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南京路步行街

上海市南京路步行街

南京路步行街位於上海市黃浦區,西起西藏中路,東至河南中路,步行街的東西兩端均有一塊暗紅色大理石屏,上面是江澤民主席親筆題寫的“南京路步行街”6個大字。國慶50周年時落成的這條步行街,使“百年南京路”煥然一新,成為上海又一處靚麗的城市新景觀。

簡介

南京路步行街南京路步行街

南京路是上海最繁華的商業街,是上海的城市標誌之一,是中央商務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為促進中央商務區的完善,適應人民民眾消費水平和要求的提高,重塑和強化“中華商業第一街”的形象和地位,上海市人民政府於1998年8月正式宣布了關於建設南京路步行街的決定,對南京路現有的商業、旅遊、文化資源進行最佳化配置,充分發揮其購物、旅遊、商務、展示和文化等功能,把南京路建設成集購物、餐飲、旅遊、休閒為一體的環境優雅、文化層次高、具有世界一流水準的步行商業街。南京路步行街由黃浦區人民政府組織實施,黃浦區城市規劃管理局組織牽頭該項目的規劃設計。通過向國內外公開徵集設計方案、專家組評審的方式,確定法國夏氏建築師聯合事務所和法國拉德芳斯公司合作設計的方案為中選方案。由同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和黃浦區城市規劃管理局共同承擔總體方案的深化和施工圖設計。

南京路步行街南京路步行街

歷史沿革及建設背景

南京路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它的前身是“派克弄”,1865年正式命名為南京路。1908年,南京路開通有軌電車,路面採用鐵藜木鋪設,其後的20~30年間,南京路迎來了歷史上第一個發展高潮,即由原來的小商攤、小商店轉向大型百貨商廈,相繼建成了和平飯店、四大公司、國際飯店等建築,為南京路日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90年代,隨著我國的改革開放,南京路出現了第二次發展高潮,紛紛建起新型的綜合性商業樓,使南京路的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995年7月15日,南京路實施周末步行街,拉開了南京路功能開發的序幕。南京路步行街的構想已經形成了多年,但由於南京路是上海市主要的東西向交通幹道,其周圍又沒有相應的道路取代其交通功能,因此該構想一直未能實現。

上海市南京路步行街上海市南京路步行街

1997年,黃浦區人民政府斥資完成了九江路河南路—西藏路的拓寬工程,繼而於1998年拓寬辟通了天津路四川路—浙江路,1999年又將九江路辟通延伸至南京西路黃河路口,另外大容量公共運輸捷運二號線當時也即將竣工通車,步行街正位於捷運河南路站和西藏路(人民公園)站的區間段上,這些都為南京路步行街的實施創造了條件。

設計簡介

指導思想 學習借鑑國外商業街建設的成功經驗,充分展現上海作為國際大都市的形象特色,繼承和延續南京路商業街的歷史文脈,以人為本,用現代的設計理念和技術手段創造出具有鮮明時代特徵的城市商業環境。

上海市南京路步行街上海市南京路步行街

功能定位 南京路步行街的建設要體現時代特徵、中國特色、上海特點,要把南京路建成集購物、旅遊、商務、展示和文化五大功能為一體的全天候步行街。

設計原則 南京路在10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造就了各種風格的建築,而且建築物高低錯落,建築界面凹凸不齊,廣告招牌大小不一、形式各異,由於道路拓寬,還留下一段騎樓。但正是這種無序中的有序,為南京路帶來了其特有的生動場景。因此,在步行街設計中應儘量保持和發揮這種特性,步行街的路面鋪設、家具小品布置應簡潔有序,使無序和有序有機地結合。

確定了以下設計原則:

①按照內涵式推進發展,不搞外延式發展,要把南京路的特點綜合發揮出來,不是大興土木,而是更有品位,更具特色。

②統一規劃,分期實施。南京東路步行街規劃範圍從外灘至黃河路,一期工程完成西藏路至河南路段的建設,應為今後步行街的全線貫通創造條件。

③步行街的空間環境景觀設計應與道路兩側街坊的建築物包括規劃改建的空間融為一體,要向支路延伸,使步行街向縱深發展。

上海街頭端詳劉翔奧運奪冠雕塑上海街頭端詳劉翔奧運奪冠雕

④南京東路地下管線原則上不再翻排,但對於步行商業街功能上所需管線如天然氣、雨水管、電力電纜、電訊電纜、寬頻網光纖等應予以充分考慮。

⑤南京路步行街的路面布局應打破傳統的橫斷面形式,採用一塊板布置,取消上、下街沿,改變原有狹窄的步行空間。路面結構能滿足慢速觀光旅遊車通行,亦能通過國內外重要賓客的觀光車隊,緊急時也可作為搶險通道。同時應考慮設定盲道和無障礙設施。

⑥必須科學合理地組織好交通。充分利用現有的道路,九江路、天津路可承擔東西向的交通,近期仍將保留南北向道路浙江路、福建路機動車穿越,並要安排好腳踏車和機動車的停放。

總體設計

南京路步行街一期工程東起河南中路,西至西藏中路,全長1033m,路幅寬18~28m,總用地約3萬m2。

根據人群購物行為特徵分析,方案採用不對稱的布置形式,以4.2m寬的“金帶”為主線,貫穿於整條步行街中,“金帶”上集中布置城市公共設施,如坐椅、購物亭、問訊亭、廣告牌、雕塑小品、路燈、廢物箱、花壇、電話亭等。“金帶”位於道路中心線偏北1.3m處,處於陽光的照射面,強烈地標誌步行街的休憩空間,反映步行街的靜態特徵。而兩側步行區平坦開闊,無任何障礙物,直接通向商店,反映了步行街的動態特徵。另外,“金帶”採用拋光印度紅花崗岩,夜幕降臨,“金帶”折射出兩側的霓虹燈光,流光溢彩。

為了創造良好的購物環境,我們辟出黃金地段的土地(批租土地價格約1萬美元/m2),在河南路和浙江路分別設計了休閒綠化廣場。河南路是步行街的入口,結合捷運二號線河南路車站出入口,布置了600m2的立體花壇。而浙江路的世紀廣場占地近9000m2,正處於步行街的中段,成為人流的集散中心。步行街狹窄的空間到這裡豁然開朗,空間的變化豐富了步行街的景觀。

道路設計

1.橫斷面 南京路步行街採用一塊板的形式,無上、下街沿之分。道路寬度按兩側建築之間的距離確定,最寬處約30m,最窄處約18m。道路中心線偏北1.3m處設4.2m寬“金帶”,將“金帶”的南邊線作為路脊線,路脊線以南設7m寬的觀光車道。路脊線以北7.2m,以南8.4m處各設一條蓋板排水明溝。道路橫坡0.8%。

2.縱斷面 由於南京路沿線建築室內標高參差不齊,給縱斷面設計帶來難度,根據建築室內標高來調整縱斷面標高,儘量保證室內地坪高出室外地面。

3.路面結構 設計儘可能地利用原道路基礎。步行區、“金帶”採用厚18cm鋼筋混凝土基層,觀光車道採用厚22cm鋼筋混凝土基層,“金帶”採用厚4cm拋光印度紅花崗岩表面增設防滑條及厚5cm石屑墊層,其他面層都採用厚6cm揭陽紅花崗岩石板表面燒毛及厚3cm石屑墊層。浙江中路、福建中路交叉口有南北向機動車通過,道路結構採用厚15cm礫石砂墊層、厚35cm三渣基層、厚3cm水泥石屑和厚15cm濟南青花崗岩面層表面燒毛。

南京路步行街南京路步行街

4.排水方式 南京路步行街採用蓋板明溝排水,路面橫坡0.8%,在道路南北兩側各設一條25cm寬、25~50cm高的溝槽,鋪蓋6cm厚花崗岩石板,留15mm寬的排水縫。每隔40m設落水井一個,用Ф300PVC橫管與雨水窨井連線,為防止溝內污垢物沉積,溝內排水縱坡為1%。

5.地下管線 南京路的地下管線大都埋設於1920年前後,歷經80餘年的滄桑,管線錯綜複雜。根據設計原則,對老管線作必要的維護和改接,並新增了6孔電話排管、6孔電力排管、Ф300天然氣管、Ф800排水管。在“金帶”下預埋39孔排管,用於南京路步行街照明、給水、通訊、遙控、音響、寬頻網等功能需求。

景觀環境設計

南京路步行街景觀環境設計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各種小品、街道家具、燈桿的尺度與人、建築的尺度相協調,為遊人創造一個舒適、悠閒的購物環境。

1.“金帶” “金帶”貫穿於整條步行街,集中布置城市公共設施,是步行街的靈魂。它作為步行街的休閒停留空間與其兩側的步行空間形成強烈的動靜對比。“金帶”布置以75m的長度為一個標準單元,留出足夠的南北向步行空間,讓遊人自由穿越“金帶”。①街道家具:包括路燈、坐椅、花壇、服務亭、廣告牌、購物亭、電話亭、垃圾桶等,花壇、坐椅的用材與“金帶”地面層鋪裝相一致。②窨井蓋:對位於“金帶”上的37個雨水窨井蓋進行了特殊設計,每個窨井蓋都刻有不同圖案——上海開埠以來各時期代表性建築物和構築物浮雕,並標註建造年份,全部用合金銅澆鑄。37個窨井蓋濃縮了上海百餘年來城市建設的發展史。③雕塑:“金帶”上選用了三組鑄銅雕塑,分別為“三口之家”、“少婦”、“母與女”,均採用真人比例寫實的手法,人物造型栩栩如生,融入步行街上的購物人群之中,為步行街營造了祥和溫馨的氛圍。④題字碑:在河南路、西藏路兩端入口處的“金帶”上,分別設立了題字碑,碑體為整塊拋光印度紅花崗岩,基座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揭陽紅花崗岩貼面。碑體正面是江澤民總書記題寫的“南京路步行街”六個鎦金大字,背面為中英文對照的南京路步行街建設志。

2.廣場設計
①世紀廣場:位於南京路以南、湖北路以東、九江路以北、福建路以西,用地面積為8404m2。廣場西側近4000m2綠地,花壇西側聳立著一座高3.08m的東方寶鼎,東側安置了一座時鳴鐘,這是為紀念中國和瑞士建交50周年,瑞士人民贈送給上海人民的禮物,到正點,時鐘會響起中國民歌旋律的鐘聲。廣場東側有管理用房、LED大螢幕、旱噴泉、停車場等設施。從步行街進入世紀廣場,空間豁然開朗,既豐富了城市景觀,又為遊人提供了開闊的綠化休閒場所。世紀廣場也是演出、商品展示、大型活動的理想場所。

②河南路廣場:結合捷運通風井、殘疾人電梯、車站出入口設計了一個占地約600m2的立體花壇,使捷運設施融入綠樹叢中,與廣場形成一個整體

南京路步行街南京路步行街

3.西藏路天橋 該天橋建於1985年,為了配合南京路步行街的建設,對其進行重新裝修。天橋的主體結構保留,設計採用不鏽鋼欄桿和玻璃護欄,橋面使用彩色水泥,底部用鋁合金扣板和弧形肋板吊頂,並安裝2400根光纖,由計算機控制形成五種顏色漸變的滿天星效果的弧形光環。

4.綠化設計 南京路步行街綠化設計是總體設計的重要部分之一,通過“點、線、面”結合,營造精緻的綠化景觀,最大限度地改善步行街的生態環境。

①“點”:即貴州路、金華路、浙江路、福建路、河南路口的五棵巨型香樟樹,它們既點綴了環境、為步行街的空間創造韻律感,又對遊人起到提示路口的作用,同時,也較好地解決了行道樹與商店招牌、霓虹燈廣告間的矛盾。

②“線”:即“金帶”綠化和步行區的行道樹,“金帶”上布置32個方形花壇,種植四季草花;11個圓形花壇,植有樹齡達百年以上的構骨樹;在河南路、福建路、浙江路口的“金帶”端頭,安放五組各15棵盆栽造型樹。步行街上保留了原有的24棵懸鈴木行道樹。另外,河南路至山西路段,因地處捷運車站,頂板覆土淺,無法種植,我們安放了60多棵盆栽桂花樹,金秋丹桂飄香,別有一番情趣。

③“面”:即世紀廣場和河南路廣場中的大片綠地。世紀廣場的綠化突出了“把大樹引入都市”和回歸大自然的主題,集中綠地呈階梯式,流線型的花崗岩條石將綠地分成高、中、低三層,最高處種植50棵香樟,中間種有黃楊、大桂花樹等灌木,下層是綠色植被和草花勾勒的花帶。河南路廣場綠化是一個占地達600m2的立體花壇,綠色珊瑚樹、四季草花、黃色金葉女貞由上而下,形成層次分明、色彩艷麗的景觀綠地,並將捷運通風口、出入口隱蔽其中。

5.燈光 南京路步行街的燈光設計除了滿足照明要求外,更注重與景觀環境的協調。充分利用原有建築物上霓虹燈、泛光照明、燈箱、櫥窗所構成的環境效果,在觀光車道的南邊線布置有一排地燈,既起到標識觀光車道的作用,又與“金帶”上6m高的路燈相呼應,將整條步行街的燈光貫穿起來。“金帶”表面拋光形成鏡面,其反射光與建築的燈光交相輝映。

交通組織設計

交通組織南京路西藏路—河南路成為步行街以後,其原有的交通功能由九江路和天津路所取代。九江路辟通後,由外灘接南京西路,河南路以西設雙向四車道;天津路辟通接滇池路,從外灘至浙江路,設東向西單向二車道道。與南京路相交的南北向道路共12條包括西藏路、河南路,其中5條還保留機動車通行,西藏路、河南路仍為機動車專用道,都是雙向四車道;福建路、浙江路、湖北路為車輛混行道路,福建路設南向北單向二車道,非機動車同向;浙江路接湖北路北向南單向二車道,非機動車同向。

南京路步行街南京路步行街

另設廣西路、山西路為非機動車專用道,六合路寧波路—南京路段、金華路九江路—南京路段、山東路九江路—南京路段為步行區的延伸,禁止車輛通行。雲南路九江路—南京路段、貴州路九江路—天津路段設機動車臨時停車,但不允許車輛穿越南京路,世紀廣場南側安排近2000m2的公共停車場,沿線建築內部車庫向社會開放,並擬建垂直停車庫一座。在浙江路九江路—南京路段設計程車揚招點。南京路步行街開設一條觀光旅遊線路,採用無污染的電動車,外觀模仿30~40年代的有軌電車,給遊人提供了方便。建成的捷運二號線在南京路步行街地下穿越,並分別在西藏路(人民公園)、河南路設站,其中西藏路站與捷運一號線並站,規劃的楊浦輕軌線已開始建設,西藏路站(人民公園)將形成捷運樞紐站;河南路站將與規劃的捷運六號線並站。這些大容量的公共運輸為南京路步行街引來大量的人流,車站區域必將成為遊人集散中心。路障、信號燈、標誌 為配合南京路步行街的交通組織,沿線設定了許多新穎的路障、信號燈及標誌。①路障:沿河南路、浙江路、福建路、西藏路向南北延伸設有直徑60cm的花崗岩石球,觀光車道7m寬範圍設定半自動可升降路障,白天降下,供觀光車通行;夜間升起,防止車輛進入步行街。其他支馬路,在九江路、天津路口設定路障,但中間3m寬設可升降路障,以便搶險車輛通過。②信號燈:在廣西路、浙江路、福建路、山西路設定了國內最新研製的電子信號燈,其發光體採用固體材料,具有亮度高、耗電省、壽命長等特點。

完善和發展

南京路步行街一期工程完成後,規劃向東延伸至外灘、向西延伸至黃河路,全長1.9km,分兩期實施。

二期、三期工程建設

二期工程 西藏路至黃河路,全長約324m,按“準步行街”的模式建設。結合捷運車站建設及人民公園的改造,建成面積約15000m2的綠化休閒集散廣場。廣場分為兩部分,西側保留“五卅”大型雕塑,東側疏散捷運人流。拓寬路北側人行道,寬度達7~12m。規劃保留15m寬車行道,允許機動車慢速行駛,以解決北側辦公、賓館的車輛進出和停放。二期工程於2000年9月建成。

上海市南京路步行街上海市南京路步行街

三期工程的構想

 河南路至外灘,全長約510m,規劃為“準步行街”。由於其相鄰的九江路、滇池路路幅較窄,又無條件拓寬,因此,該段南京路還需保留機動車通行,拓寬人行道,僅設7.5m寬雙向雙車道,部分路段增設一根車道,留作臨時停車和公車站。另外,將沙市一路、沙市二路(原中央商場)納入步行街範圍,形成特色街區。遠期,城市軌道交通網路形成後,市中心區的地面交通將被大大限制,構想將中山東一路外灘的車輛局部引入地下,地道內設公交站,將人流垂直送至地面。這樣,南京路步行街將與外灘風景區連成一片,東段也可由“準步行街”改為全步行街。

形成步行街區的規劃構想

為了使南京路步行街不斷完善,規劃還將向兩側支路延伸,形成魚骨狀步行街,近期實施範圍北至天津路、南至九江路,在與南京路相交的12條南北道路中,除西藏路、湖北路、浙江路、福建路、河南路等5條有機動車通行外,其餘7條支路都可形成特色專業步行街。

南京路步行街南京路步行街

在南京路步行街近期建設的基礎上,遠期將步行街再向南北兩側延伸,形成較大範圍的步行街區。規劃步行街區東起河南路,西至西藏路,北靠北京路,南臨福州路,總用地69.81hm2。要建成如此規模的步行街區,最關鍵的是解決交通問題,構想運用“交通保護殼”理論,以軌道交通網路建成為前提,保留現有的道路網,利用河南路、福州路、西藏路、北京路構成機動車環路,並建造市中心輕軌環線,以解決步行區穿越交通的矛盾。步行街區內共有道路26條,部分允許非機動車從中穿越,可以形成各具特色的專業步行街。

思考

南京路步行街建成近兩年,百年南京路重新煥發出青春。每天遊客如織,商店營業額不斷攀高,確實取得了經濟、環境、社會三個效益的豐收。

南京路步行街南京路步行街

全國各地建設商業街的熱情也十分高漲。筆者認為,面對步行街建設熱,我們應該有理性的思考。我們也曾考察過國內外不少步行街。已建成的步行商業街不外乎兩種情況。一種是“先天”的,即原來就是步行街(區),如:義大利的威尼斯、法國的斯特拉斯堡、加拿大魁北克等城市的老區,由於旅遊業的發展帶動了商業的發展,古城形成了步行商業街區;而另一種情況則是“後天”的,原來就是商業街,但還有交通功能,人們採取工程措施將其交通功能取消後建成步行商業街,如:上海的南京路、北京的王府井大街、蘇州的觀前街等。在“後天”改造的步行街建設中,關鍵問題是要處理好原有交通功能的替代和客流通達的便捷性問題。南京路步行街所處區域,由於歷史上的殖民統治和租界劃分,形成街坊較小、路網較密的城市格局(每個道路交叉口之間的距離平均不足100m)。只要適當拓寬與之平行的相鄰道路,即可取代其車行功能,解決交通問題。加之其緊鄰人民廣場捷運樞紐站,保證了客流交通便捷的需求,步行街改建的客觀條件較為成熟。目前我國的步行街建設,多屬“後天”改造情況,我們認為應從客觀環境出發,因地制宜,而不應盲目地追隨“步行街熱”這股建設潮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