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君臨天下六十年

1.阿桂家世 1.和珅身世 3.乾隆的管家

圖書信息

作 者:李景屏,康怡 著
出 版 社:農村讀物出版社
ISBN:9787504849687
出版時間:2007-04-01
版 次:1
頁 數:470
裝 幀:平裝
開 本:16開
所屬分類:圖書 > 傳記 > 歷代帝王

編輯推薦

姓氏:愛新覺羅名字:弘曆年號:乾隆廟號:高宗謚:純(全稱清高宗純皇帝) 兄弟排行:第四乾隆在位60年,又當3年多的太上皇帝在他執政期閘,勤於政務,要年如一日,保證了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六次南巡,深入治水工地,為根治水患出謀劃袋,維護國家統一,建立《十全武功》,開拓邊疆地區,奠定了國家的版圖,因俗衙治的民族政策,促進了民族和睦,對避暑山莊外八廟的建設,使得由蒙古各部組成的血肉長城嘲若金湯,堅決抵制了英國使者馬嘎爾尼的侵略要求,把最後一個封建盛世推上了巔峰,但他卻沒有留下一套可持續發展的制度。
他天分聰明,博覽群書,揮毫潑墨,吟詩作畫,熱衷收藏,品位甚高.精力過人,學貫中西,哨鹿射措,洋溢勇氣。欣賞西洋物品,卻不玩物喪志,這是一個掌握滿、漢、蒙、藏、維多種語言文字的皇帝,是一個留下詩作弛全唐詩總量都要多的皇帝:是一個既掌握儒學典籍,又能同喇嘛救,高僧盤道的皇帝.也是一個能同西方傳教士一起探討反射式塑遠鏡原理的皇帝,不停地探索伴隨糟一顆永不滿足的心靈。
乾隆一生酷愛書法,歷經數年,刻意搜求歷代書法名品,御覽、御批、欽定多部傳世藏帖,集我國歷代書法藝術之大成。大學士梁詩正等贊曰:“皇上性契義爻,學貫倉史,每於萬機之暇,深探八法之微。寶翰所垂,雲章霞采,鳳翥龍騰。綜百氏而集其成,追二王而得其粹。又復品鑑精嚴,研究周悉,於諸家工拙真贗,如明鏡之照,纖毫莫遁其形。仰識聖天子好古勤求,嘉惠來學,甄陶萬世之心,有加無已。”

內容簡介

在歷史的坐標上,乾隆君臨天下的六十年被定格在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四日至乾隆六十年的除夕,基本上貫穿了十八世紀的中後期。而從橫斷面來看,乾隆的施政方針及其特點、乾隆的治國齊家之術以及這一時期的君臣關係、君民關係以及乾隆與后妃的關係等等,則成為一個個誘人解讀的熱點。乾隆很有個人魅力,也留下不少風流韻事。
在中國封建社會的歷史長河中,乾隆無疑是一位功業顯赫的皇帝。他熟練地掌握幾種少數民族語言,精通漢學,勤於政務,對邊疆的開拓奠定了中國現代疆域的版圖……
然而那時的大洋彼岸也有一位偉人,此人就是美國第一任總統華盛頓。當華盛頓八年任滿去當普通公民時,他所創建的資產階級共和國政體為美國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證。乾隆在他當政六十年即將退位的時候、在他當了3年多的太上皇駕鶴西去的時候,給他的繼承人都留下了什麼呢?請看《乾隆(1736-1795)君臨天下六十年》。
《乾隆(1736-1795)君臨天下六十年》以清代檔案、乾隆朝實錄、乾隆御製詩文集等史料為依據,以多年的研究為基礎,再現乾隆皇帝的個人魅力與性格特點,展示乾隆的用人之道、治國之術,再現這一時期的歷史真相,揭示乾隆王朝興衰嬗變的規律,以史為鑑。《乾隆(1736-1795)君臨天下六十年》兼顧學術性與可讀性、趣味性,雅俗共賞。

目錄

自序
第一章 君臨天下
一、雍正之死
1.死因之謎
2.史料揭密
二、乾隆即位
1.秘密立儲
2.宣讀密旨
3.弘曆即位
三、乾隆初政
1.寬猛互濟
2.罷免張照
3.釋放宗室成員
4.取締擾民舉措
四、外寬內嚴
1.放寬文網
2.處死曾靜、張熙
3.體味施政尚嚴
五、普免錢糧
1.康熙首次普免錢糧
2.乾隆五次普免錢糧
3.乾隆與康熙的差異:免糧不免租
第二章 乾綱獨斷(上)任用宰輔
一、前朝班底
1.軍機處首席鄂爾泰
2.內閣首輔張廷玉
3.一朝天子一朝臣
二、椒房勛戚訥親
1.訥親其人
2.破格提拔
3.賜令自盡
三、皇后之弟傅恆
1.傅恆家族
2.崛起政壇
3.宰輔生涯
四、真宰相劉統勛
1.不畏權貴
2.敢講真話
3.兩年宰相
五、事實上的宰相於敏中
1.天子門生於敏中
2.聰明反被聰明誤
3.蓋棺而未定論
六、出將人相的阿桂
1.阿桂家世
2.屢立軍功
3.十八年的宰輔
七、八旗子弟和坤
1.和珅身世
2.能力與機遇
3.乾隆的管家
4.有爭議的人物
第三章 乾綱獨斷(中)駕馭督撫
一、閩、浙巡撫盧焯
1.從州縣做起的盧焯
2.分家案受賄與發往軍台效力
二、久任封疆的尹繼善
1.滿族進士
2.年輕的封疆大吏
3.久任兩江總督
三、關注教化的陳宏謀.
1.揭露墾荒中的不實
2.關注民生重視教育
第四章 乾綱獨斷(下)考核州縣道府
第五章 懲辦貪污
第六章 第六章 十全武功
第七章 六次南巡
第八章 理藩側影
第九章 暗流涌動
第十章 乾隆與后妃
第十一章 終結盛世
第十二章 傳統的羈絆
參考書目
後記

精彩書摘

1.寬猛互濟
乾隆的青少年時代,是在“以褊急為念,以刻薄為務”的政治氣氛中度過的,施政尚嚴的雍正朝統治給寶親王弘曆留下了深刻的烙印。雍正幼年“喜怒不定”,在康熙的管束下有所收斂,然而當雍正登上皇帝的寶座、當康熙的約束不復存在,被壓抑多年的性格弱點就要急劇膨脹,於是施政隨意同極端專制、刑法苛刻就成為雍正十三年統治的突出特點。
乾隆在居藩邸時寫過一篇《寬則得眾論》的文章,這篇文章的宗旨就是論述施政尚寬,強調當政者要“寬以待物”、“宥人細故”,只有這樣“人亦感其恩而心悅誠服矣”,簡言之:為政寬大才能得到大多數人的支持。乾隆撰寫此文絕非泛泛而論,而是有感於雍正的“以褊急為念,以刻薄為務”,“雖勤於為治”,也無異於“始皇之程石觀書,隋文之躬親吏職”。
乾隆時代的開始,是以變更雍正時期的舉措為起點。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五日,雍正特別信賴的和尚文覺禪師及道士張太虛、王定乾等人被新君驅逐出宮禁。雍正對佛教、道教有著濃厚的興趣,為了研究佛教、獲得長生不老的仙丹,把一些和尚、老道召進皇宮。道士張太虛、王定乾以煉丹得寵,而文覺禪師則因在政治上出謀劃策被雍正“倚之如左右手”,據說年羹堯、隆科多案件以及胤禊、胤禟的被幽禁與突然死亡等事件,文覺禪師均參與其間。因而乾隆主持政務才兩天,就把這些不安分的和尚、道士驅逐出宮,並把雍正賜予他們的御筆親書的翰寶也全部收回。對於在政治上興風作浪的文覺禪師,乾隆特地做出令其徒步返回原籍長洲的規定,並責令地方官員對其嚴格管束,以示嚴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