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浦塘

七浦塘

七浦塘,是陽澄水網一條重要通江河道,位於蘇州市東北部,西起陽澄湖,向東流經常熟、崑山、太倉三市,於太倉七丫口入長江。

基本信息

簡介

1999年重建的七浦閘1999年重建的七浦閘

七浦塘又名七浦、七鴉浦、七丫河、戚浦塘,是陽澄地區五大主要通江河道之一,與其它通江河道一起負有2537平方千米的陽澄地區引排任務,同時,還是七級航道。七浦塘是古為太湖下游東北部“三十六浦”之一,據同治《蘇州府志》記,宋景祐二年(1035年)蘇州知府范仲淹督浚七丫河,並建牐御潮,為陽澄地區東吐主流,集水範圍廣,古有“七浦暢,則陽澄水位降”之說。自宋至清末代九百餘年中,曾大浚46次,建國後,於1956、1971、1973年三次拓浚,改造石牌、任陽鎮市河、裁彎取直,修建護岸,改造橋樑等,擴大了七浦塘引排能力。七浦塘江邊古牐屢建屢圯,清康熙47年(1708年)重建三孔閘,後於同治期間淤廢兩孔,直至建國後,於1953年在七丫口上游浮橋鎮修建了三孔鋼筋混凝土閘,總淨寬15米,並另開引河與七浦塘相接。從此,提高了陽澄地區的抗洪、擋潮和引排能力。1999年又重建七浦閘,三孔總淨寬18米。目前,七浦塘自陽澄湖至長江,全長48千米,河道底寬20~30米,河底高程0.5~-2.0米。河道常水位3.0~3.3米,歷史最高水位4.16米(1972年),節制閘最大引排流量分別為282和153立方米/秒,最大年引排水量分別為3.4億立方米(1967年)和5.71億(1977年)。沿途鄉鎮工業發達,經濟繁榮,崑山、常熟、太倉市在全國百強縣中均名列前茅。

地勢

七浦塘七浦塘

七浦塘兩岸為平原圩區,地勢低洼,自東向西傾斜,地面高程3.0~5.0米,沿線有許多大小河港,並通過這些河港,北與浪港、盪茜河、白茆塘、常滸河相通,南與楊林塘、瀏河等主要通江河道溝通。

太湖流域

太湖流域面積36900平方公里,行政區劃包括江蘇省蘇南地區,浙江省的嘉興、湖州二市及杭州市的一部分,上海市的大部分。提示:參考資料少的詞條可用一兩句話進行描述,可不添加摘要。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