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產卵最多的動物

上述這些動物是以產大量的卵來保證一定數量的後代存活下來;而那些在進化過程中,具有完善繁殖機能和護卵習性的種類,相對的產卵就少。 總體來看,可以說凡是產卵越多(或產仔越多)的動物,它們在動物進化的系統中,是處於後代成活率低,抵抗自然界能力低下的種類。 相反,產卵(或產仔)少的動物則是屬於在進化系統中,具備完善繁殖、撫育後代能力,後代成活率高的高級種類。

一隻家雞一年能下200—300多個蛋。但是,如果拿這隻雞和其他動物按照下蛋的多少來評比的話,母雞充其量只能得3—5分就滿不錯了,如果和動物世界產卵競賽冠軍翻車魚一次產卵三億粒相比較,母雞下那幾個蛋,就真不值一提了。

為什麼動物下蛋有多有少?翻車魚產出這成億的卵,如果都孵化成魚,豈不會充塞海洋泛濫成災嗎?這確實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原來,一種動物下蛋的多少並非憑它們自己的“意願”決定的,而是在生物進化的歷史長河中,只有那些能夠在複雜多變的自然環境中保持後代有一定成活率的種類,才能不被自然淘汰,繁衍到現在。它們有的象翻車魚(產卵三億粒)、鰻魚(產卵一千萬粒)、胖頭魚(產卵五十萬粒)、黃花魚(產卵三十萬粒);兩棲類中的青蛙(產卵八千粒)、癩蛤蟆(產卵一萬粒);爬行類中的海龜(產卵二百粒),它們下了蛋後就任其自然地孵化成長。如此眾多的蛋或幼小動物沒有保護地散布在大自然中,經過一場暴風驟雨,一陣洶湧的波濤或者是酷暑嚴寒的襲擊之後,它們中間的一部分便成為大自然的犧牲品,有的成了那些肉食性魚、蛙、蜥蜴、鳥、獸的美味佳肴。最後能夠成長到繁殖年齡的就寥寥無幾了。所以,雖然翻車魚產卵多達三億粒,可是活下來的子孫僅僅百萬分之幾,這就不難理解它為什麼永遠也不會充塞海洋了。上述這些動物是以產大量的卵來保證一定數量的後代存活下來;而那些在進化過程中,具有完善繁殖機能和護卵習性的種類,相對的產卵就少。如小海鯰將卵含在口中孵化,它就只產50粒卵;鼠鯊卵成熟了卻留在母體內孵化成小魚後再產出(卵胎生),它們的卵一般都不多,僅產3—5粒或20一30粒。兩棲類中的負子蟾每年只產50一100粒卵,放在背上由皮膚形成的小坑中孵化。大娃娃魚會將產下的300粒裝在膠質帶中的卵纏繞在身上,而到爬行類、鳥類由於繁殖機能日趨完善,它們產下的卵包在堅硬或柔韌的卵殼內,小胚胎沉浸在羊膜內的羊水中發育成長,具有很好的保護結構。所以,象蛇、蜥蜴和各種鳥類、下蛋一般只有幾個到幾十個,如壁虎產2個蛋,蛇產十幾個蛋,鳥類產2個到20幾個蛋,並且其中凡有護卵和撫育後代習性的種類如鴿子下蛋就只有2個,野雞下10幾個蛋。到哺乳動物的繁殖機能就達到了十分完善的地步,它們的卵(蛋)再不受外界環境的直接影響,卵在母體的子宮內發育,通過胎盤從母體得到營養、氧氣和保持最適宜的溫度。胎兒出生後,母親又供應營養豐富的乳汁和給於“無微不至”的保護愛撫。和前面所提的幾類動物相比,哺乳類一般產仔是一年一胎(1—4隻或6隻),甚至數年才一胎一仔。如大象是數年產一仔,哺乳類繁殖最多的鼠類也不過一胎四、六或十幾隻。其中小老鼠理論上的繁殖數量年產仔總數可達一萬五千隻,主要是由於它每年可產仔六至七胎,當年幼仔又可繁殖之故。總體來看,可以說凡是產卵越多(或產仔越多)的動物,它們在動物進化的系統中,是處於後代成活率低,抵抗自然界能力低下的種類。相反,產卵(或產仔)少的動物則是屬於在進化系統中,具備完善繁殖、撫育後代能力,後代成活率高的高級種類。至於家禽和家畜中的雞、鴨、豬等與它們野生的親屬相比較要高得多,那是由於人工選育的結果,則另當別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