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組建40年來,已先後將56顆中外衛星送入太空,綜合發射能力實現“從發射單一型號火箭到發射多種型號火箭”、“從單射向發射到多射向發射”等六大躍升,躋身於世界一流航天發射場行列。

中心簡介

你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XSLC)又稱“西昌衛星城”,始建於1970年,隸屬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它是以主要承擔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的發射任務的航天發射基地,擔負通信、廣播、氣象衛星等試驗發射和套用發射任務。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是中國目前對外開放中規模最大、設備技術最先進、承攬外星發射任務最多、具備發射多型號衛星能力的新型太空飛行器發射場。發射中心擁有測試發射、指揮控制、跟蹤測量、通信、氣象、技術勤務保障等系統。發射場區的兩個發射工位及技術測試中心、指揮控制中心等配套設施,能擔負和完成多種型號的國內外衛星發射服務。在中國目前的三大衛星發射中心中,功能比較齊全,設備比較完善,既能發射採用低溫推進劑的“長征三號”系列運載火箭,又能發射運載能力較大的捆綁火箭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總部、發射場(技術區和兩個發射工位)、通信總站、指揮控制中心和三個跟蹤測量站,以及其它一些相關的生活保障(醫院、賓館等)單位組成。發射場的地理坐標是28°14'42.11"N102°1'45.77"E。主要擔負廣播、通信和氣象等地球同步軌道(GTO)衛星發射的組織指揮、測試發射、主動段測量、安全控制、數據處理、信息傳遞、氣象保障、殘骸回收、試驗技術研究等任務。
 

地理位置

7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位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境內,中心總部設在四川省西昌市西北約60公里處的秀山麗水間,衛星發射場位於西昌市西北65公里處的大涼山峽谷腹地。衛星發射測試、指揮控制、跟蹤測量、通信、氣象、勤務保障六大系統的相應場區,都分散在峽谷之中的不同區域。該地區屬亞熱帶氣候,全年平均氣溫為攝氏16度,全年地面風力柔和適度。這裡每年10月至次年5月是最佳發射季節。自古人們在西昌能經常觀賞到分外明亮皎潔的地球衛星--月亮,歷來傳為佳話,故西昌以“月城”的美稱聞名海內。而今,又以發射人造地球衛星,服務於人類而聲震環宇。她除了擁有“月城”、“小春城”、“攀西聚寶盆”和“黃金地帶”等富有大自然美好情調的名字外,又增添了充滿現代科學技術魅力的名稱:“中國航天城”、“東方休斯敦”等。

發射歷史

7
為我國航天史上寫下了三個第一。第一,是在1984年6月8號成功發射我國第一顆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第二,是在1986年的2月1號,成功發射我國第一顆通信廣播衛星東方紅二號,東方紅二號的發射成功,結束了我國租用外國衛星看電視的歷史,我們現在看的電視節目和天氣預報都是我們自己的衛星傳送的;這些衛星都是用老三號發射功位,讓他們從這裡發射升空的。第三,1990年成功發射我國承攬的商務衛星,亞洲一號,亞洲一號是美國休斯敦製造的,可以說它在當時被稱作“災星”,它轉到五個國家都沒發射成功,後來用太空梭抓回來,於1990年的4月7日又從老三號發射塔將它成功從這裡發射出去。所以說它是一個功勳塔。現在是功成身退。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始建於1970年,於1982年交付使用,自1984年1月發射我國第一顆通信衛星以來,已發射國內外衛星28次。1985年10月,XSLC正式對外開放,承攬外星發射業務,接待了來自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技術交流、考察團體。先進可靠的設施和條件,為外星的發射提供了安全優質的服務。1984年以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先後發射了17個顆國內外通訊衛星,這表明我國已是世界上幾個重要的掌握商業發射能力與技術的國家之一,在世界航天城領域占有一席之地。隨著西昌航天城建設的加速和西昌內陸開放城市的崛起及西昌青山機場國家一類航空口岸的設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給許多參觀者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與回憶。
自1984年成功發射第一顆試驗通訊衛星以來,截至2003年底,已先後成功組織了34次國內外衛星發射。1986年,西昌衛星發射場正式對外開放。發射中心於1983年建成,1984年以來發射過中國第一顆試驗通信衛星、實用通信廣播衛星及實用通信衛星,1990年又將美國製造的“亞洲1號”通信衛星送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2004年4月,“試驗衛星一號”和“納星一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順利升空,是這箇中心首次發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標誌著這箇中心的航天發射能力有了進一步提高,可以進行多射向、多軌道衛星的發射。截至2004年4月,中心擁有兩個自成系統的發射工位,可以發射不同類型的長征運載火箭,既能將大噸位的衛星送入同步轉移軌道,也能將小衛星送入太陽同步軌道。
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04秒(UTC+8時),我國的首顆繞月人造衛星——嫦娥一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升空,整個“奔月”過程大概需要10---12天。預計衛星的總重量為2350千克左右,壽命大於1年。該衛星的主要探測目標是:獲取月球表面的三維立體影像(預計於11月下旬發回第一張月球表面的三維立體影像);分析月球表面14種有用元素(K,Th,U,O,Si,Mg,Al,Ca,Fe,Na,Mn,Cr,Gd)的含量和物質類型的分布特點;探測月壤厚度和地球至月亮的空間環境。

旅遊交通

8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位於川西南的旅遊勝地西昌,以其自然風光、民族風情和現代化的航天旅遊觀光著稱。其中的邛海——螺髻山更被列為十大自然風景名勝。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是我國重要的航空、航天基地,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已漸漸揭開了其神秘的面紗,成為旅遊熱線上一顆光彩奪目的明珠。來自國內外的遊客在這裡參觀衛星發射,仰望著噴薄升騰的運載火箭冉冉升起。
西昌市地處亞熱帶季風性氣候,有“月城”之美稱,交通便利,大型民用機場每日航班往返成都、昆明、廣州與西昌之間。西昌市中心距衛星發射場65公里,從西昌市出發約1小時可抵達。

從西昌包計程車或麵包車前往,車程1小時,車費200-300元。也可以參加當地旅行社組織的衛星發射場一日游,每人費用100元左右(包含車費、門票、講解)。
門票:50元,可在城裡購票,也可進“溝里”時再購票。主要參觀點發射架、發射指揮控制大廳、長征三號火箭實體,衛星發射及控制中心(一般通過看錄像來了解發射過程)。

發射任務

87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主要用於執行中軌道、低軌道和高傾角軌道的科學實驗衛星及返回式衛星的發射任務。1960年11月5日,這裡成功地發射了中國製造的第一枚地地飛彈。1966年10月27日,中國第一次飛彈核武器試驗也在這裡試驗成功。自1970年4月24日,長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中國第一顆衛星——“東方紅一號”以來,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一號、長征二號丙及長征二號丁火箭已成功發射了20多顆科學實驗衛星。1975年11月26日,中國第一顆返回式衛星在這裡發射成功。1987年8月,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為法國馬特拉公司提供了發射搭載服務,使中國的航天技術從此開始走向世界。1980年5月18日,中國第一枚遠程運載火箭也在這裡發射成功。1992年10月,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首次為國際用戶執行了發射任務,即利用長征二號丙火箭發射中國返回式衛星時搭載發射瑞典空間公司的弗利亞衛星進入預定軌道,獲得成功。1999年11月20日,“神舟”號試驗飛船從這裡發射升空,拉開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幕布。此後,“神舟”二號、“神舟”三號、“神舟”四號、“神舟”五號飛船相繼從這裡成功進入太空預定軌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