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

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

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中國國內惟一以運河為主題的博物館。位於杭州市北部拱宸橋地區,總用地面積52910平方米(含運河文化廣場),建築面積10700平方米,總投資1億元。。博物館建築風格總體定位∶“傳統而不復古”。

基本信息

概況

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
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正是一座以運河文化為主題的大型專題博物館,座落於杭州市城北運河文化廣場,毗鄰大運河南端終點標誌——拱宸橋。運河博物館旨在全方位、多角度地收藏、保護、研究運河文化資料,反映和展現大運河自然風貌與歷史文化。博物館於2002年開始籌建,2006年9月建成開放。

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建築面積10700平方米,展覽面積五千餘平方米。建築呈扇形環繞運河文化廣場,造型獨特,“傳統而不復古”,以平坡結合和開放式的格局,將室內外融為一體,古運河及橋、船、埠巧借為活的展物。

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以“運河推動歷史,運河改變生活”為陳列主題,分序廳和“大運河的開鑿與變遷”、“大運河的利用”、“沿運河城市”和“運河文化”四個展廳,其間穿插“漕運故事半景廳”、“運河模擬游艙”兩個多媒體展廳,將文物史料與高科技巧妙結合,生動地再現古運河曾經的繁榮景象,使觀眾能身臨其境地體驗大運河悠久深厚的文化內涵。另外,尚有一個“十里紅妝——運河水上婚俗”專題展廳,展示的是與運河文化休戚相關的另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寧紹朱金木雕紅漆家具,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多姿多彩的運河文化。

館藏類別

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
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既是一個運河文化的展示視窗,同時也是運河文物與運河史料的收藏中心與研究中心。博物館收集和征藏的文物包括五類:
一,與運河漕運直接相關的文物,如蘇州府官斛、“日進千金”小升;
二,與運河水上運輸相關的文物,如余錦洲老行水單、“順風快利”船票等;
三,運河出土文物,如大關橋北出土唐開元通寶錢、運河出土宋代瓦當等;
四,運河水上人家生產及生活用具,如竹編酒葫蘆、船用水桶等;
五,沿運河城市文物及工藝品,如明嘉靖三年臨清大青磚、揚州漆器雕屏等。
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是目前國內第一家以運河文化為主題的大型專題博物館,國家文物局認為它的建成填補了博物館界的一大空白。目前,它也是杭州市運河保護整治“一館二場三園、兩帶六埠十五橋”系列工程中的開篇之作,它的建成開放,使得古老的京杭大運河畔又多了一道亮麗的風景。

歷史沿革

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
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目前收集、展出的上千件文物和史料充分展示了大運河在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的地位和作用。博物館館長謝作盛指著一個高40多厘米、底面積約52平方厘米的錐形木製用具說:“這是我們收集到有關運河最具價值的文物。”它是一個清光緒年代的蘇州府官斛。當年,農民交皇糧就是用它來計量重量,一斛大約是35.8公斤。稻米稱重過後由官員登記,打包送上運河漕船,經過幾個月的運輸,蘇州農民的勞動成果也許到了某個守衛北京城官兵的家裡,成了餉糧。謝作盛介紹,運河漕運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在清代形成了十分嚴密、精準的制度,是世界經濟史上的奇觀,這個官斛就是見證。

文化生活

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
博物館所在的運河文化廣場一直延伸到大運河岸邊,古老的拱宸橋與博物館遙相輝映。橋邊綠地里休憩的老人、孩子以及時不時駛過的船隻成為博物館有機的動感部分。可是,當年有一條麗水路把兩者一分為二。因此,在麗水路改造時,下挖通道300米,將道路改為從運河文化廣場下穿過,使博物館能夠採用獨特的開放式格局,將室內主題展與室外實物展融為一體。遊客不僅可以通過室內陳列物了解大運河的歷史文化,更可以通過在運河兩岸生活的人家體會特有的運河風情,從而達到最佳的景觀效果。

館內展廳

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
運用現代的聲、光、電等高新技術,將文物史料與高科技巧妙結合,生動地再現古運河曾經的繁榮景象,這是杭州京杭大運河博物館另一大亮點。

在第二展廳專門設定了“漕運故事半景廳”,運用多媒體技術,合成一部反映明清時期京杭大運河漕運故事的10分鐘全景短片,通過投影機投射到一幅長61米、高12米、弧度達270度的環型全景銀幕上。這幅700多平方米的環型銀幕不論是其體量還是科技含量,在目前中國內博物館中均屬首屈一指。

第三展廳還專門設有一個“模擬運河之旅船艙”,將實景拍攝的資料,通過高亮度投影機、270度水平視場角柱幕投影三維視景系統逼真地顯示“大運河”的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觀眾只要帶上特製的眼鏡坐在椅子上,就能身臨其境從杭州到北京的運河之旅,欣賞京杭大運河沿岸的風土人情。

館內收藏

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
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既是一個運河文化的展示視窗,同時也是運河文物與運河史料的收藏中心與研究中心。博物館收集和征藏的文物包括五類:一,與運河漕運直接相關的文物,如蘇州府官斛、“日進千金”小升;二,與運河水上運輸相關的文物,如余錦洲老行水單、“順風快利”船票等;三,運河出土文物,如大關橋北出土唐開元通寶錢、運河出土宋代瓦當等;四,運河水上人家生產及生活用具,如竹編酒葫蘆、船用水桶等;五,沿運河城市文物及工藝品,如明嘉靖三年臨清大青磚、揚州漆器雕屏等。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是目前國內第一家以運河文化為主題的大型專題博物館,國家文物局認為它的建成填補了博物館界的一大空白。目前,它也是杭州市運河保護整治“一館二場三園、兩帶六埠十五橋”系列工程中的開篇之作,它的建成開放,使得古老的京杭大運河畔又多了一道亮麗的風景。基本陳列

《大運河的歷史與文化》 陳列共分五個展廳,全方位地反映京杭大運河開鑿、變遷的歷史和重要作用,沿運河主要城市的歷史風貌,以及豐富多彩的運河文化。

珍貴藏品

清蘇州府官斛 是當時官方制定的徵收漕糧時的標準量器,一斛相當於五斗,大約合現在的75斤。此斛保存完整,是了解漕運制度的珍貴實物。

(圖)民國十里紅妝花轎民國十里紅妝花轎

清順風快利船票 印有“順風快利”四字,表達了商家希望一帆風順,早日獲利的美好願望。上面註明了一些收款項目,以及提醒顧客保管好隨身所帶行李的提示等。

民國十里紅妝花轎 十里紅妝是清末民國時期寧紹地區流行的紅漆家具的統稱。這頂朱金木雕大花轎,長、寬各98厘米,高265厘米。木雕彩繪,朱漆泥金,周身雕刻吉祥故事圖案,金碧輝煌。

相關焦點

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牽頭舉辦的“2008BMW中國文化之旅”活動已經來到杭州。該活動以北京市為起點沿古代京杭大運河驅車南下,途經天津市山東省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等地,展示所經過的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和保護成果。

BMW中國文化之旅車隊來到杭州,並捐贈20萬元用於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的資料收集與研究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江南絲竹、杭州評詞的保護與傳承。據悉,接下來,“2008BMW中國文化之旅成果展”就將上演,包括“根之韻”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風采攝影展等也將在京杭大運河博物館展出。

相關評論

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
曾有一位學者說:“長城和大運河,是中國文化在中華大地上所刻劃的兩條有形的線。它們的長和大,存在的恆久,功能的顯赫,影響的深遠,是世界上其他文化遺留所無可比擬的。”不錯,大運河正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用汗水留下的一條偉大的河。它是世界上開挖時間最早,路程最長的人工河道。它完工於1300年,比完工時間第二早的法國南運河早381年;它全長1794公里,比第二長的美國伊利運河要長1209公里。
位於運河畔的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勒解這條偉大的河。首先講到拱宸橋——運河杭州端起點的標誌性建築。已有些殘缺的石台階,踏上拱宸橋,身旁有著明顯修補痕跡的橋欄向人們述說著它的歷史;橋頂的欄桿竟是兩條長長的石椅。橋下,不時傳來“突突”的馬達聲,一艘艘貨船串成長龍穿越橋洞,千年運河至今仍發揮著大作用。水中的石墩上趴著四隻石趴蝮,默默地看著拱宸橋邊運河三百年來發生的一切。
京杭大運河博物館用文物和模型,介紹了運河的歷史和文化,以及周邊的建築
第一展廳講述了大運河的歷史。春秋末期,吳王夫差為了北上與晉、齊爭霸在揚州開鑿了通淮安的邗溝,以便運輸軍隊所需的糧食。這便是大運河的雛形。隋文帝為了滅陳,由長安鑿通廣通渠連線邗溝,煬帝遷都洛陽後,為了方便漕運開鑿永濟渠、通濟渠,和江南運河。形成了連線北京洛陽杭州的南北運河。元朝定都北京後,為了漕運的快捷,就開鑿了直接連線京杭,不再繞到洛陽的京杭大運河。京杭大運河至此完工。
印像最深的實施第三展廳,那裡有一條嵌入地下的微縮運河模型。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透過鋼化玻璃,清清楚楚地看到了架在運河上的橋,和運河兩岸的建築。在杭州段,找到了拱宸橋大關橋昭慶寺等。隨著社會的進步,大運河的的功能不再像以前那么大了,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仍激勵著大家。

特色活動

兩岸大學生運河牽手行系列活動 自2006年開館以來,每年寒暑假負責承辦來訪的台灣大學生修學團系列活動,並舉辦《大運河的歷史回顧及申遺前景展望》講座。大學生暑期大運河考察活動 每年寒暑假組織在杭高校大學生參加大運河考察社會實踐活動。

大事記

2002年10月28日上午中國大運河博物館舉行開工典禮。
2004年5月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土建結頂。
2004年6月21日拱墅區成立了以區委副書記為組長的運河博物籌建領導小組。
2004年8月《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文本正式定稿。作者∶浙江大學歷史系教授嚴建強
2004年11月4日杭州日報刊登了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陳列布展設計招投標公告。
2004年11月19日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陳列布展設計招投標會議在拱墅區政府會議室召開。
2004年12月2日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外牆大型浮雕 隋煬帝“陸地行舟圖”在中國美院創作完成。
2004年12月21日杭州日報刊登了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徵集文物資料啟事
2004年12月31日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陳列布展設計方案評審會議在拱墅區政府會議室召開。
2005年1月7日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陳列布展設計方案評審會議在拱墅區政府會議室召開。

基本信息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運河文化廣場1號
交通線路:乘70路、43路公車至台州路口
開放時間:9:00~17:00
閉 館 日:星期一、二
郵編:310015
電話:0571-88162018 88162058
傳真:0571-88162118
網址:www.canal-museum.cn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