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大學上海部分

交通大學上海部分

交通大學上海部分(1957—1959)的前身是建於1896年的南洋公學,即上海交通大學前身。

基本信息

簡介

交通大學上海部分是1957年~1959年存在的一所大學的名稱,即上海交通大學前身。其源於1896年創辦的南洋公學。

南洋公學(1896-1904):1896年,南洋公學誕生,這是我國最早兼有師範、國小、中學和大學這一完整教育體系的學校,其中師範是我國近代最早的新型師範學校。學校經費半由商民(即招商局、電報局)所捐,半由官助,是為公學。清末稱今上海地區為南洋,故學校取名為南洋公學。

商部高等實業學堂:1905年,南洋公學歸商部接管,改名為高等實業學堂後開學。此時期畢業生多赴外國留學,學堂首次正式設立商務專科,並制定《商部高等實業學堂章程》和《附屬高等國小總章》。

郵傳部上海高等實業學堂:1906年,學校改隸郵傳部,校名也隨之更改為郵船部高等實業學堂。自始,學校轉向工科方向發展。1907年設立了我校第一個工程專科——鐵路專科,1908年又增設了全國最早的電機專科,至此,學校已成為高等工科學校。(註:清代郵傳部是清廷主管“路、輪、郵、電”四政的行政結構。)

南洋大學堂:1911年,在辛亥革命的高潮聲中,唐文治宣布學校改名為南洋大學堂,監督改稱校長。此時期學校經費困難,唐文治提出自己減薪一半,師生同心,以維持教學。唐文治還著《人格》一書作為國文教材。此時期孫中山蒞校演講,全校師生共同致力於興建中國實業。

交通部上海工業專門學校(1912-1921):1912年,學校改隸北京國民政府交通部,更名為交通部上海工業專門學校。並將鐵路科改為土木科,電機科改為電氣機械科。1918年3月,學校又增設鐵路管理科,這是我國設立此科之開端,開創了工管結合的先河,無疑是我國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的一個創舉。

交通大學上海學校(1921-1922):1921年,葉恭綽任北洋政府交通總長時,將交通部所屬三所高校(上海、北京及唐山)統一更名為交通大學。本校定名為交通大學上海學校,並在全國率先成立董事會,校長亦由董事會選舉產生。葉恭綽當選為校長,張鑄為滬校主任,凌鴻勛和張廷金為副主任。學校在原有電機科外又增設了機械科。

交通部南洋大學(1922—1927):1922年由於政局變動,葉恭綽出走,本校改為交通部南洋大學。此後校長多次變換,直到1924年底凌鴻勛再次任校長,學校才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此時期仍設定電機、機械和鐵路管理三科,而土木科已調歸唐山學校。學校在此期間又新建成體育館和調養室,並創辦了中國高校最早的工業研究所。

交通部第一交通大學:1927年,北伐勝利,北洋政府垮台,南京政府成立。國民政府交通部接管南洋大學。學校改組為交通部第一交通大學,設立校務委員會。並第一次招收女生,實行男女同校。附中、附小脫離學校,另組私立南洋模範中國小。

國立交通大學(上海本部)(1928-1942):1928年10月,南京國民政府改組,增設鐵道部。學校移歸鐵道部管轄,將設在上海、唐山、北平三處的交通大學各學院合併,統稱鐵道部交通大學,分上海本部(國立交通大學(上海本部),即我校)、北平鐵道管理學院和唐山土木工程學院。校長由鐵道部部長孫科兼任,副校長由黎照寰兼任。不久,黎又被任命為專職校長。這樣就把“部(鐵道部)、路(鐵路)、校(交大)聯成一貫”,形成“部校合作”體系和“建教合作精神”,“校中師生均得安心教讀,勤求學業,蔚成良善校風”。

這一時期學校經費充裕,校舍建設和系科建設都得到較快發展,校園面積也擴大到近500畝。期間,我校先後成立了科學學院、管理學院、土木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學院、電機工程學院和中國文學系、外國文學系,由此形成了以工為重點,理為基礎,兼重管理的教學體系。這一時期學校發展迅速,特色明顯,成績顯著,影響深遠,廣大校友稱之為新中國成立前學校發展歷史上的“黃金時期”。

國立交通大學(重慶總部)(1942-1946):日軍侵占上海租界後,交通大學總部從上海轉移到重慶九龍坡。此時期,交大開展院系建設。重慶商船專科學校併入交大組建造船等新專業,創辦電訊研究所。學校規模擴大,教學設施、條例逐步完善。

國立交通大學(1946—1949):1946年,國民黨挑起內戰。滬校與渝校會合,教學秩序得以恢復。廣大師生投入到反對內戰的鬥爭之中。在通貨膨脹、經濟困難與白色恐怖之中,學校仍堅持改進教學,並增設電信管理、電信技術兩專修科。直到1949年5月24日,上海解放,從此翻開了交大歷史新的一頁。

交通大學(1949—1957):上海解放後,交大師生員工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教學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設事業之中。學校在華東教育部領導下,明確交大是理、工、管理類大學,其任務是為新中國培養建設人才。1952年全國進行大規模院系調整,交大由10個系、1個專修科調整為機械、電機、造船3大類、7個系。開辦工農速中和工農調乾生班。開展學習蘇聯經驗的教學改革,走按專業培養專門人才的道路。1953年恢復招收研究生,重視科研工作。

交通大學上海部分(1957—1959):1957年至1959年交通大學於上海、西安兩地辦學,即交通大學上海部分和交通大學西安部分。1959年3月兩部分同時被列為全國重點大學,7月經國務院批准分別獨立建制,交通大學上海部分啟用“上海交通大學”校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