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博愛聾人學校

九江博愛聾人學校

九江博愛聾人學校系聾人何盛華校長於2000年創辦,是建國以來全國唯一一所由聾人創辦、管理的聾校,現有聾生百餘人,聾聽教師22人,美國加勞德特大學副校長理察.萊特爾博士曾多次率團前來該校指導訪問,何盛華校長也應加勞德特大學之邀赴美學習訪問。

學校簡介

學校借鑑國外先進經驗,大膽採用全國聾教育基本不採用的普教課本、普教試卷,學生畢業由教育局頒發國中畢業證,歷年來成績有目共睹。2008年5名國中畢業生參加全國統一的中考全部合格,並有兩名學生可直接升入聾人大學,在國內外影響較大。國內著名雙語專家來校考察後稱讚道:“博愛聾校的人文環境,可說是聾孩子們的天堂”。同時努力為聾生的就業創造條件,06年爭取到世界銀行項目後,創辦了小型紙廠,為學生提供職業培訓,構建了學用結合的最佳環境,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使學生健康成長。學校借鑑國外的先進做法,建立了一個聾兒早期教育中心,聾兒家長服務中心,聾人社區的服務中心,為聾孩子提供終身服務。學校建校八年來,進行職業培訓、解決下崗人員就業共達五十餘人,為社會和家庭減輕了負擔。

鑒於以上成績,2008年何盛華校長被評為九江市第二屆“新湖杯”感動九江十大人物。學校被市殘聯授予“殘疾人之家”的光榮稱號。

教育目標

實施文化知識教育,啟發學生潛能;加強職業訓練,增進就業技能;

培育健全人格,適應社會生活;推進教育一體化,創造回歸條件;

教育手段

推行雙語教學漸進計畫,實施反思維教育法,開創顛倒講授法,借鑑律動課並納入日常課程。帶領學生走出戶外,吸取自然營養。

學風校風

校風

團結友愛堅忍奮進

教風

誨人不倦因材施教

學風

誠實勤奮自立自強

學校顧問

楊軍輝:聾美國加勞德特大學博士研究生。

張寧生:健遼寧師範大學教授,中國特教講師團講師。

梅芙生:聾 全國優秀教師,北京聾校中教特級,我校特邀教導主任。

名譽校長

理察.萊特爾博士:健美國加勞德特大學副校長。

何巧嬋:健 香港普光學校校長。

杜升如:健香港銀樅教育中心主任。

獨立董事:何智平先生 (香港) 張凱雄先生(香港)

教學理念

教育理念是:“關懷、尊重與教育訓練”三位一體,互為表里,相輔而行。

挪威著名心理學家說過:“如果你接納了一個人,你必須接納那個人的語言,如果你排斥了一個人的語言,你就是排斥了那個人。因為語言是一個人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

台灣學者更進一步提出:“要尊重聾人,請用他們的語言(手語)和他們交談,不會的話就去學吧!”

大量的人類語言學研究結果證明:“人的第一語言的獲得是在一種自然交際環境中,而非系統的課堂教授形式下掌握的。”這就是聾童為什麼對手語語言最喜聞樂見而且情有獨鐘的原因。

老師如果不能去適應這種現實,何談對教育對象“關懷、尊重”呢?更如何去進行卓有成效的“教育訓練”呢?

因此教育理念決不是形式的,而是建立在遵從人類的本能、天性,深深植根於心理學家、語言學家培育的土壤中的。它必定是最有成效的。

辦學特色

博愛聾校是中國第一所(也是唯一的一所)自2000年創辦至今不遺餘力貫徹實行“雙語聾教育理念”的聾校。本校主張從社會文化的視角看聾童,給予聾童充分的人文關懷,尊重聾童的語言習得規律,順應聾童的教育訓練需求,提倡以聾人自然手語作為聾童必須掌握的第一語言,在日常教學過程中以自然手語為工具講解課文內容,用教第二語言的方法教授聾童漢語(以書面語為主)。這種20世紀80年代初期源自西方的全新的聾教育理念,最大的亮點是將“耳聾和使用手語”定義為一種文化現象,通過對聾童進行聾人自然手語和漢語兩種語言的教育教學,使其逐步學會兩種語言,並能在這兩種語言之間自由轉換,成為能夠在聾人社會和主流社會間愉快生活的雙語雙文化平衡者。

學校地址

江西省九江市九瑞大道西段

郵編:332000

NGO組織之教育助學機構

NGO,是非政府組織(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的英文縮寫。它是指是一個不屬於政府、不由國家建立的組織。雖然從定義上包含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但該名詞一般僅限於非商業化、合法的、與社會文化和環境相關的倡導群體。

金鑰匙視障教育助學研究中心
西部雛鷹助學網
彩蝶計畫
美在心靈大學生志願者團
復新志願者學校
鄉村教育助學促進會
邊城愛心網
大興行知學校
微笑圖書室
燈塔計畫
春苗公益助學中心
涼山彝族婦女兒童發展中心
我們的自由天空公益助學志願者組織
小桔燈公益捐書活動
中國青年創業國際計畫
愛心包裹項目
好友營支教組織
紅葉義工愛心公益助學社
上海青聰泉兒童智慧型訓練中心
北京農家女文化發展中心
北京農民之子文化發展中
原平愛心助學站
映山紅助學網
拉祜助學網
九江博愛聾人學校
春蕾助學網

培田客家社區大學
北京同志中心
貴州人公益行動網路
華益助弱服務中心
快樂小陶子教育助學公益工作室
中國紅心網
未來公益網
愛心傳遞慈善基金會
多背1公斤
中國青少年宮協會
愛心互助協會
焦作愛心助學會
黃絲帶慈善功德愛心行動
益心網
蒲公英中學
山那邊助學行動
愛心香巴拉
青海格桑花教育救助會
北京大學陽光志願者協會
希望之光
上海市希望工程辦公室
壹個村小草根公益項目
愛心小站
全球消除貧困聯盟
我學網

北京百年農工子弟職業學校
西南林學院志願者義務家教協會
民工網
心守家園志願扶貧助學網
百蹊助學網
杭州啟明星兒童康復中心
樂助公益互助平台
大學生公益創業行動
北京愛源匯教育助學研究中心
公益小書房
北京新民教育助學研究中心
彩虹村樂助會
公益團話劇社
中國滋根鄉村教育助學與發展促進會
天津心航路中國大教育助學網
中國·支教聯盟
求索網愛心驛站
青春安定社區
原野戶外陽光助學
中國助學網
感恩中國
無私助學網
中國地質大學青年志願者協會
愛心無限民間慈善助學組織

21世紀公益行動
厚朴工作室
雲南發展培訓學院
百特教育助學公益
簡單助學論壇
北方助學論壇
北辰區啟智學校
北外青協陽光部落
新長城特困大學生自強項目
緊急救援項目
福安街國小輔讀班
北京泓德中育教育助學機構
中國人民大學青澤志願者協會
漢中科教扶貧服務社
北京梁漱溟鄉村文化發展中心
守望志願團體
牧羊部落
華德福教育助學
南方周末愛心志願者同盟
武漢春苗學校
北京聯合大學師範學院家長教育助學研究所
北京真愛教育助學服務機構
響叮噹(北京)教育助學科技中心
國際青年成就中國部
北京天下溪教育助學諮詢中心
樂水行助學計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