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式攻擊機

1式攻擊機

是太平洋戰爭之中,日本帝國海軍擁有的雙引擎攻擊機與前作96式陸上攻擊機同為三菱內燃機株式會社設計及製造。三菱以本庄季郎開發團隊為核心,對96式於作戰中的缺失加以改良所製作出之新型攻擊機,於1939年10月23日由志摩勝三駕駛進行試飛。1941年4月此機種正式服役開始取代96式陸攻,由於1941年為日本曆法中之皇紀2601年,因此此機體被命名為1式陸上攻擊機,而其後繼的陸上轟炸機(日文為爆擊機)“銀河”因戰力問題而延遲推出,因而1式陸攻在終戰是仍是當作主力攻擊機使1式陸上攻擊機用。

基本概述

太平洋戰爭之中,日本海軍擁有的雙引擎攻擊機與前作96式陸上攻擊機同為三菱內燃機株式會社設計及製造。三菱以本庄季郎開發團隊為核心,對96式於作戰中的缺失加以改良所製作出之新型攻擊機,於1939年10月23日由志摩勝三駕駛進行試飛。1941年4月此機種正式服役開始取代96式陸攻,由於1941年為日本曆法中之皇紀2601年,因此此機體被命名為1式陸上攻擊機,而其後繼的陸上轟炸機(日文為爆擊機)“銀河”因戰力問題而延遲推出,因而1式陸攻在終戰是仍是當作主力攻擊機使1式陸上攻擊機用。
1式攻擊機機身粗而圓的機身象極一根大雪茄,日軍稱做飛行雪茄,早期的型號無任何裝甲保護,因此很容易

被美軍擊落,被戲稱為飛行的打火機(FlyingLighter),後期安裝了裝甲與防彈油箱,但總是大量被擊落,非常的倒霉,日本海軍大將山本五十六與海軍頭號王牌西澤廣義都是做為乘客乘坐1式陸上攻擊機時被擊落,1945年8月19日運載著日本投降談判團前往硫磺島美軍基地的也是1式陸上攻擊機
1式陸上攻擊機的研製計畫是海軍1937年提出的12試陸攻計畫,當時需要設計96式陸上中攻的後續型,海軍提出12試陸攻要有比96式陸上中攻更快的速度,更大的載彈量。1939年樣機試飛,廠方編號G4M,但G4M試飛期非常漫長,直到1941年海軍才決定正式採購G4M並給予1式陸上攻擊機的稱呼,太平洋戰爭初期1式攻擊機少量參戰,戰爭初期日軍海軍轟炸機得到了0戰的有效保護,1式憑藉大航程和高速度與96式陸攻一道,在太平洋戰場逞凶一時,但1式陸攻取代了96式陸攻以後,美軍已經找到了對付0戰護航的戰術,面對採取打了就跑戰術的美機,0戰再也無法有效的嚴密保護轟炸機了,沒有裝甲沒有自封閉油箱的1式陸攻非常容易被擊落,很快就得到了個空中打火機的稱號,雖然如此,1式陸攻在整個大戰中一直服役於日本海軍,行蹤遍及整個太平洋戰場,絕對是戰時日本海軍的主力岸基轟炸機.

機體介紹

整體介紹

翼面積
78.12m2
自重
7,000kg
最大重量
9,500kg
最大航速
426km/h(高度4,200m)
續航距離
2,852~4,288km
上升限度
8,500m
螺旋槳
3葉定速變矩螺旋槳
發動機
標稱1410馬力三菱[火星]11型複列星型氣冷14缸發動機_2
乘員
7名
武裝
20MM旋迴機炮_1(機尾),7.7MM旋迴機槍_4航空魚雷_1或航空炸彈1000kg
總生產數
2416架

主要型號

11型(G4M1):初期生產型。一部分安裝[火星]15型發動機
12型(G4M2):公司內部對22型試製計畫機的呼稱
13型(G4M1):安裝[火星]15型發動機的11型機在公司內部的稱呼
22型(G4M2):安裝[火星]21型(標稱1680馬力)發動機,使用4葉螺旋槳,載彈量增加
22甲型(G4M2):安裝了雷達的22型,機身側面機槍用20MM機炮取代
22乙型(G4M2):22甲型機身上部換裝長身管機槍,相應改變了機身槍塔設計
24型(G4M2A):安裝[火星]25型(標稱1680馬力)發動機,其餘與22型相同
24甲型(G4M2A):安裝[火星]25型(標稱1680馬力)發動機,其餘與22甲型相同
24乙型(G4M2A):安裝[火星]25型(標稱1680馬力)發動機,其餘與22乙型相同
24丙型(G4M2A):前方旋迴機槍改為13MM口徑機槍
24丁型(G4M2E):櫻花彈母機,改造了炸彈艙,防彈裝甲增強
25型(G4M2B):安裝[火星]27型發動機的試驗型
26型(G4M2C):安裝[火星]25乙型(燃料噴射式)發動機的試驗機
27型(G4M2D):安裝[火星]25乙型(附帶推力排氣裝置)發動機的試驗機
34型(G4M3):24型的防禦裝甲加強型,續航距離縮小
34甲型(G4M3):22甲型,24甲型按34型做了同樣修改的修改型
34乙型(G4M3A):22乙型,24乙型按34型做了同樣修改的修改型
34丙型(G4M3A):24丙型型按34型做了同樣修改的修改型
36型(G4M3C):安裝[火星]25乙型(燃料噴射式)發動機的型號,與26型相同
36丁型(G4M3E):36型改裝的櫻花彈母機
37型(G4M3D):安裝[火星]25乙型(附帶推力排氣裝置)發動機的型號,與27型相同

法國攻擊機

法國空軍的“陣風”戰鬥機。本次法國空軍共派出3架該型戰鬥機參展,一架靜展,兩架進行飛行表演。
作為中東地區僅有的綜合性航展,杜拜航展對北非、中東乃至整個亞洲地區都具有很強的輻射作用。所以,目前已經躋身世界綜合性航展三甲之列的杜拜航展,不但是民機製造業巨頭收穫訂單的重地,也是軍機生產商彼此較量的舞台。而隨著中東地區航空業的逐步發展,杜拜航展更成了新技術、新產品的秀場。
關鍵字一:訂單
與其他大型航展不同的是,杜拜航展全程都是專業日,充滿了濃厚的商業氣氛,民機領域的兩大巨頭――波音公司和空中客車公司在此收穫了大批訂單。
航展第一天,阿聯航空公司宣布同波音簽訂了超過70架的777-300ER客機採購協定,創造了波音飛機單筆訂單的新紀錄,該紀錄在5天后即被印尼“獅航”357億美元訂單打破。在波音公司收穫大單的同時,作為其主要競爭對手的空客公司並沒有閒著,更在短短一天之內收穫兩大訂單,即美國廉價航空公司Spirit訂購的75架A320系列客機(包括45架A320NEO下一代換髮機型和30架現有機型)和科威特航空租賃與金融國際公司的50架A320neo飛機和另外30架意向訂單。

不難看出,作為A320系列的換代機型,A320neo是空客在本屆航展上的“吸金機器”。與現有的A320客機相比,A320neo可以減少15%的燃油消耗,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600噸。同時,飛機在有效載荷增加2噸的情況下,航程增加950千米,這足以讓很多航空公司為之動心。而作為波音737系列的換代機型,波音公司也高調展出了他們的737MAX。按照波音商用飛機高層的說法,737MAX是一款“努力適應客戶”的飛機,之前之所以一直沒有公布該機的詳細情況,是因為他們想把更多的選擇權留給客戶。據預測,737MAX的市場潛力在700架左右。為了按時交付客戶,波音在航展期間做出決定,將737系列飛機的生產速度從現在的每月42架提高到44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