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復甦

人性的復甦

《人性的復甦》是2011年1月1日金盾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摩羅。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人性的復甦:"國民性批判"的起源與反思》是一本圍繞著“國民性”問題“吵”得不亦樂乎,“吵”得既有深度、又有看頭的論文集。《人性的復甦:"國民性批判"的起源與反思》分為三輯,從梳理“國民性批判”的起源,到辨析中

人性的復甦
國國民性批判與殖民主義霸權的關係這一極具爭議性的論題,再到關於這一問題名家學者的眾說紛紜,為自己支持的觀點據理力爭。《人性的復甦:"國民性批判"的起源與反思》所收論文出自中國幾代學人之筆,無論是支持國民性批判,還是認為國民性批判來自殖民話語,他們的文字對中國及中國民眾皆飽含深情,而文章與文章問的觀點爭論過程也展現了中國國民從人性扭曲走向人性復甦的艱難歷程。

作者簡介

摩羅,本名萬松生,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員。

江西都昌人,先後出版過《恥辱者手記》《自由的歌謠》《因幸福而哭泣》《不死的火焰》《大地上的悲憫》《中國站起來》等著作,以其文字率真,思想敏銳,被讀者譽為“民間思想者”。

近年一度擱筆,閉關讀書,專注於原始宗教、史前史、人類學、民俗學的研究。一個偶然?機緣促其開始全力關注五百年殖民史與中國近代史,並由此對80年代以來盛行的近代史觀進行了全面的審視與反省,對於與近代史密切相關的近現代文學史,也有了不同於以前的體會和認識,遂有《中國的疼痛——國民性批判與文化政治學困境》一書。同時與楊帆合編《太陽的朗照——梁啓超國民性研究文選》《月亮的寒光——魯迅國民性批判文選》《人性的復甦——“國民性批判”的起源與反思》。

圖書目錄

解題:從人性的扭曲到人性的復甦

“國民劣根性”學說是怎樣興起的?(代序)/摩羅

第一輯 中國國民性問題的思想史起源

“國民性批判”與近代思想史的邏輯關係/摩羅

中國近代國民性改造思潮研究綜述/袁洪亮

“國民”與“奴隸”——對清末社會變遷過程中一組中堅概念的歷史考察/郭雙林龍國存

梁啓超及晚清啟蒙論者的國民性批判/楊聯芬

楊度與加納治五郎的國民性討論及其對魯迅國民性思想的影響/〔日〕 北岡正子著靳叢林

“五四”時期陳獨秀對國民性的剖析/張洪波

關於魯迅的早期論文及改造國民性思想/潘世聖

奴隸文化與奴隸道德是國民奴隸性的根源——談魯迅對國民奴隸性的剖析與批判/崔銀河

重思百年“國民性”論述/伍國

第二輯 中國國民性批判與殖民主義話語

魯迅終生念念不忘史密斯《支那人氣質》/摩羅

評《中國人的素質》/潘光旦

評《中國人的素質》/辜鴻銘

國民性話語質疑/劉禾

塑造“野蠻的中國人”/周寧

“被別人表述”:國民性批判的西方話語譜系/周寧

對《國民性話語質疑》的質疑/陶東風

質疑“國民性神話”理論——兼評劉禾對魯迅形象的扭曲/楊曾憲

劉禾“國民性神話”論的指謂錯置/王學鈞

中國人的氣質》與清末民國的“民族性改造”話語/黃興濤

中國第三代學人對《中國人氣質》的批評/摩羅

第三輯 中國國民性批判的質疑與爭論

魯迅的功與“過”——國民性批判之批判/馮驥才

魯迅國民性批判思想的由來及意義——兼評馮驥才先生的魯迅論/劉玉凱

“國民性”之誤——我們今天需要魯迅嗎?/邵建

但願柏楊的時代就此結束/摩羅

黑馬原來是黑駒——評摩羅《但願柏楊的時代就此結束》/胡勝華

“不存在一種獨屬於中國人的劣根性”嗎?——就“國民性”問題與摩羅先生商榷/古大勇程玖

讀《“國民劣根性”學說是怎樣興起的》/邵建

莫須有的國民劣根性/摩羅

道德沙塵暴與國民性問題——答《精品閱讀》編輯部/易中天

中國人真有易中天說的那么壞嗎?/摩羅

易中天如何治理“道德沙塵暴”?/劉仰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