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蘆葦》

《野蘆葦》

野蘆葦,安德烈•泰希內導演的同性戀主題電影。1962年,一向平靜的西南小城也受到了獨立風暴的影響。故事發生在一所寄宿中學的三個男生弗朗索瓦、賽傑、恩利和一個女生瑪依之間。瑪依的母親艾弗蕾絲女士在學校教法文,同時也是一名反戰的共產黨員,但她沒有幫助賽傑的哥哥皮埃爾,後者戰死在阿爾及利亞。弗朗索瓦和瑪依是一對戀人,但他們從未有過性接觸。賽傑很喜歡瑪依,瑪依對他卻沒什麼感覺。弗朗索瓦在和賽傑建立起良好友誼的過程中對賽傑產生了好感,進而發生了關係。

基本信息

概述

野蘆葦 野蘆葦
20世紀60年代初期 法國西南部一座小城市裡幾個中學生的故事,當正時值阿爾及利亞獨立運動爆發,大量法國歸僑的湧入使這座偏僻小城也能感受到地中海彼岸的動盪風雲。
樹對 蘆葦說,自然待你太薄,你不能承擔小鳥的體重,微風的輕拂也使你低頭;而我,屹立在高加索之巔,藐視日曬和狂風;你的鏇風於我有若微風。如果讓我為你遮擋,我可使你免遭災害,但你仍生在風暴國的邊緣,自然對你實在不公。
蘆葦回答:你的憐憫友善,但實在不必。我畏懼風暴,彎腰即可躲避;你天生強硬,無須躬曲背脊,但且讓我們靜候留意。
話音剛落,從北方的地平線襲來狂風暴雨,雷電交集,橡樹挺直身軀,蘆葦應風傾倒,風更加強大,參天的橡樹被連根拔起,立地的橡樹被沖入冥界。
——拉封丹寓言《橡樹和蘆葦》

更多中文片名

Roseauxsauvages,Les
TheWildReeds
Chêneetleroseau,Le.....(France)
WildReeds

製作發行

《野蘆葦》 《野蘆葦》
製作公司:
IMAProductions[法國]
LesFilmsAlainSarde[法國]
Strand
發行公司:
KinokuniyaCo.Ltd.[日本](2002)(Japan)(DVD)
StrandReleasing[美國](1995) (USA)(subtitled)
VértigoFilmsS.L.[西班牙](Spain)
VídeoArte[巴西] (Brazil)(video)
製作人 Produced by:
Georges Benayoun  ....producer
Chantal Poupaud  ....associate producer
Paul Rozenberg  ....associate producer
阿蘭·薩德 Alain Sarde  ....producer

發行日期

香港 Hong Kong 2001年12月15日......(French Cinepanorama Film Festival) 
香港 Hong Kong 1996年3月7日 
法國 France 1994年6月1日 
加拿大 Canada 1994年11月18日......(Montréal) 
德國 Germany 1995年2月16日 
英國 UK 1995年3月3日 
西班牙Spain  1995年4月21日 
美國 USA 1995年5月10日 
荷蘭 Netherlands 1995年8月10日 
波蘭 Poland 1995年9月15日 
丹麥 Denmark 1996年2月9日

劇情簡介

《野蘆葦》 《野蘆葦》
1962年,一向平靜的西南小城也受到了獨立風暴的影響。 故事發生在一所寄宿中學的三個男生弗朗索瓦、 賽傑、恩利和一個女生瑪依之間。瑪依的母親艾弗蕾絲女士在學校教法文,同時也是一名反戰的共產黨員,但她沒有幫助賽傑的哥哥皮埃爾,後者戰死在阿爾及利亞。弗朗索瓦和瑪依是一對戀人,但他們從未有過性接觸。賽傑很喜歡瑪依,瑪依對他卻沒什麼感覺。弗朗索瓦在和賽傑建立起良好友誼的過程中對賽傑產生了好感,進而發生了關係。弗朗索瓦痛苦地認識到自己的性取向,然而賽傑不想保持這樣的關係。另一位主人公恩利是被迫離開阿爾及利亞的僑生,他支持那些右翼的法西斯組織,堅定地站在反對獨立的一方,因此在思想上與大多數人格格不入。革命的結果沒有因恩利的情感而改變,當阿爾及利亞革命成功的訊息傳來後,恩利憤恨不已,到鎮上準備燒毀共產黨的機構,卻意外地遇見了瑪依,對她產生了感情。畢業會考的成績就要公布了,四個年輕人相約去河邊游泳,他們有點緊張,但是什麼也不怕,生活中有比考試和戰爭更傷腦筋的事,在那個陽光爛漫的日子裡,他們好像一下子長大了。
1962年在法國西南部的一個小村莊,麥特和弗朗索瓦滿8歲了。他們是朋友不是戀人。在弗朗索瓦的班上有兩個男孩,一個叫塞爾什,他的哥哥剛剛結了婚,以此來逃避阿爾及利亞的戰爭;另一個男孩叫亨利,他是出生在阿爾及利亞的法國人。弗朗索瓦和塞爾什將會發展一段同性的關係,但是塞爾什卻想迎娶他哥哥的妻子……
故事發生在1962年遠離 巴黎的一個法國村鎮的寄宿學校,阿爾及利亞獨立戰爭的風暴波及整個法國,連貌似平靜的西南小城也不例外。戰爭的波瀾也激盪在故事裡的四個學生的心中。21歲的亨利是個從阿爾及利亞撤僑回國的法國人後裔。從他全身心記掛著這場戰爭的訊息和他那張緊繃著的臉、燃燒著憤怒和桀驁不遜的眼神中,我們看到了1968年“五月風暴”中在巴黎的街頭巷尾建起柵欄堡壘與警察對陣的要“砸爛一個舊世界”熱血青年的群像的一個縮影;另一個俊美的少年塞爾日來自 義大利,他的哥哥皮埃爾面臨著服兵役上前線的困境;而女生瑪依的母親阿弗蕾絲女士則在學校教法文,同時也是一名反戰的共產黨員,她同時也是皮埃爾的老師,並一直在默默地暗戀著這個英俊早熟的男生,她幫助過一些逃兵,但沒有答應皮埃爾逃脫兵役的請求。後來,皮埃爾戰死在阿爾及利亞。

幕後製作

少年15-20歲時的青春活力和苦惱,往往是法國電影駕輕就熟的題材,但難得拍出有新意和尖銳觀點。本片在法國奪得凱撒最佳影片等多項大獎,顯示法國人對這部片子的肯定。這種年輕人無拘無束的埸面以及開放性的結局,把“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態發揮得淋漓盡致。導演泰西內準確地掌據了年輕人性迷惑的心理和飄浮不定的男女感情,把複雜的情事化為覓求知音的衝動,同學之間的情感表現得清純而非俗艷,暖昧但充滿真摯。敏感的戰爭議題雖未強調,但卻恰當地烘託了劇情發展。

精彩對白

SergeBartolo:Thedeathofabrotheristough.IthoughtI'ddie.Butthereissomethingeventougher,tougherthanwar.It'sthatlifegoeson.
SergeBartolo:兄弟的死亡是很不幸的。我以為我也死了。但是還有更加不幸的事情,比戰爭還要糟糕。那就是生活還要繼續。

穿幫鏡頭

時代錯誤:時間設定在1962年,有些海報是關於TheBeachBoys“BarbaraAnn”的,發行於1965年。

主要演員

Stéphane Rideau斯戴芬·里多 Stéphane Rideau  ....Serge Bartolo
Élodie Bouchez艾洛迪·布歇 Élodie Bouchez  ....Maïté Alvarez
Gaël Morel蓋爾·莫雷爾 Gaël Morel  ....François Forestier
Frédéric Gorny  ....Henri Mariani
Michèle Moretti  ....Madame Alvarez
Jacques Nolot雅各·諾勒 Jacques Nolot  ....Monsieur Morelli
Eric Kreikenmayer  ....Pierre Bartolo, the Groom
Nathalie Vignes  ....Irène, the Bride
Michel Ruhl  ....Monsieur Cassagne
Fatia Maite  ....Aicha Morelli
Claudine Taulère  ....Nurse
Elodie Soulinhac  ....Colette, Girl at Party
Dominique Bovard  ....Guard
Monsieur Simonet  ....Guard
Chief Officer Carre  ....Officer
Paul Simonet  ....Monsieur Bartolo
Charles  picot  ....Headmaster
Christophe Maitre  ....Gym Instructor
Bordes Fernand Raouly  ....Madame Bartolo
Michel Voisin  ....Justice of the Peace
Denis Bergonhe  ....Gas Station Attendant

導演簡介

安德列·泰西內 安德列·泰西內
安德列·泰西內  André Téchiné
男, 生於1943年 3月13日,法國
星座: 雙魚座
法國導演,60年代在 《電影手冊》雜誌任編輯,撰寫影評,1969年開始導演生涯。《法蘭西回憶》使他聲譽鵲起。此後,他的影片大受讚揚,《約會》獲坎城電影節最佳導演獎,被譽為同一代導演中最富才華者之一。同時,他又被稱為傑出的浪漫派導演。他的影片注重色彩的運用,造型感很強。
作品年表
列車上的女孩/Fille du RER, La(2009)
目擊者/Témoins, Les(2007)
時光流轉/Temps qui changent, Les(2004)
灰眼珠的男孩/Les Egares(2003)
遙遠/Loin(2001)
情迷摩洛哥/Café de la plage(2001)

主演簡介

斯戴芬·里多 斯戴芬·里多
斯戴芬·里多  Stéphane Rideau 男, 生於 1976年7月25日  ,法國
星座: 獅子座
作品年表
海堤/Barrage contre le Pacifique, Un(2008)
新浪潮/New Wave(2008)
男人幫/Clan, Le(2004)
Cadeau d'Elena, Le(2004)
朱麗葉的肚子/Ventre de Juliette, Le(2003)
艾洛迪·布歇 艾洛迪·布歇
La merveilleuse odyssée de l'idiot  toboggan(2002)
艾洛迪·布歇  Élodie Bouchez
女, 生於1973年 4月5日,法國
星座: 牡羊座
作品年表
資本主義者依然活著/The Imperialists Are Still Alive!(2010)
孤獨二兄弟/ seuls two(2008)
We're Here to Help(2008)
英雄/Héros(2007)
Ma place au soleil(2007)
在他之後/Après lui(2007)

同性戀主題電影

 在歐洲許多國家同性戀是被接納的一種少數文化,極少數國家同性戀婚姻已經合法化。希望這些電影能讓大家對同性戀以及同性戀文化多一些了解。
《17歲的天空》
《A片猛男日記》
《哎呀呀,去哺乳》
《艾米和加古婭》
《猜》
《愛德華大夫》
《愛德華二世》
《愛的初體驗》
《愛的滴答滴》
《愛勾你》
《愛你九周半》
《愛奴》
《愛情零距離》
《馬纓丹》
《愛情洗剪吹》
《愛在娛樂圈的日子》
《愛之吻》
《愛最美》
《安非他命》
《暗夜搖籃曲》
《霸王別姬》
《保加利亞情人》
《悲情城市》
《被單遊戲》
《玻璃情人》
《我自己的愛達荷》
《布拉格之戀》
《猜》
《長島愛與死》
《長島公路少年》
《赤裸羔羊》
《東方不敗之風雲再起》
《男人的心中只有男人》
《東宮西宮》
《斷臂山》
《惡女幫》
《芳齡十三》
《飛躍情海》
《費城故事》
《弗里達》
《父子迷情》
《高潮藝術》
《隔窗未了緣》
《狗男女》
《孤戀花》
《海南雞飯》
《海上花》
《好郁》
《河流》
《黑色姐妹幫》
《蝴蝶》
《蝴蝶君》
《虎度門》
《花吃了那女孩》
《花之島》
《慌心假期》
《黃金萬兩》
《基佬四十》
《激情風暴》
《吉屋出租》
《遊園驚夢》[香港電影]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情》
《藍宇》
《戀愛回遊魚》
《戀愛起義》
《向左愛》
《戀一陣的愛》
《兩性三人痕》
《烈焰焚幣》
《流沙歲月》
《流砂幻愛》
《榴槤飄飄》
《璐璐的誘惑》
《玫瑰少年》
《美好事物》
《美麗拳王》
《美麗在唱歌》
《美少年之戀》
《假面》
《面子》
《末路狂花》
《墨利斯的情人》
《暗夜搖籃曲》
《穆荷蘭大道》
《男孩不哭》
《今年夏天》
《南茜的情史》
《霓裳情挑》
《你那邊幾點》
《溺水的魚》
《魔鬼雙姝》
《女歡》
《女魔頭》
《去聽美人魚唱歌》
《去王府》
《全蝕狂愛》
《三橘之戀》
《三人探戈》
《三心兩性》
《殺人計畫》
《殺手的童貞》
《沙漠妖姬》
《善惡園的午夜》
《蛇蠍美人》
《神父同志》
《生無怨死無悔》
《十七歲的腳踏車》
《此時此刻》
《束縛》
《順流逆流》
《死亡詩篇》
《四角關係》
《台北晚九朝五》
《桃色》
《桃色接觸》
《天雷勾動地火》
《天鏇地幻》
《甜過朱古力》
《甜絲絲》
《同窗的愛》
《同性之光》
《同志夾心人》
《西班牙處男》
《赤裸特工》 
《青少年哪吒》
《情迷六月花》
《情人別為我哭泣》
《金枝玉葉》
《驚悚快感》
《絕色神偷》
《軍官與男孩》
《看海》
《哭泣遊戲》
《野獸之夜》
《藍色大海》
《藍色大門》
《丑角登場》
《出賣高潮》
《出賣雄風》
《春風物語》
《春光乍泄》
《此時此刻》
《刺青》
《偷窺無罪》
《突然之間降臨的愛情》
《王爾德》
《唯美》
《我愛貝克漢姆》
《我的軍中情人》
《關於我的母親》
《亞當的肋骨還是亞當》
《我為兄狂》
《我最好朋友的婚禮》
《當男人看上男人》
《無盡的沉淪》
《五月魔女》
《夕陽天使》
《移魂女郎》
《青樓姊妹花》
《假鳳虛凰》
《意亂情迷》
《飲食女女》
《喜宴》
《戲夢巴黎》
《夏日之戀》
《心動》
《心太羈》
《星閃閃》
《幸福結局》
《性愛K他命》
《兩性謊言》
《性感尤物》
《G檔案》
《艷倒群雌》
《妖街皇后》
《妖夜迴廊》
《野蘆葦》
《夜奔》
《夜舞男》
《衣櫃裡的男人》
《義大利曼波》
《游泳池》
《有時跳舞》
《神秘肌膚》
《御法度》
《愈愛愈美麗》
《愈快樂愈墮落》
《暈基浪》
《這個男人有點俏》
《這個夏天有異性》
《枕邊禁書》
《植物學家的女兒》
《指匠情挑》
《志同盜合》
《紫色》
《自梳》
《罪孽天使》
《顛覆性學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