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細胞生物學與遺傳學》

《醫學細胞生物學與遺傳學》為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臨床醫學類、藥學類、護理類及醫學技術類專業教材,亦可作為衛生學校和職業技術學校相關專業的教材或教學參考書。

基本信息

簡介

《醫學細胞生物學與遺傳學》分為三篇:第一篇醫學細胞生物學,在介紹傳統細胞學的主要知識點的基礎上,考慮了細胞學與醫學的相互關係,增加了在醫學理論和實踐中具有重要意義的幹細胞及細胞工程等最新內容;第二篇醫學遺傳學,介紹了醫學遺傳學的相關內容,既闡述了遺傳學的基本理論,又重點對各類遺傳病的病因及發病機理進行了分析,同時介紹了遺傳病的診斷、治療和預防,為學生從事臨床醫療工作打下了基礎;第三篇為實驗指導,配合教材內容精選了十個實驗,供教學時使用。讓使用教材的學校省去了再去編寫實驗指導的麻煩。  

本書依據高等醫藥院校醫學生培養目標所需要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的要求,根據本課程的教學性質和教學實踐,並在原有的實驗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加強和充實了綜合實驗和創新實驗,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以後從事生物學相關的科研和教學工作奠定堅實的研究基礎。
 

特點

《醫學細胞生物學與遺傳學》在編寫內容上力求從培養套用型人才的實際需要出發,與國家執業資格認證接軌,相應地降低了理論的難度,重點介紹了與臨床實際和其他學科密切相關的內容。

《醫學細胞生物學與遺傳學》獲獎項目: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分類為:高職高專教材。適用分級:高職高專。

資料

ISBN:9787030289353
出版社:科學
2011-01-01第1版
2011-01-01第1次印刷
開本:16開
頁數:162頁
類別:醫藥.衛生->醫藥.衛生->基礎醫學

目錄

第一篇基本實驗操作及常用儀器使用
第一章基本實驗操作
第一節離心技術
第二節電泳技術
第三節分光光度技術
第四節PCR技術
第二章常用儀器使用
第一節常用玻璃器皿的使用方法
第二節常用玻璃器皿的清潔方法
第三節移液器的正確使用方法
第四節常用天平的種類與使用方法
第二篇經典驗證性實驗
第三章醫學細胞生物學實驗
實驗一光學顯微鏡的構造和使用方法
實驗二細胞的顯微測量技術
實驗三細胞器的光鏡觀察
實驗四細胞骨架的觀察
實驗五細胞內化學成分的顯示
實驗六細胞的超微結構
實驗七細胞組分的分級分離
實驗八細胞生理活動的觀察
實驗九細胞融合
實驗十細胞的計數、測量與死活鑑定
實驗十一細胞有絲分裂的製片及觀察
實驗十二細胞減數分裂的製片及觀察
實驗十三細胞的原代培養
實驗十四細胞的傳代培養
實驗十五培養細胞的凍存、復甦與運輸
第四章醫學遺傳學實驗
第一節細胞遺傳學實驗技術
實驗一小鼠骨髓細胞染色體標本製備與分析
實驗二人類外周血淋巴細胞培養及染色體標本製備與分析
實驗三人類體細胞染色體的核型分析
實驗四正常人體細胞G顯帶染色體製備與觀察
實驗五正常人類體細胞G顯帶染色體的核型分析
實驗六實體瘤染色體標本的製備與觀察
實驗七人類外周血淋巴細胞姐妹染色單體互換標本的製備與分析
實驗八銀染核仁形成區與近端著絲粒染色體隨體聯合
實驗九人類性染色質的製片與觀察
實驗十動物細胞微核測定技術
實驗十一皮紋分析與PTC嘗味
實驗十二遺傳諮詢
第二節分子遺傳學實驗技術
實驗十三人類基因組DNA的提取
實驗十四DNA限制性內切酶酶解及酶解片段的電泳分離
實驗十五DNA分子雜交
實驗十六螢光原位雜交技術
實驗十七Y-染色體短串聯重複序列的多態性分析
實驗十八表達蛋白的SDS-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分析
第三篇綜合實驗
第五章綜合實驗項目
實驗一套用細胞融合技術製備染色體提前凝集標本
實驗二培養細胞的分裂指數和集落形成率的測定
實驗三細胞克隆形成實驗
實驗四腫瘤細胞侵襲實驗
實驗五腫瘤細胞對HUVECs的黏附實驗
實驗六體外培養細胞的轉化
實驗七大腸埃希菌(E.coli)感受態細胞的製備和轉化
實驗八培養細胞的凋亡檢測
實驗九總RNA的提取及RT-PCR擴增目的基因
實驗十產前基因診斷的技術
實驗十一PCR技術的套用
實驗十二PCR-ELISA端粒酶檢測法
實驗十三增強型綠色螢光蛋白的轉染及鑑定
第四篇創新實驗
第六章創新實驗項目
實驗一假性肥大型肌營養不良症的診斷
實驗二細胞遺傳物質損傷檢測實驗設計
實驗三紫杉醇誘導HL-60細胞凋亡的檢測
實驗四綠色螢光蛋白標記的融合蛋白在細胞內的動態分布觀察
實驗五地中海貧血的基因診斷
實驗六天然藥物抗腫瘤作用實驗設計
實驗七MTHFR基因與糖尿病腎病相關性研究
實驗八細胞內GADPH的表達和檢測
實驗九利用Y-STR進行群體遺傳結構分析實驗設計
實驗十腫瘤基因治療實驗設計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一實驗室規則
附錄二醫學細胞生物學與遺傳學實驗報告的書寫
附錄三常用溶液的配製
醫學細胞生物學與遺傳學實驗報告

盤點醫學書籍

人類醫學發展到今天——21世紀,主要形成了東方醫學和西方醫學兩大分支,二者在形式上的融合又形成了第三種醫學——中西醫結合醫學,而從中西醫學比較研究與匯通走向了現代系統醫學領域。
《三部六病醫學講稿》
《正傳醫學的虞搏》
《中醫學專業醫學實驗教程》
《醫療大趨勢:明日醫學》
《醫學機能實驗指導》
《醫學細胞生物學與醫學遺傳學實驗及學習指南》
《口腔預防醫學及兒童口腔醫學》
《中外醫學文化交流史——中外醫學跨文化傳通》
《醫學是科學嗎?》
《從體液論到醫學科學:美國醫學的演進歷程》
《清代宮廷醫學與醫學文物》
《中國醫學百科全書·藏醫學》
《核醫學》
《中醫學方法論:兼作中西醫學比較研究》
《循證醫學:醫學發展新紀元》
《衛生部醫學CAI課件:醫學原蟲學》
《中華影像醫學:影像核醫學卷》
《和療醫學:與中醫相輔相成的西方自然醫學》
《醫學概述:走近醫學》
《CD-R醫學影像物理學》
《醫學的榮光和陰影——從郵票看醫學史》
《醫學的歷史》
《醫學影像診斷學》
《醫學細胞生物學與遺傳學》
《醫學免疫學與病原生物學》
《醫學生物學》
《中國醫學史》
《醫學統計學》
《認識方式:一種新的科學、技術和醫學史》
《醫學心理學》
《臨床醫學工程技術》
《法醫學:從纖維到指紋》
《什麼是醫學史》
《高級醫學英語——醫學英語系列叢書》
《劍橋插圖醫學史》
《性法醫學》
《法醫學之父》
《醫學史十五講》
《法醫學》
《醫學綜合》
《社會醫學》
《醫學史》
《醫學統計學實習指導》
《中醫學》
《性醫學》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