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人口遷移

人口的發展變化是受社會經濟發展制約的,作為世界人口發展的一方面,國際人口遷移也反映著全球政治經濟的變化。20世紀以前,人類的經濟發展主要依靠勞動力數量的增長,與此相適應,國際人口遷移的目的地主要是尚待開發的“處女地”。例如,15世紀發現新大陸後,先是西班牙、葡萄牙,接著是荷蘭,而後是英國、法國開始了開拓美洲的殖民政策。19世紀到20世紀上半葉的一次世界大戰前這段時間,歐洲各國在自身人口增長的壓力和北美急需勞動力的拉力共同作用下,形成了湧向美國的移民潮。

世界人口遷移縱覽

11/26/2003 15:23:8
人口的發展變化是受社會經濟發展制約的,作為世界人口發展的一方面,國際人口遷移也反映著全球政治經濟的變化。
20世紀以前,人類的經濟發展主要依靠勞動力數量的增長,與此相適應,國際人口遷移的目的地主要是尚待開發的“處女地”。例如,15世紀發現新大陸後,先是西班牙葡萄牙,接著是荷蘭,而後是英國、法國開始了開拓美洲的殖民政策,他們帶來了兩類移民:一類移民來自歐洲,他們遷移到新大陸的目的是掠奪金銀財寶、發財致富;另一類移民來自非洲,他們是這些殖民者販運到美洲的奴隸。再例如,19世紀到20世紀上半葉的一次世界大戰前這段時間,歐洲各國在自身人口增長的壓力和北美急需勞動力的拉力共同作用下,形成了湧向美國的移民潮。

特點

兩次世界大戰阻滯了正常的國際人口遷移,然而戰爭一結束,國際人口遷移又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出現了一些新特點。
首先,政治性的國際遷移急劇增加。戰後歐洲重新劃定國家邊界,使東歐各國都因國界變動而有人口互相遷入遷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分治。形成亞洲人口最大的一次國際遷移:在取得獨立的非洲國家,原來的殖民者被迫譴返人口回國。
其次,國際遷移的流向發生了很大變化。美洲對勞動力的需求減少,大批歐洲人從殖民地返回故里,歐洲戰後較快的經濟發展和減輕了的人口壓力使人口遷出也日益減少,造成該地區由人口遷出變為人口遷入地區。
第三,美國仍是主要的人口遷入地,但遷入人口來源結構發生變化。歐洲移民減少,拉丁美洲成為移入人口主要來源地,70年代後亞洲移民人數超過了歐洲。
戰後國際人口遷移一反歷史上資本主義國家人口向落後的殖民地遷移的現象,變為大多是窮國向富國遷移,這對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有著不同的影響。
對於人口增長緩慢。人口老齡化嚴重的已開發國家來說,遷入人口彌補了其勞動力的不足,具有專門技能的移民既帶來了他國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又為遷入國節約了教育費用。對於人口增長率仍很高的開發中國家來說,人口的遷出雖然減輕了本國的人口壓力,但由於這些人不是一般的勞動力,而是科技人員、專業人員,是人才,大筆培育費造就的高素質勞動力被外國利用,這無疑是開發中國家最大的損失。
大工業的發展使經濟成長不再主要依靠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擴張,科學技術成為了第一生產力,國際競爭在一定情況下就是人才的競爭。因此,如何制止由各種因素綜合作用造成的開發中國家“人才外流”現象,是目前國際人口遷移研究的主要問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