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學的人文教育

中國大學的人文教育

《中國大學的人文教育》是2006年三聯書店出版的書籍,作者是甘陽,陳來,蘇力。本書介紹了大學教育與文化自覺;科技型大學人文教育;藝術院校與人文教育;大學人文教育的外部環境與制約因素等。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中國在校的大學本科生已經超過兩千萬人,如何改善大學的本科教育是一個非常迫切的問題。

首屆中國文化論壇以“中國大學的人文教育”為題,著重討論如何轉變我國大學數十年來形成的傳統本科教育模式,從以往那種只注重專業教育而缺乏通識教育的本科培養模式,轉向“以通識教育為基礎的專業發展”的本科教育模式。

許多學者提出,本科教育和大學人文教育應該改變“概論、原理加通史”的模式,使之轉變為研讀古今中西原著經典的方式。為了改變時下我國大學不重視原著經典的現狀,應精心設計中國大學人文教育最基本的必修課,以經典(包括人文經典和現代社會科學經典)閱讀為中心,建設大學本科人文教育的主幹課程,作為全校本科生必修的“共同核心課程”。這些意見和建議無疑有利於開闊探索中國大學人文教育的思路。

本書是首屆中國文化論壇的實錄,不僅收入了會議論文,而且保持了會議中的現場提問、回答和討論,力求再現思辨嚴肅而氣氛熱烈的論壇現場。

目錄

總序

序一 大學教育與文化自覺

序二 對中國大學人文教育的期望

導言 中國大學的人文教育——首屆中國文化論壇的緣起、目的與問題

第一場 關於大學人文教育的背景報告

大學人文教育的理念、目標與模式

素質教育作為國家政策:回顧與展望

問題與評論(一)

第二場 綜合性大學的人文教育(一)

北京大學“無培計畫”的回顧與分析

大學市場中的人文教育

問題與評論(二)

第三場 綜合性大學的人文教育(二)

在“通識”與“博雅”之間——中山大學的試驗

武漢大學的人文通識教育與“國學試驗班”、“中西比較 哲學試驗班”的創辦

構建“文化素質”與“民族精神”一體化教育的大學公共課程體系——山東大學實施大學人文教育的一個切入點

問題與評論(三)

第四場 科技型大學的人文教育

文理貫通——大學教育的挑戰和方向

大學體制與通識教育關係之剖析

清華大學恢復文科以來的人文教育發展

一流大學:人文教育及學術環境

問題與評論(四)

第五場 中國的法學教育與中國大學生的“服務學習”

法學教育改革的目標和限度

法學教育的挑戰與機遇

中國大學生與“當代新鄉村建設”

問題與評論(五)

第六場 藝術院校與人文教育

大學的望境——論大學的建造與“大學精神”

藝術教育的核心與感性素質的培養

藝術學院與藝術教育——試論當今中國藝術教育的兩難

問題與評論(六)

第七場 人文教育:從中學到大學

第八場 新興大學與邊遠地區大學的人文教育

第九場 大學人文教育的外部環境一制約因素

第十場 圓桌會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