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6604級獵潛艇

中國6604級獵潛艇

6604型獵潛艇是中國海軍第一型國產獵潛艇,裝備了一門口徑為85毫米的主炮。6604型獵潛艇,被西方稱為喀朗施塔得級(Kronstadtclass)。

基本信息

建造背景

6604級獵潛艇6604級獵潛艇

1953年6月4日,中國與蘇聯在莫斯科簽訂了《關於向中國海軍交貨和關於在建造軍艦方面給予中國以技術援助的協定》(簡稱"六.四協定"),協定規定,向中國提供122BHC型大型獵潛艇(即6604型獵潛艇)生產技術檔案和部分產品。
根據協定,1953年至19555年,蘇聯向我國提供了該型艇在中國建造所需的原材料、部分製成品、機器、武器和設備等,1954年至1955年,則由蘇聯向中國派出技術專家協助建造,同時接受中國造船工程技術人員到蘇聯工廠去進行學習培訓。
1954年2月,海軍與一機部簽訂了《建造蘇聯轉讓之軍艦議定書》,其後,蘇聯派遣了30餘名專家,來中國相關廠家進行指導。1954年12月,蘇聯方面發貨,6604型艇的船體分段、設備、器材,陸續經西伯利亞鐵路,由滿洲里進入中國,再由鐵路運至上海。

建造過程

6604級獵潛艇6604級獵潛艇

參與建造6604型艇的造船廠,是位於上海的求新造船廠,以及大連造船廠。6604型艇起初僅計畫在求新造船廠建造,後因南海艦隊護航、護漁的需要,又追加了6艘訂貨。由於當時台灣海峽尚被封鎖,新追加的6艘艇由大連造船廠組建駐廣州404工程處,以在廣州出差的方式建造。
求新造船廠首艘6604型獵潛艇於1955年1月開工,2月上船台,同年4月下水,1956年3月簽字交船。其中前4艘均為蘇聯供應船體小分段,第5艘為船體材料經過加工後由蘇聯供應,6-8號艇則以蘇聯供應未加工之材料的形式建造,至1957年12月,求新造船廠建造的最後一艘6604型艇簽字交船。
大連方面,1954年7月,當時的中蘇造船公司(即大連造船廠前身)接受任務,出差至廣州黃埔海軍201廠,利用該廠新建船台等設施,建造6艘6604型艇。之所以採取這種方式,主要是因為當時廣州的船舶工業基礎薄弱,缺乏足夠的技術人員、熟練工人和完善的生產管理制度。領受任務後,大連造船廠於1954年9月派出人員前往廣州404工程處,在當時的海軍201廠(即後來的黃埔造船廠)廠區內組建工地,並從大連發來汽車、車床等設備,在當地借到了汽車吊和一台15噸的坦克吊,完善了基本硬體設施。同時,派人前往上海領取圖紙,參與求新廠首艘6604型艇的建造工作。在完成基本準備後,於1955年7月開工建造首艇,同年9月下水,1956年9月交船,至1956年10月,該工程處建造的6艘6604型艇全部簽字交船。
由於6604型艇是一型成熟產品,又有蘇聯專家的指導,因此其建造過程較為順利,僅遇到了少量的技術難點,例如在下水方式上,該型艇在蘇聯都是橫向下水的,但由於求新造船廠船台面積小,無法設定橫向下水架,只能改為縱向滑道下水,而艇下水時排水量較輕,船廠滑道坡度小,艇體又較長,因此其中一艘艇在下水時,因潮水水位過低,滑到中途就滑不下去了,只能等到當夜的子潮來時才將艇拖入江中,所幸艇體並未受到損傷。
對於船舶工業而言,通過建造6604型艇,最大的收穫是在管理和制度方面。蘇聯專家極其強調工藝,"工藝就是法律"。而當時的造船工人,很多是從"流動工"轉入國營工廠的。從憑經驗施工到按圖紙、工藝、規定施工,這一轉變有著重大意義。建造過程中,有一位車間主任為了改善焊接的通風條件,在試水前先開了一個舷視窗,因違反了工藝制度而被處分。這種嚴格的、現代化大工業條件下的工藝制度,極大地提高了求新廠等工廠的技術水平。

6604級獵潛艇6604級獵潛艇

在6604型獵潛艇建造過程中,也根據中國國情進行了若干修改。以廚房為例,在中國南方夏季,中國艇員是不可能堅持每天吃麵包喝紅菜湯的,因此6604艇上的電灶被改為燒油爐灶,可以炒菜,麵包箱也被改為米櫃,在上層建築前後壁和甲板空地,還設定了臨時裝載食品的圍欄和扣環,以適應中國食品相比蘇聯罐頭食品占地較多的情況。此外,原設計的6604艇在夏季日曬時,彈藥艙溫度可以達到甚至超過40度,後來為此在甲板上彈藥箱周圍增加了一層能夠通風的鋼板隔熱層,南海艇上還增加了帆布罩,夏季可以噴水降溫。在前後彈藥艙頂部也增設了木鋪板,夏天可以噴水降溫,在士兵艙內,還增加了9隻火車式風扇。
為了防止日曬造成艇上生活工作環境過於惡劣,還在甲板上增加了可拆的天幕。天幕裝置要求可以在5分鐘內全部拆卸完畢,使駕駛台指揮員能夠及時看到海上和天空的敵情與目標,使火炮能夠及時開火。

建造意義

6604型艇在我國總計建造了14艘,其中頭幾艘是在蘇聯合成小分段後,運往上海焊接裝配建造而成的。此外,在"六.四協定"實施以前,蘇聯曾將已建成的4艘6604型艇轉讓給中國,在北海艦隊服役。因此,人民海軍共曾裝備過18艘6604型獵潛艇,其中北海艦隊4艘,東海艦隊8艘,南海艦隊6艘。這18獵潛艇,解決了海軍的有無問題,滿足了海軍的急需。
另一方面,6604型艇的建造也成為求新造船廠發展的重要契機:工廠成立了各個科室,成立了船體、電氣等車間,並擴建了船台、船塢等基礎設施,新建了15高吊,使該廠徹底完成了由一個外資修船廠向國營造船廠的轉變。在完成6604型艇建造工程後,求新廠很快又完成了20艘我國自行設計的55甲型炮艇的建造,在6604型艇建造過程中培養的專業人員,也為求新造船廠以後的艦艇生產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大連造船廠的情況也是一樣,其建造第1艘6604型艇的工時為25萬個,隨著對工藝工序的熟悉,後來降至9萬個工時,基本上做到1個月開工一艘。這種經驗充分套用於大連造船廠後來的船舶建造工作。此外,大連造船廠人員自廣州撤回時,將所有工地設施和設備都留給了201工廠,也為後來黃埔造船廠的造船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條件。

技術概況

6604型獵潛艇,被西方稱為喀朗施塔得級,西方資料對其的分類並不完全統一,有時將其作為獵潛艇,有時將其作為護衛艇或巡邏艇。
6604型獵潛艇長19.5米,寬6.2米,正常排水量320噸,採用3台9Д型中速柴油機,功率3300馬力,3軸推進,最大航速約18節,續航力3000海里門2節。主、輔機布置在兩個機艙,任一機艙破損進水時仍能航行。
該艇的舵機採用雙電機雙路供電,單電機工作轉舵時間為20秒,雙電機工作為10秒。艇上武備主要包括:1座單管85毫米炮,2座單管37毫米炮,2挺12.7毫米機槍。反潛武備為2座1200型火箭式深水炸彈發射裝置,2座大型深彈發射炮,2座大型深彈投擲架。該艇還裝備有布雷導軌。艇上雷達包括"林尼"雷達一部,"法蓋爾"識別器一部,聲吶為"達米爾"11型。該型艇乘員60人,其中士兵56人,軍官4人。

相對其噸位而言,該型艇的火力較強,此級別艦艇裝備85毫米炮是較為少見的。在後來的實戰中,主炮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特別是這種口徑的主炮,如果使用榴彈攻擊對方上層建築,效果是較好的。不過,該艇的37毫米炮均在後部,主炮和機槍在前部,正半球火力和後半球火力差距較大,這就要求海戰時儘量要以正面對敵(側面對敵時被彈面較大),對艇的機動有較多限制。在西沙海戰中,由於舵機失靈,該型274號艇有衝過對方編隊以尾部對敵兩艦的趨勢,為了發揮主炮火力,艇長只能以倒車的方式維持主炮射界,在這一過程中,艇不可避免的受到一定的損害。當然,蘇聯當初研製這型艇時,其設計定位與我軍後來的使用是有區別的。
從反潛的角度看,6604型艇在轉讓時已經有些落後了。該型艇最大航速不過18節,而當時已有18節以上航速的潛艇出現。但對我國而言,這型艇有其獨特的優點。當時海軍認為:我國海域廣闊,島嶼眾多,平時和戰時都有著很繁重的戰鬥勤務,需要相當數量的、有一定戰鬥力的巡邏艦艇。由於當時國力所限,大量建造大中型艦艇是不可能的,只能讓中小型艦艇更多地擔負這些任務,因此,海軍不僅需要獵潛艇執行反潛任務,更多地還需要其執行巡邏任務。在假想敵方面,海軍當時要求獵潛艇的作戰對象是國民黨海軍的"江"字號獵潛艇,"江"字號上有76.2毫米和40毫米火炮各1座,還有5座20毫米炮,所以海軍對艇上火力的要求較高。6604型艇由於有1門85毫米主炮,因此尚能滿足海軍的要求。後來,蘇聯計畫將更新的6641型獵潛艇轉讓給中國,該型艇的航速、穩性、適航性、反潛能力和原子防護能力都比6604型強,但主炮僅為2座25毫米炮,因此海軍沒有接受,在試圖對該型艇改裝雙37毫米炮未果後,由船舶工業發展了裝備2座雙57毫米主炮和2座雙25毫米副炮的03型獵潛艇,由此也可看出當時海軍對獵潛艇(或反潛護衛艇)使用上的定位。

使用情況

6604型艇進入部隊後,長期執行各種戰備任務,並參加了海戰。1964年7月12日,兩艘6604型獵潛艇(舷號分別為272、274),在一艘037型獵潛艇的指揮下,執行了阻擊兩艘國民黨特務船(150噸級的大金1號、大金2號)的任務。……擊沉了兩艘特務船,並俘獲台灣特務59名。
1974年1月19日,南海艦隊兩艘6604型獵潛艇(舷號271、274)參加了西沙海戰。此前,271、274兩艇奉命前往永樂群島,保護漁船和民兵。在當天上午海戰開始時,271、274艇編隊面對的是南越海軍4號("陳慶瑜"號)和5號("陳平重"號)驅逐艦,5號艦排水量2800噸,裝127毫米炮1座,80毫米炮2座;4號艦排水量1850噸,裝76.2毫米炮2座。敵艦的噸位和火炮口徑占據優勢,我方火炮的射速略占優勢。由於此前雙方對峙已久,戰鬥開始後的第一輪射擊都較為精確,中方判斷4號艦為對方編隊指揮艦(實際上當天改為5號艦為指揮艦),因此第一輪射擊就打掉了4號艦的雷達天線,並連續擊中其上層建築要害部位,而對方判斷中方位置靠後的274艇為編隊指揮艇(實際上271艇才是指揮艇),因此也首先攻擊該艇,使該艇人員受到了較大的傷亡。雙方在近距離進行了激烈的戰鬥,274艇與4號艦的距離從1000米一直拉近到300米,在此距離上,274艇上的機槍和機炮可以較為有效地壓制對方艙面目標。而南越軍艦多用穿甲彈攻擊我艦,很多炮彈雖然擊中了艦體,但並未給艦體造成過多的損害,這也是兩艘300多噸的6604艇能夠與對方兩艘驅逐艦相持一個多小時的重要原因。
實事求是的說,由於建造年份較早,兩艘6604型艇並不適合當時的海戰要求,戰鬥中,還出現了274艇舵機失靈等情況。但是參戰的海軍官兵一如既往地發揚了海軍的戰鬥精神敢於在逆境中堅持戰鬥,最終取得了戰鬥的勝利。
6604型艇已經全部退役。與那個年代同期的轉讓項目相同,這型艇在人民海軍和船舶工業的歷史上,都處於本領域內開創性的地位。它結束了中方軍沒有專用反潛艦艇的歷史,並參加了兩次海戰,在海軍裝備和船舶工業的發展道路上,都有著一席之地。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