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極難言島站

中國南極難言島站

中國南極難言島站是中國第29次至32次南極科考期間,選擇了難言島作為新建常年科考站,並對其主要備選站址並進行了綜合調查。2017年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為中國新建第五個南極考察站進行站址最佳化比選。

基本信息

選址背景

考察考察
圍繞中國第五座南極考察站的選址,科學家曾展開過長時間的調研和熱烈的討論。

南極大陸面積約有1380多萬平方公里,中國現有的長城站、中山站、崑崙站和泰山站分別位於西南極喬治王島、東南極拉斯曼丘陵和南極冰蓋的中心,相距數千公里。第五座考察站科考家將目光投向了羅斯海地區。

羅斯海是南極大陸所有邊緣海里最向南延伸的一片海,其灣頂緯度高達南緯78度左右,離南極點很近。目前,中山站所在的普里茲灣灣底約為南緯70度。區區8個緯度,科考價值卻可能有很大差別。在西南極,長城站區域生態系統活躍,更適合開展亞南極生態監測和研究;在東南極,中山站區域是觀測研究南極冰蓋演化過程、南極冰架海洋相互作用的理想之地,也是開展高空物理、地質學、地球物理等學科工作的優良位置;而地處南極冰蓋最高點冰穹A地區,則匯聚了冰芯科學、大氣科學和天文科學等學科的前沿領域。

羅斯海區域與中國現有四個考察站所處的區域不同,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能夠帶來差異化更強的科考價值,是對中國現有科考布局的有益補充,應該投入更強大的綜合科學觀測力量。

選址條件

確定大致範圍後,經過對大量文獻、地圖和遙感信息的研究,羅斯海沿岸布滿了密集的保護區和管理區,已有美國紐西蘭、義大利、韓國等國建造的多個考察站。在現有南極環境管理制度下,後來者既不能把站建在保護區里,也很難建在別人已有的管理區內,適合建站的地方不多了。

這裡是人類開展南極科考歷史最悠久的地方,也是人類最早登入南極大陸進入南極點的地方。已開發國家站住腳後,紛紛在其活動範圍內執行嚴格和完善的環境保護措施,所以設立了眾多保護區和管理區。
由於緊鄰橫貫南極山脈的一處缺口,隨著冰蓋穿越缺口流入羅斯海,難言島自然條件變得極其惡劣,“盛產”超強、超乾、超冷的風。

考察過程

自第二十九次隊開始觀測以來,科考隊設立的自動氣象觀測站就被狂風掀翻過兩次。儘管自然條件越獨特往往意味著科考價值越大,但這確實又會給工程建設帶來巨大的挑戰。

從第二十九次隊首次進行選址工作開始,到第三十三次隊圓滿完成選址收尾工作,科考人員付出了長達五年鍥而不捨的努力。中國第五座考察站的誕生,將為中國人更好探索南極打下堅實基礎。

選址完成,將進入新站的審批程式和建造階段,新站計畫建成常年越冬站,為此要進行大量前期準備工作。如果一切順利,預計最快2022年建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