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財經大學學報》

《雲南財經大學學報》

《雲南財經大學學報》是雲南省重點高校雲南財經大學主辦的大型財經類學術理論期刊, 主要刊載具有較高理論水平和學術水平的經濟學科和管理類學術論文、述評和綜述。學報設立了巨觀經濟、企業管理、金融投資、金融保險、 信息管理、財稅與會計、統計與審計、區域經濟、旅遊經濟、研究生園地、探索與思考、高教研究等欄目;經濟研究、地方經濟研究、高教研 究是學報的特色欄目,學報的這些欄目都試圖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進行學術研究和探索,交流學術信息和學術思想,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

基本信息

《雲南財經大學學報》

《雲南財經大學學報》《雲南財經大學學報》

全稱:雲南財經大學學報
簡稱:財大學報
英文名:Journalofeconomics&Management
所在地:昆明市
聯繫方式:650221昆明市龍泉路237號雲南財貿經濟研究院

內容簡介

雲南財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雲南財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副刊名《經濟與管理研究》、《學術前沿》)(雙月刊),國內統一刊號為CN53-1188/C,國際刊號為ISSN1672-4755,主辦單位為雲南財經大學,編輯單位為雲南財貿經濟研究院(雲南財經大學經濟研究院)、雲南省WTO研究院、雲南省跨國公司研究中心雲南省APEC研究中心雲南省CAFTA研究中心,被多家國際機構認定的核心期刊,系雲南財經大學B類核心期刊,國內外公開發行,每期向國外發行2,300餘冊,向國內發行近9,000冊,在國內外都有很好的影響。許多重點大學將其作為評定職稱和崗位的權威期刊,兩次被評為全國管理與經濟優秀期刊;在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全文轉載量排名中,2001年名列高校學報排名第13位、2002年第14位、2003年第10位。
《雲南財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編審實力強,學術總顧問是廈門大學原黨委書記、著名經濟學家、博士生導師吳宣恭教授,全國108位著名專家擔任專家委員會委員。主編王學鴻教授是南開大學經濟學博士、廈門大學博士後、雲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雲南省十大傑出青年、雲南青年五四獎章得主、雲南科技之星、兼職博士論文導師、澳門科技大學等校MBA導師和MPA導師。第二主編楊定華教授是復旦大學經濟學博士、雲南省高校教學科研帶頭人、澳門科技大學等校MBA導師和MPA導師。他倆都是世界經濟、國際貿易學、國際金融學省級學科和碩士點首席或主要學術帶頭人和導師。副主編楊正瑀教授、傅銀鷹教授是從事學術編輯工作20餘年的資深編審,副主編林浩教授研究經濟倫理獨具特色,系倫理學碩士導師,易守寬教授在勞動保障方面的研究很有影響,陳舜教授系南開大學經濟學博士、復旦大學和南開大學博士後,蘭天教授系南開大學經濟學博士、雲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編輯單位招收世界經濟、國際貿易學、金融學、國際金融學、社會保障學、跨國公司學、投資經濟學、服務貿易學、國際關係學、技術經濟與管理等10個專業碩士研究生。
《雲南財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以經濟學、管理學為主,兼顧其他人文社會科學,所設欄目內容廣泛,涵蓋所有人文社會科學學科、邊緣學科、橫斷學科、綜合學科和交叉學科。敝刊將努力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學術方針,堅持社會主義的辦刊方向和理論聯繫實際的辦刊宗旨,堅決貫徹和實際“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切實落實理論刊物“三貼近”,直接面向科研、面向國內外校內外的專家學者和社會各界哲人賢達。

相關文章

完善租賃經營制的幾點思考---李建發王華良范小霞
昆明市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的調查和研究---李河流
論經濟學的相鄰學科為“經濟人公理”提供的科學證據---趙德志
現行產業結構分析方法局限性淺析---羅建章
關於流動資產無形損耗問題的探討---邵漢瑾
企業經營機制論要---丁任重
股份風險承包制:承包制與股份制銜接的過渡模式---胡進祥
試論工資—物價輪番上漲的控制---王曉昆
工資與物價掛鈎之異議---唐青森
我國投資結構對物價上漲的影響---李新明
商品經濟基礎上的農產品產銷一體化---周明星
緩解信貸資金供求矛盾的對策---李祖耀
試論我國當前的貨幣政策---陳愛華
金融目標模式及組織創新---黃志凌
完善巨觀金融調控的十大對策---周建松
淺談稅收負擔的“透明度”---邊曦
關於財政信用的幾個理論認識問題---王仁學
試論民族自治地方財政體制改革---鄒傳教

相關內容

名稱:雲南財經大學
英文名:Yunnan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
成立時間:1951年
[編輯本段]學校簡介
雲南財經大學創建於1951年。建校以來,學校為地方經濟建設培養了7萬餘名專業人才。自2003年起,本科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3%以上,高居雲南省高校前列。
[編輯本段]學科專業
歷經半個多世紀的建設,學校已從單科性的財經院校發展成為以經濟學、管理學為主,哲學、法學、文學、理學、工學等學科協同發展的多科性省屬重點大學,形成了以本科培養為主,兼有碩士研究生、留學生培養和繼續教育的多層次人才培養體系。學校實行二級管理,設有19個學院和3個教學部:財政與經濟學院、金融學院、工商管理學院、會計學院、旅遊學院、信息學院、統計與數學學院、城市管理與資源環境學院、外語學院、法學院、傳媒學院、商學院、公共管理學院、現代設計藝術學院、國際工商學院、東協學院、MBA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高等職業技術學院、馬列部、體育部、大學外語教學部。學校占地1021畝,固定資產總值7.8億元;藏書140萬冊,電子圖書52萬種,中外文期刊2186種;校園網現已覆蓋全校所有工作、學習及生活場所。
 學校高度重視本科教學工作,以提高教學質量為根本,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主動適應經濟社會需求,不斷調整專業結構,努力深化教學改革,積極探索培養模式,始終保持經濟學、管理學等優勢專業在全省的領先地位。學校設定30個本科專業,涵蓋經、管、法、文、理、工六個學科門類,面向全國26個省、市、自治區招生,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0000餘人。
學校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依託碩士點加強學科建設和本科專業建設,已建成理論經濟學、套用經濟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4個一級學科碩士點及40個二級學科碩士點,涵蓋哲、法、經、管、工5個學科門類;有企業管理學、財政學、會計學、金融學、世界經濟、區域經濟學、統計學和國際貿易學8個省級重點學科,有會計學、金融學、市場行銷和工商管理4個省級重點建設專業,有會計學省級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項目,有9個省級精品課程,1個省級重點教學實驗室。
[編輯本段]師資力量
經過多年建設,特別是“十五”期間,我校加快師資隊伍建設步伐,加大高層次人才培養、引進力度。按照學校黨委確定“提高、引進、留住、用好”的師資隊伍建設指導思想,本著“事業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原則,貫徹落實各項政策和具體措施,構建了新的有利於高層次人才脫穎而出的用人機制,初步建設了一支學科結構、學緣結構、年齡結構合理,職稱結構、學歷結構科學,專兼職有序組合,充滿創造力和敬業精神的高素質師資隊伍。
我校現有專任教師823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教師的比例占56.74%,其中博士140餘人;專業技術人員中有正副高職400餘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專家1人,教育部全國高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省級有突出貢獻專業技術人才及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1人,省級學術技術帶頭人14人,省高校教學科研帶頭人10人。
[編輯本段]研究成果
2000年以來,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省級教學成果獎7項,教育部優秀教材一等獎1項;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30項,省部級課題249項;出版專著、教材301部,發表科研論文5745篇,其中被SCI、EI、ISTP收錄18篇;科研成果獲國家級獎勵2項,省部級獎77項;主辦有《雲南財經大學學報》和《雲南財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兩種公開刊物。
[編輯本段]對外交流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先後與美國、英國、日本、澳大利亞、印度、泰國、越南等10多個國家、地區的16所高校和機構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交流關係。與美國庫克大學、澳大利亞查理·斯竇大學合作舉辦的國際會計、國際商務學士學位教育項目已有兩屆畢業生;與英國格林威治大學合作舉辦的項目管理碩士學位教育項目已連續三年招生。2005年,學校被全國高等教育聯合會評為“全國一流中外合作辦學單位”。同時,與國內高校、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省內各級地方政府等100多個單位建立了廣泛的合作關係,建立了一批實質性的校際、校企合作項目及實踐基地,促進了教學、科研工作。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1950年3月,共產黨接管國民黨財政廳後,為適應當時急需大批財政會計管理人才的需要,建立了財政幹部訓練班,共培訓了近400名幹部。
1951年初,財政幹部訓練班改為雲南省財政幹部學校,並正式啟用印章。同年6月,財政廳決定財政幹部學校校長由主持財政廳日常工作的副廳長翟昌宗同志兼任。之後,相繼成立了雲南省商業幹部學校、糧食幹部學校、供銷幹部學校、銀行幹部學校,加上財政幹部學校共有五所幹校(“小幹校”)。
1958年底,中共雲南省委同意財貿系統的五所幹部學校合併,成立雲南省財貿幹部學校(“大幹校”)。 1964年3月,中共雲南省委作出“關於撤銷雲南省財貿幹部學校、恢復建立商業、合作、財政、銀行四個專業幹校”的決定,並確定四所幹校分別由省商業廳、供銷社、財政廳和人民銀行雲南省分行主管。
“文化大革命”中,幾所幹校遭到嚴重破壞,校舍被占用,教師全部下放“五七”幹校勞動。後經有關業務部門積極努力,1973年6月重新恢復糧食幹校、商業幹校和財政金融幹校。
1978年6月19日,中共雲南省委決定將上述三所幹校再度合併,成立雲南省財貿幹部學校,為局一級單位,由省委財貿政治部領導。
1979年3月30日,雲南省革命委員會批准財貿幹部學校開辦財貿大專班,招收大專生(79級學制為兩年,80、81級學制為三年)。實際上是為創辦本科學院作準備。
1981年8月26日,國務院教育部下發《關於增設雲南財貿學院的通知》,批准成立雲南財貿學院,為本科高等學院,由雲南省領導。同年11月7日,省政府會議決定,財貿學院的日常工作由省教委和省委財貿辦公室(“財辦”)管理,以“財辦”管理為主。
雲南經濟管理幹部學院的前身是成立於1979年11月的雲南省工業幹部學校。1983年8月,雲南省政府決定將其校名改為“雲南經濟管理幹部學院”。
1998年2月,雲南省政府決定並報經教育部批准,雲南經濟管理幹部學院與雲南財貿學院合併辦學,成立新的雲南財貿學院。1999年2月,新的雲南財貿學院成立。
2006年2月,教育部正式批准雲南財貿學院更名為雲南財經大學。
社會工作
學校大力加強素質教育。1987年以來,學校14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團中央、全國學聯評為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先進單位。2006年,學校獲教育部全國高校校園文化活動優秀獎,“藍色力量協會”被團中央、教育部、全國學聯評為“全國高校優秀學生社團”。2004年,學校女子籃球隊闖進全國大學生運動會籃球比賽決賽,獲第14名;女子網球隊分獲全國大學生網球錦標賽第九屆雙打冠軍,第十屆團體季軍,第十一屆團體冠軍、雙打冠軍和單打亞軍。
學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加強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學校黨委被雲南省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自2002年以來,學校先後被評為“全國校園及周邊環境治理先進單位”、全國教科文衛體系統“師德先進集體”、“雲南省民主管理校務公開工作先進單位”、“雲南省黨的思想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先進單位”、“雲南省教育系統紀檢監察審計工作先進集體”、“雲南省教育科研先進集體”、“雲南省職工職業道德先進單位”、“雲南省‘三八’紅旗集體”、“雲南省模範職工之家”、“雲南省語言文字工作達標學校”、“雲南省2005年畢業生就業工作一等獎”、“學生軍訓工作先進單位”、“全國綠化先進集體”、“全國高等院校後勤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學校的建設和發展始終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及關懷。周濟、陳小婭等教育部領導及徐榮凱、丹增、王學仁、程映萱、吳曉青、高峰等雲南省委、省政府領導多次到學校視察和指導工作。
2003年9月,學校被省委、省政府確定為雲南省高等教育改革首家試點單位,提出了有利於調動教職員工積極性、有利於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辦學效益、有利於加快學校發展和提升競爭力的改革原則,從投融資體制改革、內部體制改革和落實辦學自主權三方面入手,在探索現代大學制度、多渠道籌集辦學經費和多形式拓展辦學空間、改革內部運行機制、隊伍建設及擴大辦學自主權五方面實現了初步突破,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評價和社會的廣泛讚譽。《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中國教育報》、《雲南日報》等媒體也給予了廣泛報導和積極評價。
學校正以辦人民滿意的高等教育為宗旨,以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為契機,為把學校建設成為特色鮮明的現代優秀財經大學而努力奮鬥。
校訓
好學篤行,厚德致遠

經濟財政類期刊大全(八)

從經濟學的意義來理解,財政是一個經濟範疇,財政作為一個經濟範疇,是一種以國家為主體的經濟行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國民收入用於滿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動。
《現代物業》
《新財經》
《沿海企業與科技》
《銀行家》
《現代行銷》
《新經濟導刊》
《新行銷》
《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
《鄉鎮論壇》
《新財富》
《郵政研究》
《招商周刊》
《浙商》
《職業》
《致富時代》
《現代商業銀行》
《遠東經濟畫報》
《雲南財經大學學報》
《運籌與管理》
《戰略與管理》
《消費》
《浙江工商大學學報》
《浙江金融》
《新疆財經》
《新金融》
《新經濟》
《中國城市金融》
《中國城市經濟》
《中國儲運》
《預算管理與會計》
《現代審計與經濟》
《現代商業》
《新前程》
《新會計》
《信報財經月刊》
《浙江財稅與會計》
《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信息系統工程》
《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現代鄉鎮》
《浙江經濟》
《新疆財經大學學報》
《證券市場周刊》
《政策與管理》
《知識經濟》
《揚州大學稅務學院學報》
《職業圈》
《職業時空》
《冶金財會》
《中國保險》
《中國財經審計法規公報》
《冶金企業文化》
《新疆金融》
《消費導刊》
《銷售與市場》
《雲南稅務》
《現代郵政》
《展覽與專業市場信息》
《展望與決策》
《現代商業銀行導刊》
《新智慧》
《消費者》
《新疆價格信息》
《信息與經營》
《鄉鎮企業》
《沿海經濟》
《沿海經貿》
《新疆稅務》
《徵信》
《鄉鎮企業導報》
《證券投資》
《證券投資周刊》
《鄭州大學升達經貿管理學報》
《新晉商》
《鄉鎮企業之家》
《新產品世界》
《銀行與經濟》
《新理財-公司理財》
《預算工作通訊》
《中等城市經濟》
《新理財-政府理財》
《中國保險年鑑》
《新農民》
《中國財經信息資料》
《中國財政》
《中國財政年鑑》
《中國產業與創業投資》
《粵港澳價格》
《新企業》
《中國城市年鑑》
《中國城鄉橋》
《雲南財政與會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