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窯國家森林公園

上窯國家森林公園

安徽淮南上窯國家森林公園經營面積1040公頃,林木茂密,植被豐富,風景秀麗,環境優雅,是集森林資源和旅遊資源於一體森林公園景區。淮南市東北部,境內有大小山巒30多座,森林覆蓋率87.9%,是一處集生態旅遊、人文景觀、宗教活動、度假休閒、科普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景區。上窯國家森林公園是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公園分為洞山懷景區、樹木園景區、石棚景區和香山景區,主要景點有洞山寺、思源茶館、長廊、放生池等。

基本信息

簡介

上窯國家森林公園上窯國家森林公園
安徽上窯國家森林公園位於著名煤城淮南市東北部,橫臥於美麗富饒的窯河之濱。地處東徑117度06’,一117度10’,北緯32 度45’, 一32度47’,公園總面積10.4平方公里。上窯森林公園是於1992年11月26日,經原林業部批准 ,在國營上窯林場的基礎上建立的。公園現有有林地面積13592畝,覆蓋率89.4%。全場總人口370,其中在職職工161人。上窯森林公園屬淮陽地質帶北部邊緣,境內為石灰岩組成的低山丘陵,最高峰朱家人山,海拔212.4米。主要喬木樹種有側柏、鉛筆柏馬尾松,黑松,刺槐,山槐、黃連木,麻櫟等。景點1,洞山懷 自然人文景觀的集中地, 四面環山,群山疊翠,景色宜人,是已開發的主景區。內有洞山寺, 建於明弘治年間,至今香火鼎盛,每年農曆二月十 九廟會, 四鄉雲集。2,洞山入景 即奇峰障日,仙橋長虹,峭壁摩天,仙人留跡,岩開斗室,仙桃園,牽牛巷、王母遺蹤。3,古壽州窯遺址 創燒於南朝, 盛於隋唐,衰於五代,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近處建有壽州窯陳列館。4, 上窯古鎮 背山面水,古樸秀麗,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稱為“秦墟”,鎮上有高塘館遺址。南有洛澗,古稱“洛水”,是“淝水之戰”的重要遺址之一。

生物景觀

上窯國家森林公園上窯國家森林公園

屬北亞熱帶與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區,植物種類1 39種。由於人為活動頻繁,地帶性植被已不復存在,現有植被多為人工栽植和天然次生。如側柏純林,刺槐麻櫟混交林等。由於海拔較低,植被無垂直分布變化。主要喬木樹種有側柏鉛筆柏、馬尾松、黑松、濕地松、火炬松、雪松、水杉、池杉、銀杏、刺槐、山槐、合歡、臭椿、苦楝、楊、柳、 榆、黃連木、喜樹、黃檀、白檀、麻櫟、槭樹、楓香、泡桐、衛茅等;竹類有毛竹、元竹;經濟林木有棗、桃梨、柿、板栗、烏桕、石榴、杏、葡萄等;灌木樹種有饅頭果、柘刺、山棗、野山楂等;草本植物以菅草、白茅、野枯草等主有國家I、II級保護植物3種。園內有陸生脊椎動物22種,隸屬4綱12目18科,其中兩棲綱2目2科2種,爬行綱1目1科1種,烏綱5目9科11種,哺乳綱4目6科9種。園內有國家I、II級保護動物4種。主要有草兔、狐狸、草狼、 刺蝟、畫眉、杜鵑、黑枕黃鸝、貓頭鷹、松鴉、啄木鳥,以及龜、蛇、蛙等。

麥仁灘

上窯國家森林公園上窯國家森林公園

在我地稱小麥脫粒後的籽粒為麥仁。此景位於洞山寺北側的大石上,其表面有不規則隆起,狀如小麥籽粒,故稱之為麥仁灘,它與張果老驢蹄印合稱為王母遺蹤。

仙人橋

傳說這座橋是通向上天之路,學仙之人只有渡過此橋方能成仙,否則只好在下界修行,而不能成正果,張果老就從這座橋走過的,要不然他的神驢怎么能偷吃到王母娘娘的丹藥?

人文景觀

上窯國家森林公園上窯國家森林公園
有3種類型3處景觀。包括:宗教及文化(洞山寺及廟會)、歷史文物(古壽州窯遺址)、觀景台(攬勝閣)。洞山寺: 洞山之頂有一座廟宇,名日洞山寺,始建於明弘治年間。清嘉慶年間的懷遠縣誌記載: “洞山寺創建於明初,原名大聖廟, 因其山中有仙人洞,故更名為洞山寺。”原廟朝西,寺院呈半月形布局,依仙人崖為屏,有山門、大雄寶殿、藥王殿、觀音殿等,寺院總面積約3000平方米。稱之為“神山古剎”,後為日寇戰火所毀,現已重修,但因大雄寶殿後即為上窯重要景點—仙人崖(峭壁摩天),為避免遮擋視線,現正規劃異址修復,正在籌措中。現寺院內有僧侶16人,禪院12間,香火旺盛。平日遊人絡繹不絕。每年農曆二月十九日洞山廟會期間,遊人香客四鄉雲集,達數萬之眾。

交通路線

(1) 外部交通
上窯森林公園外部交通極為便利,遠途可由鐵路至淮南入境;國道206離公園中心區僅3公里;省道縱橫交錯;隨著合肥一淮南一阜陽的高速公路、淮南一蚌埠高速公路的相繼建設和京福高速的建成,上窯森林公園外部交通將更加通暢和安全。
(2) 內部交通
206國道至森林主景區已修通寬6米長2公里的水泥路面,公園內部其它地區都修有砂石路,同地還有 公里的遊人瀏覽石階。

傳說故事

(1)王母遺蹤的的傳說:相傳很久以前,有一年瘟疫流行,玉帝特令太上老君炮製消除瘟疫的良藥,並由王母娘娘帶入凡間拯救下界萬民。由於此事十萬火急,未等丹藥晾乾,就被王母娘娘匆匆帶下界來。當時就把靈丹攤曬在這一片寬敞平坦的岩石上晾曬。那知被張果老的神驢聞到,就跑來偷吃,被王母發現後後奮力趕走,結果王母和那頭神驢都在岩石踩出了腳印。至今還能在岩石上看到晾曬剩下的丹藥、王母的小腳印和張果老神驢的蹄印。
(2)仙人橋的傳說:傳說這座橋是通向上天之路,學仙之人只有渡過此橋方能成仙,否則只好在下界修行,而不能成正果。張果老就從這座橋上走過的,要不然他的神驢怎么能偷吃到王母娘娘的丹藥?
(3)上鎖與開鎖:傳說公園那間石室內的石婆婆專管孩童的平安。 為保護孩子的平安,父母就要買一把假鎖(用布縫製的鎖形香荷包),在洞山廟會期間,去參拜石婆婆,並由寺僧將鎖上所攜紅線先套在石婆婆頸上,取下後交由父親帶回戴於孩子頸上,表示神仙已將孩子鎖著,從此平安,稱之為“上鎖”。待孩子長到12歲時,廟會期間父親帶孩子到石婆婆前焚香磕頭,再由寺僧將鎖上的紅線兩端分別套在石婆婆頸上和孩子頸上,用剪刀將紅線剪斷,稱之為“開鎖”,自此心愿了卻。
(4)朱洪武的牽牛巷:仙人橋下有一天然石縫,兩壁陡峭,腳下平展,寬約8m,恰似一古街巷道。傳說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幼年時為財主家放牛,如遇下雨,就牽著牛到此石巷中躲雨,故得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