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甲鎮

七甲鎮

七甲鎮隸屬於山東省煙臺市 龍口市,位於膠東半島龍口市南部山區。七甲鎮先後榮獲“山東省明星鄉鎮”、“山東省安全文明鄉鎮”等稱號。該鎮總面積81平方公里,轄37個行政村。 七甲鎮是著名的水果之鄉,全鎮共有水果面積3.5萬畝。

基本信息

鄉鎮概況

七甲鎮(Qijia Town)隸屬於山東省煙臺市龍口市,位於膠東半島龍口市南部山區,該鎮總面積81平方公里,轄37個行政村。東臨煙臺港,西靠龍口港,大萊龍鐵路,北靠煙濰高速公路,黃草線柏油公路貫通境內。七甲鎮先後榮獲“山東省明星鄉鎮”、“山東省安全文明鄉鎮”、“煙臺市治山致富第一鄉、“全國計畫生育優質服務鄉級示範站”、“三年大造林工程建設先進單位”、“2010年度安全生產工作先進單位”、“煙臺市優秀婦女維權崗””等稱號。

地名來歷

鎮政府駐地七甲村,林姓為坐山戶,於明洪武年間由東林家村遷來,王姓於明正德年間由縣城遷來落戶建村。時行“都甲”制,因區劃第七甲,故以此為村名延續至今。

水果產業

七甲鎮是著名的水果之鄉,全鎮共有水果面積3.5萬畝,其中山東梨1.5 畝, 紅富士蘋果及各類乾雜果2萬畝,林果覆蓋率達82%(包括生態林),年產水果15萬噸,出口達10萬噸 , 是山東梨、巴梨、黃金梨的主要生產和出口基地。山東梨在國家工商局註冊了"萊龍"牌商標,產品暢銷東南亞及歐美各國。

礦產資源

七甲鎮擁有豐富的花崗岩資源,具有良好廣闊的開發前景。七甲鎮地下有豐富的黃金資源,據專家勘探,提交儲量30.6噸,境域河內也有砂金。

旅遊資源

萊山。七甲鎮境內的萊山方圓5公里,主峰海拔619米,山勢雄偉壯觀,有18大夼72山澗。山的中上部面積約520公頃,多由花崗岩構成,山坡澗底遍布零散燧石。萊山歷史上曾與泰山、華山等名山齊名。《史記·武帝本紀》記載:“天下名山有八,一為萊山。”《漢書·地理志》稱:萊山又名萊陰山。清同治版《黃縣誌》稱:萊山有四景。據史書記載,秦始皇東巡曾兩次登臨萊山祭祀。漢武帝、宣帝也都曾禮拜過萊山。《史記·封禪書》有確切記載:“齊有八神,六曰月主,祠之萊山”。
傳說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東巡來到萊山,見山勢雄偉,直刺藍天,一時興發,揮起神鞭欲將其趕往北海。但連擊3鞭,萊山竟一動不動。秦始皇火冒三丈,用盡平生之力又狠擊18鞭,輕打72鞭,萊山立即被打出了18大夼,72山澗,但整座山峰仍巍然屹立。秦始皇身疲力竭,收鞭坐地,仰天長嘆:“懶山!懶山!”從此,此山被稱為“懶山”,久之就叫成了“萊山”。2000多年過去了,18大夼、72澗依然存在。萊山峰巒秀奇,林木蔥籠,歷代官員、文人墨客紛至沓來,弔古撫今,題詩吟詠,留下許多佳作。
原萊山兩側各有一古剎。西為“延光月主真君祠”,東為“真定寺”。真定寺又名萊山院,位於萊山東北麓,南、北孤山之間,院下村西1公里處。清《登州府志》載:相傳唐太宗李世民東征時至此,二黑虎擋路,馬莫敢過,黑虎禪師呵之,虎去。因問東征之事,禪師曰:決勝。果凱旋。遂為該寺賜名“真定寺”。按照此說,該寺建於唐初。
真定寺坐北朝南,倚山構築,錯落有致。清末還有大佛殿、中殿、兩廊、僧房、山門、古塔、戲樓等建築,門額書“真定禪寺”。殿宇巍峨,規模宏大,雄偉壯麗。山門前有戲樓一座,每逢農曆四月十八日廟會,遊人如織。寺東南有古塔五座,造型古樸,玲瓏俏巧,龍鳳浮雕,盤旋飛舞,1956年被拆除。
寺後靜院東側原有一棵龍爪槐,西側今有一株黃檀樹,年代久遠,氣勢豪放。每年陽春季節,寺院牡丹爭奇鬥豔,滿山杜鵑燦爛如火,簇簇丁香芬芳撲鼻,山上山下,花紅葉綠,濃淡相映,生機盎然。
萊山院(真定寺)周圍天然勝景,美不勝收,見於志書記載的“萊山八景”,至今大都有跡可尋。
“古洞朝陽”。於萊山院後,又名“黑虎洞”。洞內巨石巉岩,冬暖夏涼。“倒長青松”。虎洞後山懸崖壁立,原一株古松樹幹下垂,樹冠平伸,為舊時勝景,惜後毀於戰亂。現春秋兩季晴朗之日,站在歸城南眺萊山院後山,仍可見到高丈余、形如山松,俗稱“萊山樹影”的幻影,足以彌補“倒長青松”被毀的缺憾。“方橋壓月”。院山門之前有座唐代古橋,隱於霧靄沉沉的溪澗,拱橋石砌,橋身方正,如兩橋相併而成,故稱方橋。臨橋望月,月亮仿佛就在橋旁。“清泉漱石”。過橋南行,一股泉水從石縫中湧出,向崖下潺潺流去。清《登州府志》記載:“黑虎洞前有泉水,出石罅,名黑虎泉”。坐石品泉,饒有雅趣。“蓮池毓秀”。黑虎泉水順岩向東而下,匯集成池,舊時池內遍植蓮花,夏日嬌花綻蕾,競吐芬芳,與萊山古剎渾然天成。“松山晚翠”。萊山自古便以松柏高大挺拔、遮天蔽日著稱,萊山院周圍更是蒼松漫坡,青幛環繞。“傾井倒水”。方橋西端,溪澗南側有一石砌水井,井口由三塊白花石(今剩兩塊)雕鑿拼成。舊時因水不汲自盈而享“傾井倒水”之譽,是寺僧取水之地。這實際是一虹吸現象,西邊高山之水部分沿山澗而下,部分則通過地下水線從井內溢流出來。“三島十洲”。逆溪而上,西向不遠處可賞“三島十洲”。站在石刻之下極目遠眺,山下綠野萬頃,猶如煙波浩淼的大海,農耕田野,像點點白帆,薄霧之中散散落落的村莊似大海中的仙島。三島十洲泛指仙境。三島是傳說中的海上仙山蓬萊、方丈、瀛洲;十洲指道教所說海中神仙居住的名山勝境。
萊山山高澗深,景致眾多,除了萊山院周圍的八景之外,還有仙人車轍、跑馬嶺、攬馬樁、飲馬灣(龍灣)、石瓶、貓頭山、黃沙嶺、黑熊石等,每個景點都有故事。據傳,當年漢武帝禮拜此山向主峰攀登時,不慎在山崖上摔了一跤,人們便將這個山崖稱為“滾龍崖”。在他登上山頂後,即被萊山旖旎風光所陶醉,竟駐足不前,樂而忘歸。近代萊山院漸漸毀頹,1941年被拆除。此後萊山被人冷落,但它畢竟是古代名山,山上的奇花異草,林泉洞壑仍舊俏麗明媚,風韻猶存。

發展規劃

該鎮黨委、政府圍繞水果生產、加工、儲藏、銷售等環節,積極探索,大膽開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今後,將重點堅持“兩條腿走路”的方針,全面加大招商引資和本土開發力度。一方面放寬眼界抓招商,著力實現主動招商、異地落戶;另一方面放大優勢抓開發。圍繞生態旅遊和高效養殖兩大重點,做強特色產業,打造鎮域經濟新亮點。

鄉鎮建設

七甲鎮錦繡川社區位於七甲鎮廟曲家村,規劃占地面積134.7畝,規劃總戶數1198戶,總建築面積14.38萬平方米。其中,錦繡川社區一期工程規劃占地面積42.71畝,規劃建設居民樓11棟,安置村民340戶,總建築面積38979.49平方米。

文化教育

七甲鎮普及了九年制義務教育,中國小入學率、升學率、畢業率均居全市前列。2000年以來,在全鎮大力實施科教興鎮戰略,大力普及現代農業科學技術,推進"三高一優"農業開發,科技進步對農業經濟成長貢獻率達60%。

特產

七甲鎮物產豐饒。境內盛產的長把梨擁有300多年歷史。該樹種主幹高大,枝葉茂盛,適宜山區栽植。秋天大梨下樹時,果皮粗糙略帶青綠色,吃起來皮厚多渣,味道有些酸苦。儲藏三個月以後,果皮由青綠變為金黃,皮變薄,果肉脆嫩多汁,甘甜中略帶爽口的酸味。由於具有質量優、產量高、耐儲藏、可遠運等優點,1985年被山東省和煙臺市評為省、市兩級優質果品,並成為山東省唯一出口創匯的梨種。1999年6月申請註冊“萊農”牌商標。1990年代境內又引進了黃金梨、日本水晶梨、綠寶石梨、奧紅蘋果、大櫻桃、富友柿子等優質水果。境內西南群山黃金資源豐富,龍口金礦即坐落在黑山河畔。史家莊、西林家、北謝家等村還盛產優質花崗岩。

下轄村

下轄村.
七甲村姜家店村院下村北謝家村
南謝家村西王家溝村王屋村陳家村
郭家溝村東林家村史家莊村西林家村
李家溝村朱家村山前鄒家村鷹口王家村
山前郭家村山前楊家村敖子埠村大磨曲家村
圈朱家村馮家村黑山村顏家溝村
廟曲家村廟趙家村下田家村上田家村
姜家溝村雀山姜家村蘇家村小院夼村
前遲家村後遲家村大草屋村店埠曲家村
常倫莊村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12699
6399
6300
家庭戶戶數4256
家庭戶總人口(總)12690
家庭戶男6391
家庭戶女6299
0-14歲(總)2549
0-14歲男1310
0-14歲女1239
15-64歲(總)8909
15-64歲男4509
15-64歲女4400
65歲及以上(總)1241
65歲及以上男580
65歲及以上女661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12278

鎮屬學校

龍口市七甲鎮七甲完全國小
龍口市七甲鎮北謝家完全國小
龍口市七甲鎮後遲家完全國小
龍口市七甲鎮圈朱家完全國小
龍口市七甲鎮王屋完全國小
龍口市七甲鎮田家中學
龍口市七甲鎮田家完全國小
龍口市七甲鎮西林家完全國小
龍口市七甲鎮七甲中學

地方特色

七甲鎮域內蘊藏著豐富的山水旅遊資源,既有蓄水1.4億立方米的王屋水庫,又涵主峰海拔619米的之萊山,山水交融、風光優美,素有“天然氧吧”之美譽。工業特色產業:水果生產及深加工、黃金探采冶煉、高效生態農業構築起七甲鎮三大產業框架。這裡是著名的水果之鄉,共有各類水果3.5萬畝,是山東梨、巴梨的主要生產和出口基地,其中特色品種長把梨在國家工商局已註冊了“萊龍”牌商標。近年來,立足不斷拓寬農民致富增收渠道,七甲鎮充分利用豐富的畜牧養殖業資源,大力發展牛,雞、羊、生豬及淡水魚等五大支柱養殖項目,積極推行標準化飼養,不斷提高全鎮畜牧業標準化建設質量和效益。目前,七甲“綠色山雞”及“淡水魚”都已成為七甲鎮特色品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