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洞

九曲洞

九曲洞,為中橫公路的一大奇觀,常常令中外遊客嘆為觀止。公路在此穿山鑿洞而建,奇岩怪石,尖峰絕壁,道路曲折穿行於堅硬的岩壁中,為人力開鑿與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結合。開放時間為8:00-17:00。

基本信息

簡介

九曲洞,為中橫公路的一大奇觀,常常令中外遊客嘆為觀止。公路在此穿山鑿洞而建,奇岩怪石,尖峰絕壁,道路曲折穿行於堅硬的岩壁中,為人力開鑿與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結合。開放時間為8:00-17:00。

概述

九曲洞九曲洞

九曲洞崖標高一千六百六十公尺,其雄險可真讓人膽戰心驚。光禿禿的岩壁,更顯出山岩的錯綜猙獰;抬頭仰望,磅礡的氣勢,令人心驚動魄。在此斷崖的峽谷上方,天空盡被山勢所阻,非引頸仰望,不見青天,這就是所謂的“虎口線天”之景。中橫公路在此臨崖穿鑿,形成許多彎曲的山洞,故稱“九曲洞”。

車行其間,時而一片漆黑,時而有幾道陽光射入,前省主席黃杰先生曾為此題字曰:“如腸之回,如河之曲,人定勝天,開此棋局”,充分說明了九曲洞是人工與自然的巧妙結合,景色壯麗之美,叫人嘆為觀止。現在的隧道實施人車分流,遊人到步道西口,下車經人行步道穿過九曲洞隧道到隧道東口,全長1.8公里,步行約40分鐘。由於懸崖上經常有飛石墜落,所以必須戴上安全帽。

旅遊特色

九曲洞隧道九曲洞隧道

九曲洞並不是只有九個彎,而是有數不盡的迴廊,這些都是當年開鑿中橫公路的人們一斧一錘鑿出來 的。這裡處處山洞,步步斷崖。九曲洞上有奇岩峭立,下為深谷急流;暴雨過後,逕流形成無數“時雨瀑”,自峽谷轟然落下,蔚為奇觀。此路段已實施人車分流,遊客至此莫不捨車就步,一路讚嘆大自然劈山的威力,並為當年開路的艱辛而驚悚。

如碧清泉,水瀑紛飛,一條大魚正在溪水中奮力上溯,這是立霧溪支流科蘭溪侵蝕大理岩而形成的特殊地形——魚躍龍門。

立霧溪左、燕子口至慈母橋間,即著名的錐麓大斷崖。斷崖最高處達1666公尺,以近乎垂直的角度插入溪谷,光潔的崖壁上鑿有一條小徑供人通行,即合歡越嶺古道的錐麓段,一般稱為錐麓古道。

九曲洞風景九曲洞風景

古道全長約16公里,其兩端分別在巴達岡和合流口(慈母橋)附近, 攀登時多從靳珩橋附近下切至谷底,強渡立霧溪,上抵巴達岡的入口,並由此展開驚險的橫斷之路。由近800公尺的高處俯瞰深峽,渺如細線的中橫公路斷續穿系在立霧溪谷間,帶來莫大的視覺震撼。由於大理石不易受風化的特質,便得古道在斷崖的部分保持得相當好,但由於出入口處崩塌嚴重,路徑又分歧,一般遊客甚難抵達,僅能從靳珩橋到流芳橋間的公路上,仰望古道一線橫空,並體會“虎口線天”的懾人氣勢。

從流芳橋起步向前遙望,只見隧道連綿相接,路面曲折迴轉,公路嵌在巨岩峭壁之中,彎延迂迴;谷底時傳濤聲。黃杰上將曾於此地題詩句云:“如腸之回,如河之曲,人定勝天,開此奇局!”字大徑尺,刻於石壁之上。在此原路之一旁已新開雙線隧道,原舊有道路設為景觀道路,並設解說牌、停車場等設施,使遊客可信步游賞此區壯麗之大理岩峽谷景觀。

乘車風向標

九曲洞風景九曲洞風景

1.自花蓮火車站前搭往天祥、洛韶、台中的花蓮、豐原客運, 在九曲洞下車,登錐麓古道則在靳珩橋下車。

2.自台中火車站前搭往花蓮的豐原、花蓮客運,分別在九曲洞、靳珩橋下車。

特別提示:

錐麓古道列為公園的史跡保存區,非經許可,不得進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