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阿拉伯國家合作論壇

2004年1月30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訪問了設在埃及開羅的阿拉伯國家聯盟(簡稱阿盟)總部,會見了阿盟秘書長阿姆魯·穆薩和22個阿盟成員國代表。會見結束後,李肇星外長與穆薩秘書長共同宣布成立“中國—阿拉伯國家合作論壇”(簡稱中阿合作論壇),並發表了《關於成立“中國—阿拉伯國家合作論壇”的公報》。宗旨是加強對話與合作、促進和平與發展。成員為中國和阿盟22個成員國(約旦、阿聯、巴林、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吉布地、沙特、蘇丹、敘利亞、索馬里、伊拉克、阿曼、巴勒斯坦、卡達、葛摩、科威特、黎巴嫩、利比亞、埃及、摩洛哥、茅利塔尼亞、葉門)。

論壇概述

國同所有22個阿拉伯國家均建立了外交關係。進入新世紀後,中阿雙方在各個領域的友好合作關係穩步發展,合作水平也不斷提高。為了充分發掘合作潛力,推動合作關係邁上新台階,中阿雙方都認為有必要建立新的雙邊合作機制。中國與阿拉伯國家聯盟的關係

發展歷程

自2000年起,阿盟外長理事會多次通過關於發展同中國關係的決議。2000年3月,阿盟外長理事會通過決議,提出成立“阿中合作論壇”的建議,對此中方給予高度重視。2001年12月,唐家璇外長訪問阿盟總部時,穆薩秘書長向他遞交了《阿拉伯-中國合作論壇宣言》(草案)。中方對阿方的建議給予積極回應,並在阿方草案基礎上,擬訂了《中國-阿拉伯國家合作論壇宣言》和《中國-阿拉伯國家合作論壇行動計畫》兩個檔案草案,並於2003年8月遞交阿盟秘書處。
2004年1月30日,胡錦濤主席訪問埃及時在開羅會見了阿盟秘書長穆薩和阿盟22個成員國代表,提出建立中阿新型夥伴關係的四項原則,即以相互尊重為基礎,增進政治關係;以共同發展為目標,密切經貿往來;以相互借鑑為內容,擴大文化交流;以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為宗旨,加強在國際事務中的合作。當天,李肇星外長與穆薩在阿盟總部宣布,中國和阿拉伯國家決定自即日起成立“中國-阿拉伯國家合作論壇”。 中阿合作論壇的成立為中阿雙方在平等互利基礎上進行對話與合作提供一個新的平台,使中阿關係的內涵進一步豐富,並將鞏固和拓展雙方在政治、經貿、科技、文化、教育、衛生等諸多領域內的互利合作,全面提升合作水平。
2006年5月31日,中阿合作論壇第二屆部長級會議在北京開幕。這是出席會議的中國國務委員唐家璇(前右二)、
阿盟秘書長穆薩(前右一)、中國外長李肇星(前左一)等在合影后準備
出席會議。新華社記者黃敬文攝
2004年9月14日,中國一阿拉伯國家合作論壇首屆部長級會議在阿拉伯國家聯盟(阿盟)總部開羅舉行,雙方簽署了《中國-阿拉伯國家合作論壇宣言》和《中國-阿拉伯國家合作論壇行動計畫》兩個檔案,標誌著中阿合作論壇正式啟動。>>
2006年5月31日至6月1日,中國—阿拉伯國家合作論壇第二屆部長級會議在北京舉行。這是中阿合作論壇首次在中國舉辦部長級會議。此次會議的主題是建立中阿新型夥伴關係。會議簽署四個合作檔案,中阿同意推動建立政治磋商、能源、人力資源開發和環保等領域的合作機制。>>
2008年將在巴林舉行中阿合作論壇第三屆部長級會議,主題是“面向實現和平與可持續發展的中阿新型夥伴關係”,投資將是會議的主要議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