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基督教協進會

亦稱“世界基督教會聯合會”。 這兩個會議之後的10年裡,世界基督教協進會臨時委員會為協會的成立奠定基礎。 1961年,基督教宣道協會併入協進會,成為該會的“世界宣教和布道部”。

世界基督教協進會(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基督教國際性組織。簡稱“世基聯”, 亦稱“世界基督教會聯合會”。旨在加強全世界各教會間的合作與團結。其活動涉及到人們普遍關注的重要方面,如禮拜、傳道、教育、社會公正、種族平等及國際間的理解與和平。該組織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促進世界性的相互幫助,其工作內容涉及三方面:信仰與見證、公正與服務、教育與對話。其本身不是教會,與會員無教務領導關係,僅起諮詢作用。倡導“普世教會運動”,是普世教會運動的領導機關。以各國基督教各派全國性組織為會員單位。該會是在幾個致力於各教會間合作與團結的國際性會議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中主要兩個會議均是在1937年召開,一個是牛津基督教生活和工作會議,另一個是愛丁堡信仰和制度會議。這兩個會議之後的10年裡,世界基督教協進會臨時委員會為協會的成立奠定基礎。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曾有三個基督教國際組織從事普世教會運動:基督教宣道協會,(教會的)生活與工作運動,(教會的)信仰與體制運動。後兩個運動的領導人於1938年在荷蘭烏德勒支開始籌建統一的組織,因受二戰的影響,遲至1948年才正式聯合成立“世界基督教協進會”。1948年8月22日至9月4日在阿姆斯特丹召開的一次大會上這個組織正式宣告成立。創始者為美國人穆德。參加成立大會的有44個國家的147個教會代表,以新教一些大教派的教會為主,君士坦丁堡牧首區、希臘正教會等一些東派教會也派代表參加。初創時以北美和西歐的新教教會為主體。有些東正教會和其它東方教會,以及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少數新教教會也參加。1961年在新德里召開第三次大會,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會員數目大增,前蘇聯及東歐國家的正教會等也先後加入。第三世界各國新教教會也大量加入。據1992年統計,其成員計有102個國家和地區的322個教會組織,包括除羅馬天主教會之外的世界基督教信義會、歸正會、聖公會、浸禮會、基督會、衛理公會、五旬節派教會和東正教會等宗派的全國性或地區性組織。1961年,基督教宣道協會併入協進會,成為該會的“世界宣教和布道部”。新教方面也有一些教會由於信仰原因未加人協進會。天主教會起初對協進會持抵制態度,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態度有所改變,1961年曾派觀察員列席協進會在新德里舉行的大會;後又邀請協進會派觀察員列席第二次梵蒂岡公會議;1966年,雙方共同成立“羅馬天主教會和世界基督教協進會聯絡工作組”。天主教會至今仍未作為會員參加協進會,但天主教羅馬教廷與該會在某些工作上密切合作。雙方在日內瓦共同設立“社會、發展與和平委員會”。20世紀90年代以來,該會的口號從“教會合一”發展而為“世界合一”、“人類合一”。在這些口號下展開同其它宗教以及“同馬克思主義者對話”。該會下設的“世界傳教組”、“教會互助、世界服務、難民救濟部”及“教會國際事務委員會”等機構;至1998年為止,共召開過8次大會。總部設日內瓦,在紐約和倫敦設有辦事處。不同教派的成員教會都派代表出席每五年召開一次的全體大會。執行委員會監督著總部設在日內瓦的常設秘書處的日常工作。至2003年有340家教會、宗教和教會團契分布於全世界的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代表信徒人數4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