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江新語

之江新語

之江新語是《浙江日報》頭版的特色欄目,自2003年2月25日開始持續到2007年3月25日,累計232篇短評。之江新語的作者是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2003年2月25日,《浙江日報》頭版開設特色欄目——《之江新語》專欄,當期的專欄文章內容為《調研工作務求“深、實、細、準、效”》,全文不足300字,署名“哲欣”。“哲欣”是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所用的筆名。2007年5月,應讀者要求,浙江日報社以《之江新語》為書名,將該專欄文章集結出版。圖書《之江新語》,篇幅不長意味深長。書中習近平引用古人的話來告誡黨員幹部,“要懷著強烈的責任感認真幹事,懷著如臨如履的心態保持乾淨”。該書2007年出版,2014年初火爆。

基本信息

圖書由來

2003年2月25日,《浙江日報》頭版開設特色欄目——《之江新語》專欄,當期的專欄文章內容為《調研工作務求“深、實、細、準、效”》,全文不足300字,署名“哲欣”。“哲欣”是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所用的筆名。

《之江新語》專欄持續到2007年3月25日,當日刊登了兩篇文章:《“書呆子”現象要不得》和《追求“慎獨”的高境界》。

《之江新語》專欄累計刊登了232篇短評。

2007年8月,應讀者要求,浙江日報社在再三徵求習近平的意見後,以《之江新語》為書名,將習近平所寫的這些文章集結出版。

基本概況

書名:《之江新語》
作者:習近平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第1版(2007年8月1日)
平裝:273頁
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16
ISBN:9787213035081
條形碼:9787213035081
商品尺寸:23.8x15.8x1.6cm

《之江新語》專欄共232篇文章,涉及幹部問題的有36篇,涉及工作方法的有23篇,涉及黨的工作的6篇,涉及廉潔和反腐的6篇,涉及民眾問題的8篇,涉及改革、發展和經濟的43篇,涉及三農和農村問題的18篇,文化、教育、人才、學習方面的14篇,社會和維穩24篇,修養與事業20篇,其他35篇。

內容導讀

《之江新語》一書是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在浙江日報上寫的專欄文章集。讀來使人興奮,更讓人深思,最大感受是一個“新”字。
有新的思想。232篇文章的內容大體分三類:一是緊密結合浙江實際談如何貫徹科學發展觀;二是談領導幹部的的工作作風和思想方法,突出強調了民眾路線,克服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三是談幹部的黨性修養特別是正確對待權力和利益,堅持黨的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文章都不是空泛議論,而是有感而發、言之有物,從實際出發又非就事論事,有深刻而獨到的見解,只有真正吃透“理論”和“實際”兩頭,站在時代高度,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分析實際問題,才能對如何實現科學發展和提高黨的執政能力談出一些真知灼見。
有新的語言。語言問題實際是文風問題,說到底也是黨風問題。毛澤東當年尖銳批評過黨八股的空洞無物的長篇大論是“懶婆娘的裹腳布——又臭又長”。遺憾的是,“八股遺風”尚未絕跡,目前報刊上一些文章越寫越長,洋洋灑灑,雲山霧罩,人們費勁讀了半天卻不知所云。社會上之所以有文章“誰寫誰看、寫誰誰看”的說法,一個重要原因是與時下一些文章的文風有關。對比之下,《之江新語》每篇短文不到300字,沒有空話套話官話,實話實說,語言生動活潑、樸實無華,讓人能夠一口氣讀完,文章中一些思想和提法,值得咀嚼和回味。古人說,“大道至簡”。鄧小平也講過,馬克思主義其實是很樸實的道理。以樸實、簡練、鮮明、生動的文字表達深刻的道理,這種文風是我們黨歷來提倡的,更適合資訊時代生人們的閱讀習慣,也極大地方便幹部和民眾。有人以為,似乎只有長篇大論才能體現理論高度,“豆腐塊”不見水平,也沒意思,這是誤解。如同造一塊手錶不一定比造一台工具機更省力氣,只有具備相當理論水平和文字功底,經過深思熟慮、反覆提煉,才能寫出短小精幹的好文章。

圖書評析

學習《之江新語》,筆者認為至少有三個特色:意蘊深刻、觀點鮮明、語言雋永。

之江新語之江新語

意蘊深刻。學習《之江新語》,感到特別親切,十八大報告和習近平當選總書記之後一系列講話中的新觀點、新論述、新理念,在《之江新語》中或多或少能夠找到一些雛形和影子。如“團結就是大局,團結就是力量”之於《打好“團結牌”》;“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之於《文化是靈魂》;“對民族的責任、對人民的責任、對黨的責任”之於《敢於負責,善於負責》和《堅持對上負責對下負責的一致性》······筆者認為,學習《之江新語》有助於了解新一屆中央領導的治國理政方略,加深領會黨的十八大精神。
毛澤東主席曾要求省委書記要會寫社論。寫社論是著眼全局,指導工作。《之江新語》保持了領導幹部親手動筆的好傳統,保持了邊讀書邊思考、邊實踐邊總結的求真務實之風。四年多如一日,平均每周一篇。夙夜在公,足見勤勉。習近平同志在任中央黨校校長期間,2009年春季做過一次“領導幹部要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動員講話,是以自己的學習體會與大家交流,增進講話的感染力與親近感。其基本觀點見於《之江新語》中的《多讀書,修政德》。文章寫道:“要修煉道德操守,提升從政道德境界,最好的途徑就是加強學習,讀書修德,並知行合一,付諸實踐。”最近,《黨建》雜誌精選了習近平同志近年來談學習的十篇文章,對其觀點有了更加充分的論述,更加深入的拓展。尤其在慶祝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大會的講話中再次強調:“事業發展沒有止境,學習就沒有止境。”“同過去相比,我們今天學習的任務不是輕了,而是更重了。”“全黨同志一定要善於學習,善於重新學習。”由此可見,習近平同志是一位勤於學習、善於學習的領導人,不僅言之諄諄、廣為倡導,而且言傳身教、身體力行。《之江新語》就是他讀書、思考和踐行的一個例證、一個成果。
觀點鮮明。《之江新語》最大特點是在300~500字內講明一個道理,要言不煩,意盡言止。評論的要義在於旗幟鮮明、有的放矢、直截了當。《調查研究務求“深、實、細、準、效”》,針對當時浙江省上下正在興起的調查研究之風,提出調查研究的目標要求,很有指導性。《做人做事要力戒浮躁》則告誡幹部需要志存高遠,力戒浮躁,同時深刻指出浮躁是一種不良作風。“正確對待名利地位,正確看待進退留轉”,即便當下,仍有警示意義。《不要引導領導幹部當“滿票幹部”》是根據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在推行競爭上崗、公開選拔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而有感而發,旨在“防止考察失真、評價失準、用人失誤”。這類的評論不是居高臨下的說教,而是與讀者平等的交流、晤談、引導;不是泛泛而談的空發議論,而是有著敏銳的現實觀察和獨立的思考與判斷,具有很強的輿論導向性和政治引領力。
觀點鮮明來自與時俱進,認識深化。《敢於負責,善於負責》談的是領導幹部的責任問題,敢於負責是領導幹部的職責所在,善於負責則是領導幹部的本領體現。在辯證看待敢於與善於之後,作者意猶未盡,又有新的思考,《堅持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的一致性》將負責的認識進一步地深化。在《之江新語》中涉及幹部教育問題的有36篇,足見習近平同志對管理幹部的重視。一篇《要拎著“烏紗帽”為民幹事》文章,其觀點“要拎著烏紗帽幹事,不要捂著烏紗帽做官。”針對性強,一語中的,振聾發聵。
領導幹部作文、說話,都要讓民眾願意看、看得懂,願意聽、聽得進。在《之江新語》中,有一篇《文風體現作風》,很能代表習近平同志說話行文的追求。後來他在中央黨校上強調,積極倡導、大力弘揚優良文風,作為貫徹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提出的一項重要任務。他還把文風問題上升到黨性問題上看,認為文風不正,嚴重影響真抓實幹、影響工作成效,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耽誤實際矛盾和問題的研究解決。
文風折射的是黨風政風,關係黨的形象,關係事業成敗。這也就是中共中央新近出台的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民眾的“八項規定”的一大原因吧。
語言雋永。《之江新語》除了短小精悍,觀點鮮明外,語言精練、雋永也是一大特色。語言雋永表現在恰當地引經據典,適時地運用民眾語言。在《之江新語》中,習近平同志經常融會名言典故,意到筆到,恰到好處。諸如強調為政者需要學與思,引用《論語》“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要求黨員幹部加強自律,引用《禮記》“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提倡堅守做人的操守和從政的道德,引用《大學》“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不勝枚舉,運用嫻熟,言之成句,持之有理。此外,從歷史典故中引發現實思考,引以為戒。比如《生活情趣非小事》運用了兩則小典故,典故一正一反,說明領導幹部“培養健康的生活情趣”的重要性。優秀傳統文化書籍,具有以一當十、高含金量的文化內涵。談古論今,溫故知新,能夠增進文章的魅力與深度,容易引發人的共鳴與思考。同時也見識了習近平同志在傳統文化上的深厚學養,注重吸收古代聖賢在修身處事、治國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經驗。
《之江新語》的另一個特色是善於汲取、提煉民眾語言。民眾的思想最鮮活,民眾的語言最生動。寫文章要體現民眾意願,表達民眾心聲。書中既有古人的“堤潰蟻穴,氣泄針芒”,又有民眾語言“巴豆雖小壞腸胃,酒杯不深淹死人”,來揭示由量變到質變的深刻哲理,生動形象。運用民眾語言作觀點,也有提煉升華。比如在《打好“團結牌”》中,用到了大家比較熟悉的握指成拳來比喻團結,但在論述“一把手”應在團結上帶好頭,將“大拇指”與其他手指的關係作了引申。將民眾語言在評述新問題時進行生髮,寫出了新意,這樣勢必為民眾所喜聞樂見。這種語言風格在他就任黨的總書記之後,依然保持。比如“打鐵還需自身硬”、“眾人拾柴火焰高”等。
習近平同志曾經指出,改進文風要在短、實、新三個方面下功夫、見成效。他在《之江新語》中不僅勉力而為、努力踐行,更為重要的是,“文合為時而著”,在工作中觀察,在觀察中思考,用思考推動工作。不論是弘揚優良文風上,還是重視學習、善於學習上都為我們樹立了榜樣。

重要影響

習近平《之江新語》“篇幅不長意味深長”。之江就是錢塘江。之,暗含曲折;錢塘大潮,潮湧時勢不可擋。彼可視為今之改革反腐的象徵。“子帥以正孰敢不正”“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惜命”,習近平引用古人的話來告誡黨員幹部。他在文中多次以古論今,要求黨員幹部“要懷著強烈的責任感認真幹事,懷著如臨如履的心態保持乾淨”。2007年出版,2014年初火爆,表面看是因為作者的緣故,本質上,它代表了民眾對新一屆領導班子在新的一年裡的厚望,代表了民眾對清明健康和諧社會的渴望。而習李主政伊始的成績,讓我們更有理由相信希望與現實在逐漸縮短。

圖書目錄

調研工作務求“深、實、細、準、效”
不能在“溫室”里培養幹部
不求“官”有多大,但求無愧於民
把幫扶困難民眾放到更突出的位置
路就在腳下
之江新語之江新語

理論學習要有三種境界
樹立五種崇高情感
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
文化產品也要講“票房價值”
不要引導領導幹部當“滿票幹部”
引進人才要防止“近親繁殖”
抗旱要“目中有人”
環境保護要靠自覺自為
利用民資大有潛力
兩條腿走路好
把好事辦好
搞試點要“大膽構想小心求證”
努力打造“信用浙江”
加強對西湖文化的保護
要有世界眼光和戰略思維
打好“團結牌”
多種聲音和一首樂曲
共演一台“二人轉”的好戲
多雙“眼睛”選賢任能
政聲人去後,民意閒談中
心無百姓莫為“官”
要講究領導藝術
珍惜在位時
求真務實要出實招
要看GDP,但不能唯GDP
形勢越好,越要求真務實
抓而不實,等於白抓
凡是為民造福的事一定要千方百計辦好
樹政績的根本目的是為人民謀利益
成功之道在於鍥而不捨
搶抓戰略機遇期要有歷史緊迫感
既要GDP,又要綠色GDP
小事小節是一面鏡子
順利時更應防驕躁
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
努力具備符合時代要求的知識結構
人無壓力輕飄飄
要跳出“三農”抓“三農”
實現經濟發展和生態建設雙贏
從全局高度統籌城鄉發展
要樹立新的穩定觀
機遇總是垂青勇於競爭的人
讓生態文化在全社會紮根
生態省建設是一項長期戰略任務
要拎著“烏紗帽”為民幹事
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同樣是政績
要“平安”,不要“平庸”
面對面做好民眾工作
領導幹部要歡迎輿論監督
辦節要降溫
努力提高新聞質量和水平
要把困難當作機遇
領導幹部要有良好的精神狀態
辦法就在民眾中
要學會十指彈琴
注意保護和調動基層幹部積極性
成才必須先學做人
家庭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
精神文明建設要“從娃娃抓起”
對腐敗多發領域要加強防範
關口前移,懲防並舉
的工作抓實做細
莫把制度當“稻草人”擺設
在更大的空間內實現更大發展
既看經濟指標,又看社會人文環境指標
發展旅遊經濟要堅持創新與繼承相統一
重視打造旅遊精品
發展“無煙工業”也要可持續發展
領導下訪是一舉多得的有益創舉
基層幹部要把好信訪第一道崗
領導下訪必須注重實效
領導下訪的方式方法要不斷深化
越是領導幹部,越要廉潔自律
靠勞動創造財富,讓知識成為力量
思想認識上的收穫更有長遠意義
執政意識和執政素質至關重要
吃透精神而不照抄照搬
立足當前,著眼長遠
要甘於做鋪墊之事
落實才能出成績
在土地問題上要長期從緊過日子
基層幹部的分量
處理好三對時間關係
做長欠發達地區這塊“短板”
發展觀決定發展道路
推動我省經濟布局不斷最佳化
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要協調發展
虛功一定要實做
抓與不抓大不相同
壓力與動力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努力打造“品牌大省”
務必執政為民重“三農”
務必以人為本謀“三農”
務必統籌城鄉興“三農”
務必改革開放促“三農”
務必求真務實抓“三農”
“潛績”與“顯績”
大力發展高效生態農業
工作傾斜基層
執政重在基層
更多地關愛基層
用思想武器管好自己
要用人格魅力管好自己
領導幹部必須做到“守土有責”
發展不能走老路
積小勝為大勝
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是一場社會革命
平安和諧是落實科學發展觀題中之義
將服務業培育壯大為“主動力產業”
突出選商引資
宜輕則輕,宜重則重
跳出浙江發展浙江
重視進口的作用
增強走在前列的意識
先進性教育重在“強身健體”
牢記科學發展的使命
樹立和諧社會的理念
弘揚求真務實的精神
從“倒逼”走向主動
批評與自我批評要動真格
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
人生本平等,職業無貴賤
做人民民眾的貼心人
發展循環經濟要出實招
努力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
化壓力為動力
保持先進性就是走在前列
不畏艱難向前走
善於同民眾說話
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
文化是靈魂
文化育和諧
文風體現作風
理想責任價值也要重在實踐
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
調查研究就像“十月懷胎”
大力弘揚抗台救災精神
完善社會動員機制
堅持科學維權觀
轉變經濟成長方式的辯證法
超越自我、完善自我、再造自我
實施素質教育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基礎
區域協調發展要注重抓“兩頭”
著力調整投資和消費的關係
調查研究要點面結合
“三化”帶“三農”,城鄉共繁榮
科技創新是建設節約型社會的關鍵
結構調整是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根本
深化改革是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動力
加強監管是建設節約型社會的保障
機關表率是建設節約型社會的重點
多讀書,修政德
激濁揚清正字當頭
之江新語之江新語

敬業樂業為美德
樂在人和
做人做事要力戒浮躁
求知善讀,貴耳重目
勇攀科學發展高峰
從“兩隻手”看深化改革
從“兩隻鳥”看結構調整
從“兩座山”看生態環境
從“兩種人”看“三農”問題
重中之重是“三農”
以發展強村
靠建設美村
抓反哺富村
促改革活村
講文明興村
建法治安村
強班子帶村
“四位一體”的辯證統一
法治:新形勢的新要求
市場經濟必然是法治經濟
和諧社會本質上是法治社會
弘揚法治精神,形成法治風尚
堅持法治與德治並舉
黨的領導是法治的根本保證
講黨性、強責任、樹正氣、守紀律
“浙商文化”是浙商之魂
選商引資要做“合”字文章
要善於抓典型
困境之中見精神
一切為民者,則民嚮往之
要善於學典型
建設新農村要體現科學發展理念
建設新農村要體現因地制宜原則
從規劃開始強化特色
越是艱苦環境,越能磨鍊幹部品質
破解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兩難”悖論
社會發展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
基層矛盾要用基層民主的辦法來解決
科學發展首先要安全發展
換屆考驗領導幹部的黨性
敢於負責、善於負責
堅持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的一致性
“文化經濟”點亮浙江經濟
“浙江人經濟”拓展浙江經濟
問題就是時代的口號
防止不穩定因素成為“慢性病”
正確處理新形勢下的人民內部矛盾
打牢基層維護社會穩定的第一線平台
不興偽事興務實
抓落實如敲釘子
掌握正確的工作方法
為政者需要學與思
為民辦實事旨在為民
為民辦實事重在辦事
為民辦實事成於務實
在學習中深化認識,在實踐中提升境界
正確理解“好”與“快”
強本還須節用
推進企業社會責任建設
在慈善中積累道德
要“和”才能“合”
要“民主”,還要“集中”
要“幹事”,更要“乾淨”
主僕關係不容顛倒
做人與做官
權力是個神聖的東西
生活情趣非小事
民眾呼聲是作風建設的第一信號
領導幹部是作風建設的主體
新官上任要善於“瞻前”、注意“顧後”
領導幹部要放下“架子”、做好“樣子”
既重務實,又善務虛
“書呆子”現象要不得
追求“慎獨”的高境界

內容選摘

生活情趣

風成於上,俗形於下。領導幹部的生活作風和生活情趣,不僅關係著本人的品行和形象,更關係到黨在民眾中的威信和形象,對社會風氣的形成、對大眾生活情趣的培養,具有“上行下效”的示範功能。這方面的逸事較多,有兩則小典故至今讀來仍有強烈的警示意義。一則是《宋人軼事彙編》記載:錢俶進寶犀帶,太祖曰:“朕有三條帶,與此不同。”俶請宣示,上笑曰:“汴河一條,惠民河一條,五丈河一條。”俶大慚服。另一則是《南村綴耕錄?纏足》記載:李後主嬪妃窅娘纖麗善舞,後主令窅娘以帛繞腳,素襪舞雲中,迴旋有凌雲之態。“由是人皆效之,以纖弓為妙。以不為者為恥也”。這兩則典故一正一反,說明了領導人在生活細節上體現出來的態度,絕不是小事。

一名領導幹部的蛻化變質往往就是從生活作風不檢點、生活情趣不健康開始的,往往都是從吃喝玩樂這些看似小事的地方起步的。如果領導幹部生活作風上不檢點、不正派,在道德情操上打開了缺口,出現了滑坡,那就很難做到清正廉潔,很難對社會風氣起到正面引導和促進作用。在當前複雜的社會環境下,各級領導幹部要加強思想道德修養,注重培養健康的生活情趣,正確選擇個人愛好,慎重對待朋友交往,明辨是非,克己慎行,講操守,重品行,時刻檢點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瞻前顧後

當前,各地自下而上集中換屆產生的新一屆領導班子,擔負著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組織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重任,肩上的擔子不輕,更加需要領導幹部振奮精神、鼓足幹勁、開拓創新。現代化建設好比馬拉松接力賽,需要領導幹部一任接一任地帶領民眾跑下去,而每一任領導幹部接過的只不過是漫長的接力賽中的短暫一棒而已。所以,領導幹部上任伊始,一定要保持清醒頭腦,培養“接力意識”,既要善於“瞻前”,也要注意“顧後”,團結帶領本地本部門的幹部民眾在科學發展的軌道上奮力奔跑。

領導幹部要善於“瞻前”,既不搞“一個師公一道法”,也不刻意搞“新官上任三把火”。對於前任留下的工作,只要是符合黨的事業和民眾利益的,符合實際情況的,就要遵循客觀規律,尊重民眾意願,多多“添柴”而不胡亂“起灶”,不求個人“風光”而是一以貫之地幹下去。領導幹部還要注意“顧後”,努力培養長遠的眼光和全局的思維,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致力於推動本地本部門又好又快發展,為後任多打些基礎,為後代多留些財富,真正做到“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意味深長

習近平《之江新語》,“篇幅不長意味深長”。之江就是錢塘江。之,暗含曲折;錢塘大潮,潮湧時勢不可擋。彼可視為今之改革反腐的象徵。“子帥以正孰敢不正”“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惜命”,習近平引用古人的話來告誡黨員幹部。他在文中多次以古論今,要求黨員幹部“要懷著強烈的責任感認真幹事,懷著如臨如履的心態保持乾淨”。2007年出版,2014年初火爆,表面看是因為作者的緣故,本質上,它代表了民眾對新一屆領導班子在新的一年裡的厚望,代表了民眾對清明健康和諧社會的渴望。而習李主政伊始的成績,讓我們更有理由相信希望與現實在逐漸縮短。

追求“慎獨”

禮記》有云:“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黨員幹部要“慎獨”。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手中往往掌握一定的權力,不僅要主動接受組織、制度的監督,而且還要不斷加強自律,做到台上台下一個樣,人前人後一個樣,尤其是在私底下、無人時、細微處,更要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始終不放縱、不越軌、不逾矩。劉少奇同志在《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中就將“慎獨”作為黨性修養的有效形式和最高境界加以提倡,他說:“即使在他個人獨立工作、無人監督、有做各種壞事的可能的時候,他能夠‘慎獨’,不做任何壞事。”黨員幹部都要努力做到“慎獨”。首先,要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明確的政治方向,遵守鮮明的政治原則,珍惜個人的政治生命,以形成內在的“定力”。其次,要時刻反躬自省,就像古人講的“吾日三省吾身”,自重、自省、自警、自勵,潔身自好,存正祛邪,注重修身養德,增強防腐拒變的“免疫力”。同時,還要辦事公開透明。黨員幹部也是普通的人,難免存在各種弱點,會犯各種錯誤,而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只要辦事講民主、講程式、講紀律,避免暗箱操作、上下其手,就能減少各種誘惑的“滲透力”,防腐拒變才不會成為一句空話。(哲欣)

“書呆子”現象要不得

馬克思有一句名言:我們的理論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列寧稱這是“經典性的論點”。實際上,它講的就是理論聯繫實際的學風。可現實生活中卻存在著一種奉行本本和教條的“書呆子”現象。有一些黨員,特別是少數領導幹部,雖然都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也經常讀書,但卻沒有真正做到“求知善讀”,不是專注於死讀書、讀死書,就是生搬硬套、照抄照搬,還有的紙上談兵、華而不實。“書呆子”現象在領導幹部中的存在,不但害人害己、影響工作,而且危害長遠、影響惡劣。追根溯源,這種現象反映出來的是學風上的問題,也就是理論與實際嚴重脫離。不讀書要不得,“書呆子”現象也要不得。讀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切實加強對馬克思主義的學習,重視學習的針對性和指導性,善於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認識和解決遇到的問題。要充分考慮生動的實際生活和現實的確切真實,注重研究新情況,認真分析新問題,積極尋求新對策,努力做到知行合一,理論聯繫實際,實實在在地做事情,盡心盡力地乾工作,而不是熱衷於追求熱鬧,只擺花架不種花,只擺譜架不彈琴。(哲欣)

領導幹部要放下“架子”、做好“樣子”

民眾看一名幹部是否稱職,其中一個重要方面是看其“官樣子”做得好不好,有沒有“官架子”。現在確實有少數領導幹部在民眾中的形象不是很好,“官樣子”不怎么的,“官架子”倒不小。

“樣子”與“架子”,表面上看有點相似,內在的涵義則有天壤之別。“樣子”是好的形象,是民眾歡迎的形象,不是外表,而是指幹部的德才和實績。“架子”則是徒有其表,而且是民眾不歡迎的形象。民眾心中“官樣子”好的幹部,就是那些政治堅定、能力突出、作風過硬、善於領導科學發展的幹部。這在牛玉儒、鄭培民、鄭九萬等一大批黨和人民的優秀幹部身上得到了生動的詮釋。但是也有少數幹部走上領導崗位後,滋生了“當官做老爺”的封建習氣,像模像樣地端起了“官架子”,獨斷專行,脾氣越來越壞,生活要求越來越高,與下屬和民眾越走越遠。我們要始終牢記,心繫民眾魚得水,背離民眾樹斷根。事實充分證明,領導幹部做好“樣子”,其同民眾的關係就密切,工作起來就會得心應手;“官架子”大,其同民眾的關係就疏遠,工作起來就會舉步維艱。

各級領導幹部要做胡錦濤總書記所倡導的八個方面良好風氣的模範實踐者和積極推動者,切實轉變作風,密切黨群、幹群關係,盡心盡力為民眾辦實事、辦好事,放下“架子”親民愛民,做出好“樣子”率先垂範。(哲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