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張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上海張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上海高新區始建於上世紀90年代初。1991年3月,上海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成為首批國家級高新區之一;1992年上海的國家級高新區更名為上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張江高科技園區成為其組成部分;之後,上大科技園、中紡科技園、金橋園、嘉定園等其他4個園區陸續成為其組成部分,於1998年形成了目前“一區六園”的格局。2006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上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更名為上海張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簡稱上海張江高新區)。 區位交通,張江園區位於浦東新區的中心位置,與陸家嘴金融貿易區和上海迪士尼樂園毗鄰,距離上海浦東國際機場15分鐘車程。毗鄰上海城內環線,中環線、外環線、羅山路、龍東大道等城市立體交通大動脈貫穿其中,捷運2號線以及規劃建設中的捷運11號線、13號線、18號線、21號線和迪士尼接駁線形成了3橫2縱的軌道交通體系。

基本信息

簡介

2006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上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更名為上海張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簡稱上海張江高新區)。 上海高新區始建於上世紀90年代初。1991年3月,上海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成為首批國家級高新區之一;1992年上海的國家級高新區更名為上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張江高科技園區成為其組成部分;之後,上大科技園、中紡科技園、金橋園、嘉定園等其他4個成為其組成部分,於1998年形成了目前“一區六園”的格局。[email protected]

22

規模

經過全國開發區用地清理整頓,上海張江高新區“一區六園”的規劃面積獲國家批准,由原來的22.1平方公里擴大為42.1平方公里,其中張江核心園規劃面積由原來的5平方公里擴大到25平方公里,另外5個園區仍維持原規劃面積不變。

3

在歷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在相關委辦局和區縣政府的共同推動下,經過15年的建設與發展,特別是1999年實施“聚焦張江”戰略以來,上海張江高新區得到了持續快速的發展,初步形成了門類齊全、技術密集、布局合理和具有一定規模的高新技術產業,成為我市科技與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

經過15年的發展,上海張江高新區“一區六園”保持了持續快速增長態勢,產業規模不斷壯大。2005年實現工業總產值2462.9億元,占全市的15.6%,較“九五”期末增長346.3%;創匯146.3億美元,占全市的16.1%;實現利稅273.4億元。上述指標分別較“九五”期末增長了346.3%、674.2%和436.0%。其中,高新區內經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的工業總產值由2000年的413.9億元增加到2005年的1682.2億元,增長了3.06倍;工業總收入由449.7億元增加到1912.9億元,增長了3.25倍;工業總利稅由62.6億元增長到147.3億元,增長了2.35倍;出口創匯由9.65億美元增長到128.2億美元,增長了12.28倍。

在吸引外資方面,高新區也發揮了積極作用,截止2005年底,共吸引外資353.2億美元,區內共有外商投資和港澳台投資的高新技術企業138家,有外資研發機構84家。2004年和2005年全國53個高新區綜合評比,上海高新區均名列前矛。特別是,通過實施“聚焦張江”戰略,張江核心園六年來,技工貿總收入、工業總產值、稅收總額年均增長分別高達75.58%、51.23%和59.23%。

特色

若干特色產業基地初步形成

作為上海張江高新區的組成部分,各分園結合各自資源稟賦和基礎條件,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大力發展相關特色產業和主導產業,取得了較明顯成效。如張江核心園圍繞積體電路軟體生物醫藥三大主導產業,著力建設和打造公共服務平台,構築和完善產業創新鏈,通過技術創新區、高科技產業區、科研教育區、生活區等功能小區的建設,凸顯園區的主體功能。

目前張江核心園的積體電路產業占據了國內半壁江山,成為全國最大的軟體產業基地之一,形成了國內最密集的生物醫藥研發創新基地;漕河涇園堅持引進“高科技、高附加值、高產出”項目,集聚了中外高科技企業和研發機構1200多家,形成了以信息業(包括微電子、光電子、計算機及其軟體)為主導、新材料產業不斷壯大的格局,園區單位面積產出超150億元/平方公里,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金橋園集聚了電子信息及現代家電、汽車及零部件等產業的一批大企業,形成了相對集中的主導產業;上大科技園、中紡科技園和嘉定園也結合各自實際,初步確定了主要發展產業。

一批高新技術企業茁壯成長

上海張江高新區充分利用上海優良的工業基礎和發展條件,加快集聚人才、資金、技術等創新資源,大力培育高新技術企業,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如,張江核心園先後建立了國家上海生物醫藥科技產業基地、國家信息產業基地、國家積體電路產業基地、國家半導體照明產業基地、國家863信息安全成果產業化(東部)基地、國家軟體產業基地等多個國家級基地,吸引集聚了積體電路、軟體和生物醫藥產業領域的大批知名企業、研發機構和高級人才,也誕生培育了一大批本土民族品牌的中小型科技企業;漕河涇園構建了從孵化器到產業化基地的多層次、接力式孵化體系,對入駐企業進行全方位孵化培育。

3

截止2005年底,“一區六園”共有進駐企業3171家,其中經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535家。2005年區內高新技術企業實現產值1682.2億元,較九五期末增長了306%,占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總產值的40.1%,展訊通信、微創醫療、中信國健、萬達信息、上海貝嶺、盛大網路、攜程等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較強市場競爭力的企業茁壯成長。

高新區的軟硬環境逐步最佳化

通過政策扶持、資源集聚,特別是公共服務平台建設,上海張江高新區的創新創業環境不斷最佳化。高新區的管理體制和管理模式也在不斷創新,如漕河涇園實行開發公司開發建設模式,較好地發揮了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張江核心園、金橋園等也打破了原有政府投資模式,實行政企分開,金橋和張江開發公司還先後上市,有效地推動了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

許多政策在高新區先行先試,取得了諸多成效,並被推廣套用或上升到法律規範。如2001年市政府出台的《上海市促進張江高科技園區發展的若干規定》,對張江核心園實行政策聚焦,該政策在對入園企業規定了優惠政策之外,還對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行了積極探索。近年來,高新區還加大了創新文化建設,張江核心園舉辦了科技文化節等主題活動,積極營造“自我設計、自主經營、自由競爭”和“鼓勵成功、寬容失敗”的園區文化和創業氛圍。各分園還十分注重加強內部管理建設,金橋園、漕河涇園、中紡城園和張江核心園等園區先後通過了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

高新企業

上海世范軟體技術有限公司

摩力游(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英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鵬越驚虹信息技術發展有限公司

上海優思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東軟時代數位技術有限公司

4

環旭電子(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科箭軟體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預言軟體有限公司

鉅泉光電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波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智匯科技(中國)有限公司

上海達美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上海吉貝克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上海漢盛船舶技術有限公司

菲尼薩光電通訊(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市張江高科技園區熱力有限公司

上海麥傑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上海晟峰軟體有限公司

恩耐雷射技術(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張江超藝多媒體系統有限公司

超威半導體(上海)有限公司

百度(中國)有限公司

上海菱威深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上海克硫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百奇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華微科技有限公司

埃派克森微電子(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火速網路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益盟軟體技術有限公司

上海可瑞水技術有限公司

上海華訊網路存儲系統有限責任公司

上海美迪西生物醫藥有限公司

上海易摩移動通訊技術有限公司

銳迪科微電子(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南麟電子有限公司

丹華水利環境技術(上海)有限公司

數碼通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

上海睿智化學研究有限公司

盛大計算機(上海)有限公司

套用材料(中國)有限公司

上海天正軟體有限公司

上海迅時通信設備有限公司

通用電氣藥業(上海)有限公司

發思特軟體(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甌寶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傑得微電子有限公司

上海易寶軟體有限公司

希森美康電腦技術(上海)有限公司

攜程旅遊信息技術(上海)有限公司

3

上海秀新臣邦醫藥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善下造紙防偽有限公司

上海蘭基斯軟體有限公司

遊戲米果網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交大慧谷通用技術有限公司

上海交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天績信息技術(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現代商友軟體有限公司

上海辰光醫療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網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昂寶電子(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佳依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聯創汽車電子有限公司

藥源藥物化學(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雷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群碩軟體開發(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美星電子有限公司

上海雷磁環保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音王電子有限公司

瑞侃電子(上海)有限公司

英源達科技有限公司

英業達科技有限公司

微開半導體研發(上海)有限公司

康寧光纜系統(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六晶金屬科技有限公司

英華達(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易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特維英數碼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長興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昊華模具有限公司

愛立發自動化設備(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澳佩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萬凱化學有限公司

上海深輝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上海廣電光顯技術有限公司

華潤矽威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科申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上海漕河涇新興開發區科技創業中心

延鋒偉世通金橋汽車飾件系統有限公司

派克漢尼汾液壓系統(上海)有限公司

4

上海西屋控制系統有限公司

上海貝洱熱系統有限公司

泰瑞達(上海)有限公司

康士伯控制系統(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貝爾阿爾卡特軟體有限公司

燦瑞半導體(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天逸電器有限公司

上海上大久億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上海英孚思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上優工具機工具(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怡力工程設備有限公司

上海底特精密緊固件有限公司

自主創新

3

經過“十五”期間的高速發展,上海張江高新區到了必須更加注重提高發展質量、提升發展水平的時候了,關鍵是要將發展模式轉到主要依靠創新驅動上來。我們通過“聚焦張江”,加速創新資源向高新區集聚,積極打造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經濟成長方式轉變。一是集聚資源、構建平台。進一步建設完善研發公共服務平台,並向高新區拓展和延伸,重點打造專業技術服務平台。如在張江核心園,圍繞增強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能級,我們在繼續完善藥物篩選、安全評價等平台的同時,又新建了實驗動物資源中心、藥物代謝研究中心等,基本形成了“研究開發—中試孵化—規模生產—行銷物流”的現代生物醫藥創新體系,成為國內最密集的生物醫藥研發創新高地。目前,集聚了包括中科院藥物所、上海中醫藥大學在內的33個國內外知名醫藥研發中心,顯著提升了生物醫藥技術的自主創新能力。

二是加強引導、重點扶持。政府的各類科研和產業化計畫向高新區傾斜,加強對重大產業項目的支持力度。如通過財政專項資金,引導促進企業加大科研投入,尤其是引導本土企業增加研發投入,增強原始創新和二次創新能力,張江核心園內生物醫藥企業共申請專利540多項(其中國際專利25項),申報國家一類新藥已達40餘個,進入實驗室階段的新藥超過40個,進入臨床實驗的新藥超過20個,完成臨床研究的新藥項目19個,其中上海中信國健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兩年內共有9個自主研發的抗體類藥物通過了國家藥監局臨床和生產審批,中科院藥物所研發的抗早老性痴呆一類新藥希普林、杏林藥業研製的銀杏酮酯、天士力研製的複方丹參滴丸和綠谷藥業研製的雙靈固本散等4個一類新藥在國際上產生了重大影響。

特色產業

上海張江高新區結合自身資源稟賦和基礎條件,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將高新區的研發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大力發展相關特色產業和主導產業,做大做強高新技術產業。

4

一是完善產業鏈。在張江核心園,以設計業為先導、以製造業為主體,加快發展積體電路產業,從技術能級上看,與全球的差距已從三代以上縮小到一代。設計企業在較短時間內形成了一批具有國際水準的創新成果,如豪威的攝像頭晶片、銳迪科微電子的3G(TD—SCDMA/GSM/GPRS)手機雙模射頻晶片、鼎芯通訊的CMOSTD-SCDMA射頻晶片組等等,一批本土企業迅速成長壯大;晶圓製造瞄準國際一流水平,產能得到快速提升,截止2006年底,積體電路產業總投資額已達120億美元,8英寸晶圓代工產能全國領先,另有兩條12英寸90納米的生產線即將建成投產。

二是促進產業集群。如漕河涇園堅持引進“高科技、高附加值、高產出”項目,集聚了中外高科技企業和研發機構1200多家,形成了以信息業(包括微電子、光電子、計算機及其軟體)為主導、新材料產業不斷壯大的格局,園區單位面積產出超150億元/平方公里;金橋園集聚了電子信息及現代家電、汽車及零部件等產業的一批大企業,形成了相對集中的主導產業;張江核心園內充分發揮浦東軟體園作為國家軟體產業基地、國家軟體出口基地的優勢,通過“大套用、大傍小”,集聚了1200多家軟體企業,吸引從業人員近4萬名,產業集群優勢逐步顯現,銀晨智慧型、復旦金仕達、中國銀聯等一批民族軟體企業在園區得到了較快發展。

環境建設

上海張江高新區重點通過管理創新、政策扶持、最佳化服務,更好地營造有利於創新創業的良好環境。

一是創新管理。上海高新區更名之後,上海市委、市政府調整設定了上海張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領導小組及辦公室,統籌協商、統籌領導“一區六園”的發展,努力聚焦國家戰略、聚焦重大產業的創新、聚焦創新基地。通過市區聯動、

4

三區聯動(園區、校區、社區),更好地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打破原有政府投資模式,實行政企分開,有效地推動園區的各項建設。二是完善政策。結合浦東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工作,加快落實中央“60條”和上海“36條”,不斷完善配套政策,在創業投融資體制改革、技術轉移、科技企業股權交易等方面抓緊研究制訂實施細則。

三是最佳化服務。一方面,進一步強化高新區在孵化、融資、智慧財產權等方面的服務,啟動了浦東新區創業風險投資引導基金,全國首個創投廣場在張江核心園落戶,初步建立了一套比較完整的客戶評價體系等;另一方面,加大了創新文化建設,通過舉辦科技文化節等主題活動,積極營造“自我設計、自主經營、自由競爭”和“鼓勵成功、寬容失敗”的園區文化和創業氛圍,有效解決入駐單位的居住、餐飲、交通、教育、衛生、娛樂、健身、文化等需求。

經過上述努力,2006年上海張江高新區實現了新的發展,取得了新的突破。據初步統計,一區六園共有入駐企業3606家,實現工業總產值2783.0億元、總收入3204.0億元、創匯190.1億美元、創利176.5億元、稅收148.7億元,分別比去年增長13.0%、13.0%、29.9%、24.2%、13.3%。

wlm0825@ds.com

深圳和訊20160819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