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G4M

套用及研製

三菱G4M 陸基轟炸機
Mitsubishi 三菱 G4M
盟軍編號名:Betty 貝蒂
G4M1/G3M4 海軍“1”式陸攻機
G6M1 海軍重型護航戰鬥機
G6M1-改 教練型
G6M1-L2 運輸機
太平洋戰爭中最有名的日本轟炸機,粗而圓的機身象極一根大雪茄,日軍稱做飛行雪茄,早期的型號無任何裝甲保護,因此很容易被美軍擊落,被戲稱為飛行的打火機(Flying Lighter),後期安裝了裝甲與防彈油箱,但總是大量被擊落,非常的倒霉,日本海軍大將山本五十六與海軍頭號王牌西澤廣義都是做為乘客乘坐1式陸上攻擊機時被擊落,1945年8月19日運載著日本投降談判團前往硫磺島美軍基地的也是1式陸上攻擊機
1式陸上攻擊機的研製計畫是海軍1937年提出的12試陸攻計畫,當時需要設計96式陸上中攻的後續型,海軍提出12試陸攻要有比96式陸上中攻更快的速度,更大的載彈量。1939年樣機試飛,廠方編號G4M,但G4M試飛期非常漫長,直到1941年海軍才決定正式採購G4M並給予1式陸上攻擊機的稱呼,太平洋戰爭初期1式攻擊機少量參戰,戰爭初期日軍海軍轟炸機得到了0戰的有效保護,1式憑藉大航程和高速度與96式陸攻一道,在太平洋戰場逞凶一時,但1式陸攻取代了96式陸攻以後,美軍已經找到了對付0戰護航的戰術,面對採取打了就跑戰術的美機,0戰再也無法有效的嚴密保護轟炸機了,沒有裝甲沒有自封閉油箱的1式陸攻非常容易被擊落,很快就得到了個空中打火機的稱號,雖然如此,1式陸攻在整個大戰中一直服役於日本海軍,行蹤遍及整個太平洋戰場,絕對是戰時日本海軍的主力岸基轟炸機
戰後0戰設計師崛越二郎曾就1式陸攻的打火機問題回答了記者的疑問,崛越二郎說:“當時海軍要求1式陸攻能夠依靠自己的機動性保護自己,而不是靠重裝甲與自衛火力,所以1式陸攻設計時就沒考慮過耐彈力問題,而是全力提高速度與迴轉性能,取消了以前陸攻都要安裝的裝甲,因此非常不耐打。而航空技術是一步步來的,在戰爭初期,海軍提出的要求超過了日本的設計能力,1式陸攻根本就沒有辦法靠機動性來應付美軍的戰鬥機,尤其是還帶著炸彈的時候,怎么能去靠與敵人戰鬥機比機動性取勝???所以1式陸攻的設計思路就是有問題的”。

飛機資料

(1式 11型 [ G4M

三菱G4M三菱G4M
1 ] )
翼 面 積:78.12m2
自 重:7,000kg
最大重量:9,500kg
最大航速:426km/h(高度4,200m)
續航距離:2,852~4,288km
上升限度:8,500m
螺 鏇 槳:3葉定速變矩螺鏇槳
發 動 機:標稱1410馬力 三菱 [ 火星 ] 11型複列星型氣冷14缸發動機 ×2
乘 員:7名
武 裝:20mm旋迴機炮×1,7.7mm旋迴機槍×4 航空魚雷×1 或 航空炸彈 1000kg
總生產數:2416架

主要型號

11型(G4M1):初期生產型。一部分安裝 [ 火星 ] 15三菱G4M型發動機
12型(G4M2):公司內部對22型試製計畫機的呼稱
13型(G4M1):安裝 [ 火星 ] 15型發動機的11型機在公司內部的稱呼
22型(G4M2):安裝 [ 火星 ] 21型(標稱1680馬力)發動機,使用4葉螺鏇槳,載彈量增加
22甲型(G4M2):安裝了雷達的22型,機身側面機槍用20mm機炮取代
22乙型(G4M2):22甲型機身上部換裝長身管機槍,相應改變了機身槍塔設計
24型(G4M2A):安裝 [ 火星 ] 25型(標稱1680馬力)發動機,其餘與22型相同
24甲型(G4M2A):安裝 [ 火星 ] 25型(標稱1680馬力)發動機,其餘與22甲型相同
24乙型(G4M2A):安裝 [ 火星 ] 25型(標稱1680馬力)發動機,其餘與22乙型相同
24丙型(G4M2A):前方旋迴機槍改為13mm口徑機槍
24丁型(G4M2E):櫻花彈母機,改造了炸彈艙,防彈裝甲增強
25型(G4M2B):安裝 [ 火星 ] 27型發動機的試驗型
26型(G4M2C):安裝 [ 火星 ] 25乙型(燃料噴射式)發動機的試驗機
27型(G4M2D):安裝 [ 火星 ] 25乙型(附帶推力排氣裝置)發動機的試驗機
34型(G4M3):24型的防禦裝甲加強型,續航距離縮小
34甲型(G4M3):22甲型,24甲型按34型做了同樣修改的修改型
34乙型(G4M3A):22乙型,24乙型按34型做了同樣修改的修改型
34丙型(G4M3A):24丙型型按34型做了同樣修改的修改型
36型(G4M3C):安裝 [ 火星 ] 25乙型(燃料噴射式)發動機的型號,與26型相同
36丁型(G4M3E):36型改裝的櫻花彈母機
37型(G4M3D):安裝 [ 火星 ] 25乙型(附帶推力排氣裝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