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圖書館事業

亞洲圖書館事業

中國漢朝(公元前206~公元220)、唐朝(618~907)的圖書館事業也居於當時世界的前列。中國人發明的造紙術和印刷術對文獻的生產和傳播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亞洲圖書館事業

正文

亞洲人類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有著幾千年燦爛的文化史。早在公元前30~前20世紀,世界上最早的圖書館在美索不達米亞和中國出現。中國漢朝(公元前206~公元220)、唐朝(618~907)的圖書館事業也居於當時世界的前列。中國人發明的造紙術和印刷術對文獻的生產和傳播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公元2世紀以後,佛教在亞洲各國的傳播推進了佛典的刻印和收藏。 8~11世紀是伊斯蘭教國家圖書館事業的繁榮時期。在亞洲封建制度鼎盛時期,許多國家的宮廷、顯貴、學府和學者都收集了大量圖書。
亞洲很多國家的圖書館在無數次戰火、動亂和災害中被毀,但若干珍貴文獻仍然被保存下來。例如中國的一些圖書館妥善保存著從甲骨文獻直到雕版印刷文獻等;日本的一些圖書館收藏著中國和日本的古籍。印度、斯里蘭卡、泰國、緬甸等國家的一些圖書館還保存著棕櫚葉的佛經寫本(貝葉經)。19世紀以後,帝國主義的侵略給亞洲的圖書館帶來了災難,大量的文獻被侵略者毀壞,不少珍貴古籍流落到倫敦、巴黎、柏林、彼得堡、東京等地。
19世紀末20世紀初,亞洲的圖書館事業開始近代化。經過一個世紀的發展,各國都取得了不少成績,但發展極不平衡。已開發國家的日本已經開始使用《日本機讀目錄》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後,中國的圖書館事業有了長足的發展。印度較早地受到西方圖書館工作方法的影響,圖書館事業也具有一定規模。此外,許多被侵略的國家在獲得獨立之後都開始關心圖書館事業,但由於歷史政治經濟等原因,少數國家在60~70年代才起步,個別國家還很薄弱。
亞洲國家的政治體制各異,圖書館事業也各有特色。社會主義國家的圖書館事業是由國家統一安排的文化事業的一個組成部分。非社會主義國家,一般在政府內部設有管理圖書館事業的機構,但在財政上只給公立圖書館提供一些資助,而當國家經濟萎縮時,就經常削減圖書館的經費;此外,一些私人圖書館、公司企業圖書館、社團和教會圖書館在這些國家也起相當的作用。許多亞洲國家都已認識到立法和計畫對於發展圖書館事業的重要性。菲律賓於1949年通過了圖書館法。日本自1950年以來相繼制訂了公共圖書館法和學校圖書館法。韓國在1963年也制訂出圖書館法。中國、印度等國在 5年計畫中都列出了圖書館事業的發展計畫。但是沒有為圖書館事業立法和制定計畫的國家還很多。已經制訂的圖書館法,有些也不完備,有的國家的圖書館法對財政資助還沒有訂出具體的條款。
亞洲文化是多元的,在圖書館館藏中得到體現。以漢字為書寫手段的各國都藏有豐富的漢文書籍。具有佛教文化傳統的國家富於佛教經典。伊斯蘭教在亞洲的影響較大,西亞各國圖書館的珍貴藏書充分反映了這一特點。亞洲圖書館館藏的多元化同以基督教文化占統治地位的歐洲圖書館截然不同。由於亞洲幅員遼闊,民族眾多,他們使用不同的語言,有著不同的宗教信仰和生活習俗,這些都給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帶來了一些問題。例如在一個由不同民族組成的使用多種語言文字的國家中,建設單一語種的藏書是很難符合需要的。又例如在一些伊斯蘭教國家,為男女提供平等的圖書館服務也是一個有待解決的問題。
國家圖書館 除了極個別國家正在籌建外,絕大多數國家都設立了國家圖書館,面積只有14萬平方公里的尼伯爾也建有藏書 7萬餘冊的國家圖書館。除中國、日本、印度朝鮮以外,其他國家的國家圖書館藏書在100萬冊以上的,還有以色列(1892年建館,下略)、菲律賓(1900)、泰國(1905)、越南(1919)、蒙古(1921)、新加坡(1923)、韓國(1923)和馬來西亞(1971)。它們都起著全國核心圖書館的作用。中國、日本、印度、新加坡、韓國等少數幾個國家已編制全國性的總書目。亞洲大多數國家還沒有建立為編制國家書目所必需的法定出版物呈繳制度

亞洲圖書館事業亞洲圖書館事業
大學圖書館 亞洲早期的大學圖書館一般都是在殖民地、半殖民地時期建立起來的,因而藏書量往往比國家圖書館多,珍貴書刊也收藏不少。除中國、日本、印度3國以外,藏書在20萬冊以上的大學圖書館有巴基斯坦的旁遮普大學圖書館(1882)、孟加拉國的達卡大學圖書館(1921)、緬甸的仰光大學圖書館(1929)、菲律賓的桑托·托馬斯大學圖書館、伊朗的德黑蘭大學圖書館(1932)、韓國的漢城大學圖書館(1946)、新加坡的新加坡大學圖書館(1949)、朝鮮的金日成大學圖書館(1956)、伊拉克的巴格達大學圖書館 (1958)、 約旦的約旦大學圖書館(1962)和科威特的科威特大學圖書館(1966)。

亞洲圖書館事業亞洲圖書館事業
公共圖書館 亞洲公共圖書館的發展很不平衡。社會主義國家的公共圖書館在掃盲和政治教育方面的作用十分顯著,公共圖書館網也比較健全。一些國家的文獻流通工作有一些創新,如緬甸推廣的攜帶收音機和圖書在公路旁展開活動的“路邊圖書館”,韓國以小型書箱在農村巡迴服務的“微型圖書館協會”等。但總體上各國公共圖書館服務工作的廣度和深度都遠遠不能滿足民眾的需求。多數國家由於經費匱乏、教育不普及和專業圖書館員短缺等原因,公共圖書館事業尚處於初級階段。
專門圖書館 亞洲各國在近幾十年都建立了一些專門圖書館。印度尼西亞的中央博物院圖書館、茂物自然科學中央圖書館、新加坡的統計部圖書館、斯里蘭卡的中央銀行圖書館等是建立時間較長,藏書比較豐富的專門圖書館。隨著經濟的發展,各國都根據各自的需要設立了石油、橡膠、農業以及社會科學的專業圖書館。不少國家的圖書館已開始加強文獻情報服務工作,除中國、日本、印度以外,還有一些國家建立了文獻中心。例如伊朗文獻中心、泰國國家文獻中心、土耳其文獻中心等。泰國、新加坡、印尼、菲律賓和馬來西亞5 國組織的東南亞地區文獻中心對該地區的情報、文獻工作做出了貢獻。
學術團體 亞洲大多數國家已建立圖書館協會或學會。其中,中國、日本、印度、巴基斯坦、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的協會(學會)活動較多,並編輯出版了專業期刊。亞洲圖書館協會聯合會(AFLA)、東南亞圖書館協會(SEALA)、 亞大地區國家圖書館館長會議 (CDNLAO,見彩圖)和東南亞圖書館館長會議(CONSAL)等,對亞洲各國的圖書館合作起了推動作用。

亞洲圖書館事業亞洲圖書館事業
圖書館學教育 中國、日本、印度、巴基斯坦、泰國、土耳其、以色列、韓國等國在一些大學設有圖書館學院、學系或圖書館學專科。菲律賓大學的圖書館學院建於1914年,是該地區較早的一所,中國圖書館學家杜定友曾在該校學習。上述這些學院(系)主要是培養學士和碩士,能授予博士學位的有中國的北京大學和武漢大學,印度的新德里大學,巴基斯坦的喀拉蚩大學,土耳其的安卡拉大學和伊斯坦堡大學。大多數亞洲國家都經常舉辦各種形式的學習班培訓圖書館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在敘利亞的大馬士革(1955)和黎巴嫩的貝魯特(1959)舉辦過地區性的圖書館講習班,以促進阿拉伯各國圖書館事業的發展。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