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里國家森林公園

瑤里國家森林公園

瑤里,地處東經117°33′45〃—117°33′56〃,北緯29°30′32〃—29°30′33〃,位於皖贛兩省、四縣(安徽祁門、休寧、江西婺源、浮梁)交界處,地處兩湖(鄱陽湖、千島湖),六山(黃山、九華山、廬山、三清山、龍虎山、武夷山)連線交點位置,距聞名世界的瓷都景德鎮市區50公里。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瑤里國家森林公園瑤里國家森林公園

瑤里, 地處東經 117 ° 33′45〃—117 ° 33′56〃,北緯29 ° 30′32〃—29 ° 30′33〃, 位於皖贛兩省、四縣(安徽祁門、休寧、江西婺源、浮梁)交界處,地處兩湖(鄱陽湖、千島湖),六山(黃山九華山廬山、三清山、龍虎山、武夷山)連線交點位置,距聞名世界的瓷都景德鎮市區 50公里。

瑤里,古名“窯里”, 遠在唐代中葉,這裡就有生產陶瓷的手工業作坊,因瓷窯出名而得名。直到本世紀初,瓷窯外遷,“窯里”才改名為瑤里。 1994年8月24日撤鄉置鎮。2001年4月2日被列為省級自然保護區。同年10月9日,被批准為省級風景名勝區。2003年8月9日,瑤里鎮、高嶺村分別被評為江西省首批歷史文化名鎮名村。2005年,瑤里鎮一舉並獲“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高嶺國家礦山公園、中國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名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景區、國家森林公園”六塊國家級品牌。現轄10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11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近13000人,均為漢族。轄區面積192 . 18平方公里,山林面積22 .5 萬畝,耕地 1 . 4萬畝。

景區資源

瑤里國家森林公園瑤里國家森林公園

瑤里,四季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 20℃左右,年均降雨量2000毫米。境內森林覆蓋率高達94%,有“天然氧吧”之稱,境記憶體有國家一二級珍稀植物南方紅豆杉、銀杏、鵝掌楸等各類植物95科、256屬、648種;有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金錢豹、黑麂、娃娃魚、狗熊等各類動物100多種。東端的五股尖主峰海拔1618米,是贛東北最高峰。

瑤里境內旅遊資源十分豐富,素有“瓷之源、茶之鄉、林之海”的美稱,旅遊資源具有“紅、白、綠、灰”四大特色。其中“高嶺”是聞名世界的陶瓷聖地,是世界“高嶺土 ” 的命名地,現遺存古礦坑 127條,古窯址67座、水碓149乘、古作坊600處、古碼頭100個。境內盛產的“仙芝”高山雲霧茶,在宋代還成為朝庭貢茶。現代研製的“崖玉”仙芝茶系列曾先後三次榮獲國際金獎,被農業部評為AA級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另外,境內盛產的鴨腳板、苦櫧豆腐苦菜、山蕨等森林蔬菜及地方菜餚享譽省內外,初步形成了瑤菜系列,具有一定的品牌效應。

瑤里古名窯里,位於景德鎮的東端,距市區55公里。瑤里歷史悠久,人傑地靈,風光秀麗,景色怡人。奇岩飛瀑,原始森林,江南古祠,明清建築,古窯遺址,革命舊居無不讓你流連忘返。瑤里古建築群:瑤里村古建築群規模龐大,至今保存完好的有明清商業街、宗祠、進士第、大夫第、翰林第、老屋、獅岡勝覽等。其中以一步嶺建築群最具代表性,這裡集中了一步嶺牌樓、老屋、大夫第、獅岡勝覽等。 獅岡勝覽:獅岡勝覽始建於清朝末年,是一幢歐式建築風格的民居,該民居為兩堂、八房的樓房結構,屋內門窗、房樑上有近百幅木雕,畫面生動逼真,精雕細琢,均未施油漆,充分顯示木板紋理的天然美。木雕取材廣泛,不僅有吉祥典故,古代戲文,而且還有八仙,財神,麒麟,花鳥等山水圖案.整座建築充分顯示了屋主的富有,若從對面的獅山上觀看這座建築.確實雄偉壯觀,別具一格,於是屋主將此屋取名為"獅岡勝覽"。 革命故居:瑤里是革命老區,保留了許多革命歷史遺址,如陳毅舊居(新四軍留守處),抗日動員大會會場,新四軍駐址,瑤里改編紀念碑等。 陳毅舊居:原名“敬義堂”,是清朝嘉慶年間的登仁郎吳光容所建。室內環境古樸曲雅,茶几桌椅,花卉盆景點綴其中。1937年12月至1938年月1月,陳毅元帥二次來到瑤里指導紅軍游擊隊改編事宜,就生活工作在這裡。1938年2月又在此成立了新四軍駐瑤里留守處。室內的圖片展現了瑤 里三年游擊隊和紅軍游擊隊 在瑤里改編的情形,以及改編後新四軍所走過的光輝歷程。

人文景觀

瑤里國家森林公園瑤里國家森林公園

一、古陶瓷文化

瑤里(原應為窯里),古稱梅村窯,有因土音轉稱麻倉窯者,原屬浮梁縣錦繡鄉新正都。境內高山峻岭,林木茂密,山中盛產制瓷原料一一瓷石,雖經數百年採掘,至今蘊藏仍巨。貫穿全境的是昌江的源頭之一,支流布滿全境,水流湍急,終年不息,水力資源極為豐富。過去二噸小船可以從市區直達梅村窯,是瑤里與市區聯繫的重要交通渠道。瑤里具備了古代制瓷相當理想的地理和自然條件,因而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內,瑤里曾設定窯場,進行了大規模的瓷業生產,留下了大量的窯業遺物。幸運的是,瑤里的古陶瓷窯址深藏於交通不便的山區,數百年來少遭人破壞,基本保存原貌,是目前景德鎮窯區內保存較完好的重要遺址,因而對研究景德鎮古代瓷業生產狀況具有重要價值。

(一)古窯址

瑤里古瓷窯址的分布均背山近水,窯點分散,堆積範圍不大,少有鋪展範圍達百米者。以瑤里鎮政府所在地為中心,分布在繞南、內瑤、長明、王家塢四個地段1 、繞南古瓷窯遺址

繞南古瓷窯遺址位於瑤里繞南村附近,共有3 處。即東山柱、窯音晃和栗樹灘。根據出土瓷片分析,瓷質為白瓷,產品主要有青花圈足碗,白瓷折腰碗。裝燒工藝為澀圈疊燒和支圈組合式復燒兩種形式。裝飾方面,或素白,或碗底心書青料草體“福”、“壽”字樣。外壁下部畫一周蕉葉或雲氣紋、纏枝蓮紋。由此可判斷該窯址始燒年代為南宋後期,終於明代中期。它是景德鎮東河流域燒造時間最早的一個窯址。因而對研究瑤里及整個景德鎮東河流域古代瓷業生產狀況具有重要價值

2 、內瑤古瓷窯遺址

內瑤古瓷窯遺址位於瑤里內瑤村,遺存共有4 處。分布在汪玉嶺、舒家山、坳頭、方家山。產品主要是青花碗、白瓷碗和盤。其胎質粗糙,釉色往往閃灰,敲之作沙啞聲。製品略顯粗劣。裝飾方面,少數碗類繪有簡單的青花紋飾,一般為雲氣與魚紋,或碗心一草體“六”字式樣。該窯址僅發現一種澀圈疊燒法形式,據此可斷、該窯址燒造年代在明代中期,是明代中期燒造民間日用瓷的窯場。

3 、王家塢古瓷窯遺址

王家塢古窯遺址位於瑤里王家塢附近,有3 處。分布在王家塢、象鼻山、三墩。出土的典型器物有瓷瓦。胎體厚重,徑16.7 厘米,長約30 厘米。外壁多施白釉,也有飾棕色釉者。有子口,子口處有戳印銘文,如“開整姚煥,利匠吳林”或“饒州府壽字老號”。姚、吳二姓都是當地的老姓氏,是舊社會世襲享有春瓷土權力的當地十餘姓中的兩姓。瓷瓦的裝燒是用桶式匣缽,在底部置一高於瓷瓦子口的墊圈,然後將兩塊瓷瓦對合,子口朝下用瓦的肩部抵承在墊圈上,每匣二塊裝燒。更重要的是王家塢古窯址發現明初的琉璃瓦遺物,這對瑤里古瓷生產無官窯的說法起到了有力的駁斥。從另一個角度說明在元末明初瑤里的制瓷技術的高超和規模的龐大,不然的話,明初朱氏王朝也不會用在瑤里燒造的琉璃瓦運往南京建造宮殿。

(二)古礦坑

古礦坑作為古代瓷石的採挖遺址,在瑤里有著廣泛的分布,己發現的有23 處,127 條,其中大型60 條,中型64 條,小型3 條。公園範圍有113 條,主要分布在方家養山上,

(三)水雄

水雄,為臨溪而設的以水為動力春制瓷粉的工具,瑤里共有古水灘95 處,149 乘車,其中桶車7 乘。公園範圍有44 處65 乘,分布在瑤里和繞南。

景區景點

瑤里國家森林公園瑤里國家森林公園

梅嶺生態度假區

梅嶺生態度假區以詩情畫意的田園風光而著稱。梅嶺古村又名“梅花園裡人家”,民風淳樸,古貌猶存,有雄偉壯麗的張氏宗祠和千年古樟群,距今有一千餘年歷史。蝶戀谷曲徑通幽,潭瀑相連,彩蝶紛飛。徽饒古道由麻石鋪砌而成,是古代饒州至徽州的商路,至今保存完好。度假村內風景秀麗,氣候宜人,裡面建有數十幢風格獨特的竹木別墅,可提供住宿、餐飲、娛樂、洗浴、會議等多項服務,是您回歸自然的理想之所。

[張氏宗祠]

張氏宗祠始建於唐末,元末焚於戰火,現存宗祠興建於明初。宗祠氣勢恢宏,擁有三堂兩天井,占地 1999平方米,建築面積達3000多平方米,祠內磚、木、石雕十分精細。宗祠前有一月形水塘,而且旁邊還修有兩個一樣的水塘。這與風水有關,對面是“火焰山”,由於張氏宗祠正對火焰山,故經常遭火災,在風水先生的指導下建立,以避火神。

[古樟群]

村口有九棵古樟,排列在村水口處,樹幹參差而生,蒼勁挺拔,樹齡均有 500年以上,最粗樹胸徑達732厘米,高達14米,樹齡已有1000年以上。此九株古木生長於一船型土壇上,宛若帆桅,周有水塘圍繞,造型獨特,蘊意深刻,既是聚財,又是防火,在水口處還建有一座橋,以鎖住水財,充分體現了徽州水口園林特色。

[紅軍橋]

又叫“觀雲亭橋”,原是供族人勞作之餘納涼休憩之地,後曾作為《閃閃紅星》外景拍攝地之一而聲名遠揚。之所以叫“觀雲亭橋”,顧名思義,是“觀雲”之地,在這裡“觀雲”,若是風平浪靜之際,則白雲茫茫,一鋪萬頃,無數的山峰被白雲俺沒,只剩下幾個峰尖,象是大海中的島嶼。但轉瞬之間,又波起雲涌,浪花飛濺,驚濤拍岸。尤其在風雪之後,日出或日落時“霞海”最為壯觀,太陽在天,雲海在下,霞光照射,美不勝言。其白霧的飄蕩,呈現出靜中寓動的美感,正是這種動靜結合之中,造化出變幻莫測、氣象萬千的人間仙境, 若您剛好遇上,則是夠有“眼福”的了。

[梅嶺度假村]

是一處集旅遊觀光、休閒度假、娛樂餐飲為一體的莊園。其木房竹樓融現代工藝與古建特色為一身,木房配有吊腳迴廊,挑頭上雕刻著龍頭圖案,一幅雌雄相視、相互傳情。

這裡青山環抱,綠水傍流,隨時可以聞到山花的郁香,聽到蟲鳥的鳴唱,在茶餘飯後遊客們可隨意開展娛樂活動,在園池中觀賞魚游,還可以到前面的水池中游泳或垂釣。 在這裡休假會讓人感到百倍的神清

氣爽,如果來一次家庭游的話,那就更會巧把人生天倫之樂,融於無限美妙的大自然之中樂趣無窮。

[梅嶺峽谷]

全長數公里,直達汪湖生態瀏覽區,整條峽谷掩蔽在濃濃林蔭下,峽谷中怪石嶙峋,還有多處澡潭,清徹見底。龍潭是最顯著的一處,倘若您盛夏來此遊玩,您會情不自禁地跳入潭中,享受這大自然賜予的禮物。沿峽谷而上,一路上有“棺石”、“一兩破千斤”、“雷劈石”、“飛來石”等景觀。

[蝶戀谷]

環境幽雅,據說因為這裡滋生愛情磁場,有情人到這裡會被這濃濃的情意所陶醉而生化學反應,他們的愛情也會在青山綠水的見證下堅貞不渝,海枯石爛

繞南陶瓷主題園區

繞南陶瓷主題園區集中反映了景德鎮東河流域悠久燦爛的陶瓷文化,這裡保存了多處宋、元、明等時期的古窯遺址,以及大量的古礦洞、古水碓等瓷業遺蹟,對研究景德鎮古代瓷業生產狀況具有重要價值。 其中,繞南堆積物是世界上已發現的最具代表性的陶瓷生產斷面特徵遺址。 此外,豐富的陶瓷文化體驗活動還可以使遊客親身感受到瓷文化悠久而迷人的魅力。

[釉苑]

有古代釉石礦洞和幾組釉石加工池,展現的是古代釉果生產製作工藝。加工池是最近考古發掘出來的古代加工釉石的池子,共有四組,四壁都留有一層厚厚的白色釉粉,坑內因鐵鍬長年累月的鏟挖,已形成深深的凹窩。

[古水碓作坊]

始建於宋代,經歷代不斷修繕保存至今。是目前瑤里境內保存最完好、使用時間最長的一座水碓,是研究瓷石加工工藝的活標本。它由水輪、碓桿和碓臼三部分組成。

[古釉果作坊]

由淘洗池、沉澱池、稠化池和泥等組成。釉果需經七道工序才能製成,每塊釉果不( dun上聲)子約重2公斤,六面光滑,稜角分明。每天大約可做出80個不子,即160公斤釉果。制好的釉果通過東河的船隻運到景德鎮,供瓷廠制釉所用。

[一號龍窯遺址]

為南宋時期的斜坡式龍窯,總長 48.2米,坡度19.5度,分為火膛、窯床和煙口三部分。窯床斜長41.7米,寬2米。火膛有前後兩個,前膛為長方形,後膛為葫蘆形,直徑0.7、1.3米。部

分床段為內外兩層,窯壁厚0.3米,窯壁內面有一層厚0.05米左右的燒結窯汗,窯壁殘高平均為0.95米。窯床底部用碎石塊鋪就而成。煙口為梯形。

[二號龍窯遺址]

始燒於南宋後期,終於明代中葉,是瑤里境內至今發現的燒造年代最長的瓷窯之一。因曾被盜墓分子疑為古墓而被盜挖,所以遭到了部分毀壞。 該窯為南宋時期的斜坡式龍窯,總長 11米,坡度20度,分為火膛、窯床和煙口三部分。窯床斜長9.5米,寬2米。窯壁殘高平均為1.5米。

[三號龍窯遺址]

為南宋時期的斜坡式龍窯,總長 19.2米,坡度18.5度,分為火膛、窯床和煙口三部分。窯床斜長18.6米,寬1.9米。窯壁厚0.3米,窯壁內面有一層厚0.05米左右的燒結窯汗,窯壁殘高平均為1.3米。窯床底部用碎石塊鋪就而成。煙口為梯形。

[四號龍窯遺址]

該窯為元代的斜坡式龍窯,總長 15米,坡度18.5度,分為火膛、窯床和煙口三部分。窯床斜長13米,寬1.8米。窯壁殘高平均為1.3米。

[五號龍窯遺址]

四號龍窯遺址的對面是五號龍窯遺址,該窯為元代的斜坡式龍窯,總長 14米,坡度17.5度,分為火膛、窯床和煙口三部分。窯床斜長12米,寬1.4米。窯壁殘高平均為1.6米。

汪湖生態遊覽區

汪湖生態遊覽區是瑤里自然景色絕佳之處。原始森林茂密幽靜,物種繁多,林內棲息生長著百餘種野生植物,有“植物王國”之美稱。因大自然造化而形成的天河谷,潭幽谷深,詭異神奇,流傳著許多動人的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南山瀑布位居風景秀麗的南山之巔,由數段瀑布組成的瀑布群,全長四百多米,主瀑寬逾七十米,落差六十餘米,宛如玉帶懸空,飛虹高掛。徜徉其間,會使您忘卻塵世的憂煩,得到心靈的淨化。

[原始森林]

氣候濕潤,植被完整,從闊葉林到針葉林,從藤蔓喬木到花草矮林,色彩斑讕、層次分明。共有木本植物 95科、256屬、648種,胸徑50厘米以上樹木達600多株,平均樹高30餘米,最大古木胸徑可達136厘米,高45厘米。關於原始森林一直流傳著“殺子禁樹”的傳說。

[天河谷]

位於原始森林的背後,她集山、水、岩景為一體;聚險、奇、峻秀於一身;匯四季景色變幻為一時。主要景觀有盤谷開天、日月潭、神鯉潭、神龍井、神龜偷酒等。途中每隔一段便建有亭驛,供遊人拍照休息。

[南山瀑布]

南山瀑布位於汪湖的高際山下,是一個跌水瀑布,主要由主瀑、石花瀑、飛龍瀑、飄錦瀑組成,四瀑景致瀑不同。瀑布群全長 400餘米,總落差220米,內有緩坡、有斷岩、山體岩石通體光滑完整,四周毛竹林密集,眾多奇石出露。其主瀑南山瀑布寬有二十多米,落差一百多米,真是“岩同乾仞、瀑布飛流、聲如霹靂、勢如雲霞”。洪水季節,只見飛流直下,聲震山野,數里之外可聞其聲,乾旱季節也是牽絲垂鏈,且剛中帶柔,別具風采。

[復源橋]

明朝時期所建造,是當年從徽州(安徽)至饒州(江西)古道必經之橋。走上它,便可遐想起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古詩中的意境。

[徽饒古道]

歷來是古徽州通往饒州的交通要道,昔日徽商享譽大江南北,徽州古道功不可沒。此古道從梅嶺村前的河對岸一直通向貫穿虎頭山,連線皖贛兩省,全長 10公里,寬三尺,進入安徽可到休寧、屯溪,全部由麻石鋪砌而成。踏著蜿蜒古樸的山道,觀賞著蒼勁古木,蔥翠竹海,傾聽著寧靜之中的聲聲鳥鳴,別有一番情趣。

生物景觀

瑤里國家森林公園瑤里國家森林公園

森林公園內滿目青翠,林相豐富,植被垂直分布明顯,古樹成群分布(詳見附錄一),野生動物時有可見。主要森林景觀資源有:

(一)植物景觀

公園內分布著廣裹的天然次生林和數量眾多的古樹,主要植物景觀有:

1 、千米錦屏內瑤與栗樹灘間的公路北側山坡峻峭似屏,其上闊葉樹鬱鬱蔥蔥,春天生機盎然,夏天濃蔭如蓋,秋天彩葉似錦,冬天枯枝如霞。

2 、繞南綠帆繞南村南山,位於三水合流處,山上綠樹四季常青,其形如張帆待航。

3 、梅嶺古樟梅嶺村西祠堂邊和村南溪邊樟樹密被,其中古樟有16 株,最大胸徑達1 . 8 米。

4 、北山松風梅嶺北山,地形起伏有致,其上松樹枝幹蒼勁古樸,林下灌叢茂密。

5 、“原始森林”汪胡村口,雙峰如門鎖住天河谷口,山上古木成林,樹種豐富,有紅豆杉、甜儲、紅楠、白玉蘭、擦樹、雄栗、豹皮樟等,胸徑40 一60 厘米為多,最大約100 厘米。

6 、棍樹珍果汪胡村北虎頭山下成片分布著翠綠挺拔的棍樹,樹幹胸徑35 厘米左右,其果味香醇。

7 、千年古茶分別位於高際山和汪胡南山瀑東側山坳,前者位於海拔千米以上的深山幽谷,終年雲霧繚繞,後者群山圍拱,溪流塗塗,老乾嫩枝,歷千年而青翠依然。榮獲“94 中國國際飲品及技術展覽會金獎”、“97 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金獎”的AA 級綠色食品,為“瑤里崖玉”的主產地。

8 、古松凌霜高際禪林寺東側山坡,胸徑約35 一50 厘米的古松林蒼翠挺拔,林下植被隨著海拔高度的不同呈明顯的垂直分布。具濃郁的森林野趣和生態、植物科考價值

9 、鵑霞春濃高際山上從海拔約1450 米至五股尖,不同品種的杜鵑成片連續分布,且隨著海拔高度的變化呈明顯的垂直分布規律。不僅是春季觀花的佳處,而且對於生態學植物學的研究均具有重要的意義。

10 、薯竹斗雪五股尖西側山谷,四季常青的薯竹綿延千米,離頂峰僅百米之遙。任憑風吹雨打,如淌的青翠仍具勢不可擋之勢。

11、比天芳草五股尖雖尊為景德鎮第一高峰,在此可俯瞰二省四縣的蒼茫山野,但仍被綠草滿覆,草間散布著叢叢杜鵑、低矮的松樹和紅枝柴等。

12 、西邊古樹位於下西邊村口,為由青檀、楓香、青岡、豹皮樟等古樹組成的古樹群,生長旺盛。 公園內具有較高保護、科研、審美價值的野生動物。

山體地貌

森林公園地形變化豐富,相對高差大,多懸崖峭壁,深谷幽澗。主要地貌景觀有:

(一)山峰

1 、五股尖海拔1618 . 4 米,位於公園東端皖贛交界處,為景德鎮市第一高峰,其東、北側為安徽休寧縣,南側為江西姿源縣。除屬公園範圍的西側山勢較平緩,其餘三側均極陡峻。山峰密被茅草,草間灌木叢生。遠望,孤峰聳峙與天齊;登臨峰頂,蒼茫群山若隱若現於雲霧之中。天氣睛好時,可環視虎頭山、香油尖、雞頭尖、雲頭等千米高峰。

2 、香油尖海拔1400.1 米,位於五股尖西南與嬰源縣交界處,在汪胡(三銀源)可看到其峭拔的雄姿。

3 、虎頭山海拔1181.8 米,位於汪胡北側,山形似虎,扼守著古徽州大路的東大門。山峰西、南側峭壁如削,峰頂平坦。山腳梅溪、東源溪環繞南北,由南而北分布著汪胡梅嶺、東源山口、屋基場等古村落。

(二)峽谷

1 、東源峽谷位於東源山下,長約4 . 5 公里,呈東北一西南走向。尤以兩端風景為佳:北端長約1 公里峽谷內有大小高低不同的瀑布8 個,深淺形態各異的碧潭3 個;南端長約2 公里峽谷內,高差300 多米的陡坡上常綠闊葉林鬱鬱蔥蔥,人行路上,溪谷深不見底。

(三)溶洞

1 、鷹岩洞位於梅嶺村東南2 公里處的山腰,洞內多幽深小巷,目前己開通線路長約300 米,其間有三個豎向石室,高約分別為25 米、10 米、20 米,石室頂成彎形,石壁上有“石刻”、“石兔”、“石佛”等形象,十分逼真。

(四)奇石

1 、磨刀石位於梅嶺轉橋下,大約70 厘米,寬約30 厘米,為電影《 閃閃的紅星》 中潘冬子磨刀之石。

2 、搗衣石位於汪胡南山茶園東側溪邊,石長約20 米,寬約6米,沿山勢伸入水中,表面平整,狀如溪邊搗衣之石。

3 、打鼓石位於仰天台,長約巧米,頂寬約4 米,高約3 米,頂部平整,中部微凸,狀如石鼓。

4 、犬首石位於大坑中部,一石酷如犬首,高約LS 米,寬約2 . 0 米,基座石長、寬約1 . 7 米,高約1 米。

水域風光

瑤里國家森林公園瑤里國家森林公園

水體景觀

(一)溪流

1 、瑤河古名“破肚河’, ,位於公園腹部,為昌江支流東河的上游,曾是瑤里外運的水上要道,如今仍然水澈見底。鎮中心河內魚兒成群,成為吸引遊客的一景“瑤河觀魚”。

2 、梅溪指梅嶺電站至梅嶺村溪流,長約2 公里,落差約170 米,上段溪流兩側山高坡陡,溪內巨石磊磊,水急潭碧。下段溪流水石相間,游魚可數。

3 、天河谷指汪胡南山瀑至村口水庫的溪谷,長約1 公里,落差約134 米。其中南山瀑至村口段,溪石嶙峨,水流湍急;村口至水庫段,溪流迂迴曲折,溪谷岩石柔滑如面,潭碧、岩素,清麗柔美。

4 、大坑溪位於西邊村西側,長約1 . 5 公里,落差約600 米。溪谷內瀑布密布,共有約14 個形態規模各異的瀑布,其中規模最大的瀑布有九級,總落差約100 米。

(二)瀑布

1 、三疊瀑位於梅嶺二級電站南側山谷,瀑分三級,總落差約50 米。從電站遠望,瀑如巨幕垂懸青山間,及近,水聲轟鳴,水流傾卸。

2 、瀉銀瀑位於三疊瀑東側、至鷹岩洞游路邊,高約25 米,從下仰望,水流從樹叢間噴涌而出,漱銀瀉玉,蕩滌心肺。

3 、玉龍瀑位於鷹岩洞邊,高約20 米,水從峭壁頂傾瀉而下,如玉龍出山。

4 、水簾瀑位於二級電站上游約250 米的梅溪中,高約10 米,瀑後有洞寬約3 米,深約1 . 5 米。

5 、仰天瀑位於一級電站東側,高約50 米,從電站望去,頗有“銀河落九霄”之感。

6 、南山瀑位於汪胡南山,高約30 米,瀑前峭壁似屏,瀑布從崗頂飛流直下,落入石室深潭中,其聲隆隆,其狀幽幽,水流從潭中溢出,漫過西側平滑岩體,繼而跌落懸崖,奔向幽谷。其色素碧相間,其性剛柔相濟,其態緩急相依。

7 、慎行瀑位於南山瀑頂,高約4 米,瀑前谷底岩石表面平整如水泥澆注,兩側山體圍合,西側為南山瀑峭壁頂,其勢幽中有險。

8 、二折瀑位於東源峽谷路邊,瀑分二級落下,分別高約6 米、8 米,上級岩檔樹遮,下級瀑邊岩石上青草翠綠,綠白相間,生機無限。

9 、大坑瀑位於東源峽谷路邊大坑口,瀑分四級,站在路上可看到的瀑布高約30 米,走進溪坑可見其下有一瀑高約5 米,往上,有高2 米、4 米的瀑布二個。瀑潭相接,水流曲折迴轉。

10 、一線瀑位於東源峽谷路邊,瀑高約12 米,水流細長。

11、二龍戲珠位於東源峽谷內,瀑高約3 米,分別從岩石兩側落入面積約200 平方米的深潭,瀑邊危岩矗立。

12 、青龍瀑位於“二龍戲珠”東側峭壁上,高約42 米,兩側樹木茂密,瀑在樹從間忽隱忽現。

13 、涌雪瀑位於東源峽谷,高約8 米,瀑頂岩石磋峨,瀑下潭水碧沙清,面積約40 平方米。

14 、水口瀑位於東源峽谷北端,瀑高約30 米,從峭壁頂飛瀉而下,水珠迸濺,聲震山谷。

(三)碧潭

1 、龍潭位於東源峽谷水口瀑頂,水面約10 平方米,深不可測,久旱不雨時,村民在此求雨。

2 、大馬潭位於繞南村東北溪中,傳說乾隆年間,詹氏宗族上門(過去繞南詹氏分上、中、下三門)有一秀才在梅嶺教書。突然有一天,上門祠堂起火,秀才聞訊,急切騎馬回村,不幸連人帶馬跌入此潭,故名。

3 、媳婦潭位於巴焦山下溪中。傳說繞南有一子弟娶親,花轎行至此山道狹窄處,一轎夫草鞋被草藤絆住摔倒,花轎和新娘子翻入潭中,故名。

交通路線

瑤里國家森林公園瑤里國家森林公園

臥龍潭賓館位於景德鎮市瑤里風景名勝區,距市區50公里。別墅型布局中,依山傍水,徽派建築風格,景致怡人,是旅遊、休閒、會議、度假的精選之地。

臥龍潭賓館占地面積18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800平方米,共設主樓五幢,其中高嶺樓為餐廳,瑤里樓、新平樓、景德樓、昌南樓均為住宿樓。客房內均設有中央空調、有線電視、電話、寬頻接口等。

臥龍潭賓館位於景德鎮市瑤里風景名勝區,距市區50公里。別墅型布局中,依山傍水,徽派建築風格,景致

怡人,是旅遊、休閒、會議、度假的精選之地。

臥龍潭賓館占地面積18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800平方米,共設主樓五幢,其中高嶺樓為餐廳,瑤里樓、新平樓、景德樓、昌南樓均為住宿樓。客房內均設有中央空調、有線電視、電話、寬頻接口等。

賓館秉乘“賓客至上,服務第一”的宗旨,提供盡善盡美的服務。在您充分享受“陽光、空氣、綠水、青山”的同時,處處感受到細緻的關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