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

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Center for China & Globalization CCG)是由中國國務院僑辦海外專家諮詢委員會,中國商務部國際經濟合作學會,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英國諾丁漢大學中國研究學院以及香港科技大學中國跨國關係研究中心發起的戰略合作夥伴的智庫型非盈利的研究機構。

簡介

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

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CenterforChina&Globalization,簡稱CCG),是凝聚萃取國內與國際一流專家學者、企業家、政要等意見領袖的智慧精華及思想理念,通過傑出研究成果、價值建言、戰略決策意見,影響國家政策和產業發展,力求打造中國一流智庫的非盈利性研究機構。本中心為中國的進步與發展提供戰略性、建設性、可行性、及時性、客觀性、獨立性的研究與政策建議。

歷史與發展

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CenterforChina&GlobalizationCCG)是在中國最知名的社會智庫,其創辦者王輝耀在創立這個智庫的時候,中國還沒有出現“智庫熱”。 中國國務院僑辦海外專家諮詢委員會,中國商務部國際經濟合作學會,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英國諾丁漢大學中國研究學院以及香港科技大學中國跨國關係研究中心作為戰略合作夥伴的智庫型非盈利的研究機構。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吸引了國內外一流專家學者、企業家和政府官員參與,致力於研究中國在全球化進程中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等重要課題,為中國的進步與發展提供戰略性、可行性、及時性的建議和政策研究,成為國家、社會和企業發展的高端智庫,為中國的發展建言獻策,力爭為中國在全球化時代提供獨立、客觀和有建設性的研究。
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同時也是凝聚海內外專家學者共同為中國在全球化進程中建言獻策的一個高端平台,是海外留學人員,國際專家、華人華僑學者和國內專家學者智慧交融一個智庫,把海內外不同領域有著深入研究的專家學者對中國與全球化發展中的問題及政策建議的研究成果集合起來,使這些研究的思想和成果對中國改革開放和與國際接軌起到推動作用,成為中外交流的高端平台和橋樑。例如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2009年8月在北京就協辦了海外高層次人才研討會,邀請了全球45名頂級華裔專家,國際知名學者和海外專業社團領袖出席。
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的研究重點包括:建言獻策,國際問題,國際人才,可持續發展,企業國際化,華僑華商等領域。中心通過研究,出版,講座,圓桌午餐和論壇等一系列的方式,研究中國在全球化的進程中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提出相應的研究和政策對策,供國家有關部門和機構採納,成為中國與全球化發展進程中高層次的智囊團和思想庫。
僅2008至2009年一年間,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參加過中組部《全國人才隊伍建設中長期規劃綱要》編制工作,承擔過國務院僑辦的海外華人華僑專業社團研究課題,並為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大連、無錫等的人才政策進行過諮詢工作。
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推出的刊物包括每月1期全彩頁的《中國海歸》雜誌,內部參考性月度讀物《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以及不定期的《建言獻策參考》。《中國海歸》是中國主要的留學與海歸的雜誌,發行面覆蓋社會大眾讀者。《中國與全球化研究》的讀者群主要是政府部門、研究機構、科技園區、企業界、各界高端人士、學者專家以及公共政策人士。《建言獻策參考》則是針對某一特定而重要的問題,向中央和有關部門進行建言獻策。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還推出系列具有社會公共意義的出版物。例如2009年上半年推出了《人才戰爭》,該書在全國各界引發了廣泛的關注;下半年發布了《中國留學人才發展報告(2009)》,該書對於留學的十大趨勢,海歸的十大貢獻,包括“海鷗”觀念的提出,受到了《人民日報海外報》等媒體的關注。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成立不到兩年,已具備了廣闊的社會影響力以及良好的社會公信力,先後為上百家海內外重要媒體所報導。
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還舉辦了一系列學術論壇與專業活動。作為研究的延伸,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針對中國重大問題與挑戰,每月邀請國際知名專家、學者舉辦月度圓桌論壇,其主題包括國際問題、民間外交、企業國際化、應對金融危機、人才引進、華人華僑、氣候變化和可持續發展等。同時也主辦國家形象等大型對外開放的專業學術論壇。另外,也組織“千人計畫”留學人才座談會、中國海歸創業發展論壇等社會公益活動。

合作夥伴

1.歐美同學會建言獻策委員會
歐美同學會創立於1913年,是一個歷史悠久和著名的中國留學人員團體,迄今已走過近百年的光輝歷程。歐美同學會目前在北京地區有14000名會員,在全國範圍內有50000名會員,並和全世界許多國家的留學人員保持著密切的聯繫。
近一個世紀以來,一代又一代留學人員不僅帶回了國外近現代先進的科技文化知識,進步的思想理念,而且十分踴躍地凝聚在歐美同學會這一具有光榮傳統的組織中,為國家的強盛和民族的振興建言獻策,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力量。歐美同學會在2007年建立了歐美同學會建言獻策委員會,充分發揮其遍布世界的人脈網路和國際視野,為國家和政府提出許多很好的建議和意見。
在21世紀,中國正處在新的歷史發展時期,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構建和諧社會需要凝聚各界人士的才能和智慧,需要借鑑世界各國特別是已開發國家的經驗和教訓。最富創新意識、最有創新活力、最具創新能力的廣大留學人員,擁有廣闊的國際化視野,獨具東西方文化兼容優勢,掌握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能為國家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在全球化發展進程中所面臨的重大挑戰建言獻策,貢獻智慧,成為國家重要的國際合作橋樑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歐美同學會建言獻策委員會將開拓創新,凝聚社會各界力量,整合資源,集中優勢,充分調動海內外留學人員建言獻策的積極性,通過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CCG)具體實施和組織好有關調研和研究工作,致力成為國家、社會和企業建言獻策的國際化高端智庫。
與此同時,中國與國際化研究中心還將結合國家推出的“千人計畫”項目,受歐美同學會的委託,為國家發現和舉薦海內外高層次人才,致力打造海內外高層次留學人員人才庫。

2.國務院僑辦海外專家諮詢委員會
2005年7月25日,國務院僑辦“海外專家諮詢委員會”在北京宣布成立,委員會主要職責包括:為中國科技、經濟發展建言獻策,提供諮詢;為國僑辦實施“海外人才為國服務計畫”推薦人才、提出建議等。
“海外專家諮詢委員會”成員由國僑辦和有關部門提名後徵求駐外使領館意見,或由駐外使領館推薦後經國僑辦審核產生。每屆委員任期三年,可以連續受聘,委員會辦公室設在國僑辦經濟科技司。“海外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將受邀來華開展交流合作,舉辦專題性講座、培訓和諮詢等。
楊振寧、丘成桐等30位國際知名的海外華僑華人知名專家學者受聘成為首批委員。2008年第二屆國務院僑辦海外專家諮詢委員會會議後,委員增加至50人,具有層次高、造詣深、影響大、專業和地域分布較廣等特點。50位傑出華僑華人專家和學者來自美國、加拿大、英國、德國、澳大利亞、紐西蘭、日本、新加坡、瑞典等九個國家,專業涉及農業、生物醫藥、計算機、經濟、法律、金融、能源、納米技術等多個領域,有些擔任海外高校副校長、教授、學科帶頭人,有些則是回國創業發展的傑出人士。其中有一人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四人擔任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十三人擔任各國國家(皇家)科學院或工程院院士。
國務院僑辦“海外專家諮詢委員會”自成立以來,委員會適應中國的國內外形勢需要,充分發揮自身國際化優勢,積極促進中國與世界科技經濟的交流與合作,為中國的崛起與復興做出了非凡的貢獻。
3.中國國際經濟合作學會
中國國際經濟合作學會(英文全稱CHINAINTERNATIONALECONOMICCOOPERATIONSOCIETY縮寫CIECOS。以下簡稱“學會”)於1983年在北京成立,是中國改革開放後在國家民政部登記註冊、由商務部(原外經貿部)直接領導、具有法人資格的全國性社會中介機構。
中國國際經濟合作學會由全國政、學、企各界人士組成,是中國專門從事國際經濟合作理論、政策研究與交流,參與策劃與制定國外經濟合作戰略的權威性學術組織;是在全國範圍內為所有從事國際經濟合作事業的企業、研究機構、高校及政府部門提供有關國際經濟合作理論政策研究成果和信息諮詢服務及人才培訓的非營利性機構;是溝通政府與科研、企業單位及國內外相關組織的橋樑和紐帶。
中國國際經濟合作學會的宗旨和任務,是團結和組織我國從事國際經濟合作領域研究的專家、學者和企業家以及廣大從事國際經濟合作業務的實際工作者,在新時期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發展壯大和世界經濟全球化形勢下,對我國國際經濟合作事業發展與改革的理論與實踐,進行深入研究、探索,為政府主管部門決策和國際經濟合作企業發展戰略策劃、經營管理服務,推動中國企業特別是會員單位實施“走出去”戰略實現跨越式發展,在開放型經濟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促進我國國外經濟合作事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十六大提出的宏偉目標。
中國國際經濟合作學會是由在國際經濟合作領域具有深厚學術造詣和豐富實踐經驗的領導幹部、資深專家、學者、企業家所組成,並從中選出常務理事、理事、顧問、學術委員。目前會員單位800多家,個人會員1000餘名。理事和會員單位有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共中央黨校、中國社會科學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經貿大學、天津大學、浙江大學等全國知名高校的教授、博導,還有地方高等院校及從事國外經濟合作的大型國企、民企及股份制企業的高級管理和工程技術人員,他們都與學會保持密切的聯繫和廣泛的交流,並對學會的工作積極熱情、鼎力支持。學會具有明顯的人才薈萃、智力密集、聯繫廣泛等方面的優勢。
中國國際經濟合作學會自1983年建會以來,在原外經貿部的直接領導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開展了大量的業務活動,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二十年來,學會在歷次黨代表大會精神指引下,以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基礎,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執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發揚理論聯繫實際的學風;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在我國國際經濟合作領域,特別是在為會員單位普及國際經濟合作理論知識、提供最新研究成果、培訓國際經濟合作人才、推動企業“走出去”、加強國際間經濟合作等方面已有較大的影響,為發展我國對外經濟合作事業作出了積極貢獻
二十多年來,學會各項工作經歷屆理事會和廣大會員的共同努力,密切配合國際經濟形勢發展變化和圍繞我國對外經貿工作的中心任務,研究國際經濟合作理論、政策、形勢、任務和發展戰略,進行學術與經驗交流,多次開展具有前瞻性、時效性的業務活動,已舉辦各種專題研討會、座談會、論文評審會、學術年會、徵文評獎活動等六十餘次。對重大課題深入開展專題項目研究,把理論研究與對外經貿實踐相結合。在學術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組織有關專家學者著書立說,創建“國際經濟合作學科理論”,先後編撰發行了《國際經濟合作原理教學參考資料》、《國際經濟合作概論》、《國際經濟合作理論與實務》、《國際工程管理教學叢書》(共20冊)、《跨進21世紀的國際經濟合作》、《年會論文選編》以及一些專題文集共三十餘部。
在為政府有關部門服務的同時,積極開展對會員單位、企業、學術研究機構、大專院校等部門的服務;協助會員單位策劃經營戰略方案,提供各項有關信息諮詢服務;組織會員單位出國考察、國內調研、推動會員單位加強國際間經濟合作與聯絡等。有些考察和調研報告受到國務院、原外經貿部的重視與好評。舉辦有關WTO知識、稅務改革等各類培訓班,為培養高級複合型外經人才發揮了積極作用。學會在河北省大城縣舉辦的WTO知識培訓班,受到全縣廣大幹部民眾的熱烈歡迎,也得到原外經貿部有關領導的充分肯定,認為是對廣大基層人員普及WTO知識的一次極為成功的嘗試。同時,還積極開展信息諮詢和中介活動,為會員單位、社會各界搭建國內外交流與合作的平台。定期和不定期出版刊物、資料、論文選編,及時傳播有關國際經濟合作理論政策及最新國外經濟合作信息、動態,為會員單位和廣大企業開闊視野、制定發展戰略、改善經營管理、開拓國際市場等提供大量實用信息、最新研究成果和可供借鑑的有益經驗,推動了我國國外經濟合作事業的發展,受到有關單位的歡迎與好評。學會在我國對外經濟合作領域的影響與作用日益擴大。
4.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成立於2000年10月。學院成立以來,融入於清華大學建設一流大學的偉大實踐中,為國家和社會培養現代公共管理人才、加強公共政策與管理的研究、促進中國的改革與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在21世紀的騰飛做出了積極的努力。清華大學匯集理工文結合、多學科交叉的綜合優勢,擁有教育、科研所需要的良好環境和氛圍,融合併繼承培養高級人才的優良傳統和豐富經驗,這些優越條件為公共管理學院的建設與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學院成立以來,秉承清華大學“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傳統,發揚學院“明德為公”的精神,在師資、教學、科研、學科建設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並在躋身世界一流大學、創建一流公共管理學院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步伐。公共管理一級學科博士點的成功申報,大型國際會議的有序舉行,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和哈佛大學聯合開辦的公共管理高級培訓班的不斷延續,都為學院的建設與發展奠定了基礎,擴大了學院在本學科領域的聲譽與影響。同時,一門門精品課程陸續開設,一項項重點科研項目相繼啟動,一屆又一屆學術型研究生和MPA學生畢業走向社會,一批批優秀的青年教師和博士後研究人員充實到教研崗位的第一線,全院師生一步一個腳印地共同走過了創業初期的艱難曲折,並在不懈的耕耘中開始收穫,為清華大學建設綜合性、研究型、開放式的具有中國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學做出貢獻
5.英國諾丁漢大學中國研究學院
EstablishedinrecognitionofthenationalandglobalimportanceofunderstandingcontemporarychangeandtransformationinChina,theSchooliscommittedtoundertakingandpromotingadvancedinterdisciplinarysocialsciencesresearchintokeyaspectsoftherapidchangesinChina.
TheSchoolhousesthehighly-regardedChinaPolicyInstitute,whichistheUK’sonlythink-tankdedicatedtotheanalysisofcriticalChinapolicy,andtotheexpansionofknowledgeaboutandunderstandingofcontemporaryChinainBritain.
TheSchoolofContemporaryChineseStudiesisrecognisedasanationalleaderintheprovisionofhighquality,discipline-baseddegreeprogrammeswhichincorporatethestudyofChina.
6.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成立於1997年,是設在新加坡國立大學裡的一個自治性的研究機構,它的前身是東亞政治研究所。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的主要任務是,推動有關當代中國和其它東亞經濟體的學術及政策研究。更確切地講,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學者的研究課題主要是,中國在改革開放所帶來的在政治、經濟、和社會各個方面的變化;中國經濟的崛起對地區以至全球的影響;以及從全球的角度看,海外華人的文化和商業的聯繫網路。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同時還關注香港台灣澳門,以及中國與日本韓國的關係。
為推動學術交流,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定期組織研討會、出版研究論文。它還與政府部門和新加坡的法定董事會進行合作研究,推動與本地區的相似機構進行合作,並且組織關於東亞問題的區域性和國際性的大型研討會。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的長期目標是,發展成為本地區東亞研究最前沿的研究機構。儘管其成立的初衷是當代中國研究,未來它將把研究領域擴展到日本、韓國研究。
7.香港科技大學中國跨國關係研究中心
TheCenteronChina'sTransnationalRelations(CCTR)wasestablishedon1September2004.
CCTRfocusesontheinteractionbetweenChinaandtheworld.China'sopeningtotheoutsideworldwasoneofthemostimportanteventsofthelate20thcentury.WTOaccessionhasintensifiedthepaceofChina'sintegrationintotheglobalsystem.TheinteractionofexternalandinternalprocesseshasloweredChina'sboundarieswiththeoutsideworld,increasingtheinfluenceofglobalforcesondomesticdevelopments.Moreover,thesuccessoftheopenpolicy,domesticeconomicliberalization,andthedramaticgrowthoftheChineseeconomy,hashaddramaticspilloversaroundtheregion,ifnotontheentireglobaleconomy.OneneedonlylookatChina'sforeigntrade,importsofrawmaterials,populationmobilityandtheflowofhumantalent,inboundandoutboundforeigndirectinvestment,shippingandexportsofconsumergoods,toseehowChina'sopeninghaschangedtheworld.
Withaviewtoencouragingmoretimelyresearchonthesedramaticchanges,CCTRorganizespubliclectures,dinnerseminars,internationalconference,summerinstituteandpolicyforum.Wealsopublishoccasionalpapers,offervariousresearchawardsandhopetoengageinresearchprojects.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