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傳

二人傳

二人傳是曲藝的一種。亦名雙玩藝,流行於遼寧、吉林、黑龍江。由二人表演,作一旦一醜,以唱、說、做、舞、絕為主要手段敷演故事

概念

二人轉亦稱“蹦蹦”,是在東北地區喜聞樂見,具有濃郁地方色彩的民間藝術二人傳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發展歷史。

介紹

長期以來深受東北民眾尤其是廣大農民的喜愛。它的唱本語言通俗易懂,幽默風趣,充滿生活氣息。最初的二人轉,是由白天扭秧歌的藝人在晚間演唱東北民歌小調(俗稱“小秧歌”),後來,隨著關內居民的增多,加上長期以來各地文化的交流,大大豐富了二人轉的內涵。在原來的東北秧歌、東北民歌的基礎上,又吸收了蓮花落東北大鼓太平鼓霸王鞭河北梆子、驢皮影以及民間笑話等多種藝術形式逐漸演變而成。因此表演形式與唱腔非常豐富。
在民間中流傳著 “寧舍一頓飯,不捨二人傳”的說法,可見“二人轉”在民眾中的影響之深。可以說,二人轉最能體現東北勞動人民對藝術美的追求。
二人轉的演出形式,有“唱大車店”、“唱秧歌會”、“唱茶社”、“唱屯場”等多種,其中最常見的演出方式是“唱屯場”。每年秋後三大時節,掛鋤,冬閒,都有“唱屯場”,通常按以下順序表演:
一、“打通”
指秧歌鑼鼓的頭鼓,二鼓,三鼓來招引觀眾。
二、“三場舞”
丑角上場喊“要想賣,頭朝外,船家打漿划過來”,以此引旦角上場,兩人共舞“三場舞”。
三、“喊詩頭”
“三場舞”後,旦角下場,丑角“起霸”接“喊詩頭”。“詩頭”類似戲曲的“自報家門”或“定場詩”,多數“詩頭”與正劇無關,只是為了靜場。
四、“說口”
旦角上場,與丑角“說口”。“說口”可分為零口、定口和套口。“零口”是演員見景生情,逢場做戲,現編現說的口語;“定口”是與劇情緊密相關的念白,包括交代情節,人物對話;“套口”多為與劇情無關聯的民間故事及笑話。
五、“唱小帽”
這是正文前唱的民間小調
六、“唱正文”
演員用唱、說、做、舞等各種手段來演示劇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