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賦

"上海

背景資料

上海,簡稱“滬”。相傳春秋戰國時期,曾經是楚國春申君黃歇的封邑,故上海別稱為“申”。公元四、五世紀時的晉朝,松江(現名蘇州河)和濱海一帶的居民多以捕魚為生,他們創造了一種竹編的捕魚工具叫“扈”,又因為當時江流入海處稱“瀆”,因此,松江下游一帶被稱為“扈瀆”,以後又改“扈”為“滬”。
南宋鹹淳三年(公元1267年)在上海浦(其位置在今外灘以東至十六鋪附近的黃浦江中)西岸設定市鎮,定名為上海鎮。元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設立上海縣,標誌著上海建城之始。16世紀(明代中葉),上海已成為全國棉紡織手工業中心。19世紀中葉,上海已成為商賈雲集的繁華港口。鴉片戰爭以後,上海被殖民主義者闢為“通商”口岸。
1949年5月27日,上海獲得解放,揭開了新的歷史篇章。特別是1978年以來,上海不斷擴大開放,深化改革,逐步走出了一條特大型城市發展新路,成為我國最大的經濟中心之一,並正向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和率先轉變經濟成長方式、率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率先推進改革開放、率先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邁進。
上海是2008北京奧運會協辦城市之一,也是2010年世界博覽會主辦城市。

作品原文

大江東去,如騰踔之巨龍;黃浦南來,似蜿蜒之玉帶。蘇州河橫貫其中,澱山湖在西邊拱衛。一城崛起,三水交匯。襟崇明以掖長興,綴洋山以臨東海。通五洋,連九派,為七省市之鎖鑰,居長三角之冠蓋。耀耀乎,東方之明珠;煌煌兮,世界之都會!
粵自往古,地瀕汪洋。蘆荻叢生,蛇蟹潛藏。河湖港汊,交織成網。荊楚黃歇,封邑吳下,春申江因此而昭昭;紫髯孫郎,建都金陵,靜安寺於是乎彰彰。青龍鎮首開商貿,千帆競發;白鶴港生態自然,萬類爭芳。滷水退而人民遷居,海岸移而始建堤防。燒海製鹽,植棉栽桑。黃道婆紡紗織布,松江府衣被四方。上海下海,蟹籪魚扈①;江頭浦尾,鷗飛鷺翔。元初建縣,厥有城隍。古城邑廟,金碧輝煌。九曲橋下,新荷凌波而妖艷;六角亭中,清茶溢氣而芬芳。東鄰豫園,龍脊繚牆點春堂里,小刀會嘗吶喊如雷;丹鳳樓下,大潮汛如倒海翻江。邈邈乎,望古老之城邑;猗於兮,閱世事之滄桑。
江左先民,遠溯洪荒,斷髮文身,內柔外剛。開化既久,君子自強。東吳陸遜,謀略高強。克紹箕裘,子肖孫良。陸機陸雲,名播洛陽。皎皎《文賦》,日月同光。鱸魚堪膾,蓴羹喜嘗。陸龜蒙詠白蓮而歸笠澤,張季鷹見秋風而思舊鄉。幾社吟詩,陳子龍思復國而身事戎行;南冠授首,夏完淳繼父志而血薦炎黃。偉矣三烈,滬上之光;鬱郁佳城,萬人景仰!
瑟瑟秋風,怕聽華亭之鶴唳;潺潺春雨,更悲外岡之烏啼。揚州十日,史可法身殉梅山;嘉定三屠,侯峒曾血濺征衣。爰及遜清,輩出雄奇。顧炎武在嘉定率軍起義,李流芳著《檀園》並擅詩詞。虎門一炬,林則徐威震華夷;吳淞一役,陳化成遐邇皆知。堡壘漫留滬瀆,青史長書國恥。榮與辱兮並來,禍與福兮相倚。經百載之經營,成一朝之華麗。卻不料“一二・八”烽煙再起,“八・一三”倭寇鐵蹄。四行倉庫孤軍浴血,謝晉元獨木難支。嗚乎!八百壯士同赴死,吳淞江血漾漣漪。天昏兮地暗,八年來淪為孤島雨淒淒。
噫吁�舊上海,百孔兮千瘡;吁嗟乎黃浦江,血與淚兮共淌。“五四”運動號角吹響,“五卅”慘案驚動城鄉。顧正紅振臂一呼,無產者奮起騰驤。中華民族不可侮,上海人民志如鋼。《新青年》創刊環龍路,眾學人爭看好文章。興業路上石庫門,群星會聚論興亡。七月一日東方亮②,從此誕生共產黨。
撫今朝,憶以往,往事歷歷豈敢忘。小小縣城成大都,悠悠浦水連八方。有道是“師夷之長技以制夷”③,“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聲容壯。前赴後繼,來者尤強。鄒蔚丹《革命軍》一炮打響,章太炎蘇報案震撼四方。亭子間,走出文豪魯迅;霞飛坊,曾是巴金書房。喚睡獅,頻頻聞《彷徨》《吶喊》;射群魔,往往見匕首投槍。《日出》後常見鬼影,《子夜》時微露燈光。痛矣夫,五烈士身罹文網④;悲乎哉,三劍客遙隔他鄉。一時間鬼蜮橫行,龍華寺陡變墳場。
先烈血,鑄輝煌,上海文化特色強。海派風格,獨樹一幟,既浩浩,又泱泱。源於畫,延於文,擴於詩,成於戲,乃及於飲食與時裝,商埠既開,歐風東漸;海內畫家,紛至沓來。趙之謙、吳昌碩,獨絕千古;黃賓虹、程十髮,名重當時。莫不筆參造化,是處追求新意。冶雅俗於一爐,熔中西為一體。奔放中不離法度,細微處更見神思。睥睨群雄,笑傲當世,緊跟潮流,以生活為師,洵海上畫派之風格也。
戲劇為綜合藝術,更易顯海派丰神。話劇最初為文明戲,自東瀛而至滬濱。電影由無聲至於有聲,戲文從古人演到今人。歌樓舞榭,戲院螢屏,燈紅酒綠,月白風清。丹桂茶園,群芳爭艷;天蟾舞台,粉墨長新。大世界,群藝芬芳;美琪院,好戲連台。機關布景,能營就魔幻世界;艷麗行頭,常塑造絕代佳人。美矣哉京戲,海上派與京朝派各擅其長;妙乎也麒派,《四進士》與《烏龍院》攝人心魂。破程式之桎梏,塑個性之真情。不主故常,與時同進。銳意改革,常譜新聲。地方戲爭妍鬥豔,滬越淮不讓京昆。
文化發達,科教昌明。黌門洞開,高校如林。日月光華照復旦,�縵縵兮卿雲;交大同濟傳工藝,花灼灼兮繽紛。登泰山以望北斗,育桃李以成森林。揮科技之椽筆,繪浦東之宏圖;用社科之銀鋤,築申江之底蘊。北有寶鋼,長江邊崛起鋼城;南有石化,杭州灣頓現花坪。條條輕軌,似蜘蛛結成網路;悠悠隧道,如蛟龍海底穿行。既有虹橋機場,復建浦東空港。頻頻兮飛機之起降,渺渺兮雄鷹之翱翔。萬里美洲,朝發而能夕至;千尋月窟,瞬息即可登臨。磁懸浮如生雙翼,體育場綠草如茵。洋山港,巨輪艘艘而停泊;世紀園,遊人隊隊而徐行。東海大橋,如長虹之臥波;西郊佘山,似桃源之幽靜。辦世博,美玉飾兮金銀鑲;迎奧運,盼星星兮盼月亮。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聖火傳遍全世界,點燃激情閃金光。
美哉中華,壯哉申城!科技提高實力,文化鑄造靈魂。一條南京路,中華第一街;一泓申江水,醞釀一壺春。或謂上海人精明而欠高明,或謂上海人奢侈而少大方。且看那金茂大廈,欲摩天迤邐不盡;抬頭望東方明珠,似利劍直插青雲。區區陸家嘴,巍巍上海城。玉蘭花向陽怒放⑤,天藍地綠水清清。永逝矣,冒險家之樂園;再現兮,人民之天庭!

文章注釋

①籪魚扈:皆漁具,上海又名“滬”即由“扈”字而來。
②七月一日東方亮: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實為1921年7月23日召開。
③師夷之長技以制夷:見清代魏源《海國圖志・序》。
④五烈士:即左聯五烈士:李求實(偉森)、柔石、胡也頻、馮鏗、殷夫,1931年2月7日被害於龍華。
⑤玉蘭花:上海之市花。

作者簡介

徐培均,1928年8月生於江蘇建湖,1961年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系。現任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主要從事辭學研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