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糧農組織

世界糧農組織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FAO),簡稱糧農組織,是聯合國專門機構之一,是各成員國間討論糧食和農業問題的國際組織。成立於1945年,該組織致力於通過促進農業發展、改善營養狀況和增進糧食安全來緩解貧困和飢餓。糧農組織提供直接發展援助,收集、分析並傳播資料,應請求向政府提供政策和規劃諮詢,在有關糧食及農業問題、包括林業及漁業問題的辯論中發揮著國際論壇的作用。截至到2008年8月8日,FAO有191個成員國和兩個成員組織歐盟和法羅群島,總部位於義大利羅馬。

基本信息

簡介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標誌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標誌

世界糧農組織,又稱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其成立先於聯合國本身。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經當時的美國總統羅斯福倡議,45個國家的代表於1943年5月18日至6月3日在美國維吉尼亞州的溫泉城舉行了同盟國糧食和農業會議。會議決定建立一個糧食農業方面的永久性國際組織,並起草了《糧食及農業組織章程》。

1945年10月16日,糧食及農業組織第1屆大會在加拿大的魁北克城召開,45個國家的代表與會,並確定這天為該組織的成立之日。至11月1日第1屆大會結束時,42個國家成為創始成員國。

1946年12月16日與聯合國簽署協定,從而正式成為聯合國的一個專門機構。

2008年8月8日,FAO有191個成員國和兩個成員組織歐盟和法羅群島。中國是該組織的創始成員國之一。197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該組織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復,並從同年召開的第17屆大會起一直為理事國。

總部自1951年起遷往義大利羅馬,此外還在非洲、亞洲和太平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近東和歐洲等5個地區設有區域辦事處,在北美(美國華盛頓)和聯合國(美國紐約和瑞士日內瓦)分別設有聯絡處。

糧農組織的宗旨是:保障各國人民的溫飽和生活水準;提高所有糧農產品的生產和分配效率;改善農村人口的生活狀況,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並最終消除飢餓和貧困。

糧農組織活躍於下述領域:水土開發、動植物生產、林業、漁業、經濟及社會政策、投資、糧食標準以及商品和貿易。糧農組織還在對付糧食及農業緊急情況方面發揮主要作用。

職能使命

主要職能

1、蒐集、整理、分析和傳播世界糧農生產和貿易信息;

2、向成員國提供技術援助,動員國際社會進行投資,並執行國際開發和金融機構的農業發展項目;

3、向成員國提供糧農政策和計畫的諮詢服務;

4、討論國際糧農領域的重大問題,制定有關國際行為準則和法規,談判制定糧農領域的國際標準和協定,加強成員國之間的磋商和合作。

使命

實現人人糧食安全是糧農組織努力的核心-確保人們正常獲得積極健康生活所需的足夠的優質食物

組織結構

成員國

作為一個政府間組織,糧農組織擁有191個成員國,2個準成員和1個成員組織,即歐洲聯盟

成員國大會

各成員國的代表在兩年一度的糧農組織大會上審議全球治理政策問題和國際框架,對所開展的工作進行評估,並批准下一個兩年度的預算

理事會

大會休會期間,由49個成員國組成的理事會在大會賦予的權力範圍內處理和決定有關問題。理事會下設8個委員會:計畫、財政、章法、農業、漁業林業、商品問題和世界糧食安全委員會。理事會成員任期三年,到期輪換,對計畫和預算活動進行監督。

總幹事

糧農組織在總幹事領導下,由秘書處負責執行大會和理事會決議,並負責處理日常工作。總幹事任期四年,可連任一次。現任(2012年)總幹事於2012年1月1日履新,任期至。

歷任總幹事

若澤·格拉濟阿諾·達席爾瓦若澤·格拉濟阿諾·達席爾瓦

SirJohnBoydOrr(英國):1945年10月-1948年4月

NorrisE.Dodd(美國):1948年4月-1953年12月

PhilipV.Cardon(美國):1954年1月–1956年4月

SirHerbertBroadley(英國)(代理):1956年4月-1956年11月

BinayRanjanSen(印度):1956年11月-1967年12月

AddekeHendrikBoerma(荷蘭):1968年1月-1975年12月

EdouardSaouma(黎巴嫩):1976年1月-1993年12月

雅克·迪烏夫(塞內加爾):1994年1月–2011年12月。

若澤·格拉濟阿諾·達席爾瓦(巴西):2012年1月1日- 2015年7月31日。

各部

糧農組織由七個部組成:

農業及消費者保護部;

經濟及社會部;

漁業及水產養殖部;

林業部;

綜合服務、人力資源及財務部;

自然資源管理及環境部;

技術合作部。

辦事處

除了位於羅馬的總部之外,糧農組織在130多個國家設有代表機構。

這一權力下放網路包括5個區域辦事處、11個分區域辦事處、2個多學科小組、74個建制完善的駐國家辦事處(不包括設在區域和分區域辦事處內的國家辦事處)、8個配備技術官員/糧農組織代表的辦事處,另有36個國家由兼任代表負責。此外,本組織在已開發國家設有5個聯絡處和4個信息辦公室。

職員

糧農組織在全世界共有4300名職員,其中總部2300人。

從1994年開始,糧農組織經歷了自成立以來最為重大的結構調整,下放執行活動、簡化程式和減少費用。作為成效,實現一年節省5千萬美元的費用。

活動範圍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專家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專家

活動包括四大領域:

1、使人們能夠獲得信息。

糧農組織發揮智囊團的作用,利用工作人員-農藝學家、林業工作者、漁業和畜牧業專家、營養學家、社會科學家、經濟學家、統計員和其它專業人員的專業知識,收集和分析有助於發展的資料。每個月有100萬人次訪問糧農組織的網際網路站,查詢技術檔案或了解組織與農民開展的工作。同時出版數以百計的新聞通訊、報告和書籍,發行少量雜誌,製作許多隻讀光碟和主持幾十個電子論壇。

2、分享政策專業知識。

糧農組織向各成員國提供在設計農業政策和規劃、擬訂有效法律及制訂實現鄉村發展和脫貧目標的國家戰略方面多年積累的經驗。

3、為各國提供一個會議場所。

作為一個中立的論壇,糧農組織提供了富國和窮國能夠為達成共識而走到一起的氛圍。任何一天都有來自全球的幾十位決策者和專家在總部或實地辦事處召開會議,就重大的糧食和農業問題達成一致意見。作為一個中立的論壇,糧農組織提供了富國和窮國能夠為達成共識而走到一起的氛圍。

4、將知識送到實地。

糧農組織專家的知識在世界各地數以千計的項目中受到檢驗。糧農組織為確保這些項目達到目標而從工業化國家、開發銀行和其它來源籌集並管理數以百萬美元計的資金。糧農組織提供技術訣竅,在少數情形下也成為有限資金的來源。在出現危機的情況下,糧農組織同世界糧食計畫署以及其他人道主義機構並肩工作,保護農村人民的生計並幫助他們重建家園。

財政狀況

糧農組織總體工作計畫由分攤會費和自願捐款提供資金。各成員國根據兩年一度的糧農組織大會確定的數額繳納分攤會費。該預算涵蓋了核心技術工作,包括技術合作計畫在內的合作及夥伴關係,知識交換,策略與宣傳,指導、行政管理和安全。

根據對糧農組織大會確定的歐元/美元匯率的調整,2008-2009年的預算為9.298億美元。現行的預算遵循四年連續無增長預算。成員國凍結了糧農組織的預算,從1994到2001年,每兩年預算為6.5億美元。預算在2002-2003年略微增長到6.518億美元,2004-2005年跳增到7.49億美元,名義上的預算增長實際上是下降的。

2005年11月,糧農組織大會投票2006-2007年兩年預算撥款為7.657億美元;再次投票,由於通貨膨脹,預算增長只能部分彌補成本增長支出。

糧農組織2010-2011兩年度的正常預算為10億美元。由成員國和其他夥伴提供的自願捐款用於向各國政府提供技術和緊急援助(包括恢復工作),以及對糧農組織核心工作提供直接支持。

計畫和成果

糧農組織應對糧食危機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會議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會議

2007年12月,糧農組織實施應對糧價飛漲計畫幫助小生產者提高產量並增加收入。這個計畫也是糧農組織對2008年4月成立的聯合國全球糧食危機高級別工作組制定的全面行動框架的貢獻。糧農組織已經在25個國家實施項目,赴近60個國家執行機構間任務。通過全球糧食和農業信息及預警系統提高監測工作,對國家提供政策建議,同時支持他們在提高糧食產量方面所作的努力,鼓勵農業投資。該計畫也與歐盟密切合作。例如,在海地實施一個一千萬美元的優質種子分發和培育項目;該項目顯著提高了糧食產量,降低了糧價,增加了農民收入。

糧食安全計畫

糧食安全特別計畫是糧農組織的首要行動,作為千年發展目標承諾的一部分,實現到2015年全世界飢餓人口數量減半的目標(當前估計接近10億人)。通過全球超過100個國家的項目,該計畫促進提供切實有效地解決方案以消除飢餓、營養不良貧困。截至2012年有102個國家參加了該計畫,並且有近30個國家開始轉向國家計畫。為取得這項工作的最大成效,糧農組織極力推動該計畫由國家管理,並充分利用其自身的資源來運轉。

糧食緊急情況早期預警

糧農組織全球糧食和農業信息及預警系統(GIEWS)監控全球糧食供求狀況,並為國際社會迅速提供有關全球、區域和國家的作物前景和糧食安全狀況[4]的信息。在迫近糧食緊急情況下,經常與世界糧食計畫署協同,迅速派出作物和糧食供應評估小組,有時也作為進一步干預和援助的先行者。

跨界病蟲害

糧農組織在1994年建立了跨界動植物病蟲害緊急預防系統,通過幫助政府協調它們的回響,關注像牛瘟、口蹄疫和禽流感等疾病控制。一項關鍵內容是[3]全球根除牛瘟計畫],---該計畫已提前達到目標,亞洲和非洲的大部分地區在已延長的觀測期內仍無牛瘟發生。與此同時,蝗蟲觀測監控世界範圍的蝗蟲狀況,並對受影響的國家和捐助人提供蟲災預測信息。

國際植物保護公約

糧農組織在建立1952年國際植物保護公約,該國際條約組織旨在防止植物和植物產品有害生物的擴散和傳入。其中的功能是維護植物有害生物名錄,追蹤有害生物爆發情況,協調成員國之間的技術援助。到2009年7月,173個政府已正式通過該公約。

食品法典

1963年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在雙方合作的食品標準項目下共同創建了食品法典委員會,用於制定食品標準,規範及文本,如實施標準。該項目的主要目的是保護消費者健康,確保公平貿易,促進各組織和非政府組織所有食品標準工作的協調。

糧農組織統計資料

糧農組織的統計資料庫是一個線上的多語種資料庫,有近3百萬的時間序列記錄,涵蓋210國家和領土的農業、營養、漁業、林業、糧食援助、土地使用和人口的統計信息。也包括農產品貿易數據。一些數據通過項目獲得,如Africover。

電視糧食集資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

為提高對飢餓問題的關注,動員各方力量尋找解決方案,在1997年,糧農組織啟動了電視糧食集資活動,該活動通過舉辦音樂會、體育比賽和其他活動,利用媒體、名流和熱心市民的力量來幫助戰勝飢餓。自該活動啟動至2011年,已經籌集了超過2800萬美元的捐款。這些通過電視糧食集資來的資金用於小規模、可持續發展的項目幫助小農戶生產更多地糧食,來滿足家庭和社區的需要。這些項目提供切實的資源,比如漁業裝備、種子農機具。項目從幫助委內瑞拉的家庭飼養生豬,到維德角和茅利塔尼亞建立學校菜園,或是在烏干達提供學校午餐,在印度的低級社區教授孩子們種植糧食、養魚等有很大的不同。

糧農組織親善大使

糧農組織親善大使計畫始於1999年。其主要目的是吸引公眾和媒體的注意力,讓他們認識到一個令人無法接受的事實,那就是在這個物質前所未有豐富的時代中,世界上仍有10億多人在遭受長期飢餓和營養不良。這些人過著悲慘的生活,被剝奪了最基本的人權:獲得食物的權利。光靠政府是無法消除飢餓和營養不良的。要想打破長期飢餓和貧困的惡性循環,我們就需要動員公共和私有部門,讓民間社會參與進來,並集中集體和個人的資源。每位糧農組織親善大使–來自藝術界、娛樂界、體育界和科學領域的名流,如諾貝爾獎獲得者麗塔·列維-蒙塔爾奇尼,著名演員鞏俐,歌唱家米瑞安·馬卡貝,足球運動員羅伯特·巴喬勞爾·岡薩雷斯·布蘭科等很多名人,為糧農組織的願景,做出了個人和職業承諾,那就是為我們這一代和子孫後代建設一個糧食有保障的世界。親善大使們利用他們的智慧和影響力,帶動老少、貧富所有人一起投身於這場消除飢餓的全球運動,他們的目標是力爭在21世紀實現“人人有糧”。

總部地址

糧農組織總部位於羅馬,此前是義大利東非部所在地。該建築最著名的特徵之一是AxumObelisk,儘管剛好處於義大利政府分配給糧農組織地域的外部,但立於機構所在地前面。它是貝尼托·墨索里尼的軍隊在1937年作為戰爭基金從衣索比亞運來,在2005年4月18日歸還。

出版物

出版物是糧農組織作為一個知識組織的工作核心。每年編制300餘份涉及飢餓和糧食安全、商品市場、氣候變化、營養、漁業、林業、農村生計以及更多主題的出版物,通常為多語種文本。

旗艦出版物

是糧農組織最重要的出版物,論述全球糧食和農業、漁業和水產養殖、林業、農產品市場和飢餓狀況的全面和客觀情況。這些定期發表的主題出版物為國家和國際各級的討論和決策提供信息。主要有:
《糧食及農業狀況(SOFA)》年度報告,被糧農組織理事會看作是向成員國提出建議的依據。
《世界漁業和水產養殖狀況(SOFIA)》
《世界森林狀況(SOFO)》
《世界糧食不安全狀況(SOFI)》
《農產品市場狀況(SOCO)》
《世界糧食和農業領域土地及水資源狀況》

年度新出版物

《2011年世界糧食不安全狀況》
《糧食及農業狀況》
《世界森林狀況》
《世界漁業和水產養殖狀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