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籍出版社

中國書籍出版社

中國書籍出版社是新聞出版總署主管、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主辦的綜合出版社,成立於1986年,2000年被評為良好出版社。出版範圍包括反映出版科學研究的學術成果、著作以及其他社科類圖書。中國書籍出版社常務副社長劉偉見在發言中介紹了創建活動中加強隊伍建設、文明建設和制度建設的情況,總結了有活力、團結、實幹三個方面的重要經驗,並表示將珍惜榮譽,抓住機遇,謀求更大發展。中國書籍出版社現有員工28人,35以下的中青年19人。作為“文化糾錯叢書”第一本的《中國人最易誤解的文史常識》於2007年初由中國書籍出版社推出後,引起很大社會反響,並被中國書刊發行協會評為“2007年度全行業優秀暢銷品種”。

書社簡介

出版社年出版新書150種 左右。出版較有影響的專業圖書有:《 中華人民共和國出版史料》、《中國出版論叢》、《出版知識譯叢》、《 中國出版史》、《中國活字印刷史》、《西方六國出版管理研究》、《中國出版理論與實務》、《國際出版原則與實踐》、《加入WTO與中國出版業發展》、《出版集團研究》等。近年在英語類圖書方面有較大發展,出版了實用英語900句叢書,名著名篇英漢雙語對照叢書等"雙效"良好的圖書。 中國書籍出版社 本數據來源於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

獲得榮譽

書籍版圖書曾多次獲獎,其中《現代謊言》一書獲第八屆國家“五個一工程”獎。

中國書籍出版社中國書籍出版社

中國書籍出版社-喜獲稱號

2007年12月21日,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所屬中國書籍出版社舉行“中央國家機關青年文明號”授牌儀式。所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副所長宋英亮出席儀式,代表總署直屬機關黨委、團委向中國書籍出版社授牌並講話。

研究所黨委始終高度重視青年隊伍的建設工作,注重發揮青年人才的骨幹作用,採取有效措施紮實推動青年文明的建設活動。他充分肯定了近年來中國書籍出版社開展青年文明號創建活動取得的成績,指出該社團結奮進的團隊精神和深入人心的品牌觀念是獲得殊榮的關鍵。宋英亮對書籍出版社進一步提高創建活動的工作水平提出了三點要求:一是要進一步提高對開展青年文明號創建活動重要意義的認識,從部門實際出發,制定具體措施和目標,確保創建活動健康、穩步、深入發展。二是要堅持與科研出版事業相結合,與本職工作相結合,確保創建活動成為青年員工的內在要求,保持發展後勁。三是要與青年人才的培養相結合,為青年人的成長創造機會、搭建階梯、提供舞台。

中國書籍出版社常務副社長劉偉見在發言中介紹了創建活動中加強隊伍建設、文明建設和制度建設的情況,總結了有活力、團結、實幹三個方面的重要經驗,並表示將珍惜榮譽,抓住機遇,謀求更大發展。

中國書籍出版社現有員工28人,35以下的中青年19人。該社秉承“出版類專業旗艦、社科類長銷精品、英語類暢銷品牌”的辦社宗旨,相繼出版了一大批具有良好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圖書,獲得新聞出版總署優秀圖書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優秀圖書獎、中國圖書獎、全行業優秀暢銷品種等諸多獎項,多年來一直為中國良好出版社。

文化叢書

文化叢書文化叢書

2008北京圖書訂貨會於2008年1月9日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拉開帷幕。在本次圖書訂貨會上,中國書籍出版社於9日、10日兩天舉辦了四場“有獎問答互動活動”,吸引了眾多參會人員駐足搶答,成為圖書訂貨會的一大亮點。活動現場氣氛活躍,觀眾熱情高漲,踴躍參與主持人的提問。活動設計的問題多取自該社推出的“文化糾錯叢書”,具有很強的知識性、趣味性、文化性。

作為“文化糾錯叢書”第一本的《中國人最易誤解的文史常識》於2007年初由中國書籍出版社推出後,引起很大社會反響,並被中國書刊發行協會評為“2007年度全行業優秀暢銷品種”。繼《中國人最易誤解的文史常識》之後,中國書籍出版社群策群力又推出了它的後續品種,共同構成“文化糾錯叢書”。“文化糾錯叢書”共10種:《中國人最易誤解的文史常識》、《中國人最易讀錯的字》、《中國人最易寫錯的字》、《中國人最常見的病句》、《中國人最易說錯的話》、《中國人最易誤解的西方文史常識》、《中國人最易誤解的西方禮儀》、《中國人最應知道的77個禮俗》、《中國人最應該知道的穿著誤區》、《中國人最應該知道的飲食誤區》。

“文化糾錯叢書”的問世具有重要的文化意義,它應現實的需要,對傳統文化進行梳理,通過文化糾錯來提升文化形象。讀錯字、寫錯字、文化常識缺失誤用等現象,損害的不僅僅是當事人的個人形象,更重要的是污染了我們的語言文化甚至生活環境。因此,這個系列叢書對大眾進行文化糾錯,也是對新聞出版界以至文化界的一種鞭策。新聞出版總署決定把2007年作為新聞出版行業的“出版物質量管理年”,中國書籍出版社適時推出“文化糾錯叢書”,希望能夠對社會反映強烈的報刊、圖書差錯問題得到有效緩解。

種數統計

中國圖書

中國書籍出版社中國書籍出版社

清代以前中國圖書名數在前一節中已作了交待。自1911年至1949年9月,中國共出版漢文圖書10萬餘種(參閱《民國時期總書目》,書目文獻出版社)。1949年至1990年,中國共出版圖書(包括課本,不包括圖片)63萬種(不包括重印)。加上楊家駱統計的清代以前著作名數(18萬種),中國自古至今,共出版過圖書約92萬種。

世界圖書

自1950年至1990年,全世界出版書籍大約2000萬種。1900年以前,西方世界出版書籍1200多萬種。再加上1900至1950年世界出版書籍(估計近1000萬種),以及1900年以前西方以外地區出版的書籍(估計200萬種左右),估計全世界有史以來共出版過書籍超過4000萬種。

與世界相比

有史以來,中國共出版書籍約92萬種(未計算大陸以外的華人世界),世界共出版書籍約4000萬種,中國書籍占世界書籍的2.3%。

發展特徵

中國出版業發展變遷中的另一重大特徵是通俗類書籍種類與數量的激增。這一變化的原因與近年來種數上升印數下跌的剪刀差之原因一樣,同為圖書走向市場,成為經濟的產物。而書籍出版中通俗讀物占據了壓倒優勢,更是中國圖書事業自古未有之巨變。除去課本外,中國歷史上的書籍出版中,從來是 精英文化占壓倒優勢。宋明時代的話本、小說雖印數可觀,但在種數及以種數為基礎的總印數上不能與經史子集諸類精英文化的總量匹敵。今天,西方社會學家早就開始認真對待的大眾文化(massculture)終於也在中國泛濫。它們衝擊,壓迫著精英 文化,對後者構成嚴酷的挑戰。

發展問題

書籍種數是一個民族出版與文化發達繁榮最重要的指標,而書籍的印數則是僅次於種數的。反映出版的繁榮與文化的普及的又一重要指標。

中國書籍出版社中國書籍出版社

中國1949—1990年出版業的歷史中出現了種數與印數的兩次剪刀差,前次以十年動亂的高潮1967年為代表,表現為印數高、種數低的巨大反差;後次正發生在當前,且未有回收之勢,表現為種數高印數低的反差。這兩次剪刀差後面的原因是深刻而耐人尋味的。從大的發展趨勢上看,種數增多,平均印數下降,帶有某種必然性。但是,這種多樣化的趨勢及其導致的近年來書籍種數的增多,可以解釋80年代初葉書籍印數較之70年代的下降,卻不能解釋1985年以來種數與印數,剪刀差日益加劇及總印數、印張的全面下跌。這種下跌另有原因在。那就是近年來中國的圖書業正在從產品生產轉變為商品生產。我們還未能適應這一變遷。過去由於寫作隊伍狹小,由於出版盈虧由國家包辦,我們的書籍市場無競爭,而今天由於信息渠道不暢通,實質上仍然無競爭,出版內容上重複極大。一本高質量的書籍打不垮同一範疇內一本低質量的書籍,因為渠道不通,使兩者不能交鋒。唯一的競爭只在挖掘新的選題。於是到處是淺嘗輒止、粗製濫造。由於種數的激增與印數的暴跌增加了出版業的經濟風險,進而導致了出書難——買書難的不可思議的困境。學術著作更是首當其衝。

北京地區出版社名錄

所在省區 出版社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 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 | 黨建讀物出版社 |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 軍事科學出版社 | 企業管理出版社 | 經濟科學出版社 | 印刷工業出版社 | 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 |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經濟管理出版社 | 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 | 中國戲劇出版社 | 人民軍醫出版社 | 金盾出版社 | 藍天出版社 |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 煤炭工業出版社 | 線裝書局 |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 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 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 | 現代出版社 | 中國藏學出版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世界知識出版社 | 中國婦女出版社 | 中國青年出版社 | 中醫古籍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外國文學出版社 | 語文出版社 | 北京美術攝影出版社 | 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 | 連環畫出版社 | 人民美術出版社 | 團結出版社 | 中國紡織出版社 |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 | 九州出版社 | 海豚出版社 | 解放軍出版社 | 新世界出版社 | 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 中國方正出版社 | 當代中國出版社 | 中國文史出版社 | 新華出版社 | 中國文學出版社 | 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 中國物資出版社 |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 | 中國地圖出版社 | 中國稅務出版社 | 文化藝術出版社 | 法律出版社 | 人民郵電出版社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 | 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 | 地震出版社 | 國防工業出版社 | 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 | 氣象出版社 | 西苑出版社 | 原子能出版社 | 國家行政學院音像出版社 |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 中國畫報出版社 |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 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 中國宇航出版社 | 中國世界語出版社 | 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 化學工業出版社 | 農村讀物出版社 | 中共黨史出版社 | 中國民航出版社 |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 航空工業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軍事誼文出版社 | 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 同心出版社 | 中國工人出版社 | 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 | 宗教文化出版社 | 萬國學術出版社 |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 北京古籍出版社 | 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 | 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 人民法院出版社 | 榮寶齋出版社|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 中國ISBN中心 | 北京出版社 | 測繪出版社 | 華齡出版社 | 今日中國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 中國電力出版社 | 中國計畫出版社 | 中國社會出版社 | 機械工業出版社 | 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 中國物價出版社 | 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 | 中國言實出版社 | 經濟日報出版社 | 中國人口出版社 | 中國金融出版社 | 中國盲文出版社 | 人民衛生出版社 | 中國檢察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 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 地質出版社 | 海洋出版社 | 崑崙出版社 | 人民音樂出版社 | 學苑出版社 | 時事出版社 | 中國大地出版社 | 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 | 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 五洲傳播出版社 | 當代世界出版社 | 科學普及出版社 | 朝華出版社 | 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 | 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 金城出版社 | 中國農業出版社 | 中國城市出版社 | 石油工業出版社 |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 中國電影出版社 | 中國計量出版社 | 北京燕山出版社 | 群言出版社 | 朝花少年兒童出版社 | 中國和平出版社 | 中國攝影出版社 | 商務印書館 | 東方出版社 | 華藝出版社 | 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 |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 紅旗出版社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龍門書局 | 冶金工業出版社 | 中國旅遊出版社 | 紫禁城出版社 | 長虹出版公司 | 華文出版社 | 警官教育出版社 | 中國標準出版社 | 中國發展出版社 | 中國經濟出版社 | 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 長城出版社 | 外文出版社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中國致公出版社 | 中國鐵道出版社 | 中國商業出版社 | 中國工商出版社 | 中國書籍出版社 | 人民體育出版社 | 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 | 兵器工業出版社 | 國防大學出版社 | 華樂出版社 | 開明出版社 | 清華大學出版社 | 新時代出版社 | 智慧財產權出版社 | 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 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 | 專利文獻出版社 | 海潮出版社 | 星球地圖出版社 | 電子工業出版社 |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 知識出版社 | 中國三峽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旅遊教育出版社 | 人民日報出版社 | 中國華僑出版社 | 中國人事出版社 | 華夏出版社 | 京華出版社 | 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 方誌出版社 |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 中國民族攝影藝術出版社 | 中國石化出版社 | 台海出版社 | 人民文學出版社 | 民族出版社 | 北京教育出版社 | 文津出版社 | 科學出版社 | 人民交通出版社 |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出版社 | 文物出版社 | 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 長征出版社 | 華語教學出版社 | 人民中國出版社 | 中國檔案出版社 | 中國法制出版社 | 中國林業出版社 | 中國統計出版社 | 中央文獻出版社 | 大眾文藝出版社 |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 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 | 中央編譯出版社 | 學習出版社 | 中國書店出版社 | 民眾出版社 | 中華書局 | 光明日報出版社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