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海諸島工程紀念碑

中國南海諸島工程紀念碑

1991年5月11日,中國人民海軍在永興島建《中國南海諸島工程紀念碑》,高8米,寬4米的淡灰色大理石碑正面銘文“南海諸島滄桑千年,炎黃後代創業今朝。”記敘著南海西沙、南沙、中沙、東沙群島的歷史沿革、疆域面積以及軍民共建南海諸島的經過,背面繪有“中國南海諸島形勢圖”。

中國南海諸島工程紀念碑

紀念碑歷史由來

1945年抗戰勝利後,我國根據開羅宣言波茨坦協定,有權收復被日軍侵占的所有我國領土,包括散布在南中國海的島嶼和珊瑚礁。當時政府繼收復台灣之後,立即組織以海軍為主的力量,協助廣東省政府,南下收復西沙與南沙諸島。
海軍進駐西、南沙群島的籌備工作,由海軍總司令部第二署海事處承辦。海軍總部調驅潛艦“永興”號(艦長劉宜敏)、坦克登入艦“中建”號(艦長張連瑞)和護航驅逐艦“太平”號(艦長麥士堯)、坦克登入艦“中業”號(艦長李敦謙)等四艦分別組成進駐西、南沙群島艦隊。
西沙的進駐目標為其主島“貓島”,後以永興艦名字命名“永興島”。
1946年11月24日凌晨,抵達永興島。29日上午,由接收專員蕭次尹(廣東省府委員)、海軍總司令部上校科長姚汝鈺、上尉參謀張君然與“永興”、“中建”兩艦官兵共同在永興島日本炮樓附近為收復西沙群島紀念碑揭幕,並鳴炮升旗。紀念碑系水泥所制,正面刻“海軍收復西沙群島紀念碑”及“中華民國三十五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立”,背面刻有“衛我南疆”四個大字。後來,張君然任海軍西沙群島管理處主任,又重豎“海軍收復西沙群島紀念碑”旁署“中華民國三十五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張君然立”,背面刻“南海屏藩”四個大字。該碑在20世紀末被收錄為《中國百年歷史名碑》之一。

海軍收復西沙群島紀念碑
 
南沙的進駐目標是其主島“黃山馬”,後以太平艦名字命名“太平島”。由接收專員麥蘊瑜(廣東省府顧問)、上校林遵、上尉參謀林煥章率“太平”、“中業”兩艦進駐南沙群島。
太平、中業二艦因前次受天氣影響中途折返,12月9日再次從榆林港出航,駛往南沙群島,於10日上午到達太平島。隨即組織接收儀式,並進行修建、考察等工作。最後也豎立一個紀念碑,碑身為方錐形,正面碑文為“南沙群島太平島”,背面刻“中華民國三十五年十二月十二日重立”,碑左側刻“太平艦到此”,右側刻“中業艦到此”。

中國南海諸島工程紀念碑

上世紀七十年代起,南海鄰國利用我國“文革”動亂時機,南海鄰國蠶食我們美麗的南海,他們先後瓜分侵占除太平島由台灣控制外的司令、彈丸、南海、日積、大現、畢升、長線、鬼喊、無乜、光星仔礁、染青、安婆沙洲等44個主要島礁沙洲,所控制的海域高達100萬平方公里,占中國海域總面積的三分之一;有600多口臨國的鑽井台在南海日夜掠奪作業,每年有兩千萬噸石油從海底抽出流向他國。中國的海疆被蠶食,中國的海洋石油資源被掠奪,中國在南海諸島的固有主權被侵犯。
1973年9月8日,南越西貢偽政權宣布將中國南海11島劃歸其福綏省管轄後,又將侵略魔爪伸向西沙金銀島、甘泉島、珊瑚礁。許士友將軍指揮人民海軍榆林守備部隊於1974年1月20日西沙海戰勝利收復三島,把南越西貢入侵者驅出西沙。1976年毛主席生前發出最後一道關於海軍的命令,將團級西沙防衛區提升為師級西沙群島水警區。1987年,人民海軍多艦種合成編隊在曾母暗沙海區列陣巡邏。1988年3月,人民海軍到南沙九章群礁海域巡邏,並在赤瓜礁建立觀察點、永暑礁建立海洋觀測站。“三.一四”赤瓜海戰的勝利,狠狠打擊了號稱“世界第三軍事強國”的囂張氣焰,再一次向世界聲明南沙群島是中國不可侵犯的領土。
歷史再三昭示:一個沒有強大海防的民族,只能任憑盜寇登門來凌辱宰割;一個沒有強大制海權的中國,只能坐視海洋權益被蠶食鯨吞!多年來,由於中國海軍遠程投放能力不足,人民海軍只能守衛南疆第一線的永暑、華陽、東門、赤瓜、南薰、渚碧六個礁盤上駐防,“鐵肩重任”,“樂守天涯”,行使著保衛中國海洋領土主權的職責。
1991年5月11日,人民海軍在永興島建《中國南海諸島工程紀念碑》,高8米,寬4米的淡灰色大理石碑正面銘文“南海諸島滄桑千年,炎黃後代創業今朝。”記敘著南海西沙、南沙、中沙、東沙群島的歷史沿革、疆域面積以及軍民共建南海諸島的經過,背面繪有“中國南海諸島形勢圖”。

附圖:

高清晰中國南海諸島工程紀念碑正面圖

永興島建 -中國南海諸島工程紀念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