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和平“路線圖”計畫

中東和平“路線圖”計畫

2002年6月,聯合國、歐盟、俄羅斯和美國就中東問題四方達成中東和平“路線圖”計畫。計畫分三個階段實施。

2002年6月,美國總統布希提出了一個中東和平計畫。此後,聯合國、歐盟、俄羅斯和美國中東問題四方會議代表在此基礎上幾經磋商,最終形成了中東和平“路線圖”計畫(Roadmap Peace Plan),並在2002年12月華盛頓會議上通過。但由於以色列的阻撓,美國沒有及時公布方案的具體內容。
2003年3月,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進行改革,設立了總理職位並組成新內閣。4月30日,中東問題四方會議代表分別向巴以雙方遞交了“路線圖”計畫文本,並公布了“路線圖”計畫內容。6月4日,巴以美三方在約旦紅海港口城市亞喀巴舉行峰會,宣布“路線圖”計畫正式啟動。
“路線圖”計畫主要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公布之日至5月),巴以雙方實現停火;巴方將打擊恐怖活動,進行全面的政治改革,建立新的政治體制,並在安全問題上與以合作;以方則應撤離2000年9月28日以後占領的巴方領土,凍結猶太人定居點的建設,拆除2001年3月以後建立的定居點,並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使巴勒斯坦人的生活恢復正常。第二階段(2003年6月至12月)為過渡期,重點是在2003年底建立一個有臨時邊界和主權象徵的巴勒斯坦國。此後的兩年為第三階段,即在2005年完成巴以最終地位談判並達成協定,建立巴勒斯坦國。
為落實“路線圖”計畫,巴以首腦曾多次舉行會晤,巴激進組織也一度宣布停火。由於以色列堅持其強硬政策,導致巴以衝突再起,和平努力再次受挫。2003年9月巴以和談中斷,“路線圖”計畫擱淺。
儘管以色列此後根據自行提出的單邊行動計畫於2005年8月開始從加薩走廊撤離,但單邊行動計畫與“路線圖”計畫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