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站起來

摩羅反思中國百年西化史,發出新時代振聾發聵的吶喊:“中國要么崛起為世界的榜樣,要么淪落為公共食堂”,呼籲中國人從西方崇拜的迷信中醒來,呼籲對中國洋奴精英進行一次新的思想啟蒙,呼籲中國人挺起脊樑做“崛起的一代”。《中國站起來》甫一上市立即引起了轟動,其中“義和團拯救中國”、“天朝沒有夜郎自大”、“乾隆會見英國使臣沒有錯”等獨樹一幟的觀點,更是引發了學界的熱議。作者開風氣之先,第一次大膽重評中國近代史,挖掘積極向上的歷史資源,加強中國人的自信心,助推中國崛起與民族精神。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本書反思五四運動以來中國社會泛濫的文化軟骨病,說破中國百年西化史的真相;揭露西方殖民史的真相,首次撕破西方人“自我美化”的畫皮,打破國人“西方崇拜病”的迷信。本書抨擊“身在中國、心繫西方

中國站起來
”的洋奴精神,高舉“拒絕西化、重返巔峰”旗幟,吶喊“中國人沒有特殊的劣根性、不是劣等民族、更不是西方奴隸”;呼籲中國人重樹民族自信,找回民族尊嚴,重塑大國豪情,挺起脊樑做“崛起的一代”。

章節介紹

中國人一百年來為何跪在西方人面前?“唯西方馬首是瞻”的西化時代何時終結?中國人怎樣在精神上站起來,平視西方,將中國崛起的大趨勢變成現實?

一百年來,中國人在精神上始終跪在西方人面前,虔誠地頂禮膜拜西方人,一味地崇洋媚外,虛心地接受被污衊、被臭罵、被改造的可悲境遇,不自覺地戴上“唯我獨劣、封閉愚昧、迷信落後”的精神枷鎖,養成了“自輕、自賤、自虐”的洋奴精神。

就人性的基本特徵來說,世界上只有一種人性,沒有兩種人性。

有人認為西方人有一種高貴的民族性或者國民性,東方人有一種卑賤低劣的民族性或者國民性,這等於說地球上具有兩種不同的人類。

作者簡介

摩羅,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員。 20世紀末,陸續出版《恥辱者手記》、《自由的歌謠》、《因幸福而哭泣》、《不死的火焰》、《大地上的悲憫》等思想隨筆集,將真切的個人體驗融入靈動的理性哲思中,引發全國大學生的普遍共鳴與閱讀狂潮,被讀者譽為“民間思想者”,被北京大學著名教授錢理群稱之為“精神界戰士譜系的自覺繼承人”。 近年來,潛心於西方殖民史與人類學的獨立研究,率先從“被洗腦”的境遇中掙脫出來,發現與主流迥異的中國百年西化史的真相,發現中國人一百年前精神大崩潰的真相,於是就有了《中國站起來》的吶喊。

名人推薦

摩羅的思想是噴涌的熔岩,摩羅的文字是犀利的斧鉞。一切模糊和常識都被他的思想燒煉,一切虛偽和結論都被他的斧鉞責問。每一次讀完摩羅,我都必須俯首撿拾起自己的知識碎片,重新整理綴合。我相信,這就是摩羅的力量;而如此強大的力量,在今天是絕不多見的。

——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 錢文忠

摩羅老師在《中國站起來》中,飽含深情地梳理了那幾代人精神崩潰的過程,描述了至今依然殘留在我們心靈深處的創傷,並告訴我們前人之所以對那些強悍而又唯我獨尊的西方文化頂禮膜拜,是因為前人被槍炮打敗之後,一直趴在地上仰視征服者的“偉岸”形象。

——環球財經研究院院長、《貨幣戰爭》作者 宋鴻兵

讀了摩羅這本書,我十分震驚。本來他是肯定五四和魯迅等人的,現在變成懷疑和批判。他在批判“西方文明”的同時,開始相信中國歷史和文化的力量,相信民間及其文化的力量,相信中國和中國人能夠崛起。或者,像湯因比的書一樣,這也是一本預言書。摩羅說這本書是寫給七零後以後的人看的,我倒建議六零後五零後之前的人也看一看。

——當代著名作家 劉震雲

剛剛展卷拜讀摩羅先生大作《中國站起來》,真是文氣浩瀚,佩服。

——香港鳳凰衛視主持人 梁文道

憂患意識最能促使一個民族在自省與反思中,踏過荊棘之路,勇敢前行。沒有一個大國能在盲目的自我膨脹中實現崛起。因此,我們更應該做的是少談崛起,多談危機的化解。這或許正是《中國站起來》的價值之所在吧。

——著名財經評論家、《中國怎么辦》作者 時寒冰

毛澤東所說的“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其實只是中華民族精神主體的宣言。我相信摩羅的論述,會感動那些曾經把中國批判得體無完膚的前輩,他們的在天之靈會說:“其實我們所切盼的,正是這個站起來啊!”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孔慶東

別人詆毀中國不可怕,中國人主動自我妖魔化才是真正的危險。醜化中國就是企圖從精神上閹割中國。經歷了五四之後的逆反,21世紀的中國需要再次逆反。中國5000年歷史應該重新書寫,摩羅先生的《中國站起來》走出了第一步。21世紀,我們要重新做一個高貴的中國人。

——《中國不高興》、《中國沒有榜樣》作者 劉仰

只要讀一讀摩羅的《中國站起來》,我們就會恍然大悟,原來我們從小就一直接受許多似是而非的訊息。《中國站起來》破解了為什麼五四以來中國一直站不起來的迷思,21世紀的中國盛世更需要海峽兩岸共同去努力。

——台灣遠東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張忠智

圖書目錄

序一 錢文忠:偉大史詩般的吶喊

序二 宋鴻兵:中國文化也要站起來

前言 崛起思潮激盪著神州大地

中國人為何自我閹割、自戴精神枷鎖

第一章 一百年前的精神大崩潰

精神大崩潰的第一道裂縫

維新一代不屈服的抗爭

五四一代全盤西化的悲劇

第二章 泱泱中華為何“唯我獨劣”

精神大崩潰與文化戰略的失誤

文化自卑與矯情的世界主義

“唯我獨劣”的逆向種族主義

第三章 “身在中國、心在西方”的中國洋奴

久為奴隸不自知

義和團拯救中國

心繫西方的洋奴

第四章 魯迅與史密斯的神秘感應

魯迅的中國觀是什麼

魯迅終生推崇《中國人氣質》

五四一代為何痴迷《中國人氣質》

第五章 “國民劣根性”是精神枷鎖嗎?

魯迅與《中國人氣質》的血肉聯繫

中國特色洋奴相

第六章 不許愛國的荒謬與愚蠢

誰在妖魔化愛國主義

愛國主義成為西方殖民的護身符

中國人的天下意識削弱了國家意識

一百年前的中國人被迫愛國

五四精神領袖與愛國主義

圍剿“愛國賊”與國家認同危機

第七章 憤青愛國何錯之有

從“愛氏族主義”到“愛酋邦主義”

國家決定著每個人的利益和命運

理解憤青的愛國之情與強國之志

第八章 唯西方馬首是瞻的悲哀

誰在培養西方文化的信徒

走投無路掉進自由貿易的陷阱

自由貿易的真相是搶劫

自由市場的真相是槍炮和霸權

自由競爭的真相是不讓別人發展

美國曾經何等損人利己

中國人應該醒來

結論回歸康梁

中國人不是劣等民族、不是西方奴隸

第九章 中國人比西方人更自尊自大?

自我中心主義天經地義

異視和排斥實屬正常

西方人如此醜化中國人

第十章 中國人比英國人更僵化迂腐?

英國人馬戛爾尼的使命

乾隆皇帝何錯之有

拿破崙為何支持中國人

誰應該作出讓步

第十一章 中國人比西方殖民者更富於暴力傾向?

美國人亨廷頓污衊中國人

西方殖民後遺症的災難

西方殖民者暴力傾向雄冠全球

第十二章 中國人比西方殖民者更缺乏理性?

屈辱之中誰都容易狹隘

仇恨之中誰都容易兇殘

困窘之中誰都容易荒謬

第十三章 中國人比西方殖民者更缺乏誠實?

魯迅說中國人缺乏誠和愛

西方傳教士史密斯如是說

中國人沒有特殊的劣根性

第十四章 中國人比西方殖民者更缺乏博愛?

缺乏誠和愛的不是中國人

殖民者的子彈最愛印第安人的腦袋

殖民者的結核菌最愛印第安孩子的肺

第十五章 中國人比西方人更是民族主義者?

某些中國人生怕戴上愛國主義的帽子

英國人為何掩蓋自己人的暴行

美國人為何顛倒黑白

第十六章 中國人果真是奴性十足的劣等民族?

不少中外學者判定中國人奴性十足

奴性並非中國人所獨有

批判中國人奴性別坐井觀天

中國人的人性沒啥兩樣

結論崛起崑崙山的脊樑

中國人怎樣挺起脊樑、怎樣做大國民

第十七章 崛起的一代掙脫西方的精神奴役

全盤西化何時是盡頭

年代的烏托邦與陰影

掙脫西方的精神奴役

第十八章 崛起的一代敢於砸碎精神枷鎖

旅美學者劉禾的發難

周寧揭示“被別人表述”的真相

中國西化時代的終結

第十九章 崛起的一代敢於維護中國利益

中國國家利益不容忽視

全球化的陷阱

第二十章 崛起的一代敢於挑戰國際慣例

所謂的國際慣例

《貨幣戰爭》與金融戰略

弱國更需要國膽

第二十一章 崛起的一代敢於挑戰遊戲規則

中國文物為何無家可歸

中國國寶被囚禁

強盜的後代用贓物兌換中國民脂民膏

強盜如何維護自己的利益

是時候改變遊戲規則啦

第二十二章 中國文化必將拯救“西方病”

西方文明是地球的頑症

東方文化:天人合一,以德馭財

改弦易轍:與地球相依為命

絕處逢生:可持續發展是唯一出路

第二十三章 文化自覺:中國崛起的先聲

崛起的中國需要文化自覺

改變五四以來的文化導向

中國本土文化的多樣性

重新發現傳統的價值

第二十四章 中國將統一世界嗎?

大英帝國的殖民地究竟有多大

崩潰僅在朝夕之間

英國人湯因比為何鍾情於中國文明

天下胸懷與世界政府

結論 站在費孝通肩上

後記

精彩書摘

一、中國人為何自我精神閹割

一百年來,中國人在精神上始終跪在西方人面前,虔誠地頂禮膜拜西方人,一味地崇洋媚外,虛心地接受被污衊、被臭罵、被改造的可悲境遇,不自覺地戴上“唯我獨劣、封閉愚昧、迷信落後”的精神枷鎖,養成了“自輕、自賤、自虐”的洋奴精神。

原來,這是五四啟蒙運動種下的禍根,這是魯迅、胡適、蔡元培、陳獨秀等精神領袖們惹下的禍。原來,他們率先喪失了中國文化和民族信心,率先精神大崩潰,盛情禮讚西方人,無情妖魔化中國人,批判中國國民劣根性,開啟了“全盤西化”的民族自強的發展戰略,最終將中國人帶上了崇洋媚外的瘋狂列車。

中國國民劣根性這道精神枷鎖,就是首先由西方殖民者精心鍛造打制,然後由五四時期的中國精英學者給中華民族戴上的。

在戊戌政變之前,中國代表性的精英人物諸如李鴻章、張之洞、陳寶箴等都是堅定的“中體西用”論者,他們跟西方文化霸權保持著不失尊嚴的距離,基本上不認可殖民主義者為滿足他們的需要而建構的妖魔化東方形象。一位西方人說:“中國人把英國人當作野蠻人,認為自己是唯一的文明人;英國人也普遍把中國人當作半野蠻人,認為自己是世界上各民族中最文明的。”由這條描述不難看出,當時的中國精英的確曾經將前來提出各種殖民要求的英國人和其他歐洲人看作野蠻人。

跟英國人把未能滿足他們全部願望的中國人看作野蠻人相比,中國人把他們看作野蠻人顯然是更加具有理由的,因為踏上中國領土的英國人,對中國人所乾的都是逼迫、侵害、掠奪、屠殺、割地、設租界、強行傳教等等野蠻勾當。

隨著中國在政治上、軍事上、外交上的節節敗退,李鴻章、張之洞、陳寶箴他們在文化上抵制殖民者文化入侵和精神摧殘的努力很難長期奏效。一個弱者在面臨絕頂危機時難免隨之出現精神崩潰。這樣的全面崩潰出現在戊戌變法失敗和八國聯軍屠殺之後。

戊戌政變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轉折性事件,它使得中國政治精英和知識精英按照現代性價值理念改造中國、壯大中國的願望遭遇重大心理挫折,從此以後,他們對於通過迅速的富國強兵舉措來抵制西方的屠殺與掠奪完全絕望。

借用魯迅的話說,就是:“中國的精神文明,早被槍炮打敗了,經過了許多經驗,已經要證明所有的還是一無所有。”正是這種被打敗而又看不到反敗為勝的希望,中國社會才出現了廣泛的精神崩潰。

中國精英群體在文化信心和民族信心崩潰之後,不得不接受了西方殖民者的文化霸權及其對中國的妖魔化描述,不得不從精神文化、民族性格甚至人種層面為中國的失敗與絕望尋找原因。

以誕生於1902年的梁啓超《新民說》為標誌,中國精英人物逐步認可了西方殖民主義者對於中國國民性的許多批評。五四運動期間,陳獨秀、魯迅則將“國民性批判”發展為對“傳統文化”的全面批判。

在這個聲勢浩大的“國民性批判”和“傳統文化批判”思潮中,中國最有影響力的一批知識精英幾乎全都聲氣相投。李大釗、陳獨秀、胡適、錢玄同、蔡元培、魯迅、周作人、林語堂等等,競相發表自己的研究成果,毫不留情地批評中國文化和中國國民性的弱點,連一直堅定維護中國文化價值的梁漱溟,也不得不順應時俗,給中國傳統文化和國民性總結出十幾條缺陷。在那個精神崩潰的時代,各路中國精英達成一個共識,大家順理成章地將“國民劣根性”看作中國不能及時實現現代化的最主要障礙。

由於五四新文化被後來的歷史奉為主流,“國民劣根性”學說自然也有幸享有主流文化之尊,對中國國民性的批判由此成為中國現代文化史上最為熱鬧、最為核心的主題之一。

我們這幾代讀書人都是在這樣的教育資源中成長起來的。吃狼奶長大的幼崽,對於捕殺兔子只覺得理所當然;在非洲獅子群體中長大的幼獅,對於獵殺非洲水牛隻覺得理所當然。在五四精神哺育下成長起來的幾代中國人,對於猛烈批判本民族、本人種、本社會的國民劣根性,也一直覺得理所當然。

而且,我們一直把西方社會和西方人作為我們批判中國國民劣根性的最重要的正面資源,看作我們在國民性改造方面的終極目標和理想。往往誰在批評國民性上表現得最為尖銳,誰就成為最引人注目的作家和學者。當年陳獨秀、魯迅都是這樣振聾發聵的,後來的柏楊、李敖也是這樣脫穎而出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