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漢語教學學會

世界漢語教學學會

世界漢語教學學會成立於1987年,是非營利性國際民間學術團體。會員主要為世界各地從事漢語教學、研究和推廣工作的個人和團體,遍布五大洲42個國家和地區。學會秘書處設在國家漢辦。學會旨在促進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和研究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推動世界漢語教學與研究的發展,加強世界各地漢語教學和研究工作者之間的聯繫,增進和發展各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合作。

歷史發展

世界漢語教學學會會晤
1985年8月,由中國教育學會對外漢語教學研究會(現名中國對外漢語教學學會)和北京語言學院(現北京語言大學)聯合舉辦的第一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在北京香山飯店舉行。會議閉幕時,一些與會學者提出,為了適應漢語教學和研究蓬勃發展的形勢,增進世界漢語教學界的相互了解和友誼,廣泛開展學術交流,希望成立一個聯繫世界漢語教學和研究工作者的國際性學術團體。根據各國與會學者的建議,會議閉幕後,在中國國家教育委員會(簡稱“國家教委”)的支持下,北京語言學院和中國對外漢語教學學會即著手籌備成立漢語教學的國際組織。
1986年9月,國家教委外交部聯合向中國國務院提交了《關於成立“國際漢語教學研究會”的請示》報告(由錢其琛同志、劉忠德同志簽發),李鵬、胡啟立、胡喬木同志批示同意。1986年12月,國家教委下發了《關於籌備成立“國際漢語教學研究會”的通知》,並在前國家教委專職委員黃辛白同志親自領導下由國家教委外事局直接負責組織籌備工作。
1987年8月,第二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在北京舉行,大會期間召開了世界漢語教學學會發起人會議和籌備會議,在充分討論和協商一致的基礎上,於8月14日召開了世界漢語教學學會成立大會。大會通過了籌備會議制訂的《世界漢語教學學會章程》,《章程》規定:“世界漢語教學學會為國際性民間學術團體,會址在北京”;宗旨是:“促進漢語作為外語教學和研究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推動世界漢語教學與研究的發展;加強世界各地漢語教學和研究工作者之間的聯繫;增進和發展各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合作,為維護世界和平貢獻力量。” 會議選舉產生了世界漢語教學學會第一屆理事會理事、常務理事,會長、副會長、秘書長,並聘請了名譽會長及顧問。學會秘書處設在北京
1987年9月根據中國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討論決定改名為世界漢語教學學會。
2005年,伴隨中國漢語國際推廣新戰略的實施,為使學會在新形勢下發揮更大的作用,經第七屆學會常務理事會決定將學會秘書處設在國家漢辦

基本概況

世界漢語教學學會世界漢語教學學會第七屆常務理事會第二次會議
世界漢語教學學會英文譯名為: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ISCLT)。
世界漢語教學學會是世界性民間學術團體。
世界漢語教學學會宗旨是,促進漢語作為外語的教學和研究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推動世界漢語教學和研究的發展;加強世界各地漢語教學與研究工作者之間的聯繫;增進和發展各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合作,為維護世界和平貢獻力量。
世界漢語教學學會設秘書處,作為常設辦事機構,辦公地址在中國北京;世界漢語教學學會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並接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對外漢語教學發展中心的業務指導。
世界漢語教學學會的工作範圍:
(一)舉辦各種學術活動;
(二)促進漢語作為外語教學的理論研究和套用研究、教材編寫、人員交流、教師培訓等方面的國際合作;
(三)出版會刊和有關漢語作為外語教學的研究成果,設立並管理學會網站

會員制度

世界漢語教學學會“國際漢語教學新趨勢”高層系列講座
世界漢語教學學會的會員分為個人會員和團體會員。
(一)個人會員:凡從事或熱心於漢語教學和漢語研究並贊成本會章程的各國學者均可申請入會,獲準成為個人會員
(二)團體會員:世界各國與本會的性質和宗旨有關的學術團體與機構也可申請入會,獲準成為團體會員。
第七條 申請入會的程式:
(一)個人會員:申請者提交入會申請書並由兩位會員推薦,經本會常務理事會全體成員半數以上討論通過,並在規定期限內繳納會費,方可成為本會會員。
(二)團體會員:申請者提交入會申請書,說明該機構在推動世界漢語教學與研究方面的意願與業績,經本會常務理事會全體成員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討論通過,並在規定期限內繳納會費,方可成為團體會員。
會員權利
(一)本會會員享有選舉權、被選舉權表決權
(二)本會會員均有權參加本會組織的各種相關學術活動、師資培訓班、國際合作項目等;
(三)免費獲得本會出版的刊物和傳送的文獻資料
(四)對本會工作進行監督,提出批評和建議
會員義務:
(一)遵守本會章程及其它有關規定,維護本會的合法權益;
(二)執行本會的決議,參加本會的工作,支持本會組織的各種活動;
(三)按規定繳納會費
(四)向本會提供有關世界漢語教學與研究的信息與資料。
會員退會:
會員可自由退會,退會應書面通知本會;會員如連續四年不繳納會費,視為自動退會。
會員如有嚴重損害本會利益、嚴重違反本章程的行為,經常務理事會全體成員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表決通過,予以除名,並書面通知其本人或該團體。

組織機構

世界漢語教學學會《世界漢語教學》創刊20周年筆談會
1.本會最高權力機構為會員大會。

2.會員大會選舉產生理事會,理事會從理事中選舉產生會長1人,副會長若干人,常務理事若干人,秘書長1人,組成常務理事會。理事、常務理事、秘書長、副會長、會長均為義務職,任期3年。

3.本會實行差額選舉,以無記名投票方式進行。

4.本會理事會得聘請名譽會長和顧問若干人。

5.本會常設辦事機構為秘書處,秘書處由秘書長、秘書、幹事組成。秘書長在會長領導下主持日常工作。秘書、幹事由秘書長負責從當地招聘。

歷任理事:

第一屆
會 長:朱德熙(中國)副會長:呂必松(中國)秘書長:張亞軍(中國)常務理事:柯彼德(德國)、黎天睦(美國)、盧紹昌(新加坡)呂必松(中國)、繆錦安(香港)司格林(蘇聯)、輿水優(日本)、張亞軍(中國)、朱德熙(中國)

第二屆
會 長:朱德熙(中國)副會長:盧紹昌(新加坡)、呂必松(中國)、佟秉正(英國)秘書長:程棠(中國)常務理事:胡百華(澳大利亞)、柯彼德(德國)、劉君若(美國)、輿水優(日本)、司格林(蘇聯)繆錦安(香港)、盧紹昌(新加坡)、佟秉正(英國)、程棠(中國)、呂必松(中國)朱德熙(中國)名譽會長:呂叔湘(中國)顧 問:馬悅然(瑞典)、王士元(美國)、張志公(中國)

第三屆
會 長:呂必松(中國)副會長:黎天睦(美國)、盧紹昌(新加坡)、佟秉正(英國)秘書長:李濰籍(中國,1993年8月至1995年4月)、張德鑫(中國,1995年4月至1996年8月)常務理事:白樂桑(法國)、陳曼麗(女)(美國)、柯彼德(德國)、黎天睦(美國)黎楊蓮妮(女)(澳大利亞)、李濰籍(中國)、盧紹昌(新加坡)、呂必松(中國)田小琳(香港)、佟秉正(英國)、輿水優(日本)、張德鑫(中國)名譽會長:呂叔湘(中國)顧 問:黃金富、林燾、楊慶華、張志公

第四屆
會 長:呂必松(中國)副會長:柯彼德(德國)、盧紹昌(新加坡)、佟秉正(英國)秘書長:張德鑫(中國)常務理事:白樂桑(法國)、陳仁鳳(中國)、崔永華(中國)、柯彼德(德國)、黎天睦(美國)黎楊蓮妮(澳大利亞)、盧紹昌(新加坡)、呂必松(中國)、孟柱億(韓國)屈承熹(美國)、潭傲霜(俄羅斯)、田小琳(香港)、佟秉正(美國)、徐甲申(中國)輿水優(日本)、張德鑫(中國)名譽會長:呂叔湘(中國)顧 問:黃金富、林燾、許嘉璐、楊慶華、張志公、周有光

第五屆
會 長:呂必松(中國)副會長:白樂桑(法國)、陳曼麗(美國)、柯彼德(德國)、佟秉正(英國)秘書長:張德鑫(中國)常務理事:白樂桑(法國)、陳曼麗(美國)、陳文芷(日本)、崔永華(中國)、范開泰(中國)柯彼德(德國)、盧紹昌(新加坡)、呂必松(中國)、孟柱億(韓國) 歐陽汝穎(中國香港)、潭傲霜(俄羅斯)、田小琳(中國香港)、佟秉正(英國)徐甲申(中國)、姚道中(美國)、輿水優(日本)、張德鑫(中國)

第六屆
會 長:陸儉明(中國)許琳主任和陸儉明教授
副會長:柯彼德(德國)、白樂桑(法國)、趙智超(美國)、輿水優(日本)、佟秉正(英國)秘書長:崔希亮(中國)常務理事:柯彼德(德國)、譚傲霜(俄羅斯)(女)、白樂桑(法國)、孟柱億(韓國)屈承熹(美國)、姚道中(美國)、趙智超(美國)、陳文芷(日本)(女)古川裕(日本)、輿水優(日本)、周清海(新加坡)、佟秉正(英國)、崔希亮(中國)范開泰(中國)、陸儉明(中國)、呂必松(中國)、徐甲申(中國)、周小兵(中國)朱立元(中國)、歐陽汝穎(中國香港)(女)、田小琳(中國香港)(女)

第七屆
會 長:陸儉明副會長:白樂桑、古川裕、柯彼德、馬箭飛、孟柱億、姚道中、袁博平、趙金銘秘書長:馬箭飛常務理事:白樂桑、崔希亮、古川裕、賈益民、柯彼德、李曉琪、劉樂寧、陸儉明、馬箭飛孟長勇、孟柱億、齊滬揚施仲謀、石鋒、田小琳、吳英成吳勇毅、姚道中易福成、輿水優、袁博平、趙金銘、周小兵

第八屆
會 長:許嘉璐副會長:白樂桑、崔希亮、古川裕、劉駿、馬箭飛、馬西尼許嘉璐教授當選第八屆會長
秘書長:馬箭飛(兼)常務理事:白樂桑(法國)、北京國際漢語學院(中國)、崔希亮(中國)、古川裕(日本)姜明寶(中國)、劉駿(美國)、駱小所(中國)、馬箭飛(中國)、馬西尼(義大利)孟柱億(韓國)、寧繼鳴(中國)、施仲謀(中國香港)、許嘉璐(中國)、姚道中(美國)英國專長學校聯合會、袁博平(英國)、趙金銘(中國)、趙勇(美國)、朱小健(中國)理事:白建華(美國)、白樂桑(法國)、白特麗(秘魯)、北京國際漢語學院(中國)北京市第五十五中學(中國)、蔡昌傑(印尼)、遲蘭英(中國)、崔希亮(中國)丁安琪(中國)、古川裕(日本)、谷豐(加拿大)、顧安達(德國)加拿大埃德蒙頓公立教育局、姜明寶(中國)、柯佩琦(瑞士)、李泉(中國)劉富華(中國)、劉駿(美國)、劉樂寧(美國)、盧福波(中國)洛特菲·謝比勒(突尼西亞)、駱小所(中國)、馬箭飛(中國)、馬西尼(義大利)孟長勇(中國)、孟柱億(韓國)、寧繼鳴(中國)、屈哨兵(中國)、日本立命館孔子學院阮福祿(越南)、沙平(中國)、商務印書館(中國)、上海市甘泉外國語中學(中國)上海市進才中學(中國)、施仲謀(中國香港)、孫琳(葡萄牙)、泰國孔敬大學孔子學院吳英成(新加坡)、吳勇毅(中國)、吳中偉(中國)、希夏姆(埃及)、席格倫(澳大利亞)信世昌(中國台灣)、許嘉璐(中國)、楊金成(中國)、姚道中(美國)、易福成(俄羅斯)英國專長學校聯合會、袁博平(英國)、袁禮(中國)、張建民(中國)、張曉慧(中國)趙金銘(中國)、趙勇(美國)、鄭通濤(中國)、鍾英華(中國)、朱小健(中國)[1]。

例會舉辦

世界漢語教學學會世界漢語教學學會會長、北京大學中文系陸儉明教授
1.本會每3年舉行一次大型學術討論會,並協助世界各地會員不定期舉行專題學術討論會或地區性學術討論會。大型學術討論會期間舉行會員大會和理事會。會員大會聽取並討論通過會長關於會務工作的報告,秘書長關於財務的報告,並進行改選理事、修改章程及其他重要事項。大型學術討論會、會員大會及理事會的召開,至少須在一年前發出通知
2.本會常務理事會的召開由會長決定,但至少須在6個月以前發出通知。
3.學術討論會在世界各地輪流舉行,由當地會員組成會議組織委員會,或與其他友好組織組成會議組織委員會,負責會議的籌備和組織工作。
4.大型學術討論會的舉行由理事會決定,專題學術討論會和地區性學術討論會的舉行由常務理事會決定。經半數以上常務理事同意,可提前或推遲舉行各類學術討論會、常務理事會和理事會。

經費來源

世界漢語教學學會世界漢語教學學會
1.舉行學術討論會的經費由會議組織委員會負責籌集。
2.會刊和資料的出版費郵費從會員交納的會費中開支,不足部分由秘書處負責籌集。
3.秘書處辦公經費和秘書、幹事、會刊專職人員的工資由秘書處負責籌集。
4.本會經費收支由負責財務的秘書辦理。負責財務的秘書在常務理事會和理事會開會期間向會議提交收支結算報告。

主要活動

世界漢語教學學會世界漢語教學學會第二次會議
學會根據章程規定,從1987年開始每三年舉行一次大型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同時進行換屆選舉,已舉辦了八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換屆改選了七屆理事會。
學會秘書處在每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後分別出版討論會的論文集,現已出版了八部 《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
學會成立後,積極組織會員參與世界漢語教學與研究的各種學術活動,如參加在美國德國法國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組織的各種國際學術會議:應邀赴澳大利亞、菲律賓泰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編寫教材,培訓教師;安排接待來自世界各地的會員到中國進行學術訪問和交流,促進了世界漢語教學界的溝通與合作。
世界漢語教學學會實行會員制。凡從事或熱心於漢語教學或研究並贊成學會章程的各國各地區學者均可申請加入本學會。希望加入本學會的學者和教師,可向學會秘書處索取入會申請表,經秘書處按照章程規定的條件審批通過,並交納會費後,即成為正式會員。2006年12月30日,會員人數已從成立之初16個國家和地區的270餘人發展來自42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1408人。
會員須根據世界漢語教學學會章程及常務理事會制定的標準交納會費。所收會費用於會刊和資料的出版和郵資,已交納會費的會員,每年可以得到秘書處贈送新出版的有關漢語教學與研究的書刊和資料。
世界漢語教學學會成立的同時,即於1987年9月,正式創刊 《世界漢語教學》 雜誌(季刊)作為學會的會刊。該刊設有漢語研究、漢外對比、教學法論壇,學術動態等欄目,形式多樣,信息量大,是進行漢語教學和研究及學術交流的重要園地,已發行至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受到漢語教學界的歡迎和重視。根據1996年8月召開的世界漢語教學學會第四屆理事會第一次常務理事會議的決議,由世界各國各地區知名學者組成的《世界漢語教學》編委會負責雜誌的審稿和組稿工作。

成立意義

世界漢語教學學會德國美因茲大學柯彼德(Kupfer)教授
世界漢語教學學會成立以來,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的負責同志對學會的活動十分關心和支持
中國政協主席鄧穎超同志為1987年第二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題詞“發展世界漢語教學,發揚中華文化”。李鵬總理和其他領導人李鐵映周谷城嚴濟慈費孝通羅乾等在1990年第三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召開時,在中南海親切接見了全體與會300餘位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併合影留念,李鵬總理作了重要講話。國家教委主任兼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組長朱開軒同志、副主任兼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韋鈺同志在1993年第四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上作了重要講話。第五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召開時,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為大會題詞“研討漢語教學理論,交流漢語教學經驗,促進各國人民的友誼和合作”。
第六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在德國漢諾瓦市舉行,有來自33個國家和地區的400餘名會員參加了大會,中國人大常務委員會許嘉璐副委員長向大會發去了熱情洋溢的賀信。這是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首次在中國境外舉行,是迄今為止在中國以外的地區舉行的漢語和漢學方面規模最大的一次學術盛會,標誌著世界漢語教學已發展到一個新階段,預示著世界漢語教學事業必將隨著中國與世界交往、合作、聯繫的加強而展現出更加輝煌的前景。
第七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在上海舉行,李嵐清副總理、錢其琛副總理和政協羅豪才副主席都為大會發來了題詞和賀信,中國人大許嘉璐副委員長出席會議並做了重要報告。2005年7月第八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在北京召開,來自28個國家和地區的420位代表參加了此次盛會,中國人大許嘉璐副委員長在開幕式上做了重要講話,提出了應對未來對外漢語教學挑戰的五大措施。

展望未來

世界漢語教學學會世界漢語教學學會會長、北京大學中文系陸儉明教授
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經濟持續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不斷提高,隨著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進程的加快,中國在國際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帶動了全世界範圍內的漢語熱,在一些國家主流教育體系中提倡和鼓勵開設漢語課程,已成為一些國家的政府行為,漢語教學在許多國家和地區呈現快速發展的勢頭,學習漢語的人數劇增。據初步統計,截止2007年,除中國外,世界上其他國家學習漢語的人數達到3000萬人左右,海外孔子學院建設進展迅速,到2007年為止已建成了210所。面對全球不斷升溫的“漢語熱”,2005年7月,中國政府在北京召開了首屆世界漢語大會,來自65個國家和地區的350名政府官員、大學校長、專家學者聚集一堂,共商漢語國際推廣大計。

伴隨著漢語加快走向世界,世界漢語教學學會要緊緊抓住這個新的發展契機,深入總結二十年來漢語國際推廣的發展經驗,加大與各國中文教師協會和中文教育研究會等漢語社團的聯繫,充分利用學會擁有的專家學者的優勢,加強世界各地漢語教學和研究工作者之間的國際交流和學術探討,加大在教材編寫、人員交流和師資培訓等方面的國際合作,進一步探索漢語國際推廣的規律,積蓄創造新成果的力量,緊緊團結世界各國的漢語教學專家和學者,為漢語的國際推廣出力,將漢語國際推廣這項偉大的事業做大做強。

出版物

本會出版會刊《世界漢語教學》。會刊設主編1人,副主編1人,編輯若干人,由常務理事會從會員中聘任。

科教文衛類國際組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