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族思想的學科建設與創新

中國民族思想的學科建設與創新

中國民族思想的學科建設與創新,該書籍是由齊魯書社於2007年首次印刷出版的。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本書是作者主持的山東省研究生教育創新計畫項目的研究成果。全書共分11個部分,具體內容包括民族思想研究及學科建設的意義、中國民族思想的發展脈絡、民族思想的研究內容、民族思想學科建設的途徑及實踐、中國民族主義研究綜

述等。該書可供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作為參考用書使用。

本書共十一篇,第一篇至第八篇主要是對民族思想的概念、發展脈絡、學科定位、研究內容、研究方法以及學科建設和研究生教育創新的途徑、方式等問題的思考與實踐,試圖建立起民族思想的學科體系、研究體系和研究生教育的創新體系;第九篇主要是對研究生教育創新問題的思考與實踐,試圖建立起民族學研究生教育的創新體系;第十篇和第十一篇主要是對相關的研究成果進行系統梳理和評述,目的是想讓研究生了解本學科的研究狀況,為他們儘快進入學術前沿提供便利條件。

作者簡介

崔明德,男,1959年9月生於山東省萊西市。歷史學碩士、法學(民族學專業)博士,1995年破格晉升為研究員。現為煙臺大學校長、煙臺大學民族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民族關係史、中國古代文化史及中國民族思想史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已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著有《先秦政治婚姻史》、《兩漢民族關係思想史》、《隋唐民族關係探索》等10部專著,其中《中國古代和親通史》入選“代表國家社科研究最高水平”的《國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庫》第二批優秀著作;主持國家及省部級研究課題8項;獲省部級獎勵12項,1998年、2003年和2006年獲第二、三、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馬曉麗,女,1962年8月生於甘肅省隴西縣。法學碩士,煙臺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已在《文史哲》等重要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承擔省部級研究課題多項,獲省部級獎3項。主要從事中國民族思想史及中國古代文化史的教學與研究工作。

曹魯超,男,1974年10月生於山東省冠縣。民族學碩士,煙臺大學民族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煙臺大學學報》編輯部編輯。已發表學術論文多篇。主要從事中國民族史的教學與研究工作。

目錄

前言

一、民族思想研究及學科建設的意義

二、對民族思想相關概念的評析

(一)民族觀

(二)族群觀

(三)民族史觀

(四)夷夏觀

(五)華夷觀

(六)民族關係思想

(七)民族主義

(八)民族主義思想

三、民族思想的概念

四、中國民族思想的發展脈絡

五、民族思想的學科定位

六、民族思想的研究內容

七、民族思想的研究方法

八、民族思想學科建設的途徑及實踐

九、關於研究生教育創新問題的思考與實踐

十、近百年來民族思想及其相關問題研究述評

(一)關於民族觀、民族思想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的探討

(二)關於以儒家文化為特徵的民族觀和民族思想的探討

(三)關於民族觀、夷夏觀、民族史觀、族群觀和民族關係思想演變的研究

(四)對不同時期民族觀和民族思想的具體研究

(五)關於進一步加強民族思想研究的幾點看法

十一、中國民族主義研究綜述

(一)中國民族主義的起源

(二)中國近代民族主義的綜合性研究

(三)對梁啓超民族主義的研究

(四)對孫中山民族主義的研究

(五)其他以人物為中心的民族主義研究

(六)當代民族主義研究

附錄一:近百年來中國古代民族觀、民族思想及民族關係思想等問題研究論文索引

附錄二:中國民族主義研究論文索引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