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田鄉[黎川縣]

中田鄉[黎川縣]
中田鄉[黎川縣]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中田鄉是江西省撫州市黎川縣下轄的一個鄉,地處黎川縣東南部,黎川縣城西北部,洪門庫區上游,距縣城15公里,轄中田居委會,中田、河東、營前、竹際、公村、黃源、會源等7個村委會。全鄉人口1.4萬,均為漢族江右民系。 境內山清水秀,景觀奇特,是糧食、水產品、果業、肉鴨、材木、松脂、石業、開發加工的產業基地,又是庫區水面開發養殖和旅遊開發的好景區。

基本信息

中田鄉中田鄉
本詞條為消歧義詞條,在中國,共有2處鄉鎮叫做中田鄉,分別是江西省撫州市黎川縣中田鄉和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雷波縣中田鄉。

江西省撫州市黎川縣中田鄉

中田鄉黎川縣中田鄉
中田鄉地處江西省撫州市黎川縣東南部,黎川縣城西北部,洪門庫區上游,距縣城15公里。中田解放初期屬黎川縣第四區中田鄉,1958年成立中田人民公社,1958年冬因修建洪門水庫併入龍安人民公社,1961年劃出,1968年又併入龍安公社,1971年再次恢復中田公社,1984年改為中田鄉人民政府。中田鄉下設七個行政村,鄉屬單位有財政、地稅、糧管、郵政、電信、供電、六所,中學、中心國小和農技、農機、水利、人口計生管理站,以及信用、供銷兩社。中田鄉境內區域面積136.25平方公里,所轄河東村中田村營前村公村竹際村潢源村會源村七個行政村,九十七個村小組,分布於63個自然村,2004年底人口13754人,耕地面積11000畝,山地20.5萬畝。2005年中田鄉工農業總產值8970萬元。

歷史人文

中田鄉境內山青水秀,景觀奇特,從中田順水而流,洪門庫區數十公里至洪門大壩山水秀麗。景觀奇特,是水上旅遊開發的理想景區。中田是糧食、水產品、果業、肉鴨、材木、松脂、石業、開發加工的產業基地,又是庫區水面開發養殖和旅遊開發的好景區。 中田是一個人傑地表的地方。在明、清時代高中進士有30餘人,現代的名人有陳豐端陳裕琪陳本真席殊、博士後付卓,中田鄉籍學子每年向國家輸送大學生45-60名。文化古蹟有魯家祠堂等地。

農業發展

中田鄉中田鄉
中田鄉培植水產養殖產業。中田鄉的特色和優勢就是水面大,中田鄉可養水面達1.5萬畝,而且水質好,無污染,水產條件得天獨厚。為了充分發揮本地資源優勢,中田鄉把開好“大水面”作為強鄉富民的一項支柱產業來抓。具體做法:依託中佳水產開發公司,擴大公司+農戶的聯結範圍,提高水產附加值,獨立洪門庫區綠色水產品牌;依託道子山渡頭堯家嶺等養殖基地,搞好各類魚種的精養;抓好水產品批發市場的建設,搞活水產品流通,使之成為全縣水產品的集散地。做大做強南豐蜜桔產業。認真貫徹市委、市政府檔案精神,按照統一規劃、連片開發、便於管理、規模經濟的原則進行開發,在現有種植面積3000畝基礎上,爭取開發荒山種植南豐蜜桔3000畝。做好配套服務工作,引起南豐蜜桔技術人才到中田鄉聯合開發,聘請老師授課傳送技術,培養本土人才,提高種植技術,形成開發勢,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為農民增收提供後勁。強力打造烤菸產業。按照縣委、縣政府發展烤菸產業思路,不斷壯大中田鄉烤菸產業。確保種植面積750畝,力爭1000畝,收購菸葉2000擔。中田鄉烤菸生產步入萬擔鄉(鎮)先烈。做好土地流轉工作。使現有水面、山地、耕地向種養能手集中,支持運用科學技術和農業機械,提高種養規模和經濟效益。做優做強食用菌產業,種植品種由以前單一的茶菇發展到竹蓀菇蘑菇杏鮑菇大田菇等多個品種,中田鄉種植食用菌達500萬筒。五是擴大水產養殖規模,提高水面養殖效益。通過深水區網箱養殖、攔河築壩、拉網、圍庫等擴大養殖面積,擴大優良品種和立體養殖,提高經濟效益,中田鄉養殖面積達1.5萬畝,水產品總量達700噸,產值達250多萬元,利用水面養鴨800萬羽,成為農民增收的亮點。

社會事業

中田鄉中田鄉
一是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中田鄉新農村建設點有琪路坑進賢三村昌家山三個點;二是實施“民心”工程,積極為民眾辦實事。完成了公村——潢源、公村——竹際、潢源——會源的路基改造,水泥硬質化工程下半年即將開工;為10個自然村安裝了自來水,解決了近1000餘人口飲水難問題;興修水利工程5處,橋涵3處;完成了公村村的煙水工程,使農田基礎設施得到進一步改善;三是計畫生育工作鞏固提高,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8‰以內,環、孕檢和四術到位率達95%,完成二女戶結紮5 例;四是社會保障水平不斷提高,落實農村低保143戶共294人,發放補助7.8萬元,農村合作醫療補助9萬元;五是妥善處理民眾來信來訪,盡力將上訪問題化解在萌芽狀態,未發生一起重大群體上訪事件和安全事故;六是鄉鎮面貌煥然一新。在鄉鎮範圍內開展“五整治、三建設”活動,讓民眾自覺維護環境衛生,爭做文明市民。

所轄村屯

老亭新村位於河東村,離縣城12公里。自然村現有70戶,280人,建設用地面積14600平方米,耕地60.8畝,林地980畝,現有勞動力127人,主導產業以蜜橘為主的果業500畝,水產養殖500畝,農村經濟收入主要依靠果業和養殖業。2007年人均純收入4080元,比上年增加650元,增長17%。

黨建工作

中田鄉做好農村黨建工作。一是加強思想政治建設。引導廣大黨員幹部把思想和行動真正統一到抓好發展上來,統一到堅定信心、振奮精神上來,統一到拼搏奮進、真抓實幹上來,統一到開拓創新、勇於探索上來,進一步凝聚起萬眾一心奔小康、萬難不屈謀進位的強大精神動力;二是切實加強幹部工作作風建設,提高工作效率、工作效能、工作效益、工作效果;三是加強村級組織建設,不斷增強村級組織的戰鬥力和凝聚力。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雷波縣中田鄉

中田鄉雷波縣中田鄉
中田鄉位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雷波縣縣城東北部,中田鄉境內最高點老君山,海拔2,265米,最低是金崗背330米。面積38平方公里,人口0.6萬。轄中田村店子坪村乾池塘村金海村沙灣村銀廠村6個村委會,30個村民小組。雷(波)屏(山)路過境。

中田,是一個四面高中間低的小盆地,在盆地的西北有一石灰岩溶洞,上部從馬湖黃琅小海、後海滲漏下來之水,由此泄落,無論汛期或枯水季節都吞吐自如。據科技人員分析,如無此溶洞(俗稱消坑),中田有可能形成一個湖泊。 中田鄉的土地主要分布在河壩和半山兩種類型的地區,河壩地區水源缺乏、怕旱不怕澇,產量低而不穩,主產桐棬花生等。

半山地區,氣溫適宜,馬湖工程南北乾渠流經4鄉(鎮),灌溉方便,金崗背有黃鐵礦,一九五九年曾在這裡辦過硫磺廠。銀廠村委會有鉛礦,解放前曾經開採,並試圖從中提取白銀,故稱銀廠。

中田鄉經濟、社會發展前景廣闊。排山鎮黨委、政府響亮提出了“三年過千萬,城鄉大變樣,五年翻一番,雷波縣進前三”的發展目標。通過排山鎮上下的共同努力,“城鄉大變樣、雷波縣進前三”的目標已經實現。2006年,排山鎮生產總值2.42億元,同比增長18.6%;財政收入688萬元,同比增長26.8%;農民人均純收入4366元,同比增加318元。中田鄉經濟各項指標考核在雷波縣列8位,比2005年12位上升4個位次。2007年,中田鄉黨委、政府審時度勢,及時提出了實施“11588”工程的經濟發展思路,即:完成財政總收入1000萬;實現國有土地出讓收入100萬、徵收社會撫養費100萬;完成招商引資額5000萬;啟動並完成八個城建建設項目;抓好八個示範點的新農村建設。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