發現人的發現

在歐洲歷史和哲學史中,人文主義主要被用來描述14到16世紀間較中世紀比較先進的思想。一般來說今天歷史學家將這段時間裡文化和社會上的變化稱為文藝復興,而將教育上的變化運動稱為人文主義。
人文主義這個詞實際上很晚才出現,它來自與拉丁文中的humanitas,古羅馬作家西塞羅就已經使用過這個詞了。德國啟蒙運動時代的哲學家將人類統稱為Humanität,當時的人文主義者稱他們自己為humanista。
而Humanism這個詞卻一直到1808年才出現。

文藝復興的實質、核心思想與巨大的歷史作用

(圖)人的發現人的發現

文藝復興的實質:“文藝復興”一詞的原意是指“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的再生”。但是,當時西歐各國新興資產階級的文化革命運動包括一系列重大的歷史事件,其中主要的是:“人文主義”的興起,藝術風格的更新,空想社會主義的出現,近代自然科學的開始發展,印刷術的套用和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播等等。這一系列的重大事件,與其說是“古典文化的再生”,不如說是“近代文化的開端”;與其說是“復興”,不如說是“創新”。“文藝復興”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標誌著一個偉大的轉折。它是新文化,是當時社會的新政治、新經濟要求的反映,是新興的資產階級在思想和文化領域裡的反封建鬥爭。
文藝復興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義。人文主義起源於14世紀下半葉的義大利,其後遍及西歐整個地區。人文主義者以“人性”反對“神性”,用“人權”反對“神權”。他們提出“我是人,人的一切特性我是無所不有”的口號。他們以人為中心,歌頌人的智慧和力量,讚美人性的完美與崇高,反對宗教的專橫統治和封建等級制度,主張個性解放和平等自由,要求現世幸福和人間歡樂,提倡科學文化知識。所以,人文主義的理念,其重點是“人”,是“人”的本能的發揮,是“人”追求真、善、美的動力。
文藝復興的歷史作用:恩格斯曾高度評價“文藝復興”在歷史上的進步作用。他寫道:“這是一次人類從來沒有經歷過的最偉大的、進步的變革,是一個需要巨人而且產生了巨人——在思維能力、熱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藝和學識淵博方面的巨人的時代。”
首先,是人的發現。在中世紀,理想的人應該是自卑、消極、無所作為的,人在世界上的意義不足稱道。文藝復興發現了人和人的偉大,肯定了人的價值和創造力,提出人要獲得解放,個性應該自由。(1)重視人的價值,要求發揮人的聰明才智及創造性潛力,反對消極的無所作為的人生態度,提倡積極冒險精神。(2)重視現世生活,藐視關於來世或天堂的虛無飄渺的神話,因而追求物質幸福及肉慾上的滿足,反對宗教禁慾主義。在文學藝術上要求表達人的感情,反對虛偽和矯揉造作。如:彼特拉克的《歌集》,薄伽丘的《十日談》。(3)重視科學實驗,反對先驗論;強調運用人的理智,反對盲從;要求發展個性,反對禁錮人性;在道德觀念上要求放縱,反對自我克制;提倡“公民道德”,認為事業成功及發家致富是道德行為。(4)提倡樂觀主義的人生態度。這些不可抑制的求知慾和追根究底的探求精神,為創造現世的幸福而奮鬥的樂觀進取精神,把人們從中世紀基督教神學的桎梏下解放出來,資產階級正是在這種精神的指引下創造近代資本主義世界的。
其次,文藝復興打破了宗教神秘主義一統天下的局面,有力地推動和影響了宗教改革運動,並為這個運動提供了重要的助力。文藝復興提倡重視現世生活,反對權威,在當代人中間喚起了對天主教會及神學的懷疑和反感。文藝復興中的人文主義者通過文學、藝術等形式諷刺、揭露天主教會的腐敗和醜惡。
第三,文藝復興打破了以神學為核心的經院哲學統一的局面,為以後的思想解放進步掃清了道路,使各種世俗哲學興起。其中有英國的經驗論唯物主義(培根)。它也推動了政治學說的發展,馬基雅維利為後來啟蒙運動奠定了基礎,霍布斯、洛克等一大批思想家,發展起“自然權利”、 “社會契約”、“人民主權”以及“三權分立”等理論。
第四,否定了封建特權。在中世紀,封建特權是天經地義,門第觀念根深蒂固。文藝復興則使這些東西在衡量人的天平上喪失了過去的重量。人的高貴被賦予新的內涵。彼特拉克說:“真正的貴族並非天生,而是自為的。”在當時義大利的社會生活中,才幹、手段和金錢代替了出身門第,成為任何出身的人爬上社會高層的階梯。
第五,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文藝復興恢復了理性、尊嚴和思索的價值。雖然文藝復興在哲學上成就不大,但是它摧毀了僵化死板的經院哲學體系,提倡科學方法和科學實驗,提出“知識就是力量”,開創了探索人和現實世界的新風氣。人們堅信自己的眼睛和自己的頭腦,相信實驗和經驗才是可靠的知識來源。這種求實態度、思維方式和科學方法為17到19世紀的自然科學的大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六,文藝復興時期創造出大量富有魅力的精湛的藝術品及文學傑作,成為人類藝術寶庫中無價的瑰寶。中世紀,聖經傳說充斥藝壇,窒息了藝術的生命。文藝復興則不但把聖母變成人間婦女(拉斐爾),把圖像化為對人體的歌頌,而且開始了日常生活和現實人的直接描寫。解剖、透視等科學也第一次結合於藝術。西歐近代現實主義藝術從此發端。

文藝復興的最新進展

(圖)人的發現人的發現

由當代學者,人學家張榮寰先生髮起的人類文藝復興思想,代表了當代文藝復興思想新的高峰,主要表現在他提出的關於關於復興人價值觀念的十大方向:
一、從現在開始的人類文藝復興重新發現了人和人格的偉大,肯定了人的價值和能力,提出人要養育人格,個性應該智慧;

二、重視人的價值,要求提高人的思維能力及創造性潛力,鼓勵積極作為的人生態度,提倡積極開拓的精神;
三、重視現實生活,將科學,哲學,神學真、善、美的成分總結並播撒到人的日常生活中; 
四、在哲學和藝術上要求表達人的感情,讓暴力和虛偽變得老朽直至死亡,讓人和諧相處;
五、一致幸福的求實精神,對人首先要研究個究竟,決不滿足於對其他事物的一知半解,為創造現實幸福生活而奮鬥的樂觀進取精神,把人從以往歷史、民族、宗教、地域劃分的桎梏下解放出來;
六、人人能夠信仰真理;
七、建立社會公眾信仰及其相應的倫理精神的法制秩序,讓社會各階層利益公開自由的表達權利以期讓社會真理能夠真實的公共表達;
八、以真誠的民主來反映現代社會人高智慧的社會存在;
九、讓人皆具邏輯思維方式並鼓勵融合其他思維形式的新邏輯主義;
十、提高人在群體公共事物中的智慧能力,在個人、家庭、團體、組織、國家、乃至聯合國的制度中,讓人與人相互之間的關係和諧發展。

擴展閱讀:

1.世界人學院

http://q.blog.sina.com.cn/goodbooks
2.開放分類
哲學學派,科學學派,法學學派,政治學派,宗教學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