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修學游

中國式修學游

中國式修學游,是指中國學生在修學游過程中,只游不學的現象。由於中國的修學游還很不成熟,很多修學游都名不副實,適合中小學生的修學游項目及時間非常少,而真正的修學游是要去學習一門技能的。

簡介

中國式修學游中國式修學游

修學游,是修學旅行的簡稱,指中小學生在假期,到外地或國外報一個班,去學一種技能。截至2013年,在日本、歐美等國家,修學游發展比較成熟,而對於中國學生來說,則是一個新鮮事物。

為適應中國教育從“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的轉變,“修學游”越來越受到大家的追捧。從實踐來看,這不但能讓孩子們從社會上學到許多知識,也有助於培養他們的自主能力、團隊意識,提高孩子們對陌生環境的適應能力。

由於修學游在中國發展尚不成熟,一些帶孩子游北大、清華,或是讓孩子參加團體式的夏令營,從名義上是“修學游”,其實也只是“中國式修學游”,即“只游不學”。

現狀

中國式修學游中國式修學游

在中國國內,修學游可以分為兩種:

1、吸引外國青少年到中國遊學的修學游。

比如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舉辦了書法暑假國際班,就是這種修學游項目。

2、吸引中國青少年到異地遊學的修學游。

集中在北京、山東曲阜等少數地方,如許多旅行社打造北大、清華修學之旅,山東曲阜多年來著力培育的“曲阜經典三日修學游”。

而數據顯示,在這些修學游的夏令營中,僅兩成的團隊能進入北大、清華這樣的高校,多數只是在校外轉一圈而已。至於那些家在農村,家庭經濟收入不是很富裕的孩子,根本就到達不了北京,北大、清華更是只能在夢中才能相見。

推行意義

1、中國的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重,過度重視應試教育,成為當下教育的一個病症。而修學游被視為素質教育的一種重要形式,對學生的身心發展有重要意義。

2、從歷史上看,中國古代提倡“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許多傑出人物都曾有青少年遊歷的故事。

3、從學習方法來講,走出校園,走出書齋,也可以獲得更多的知識。

存在問題

與旅遊部門積極倡導“修學游”相比,教育部門和學校對“修學游”的態度則是“冷熱不均”,還沒有形成統一的共識和明確的管理辦法。受利益的驅使,一些不具備資質的機構充斥其中,給“修學游”帶來安全隱患。 現實中,中國推行中小學生研學旅行還存在以下困難和阻力:

時間問題

中國式修學游中國式修學游

中小學生研學旅遊,如果非學校組織,一般都由家長陪同,家長和孩子的假期時間不同步,孩子放假,家長不放假,《國民旅遊休閒綱要(2013—2020)》提出落實帶薪休假,如果真的落實了,這個困難就解決了。

經濟問題

比較富裕的家庭能夠這樣去做,而家庭貧困的孩子可能不行。

安全問題

這是一個社會問題,如果中小學生出遊,如果安全沒有保障,家長和學校都會很擔心。

政策法規

2013年年初,我國出台《國民旅遊休閒綱要(2013—2020年)》,其中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學生研學旅行”。這個重要的信號,並非不切實際的空頭規定,而是有著重要的導向意義,以後,更多的修學游項目將會產生,不同的學生可以根據志願和理想,參加不同的修學游項目,從而更加快樂地接受教育

改進方法

“中國式修學游”亟需制度規範:

1、應儘早編制《國家修學旅遊發展規劃》,制定產業政策、行業標準,產品開發、操作規範、市場規則、資格準入管理等規定製度。

2、應創新教育發展模式,將“修學游”作為社會實踐學習內容,納入國小、中學和大學的教學計畫。

3、旅遊行政管理部門可建立若干個國際、國內修學旅遊接待示範基地,規範接待標準,引導修學旅遊向健康、規範的方向發展。特別是國家應出台有關法律,切實保護好未成年旅遊者的合法權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