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極羅斯海站

中國南極羅斯海站

中國南極羅斯海站是中國第五座南極科考站,2017年4月11日中國第33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乘坐“雪龍”號返回上海,結束了為期161天的科考之旅。這裡也是人類航海所能到達的地球最南的海域,該站也將是既長城站、中山站、崑崙站、泰山站後,中國第五個南極科考站。

基本信息

考察過程

美國羅斯海站美國羅斯海站
第33次南極科考隊隊長、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副主任孫波介紹,科考隊由“雪龍”號科考船、“海洋六號”科考船、長城站、中山站、內陸隊、大洋隊、新站選址隊、固定翼飛機工作隊等組成,共328人。

2016年11月2日,“雪龍”號從上海啟程,航行3.1萬海里。在羅斯海鯨灣水域,“雪龍”號抵達南緯78度41.975分,刷新全球科考船舶向南航行緯度最高紀錄,獲取了大量航海數據和資料。“海洋六號”科考船系首次參加南極科考,2016年12月16日從智利啟程,在南緯60度、西經60度附近海域,開展了地質地球物理的綜合調查。

科考隊在冰穹A完成了中國首個南極冰蓋機場選址、勘察工作,勘察面積約為3平方公里。

2017年1月8日,“雪鷹601”固定翼飛機在崑崙站機場成功起降。科考隊副領隊張體軍介紹,他們在飛行沿線開展冰雷達、重力、航空攝影測量等多項航空遙感觀測,共完成科研測線18條,總計航程31880公里。此外,無人機採集了約10平方公里的航空遙感數據。孫波表示,固定翼飛機和無人機的遙感觀測,拓展了中國在南極大陸的數據獲取範圍,開創了海陸空立體協同考察的新模式。

與固定翼飛機工作隊一同在崑崙站工作的內陸隊,在冰穹A的深冰芯鑽進深度達146米,總進度突破800米大關,這些冰芯是研究地質歷史時期氣候變化的珍貴樣本。

2017年2月,新站選址隊完成了恩克斯堡島(難言島)、伯德角、馬布爾角、布朗半島、新港角等5個區域的調研,包括地質調查、基礎測繪、動物分布情況調查、植物分布情況調查、選址評估指標體系、海冰及氣象情況分析、環境本底調查等7項工作,為進一步確定站址打下堅實基礎。

地理位置

羅斯海是人類航海所能達到的地球最南的海域,不僅是歷史上進入南極大陸腹地最便捷的地方,而且因為該區域存在橫貫南極山脈、南極最大的羅斯冰架及地球上第二大活火山等因素,成為各國競相建站的戰略之地。與此同時,羅斯海地區還是南極環境保護區體系最完備的地區,目前羅斯海區域已建有美國麥克默多站、紐西蘭斯科特站、義大利馬里奧祖切利站、德國岡瓦納站和韓國張保皋站等。

科考意義

“雪鷹601”固定翼飛機在南極冰蓋最高區域——冰穹A成功起降,實現了南極航空史上的“首次”。這架飛機對東南極30萬平方公里進行了地球物理調查,標誌著中國在南極航空遙感領域躋身世界先進行列。

在羅斯海地區,科考隊完成了中國第五座南極科考站的選址考察工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