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在遠方》

《遠在遠方》透視一種地下規則,並將人性的野蠻赤祼祼地暴露。它展現一種男兒的血性,也孕育著一種難得的寬恕與包容。哪裡有人性的沉淪,哪裡就有自我的救贖。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遠在遠方》《遠在遠方》

它透視一種地下規則,並將人性的野蠻赤祼祼地暴露。它展現一種男兒的血性,也孕育著一種難得的寬恕與包容。哪裡有人性的沉淪,哪裡就有自我的救贖

單純而懵懂的開端,我一直在苦苦追問江湖在哪裡?後來才發現,原來它就在你身邊。

沉淪而肆虐的劇情,當我做英雄的時候,邊上沒有記者;當我做流氓的時候,台下儘是熟人。

救贖中尋覓著的歸宿,海灘是上帝寫了一半的劇本,句號得由那些沉船打撈者來完成。

作者簡介

張曉宣,男,生於1969年10月,吉林省吉林市人。上世紀80年代末南下廣州打工,90年代初回東北老家創業。做過十年的私營企業主,在當地小有名氣。過後破產,輾轉南方各地從事企業管理工作,在數家國企私企擔任過高級職務。

引子

現代東北某中型工業城市

晨曦熹微,街道清幽。城市的一隅從朦朧中醒來。慢慢的,一座巨大的廣場開始在蔥鬱里閃爍發光,那是華貴的石材反射出來的絢麗。廣場上聚集起三三兩兩的老年人,漸漸越聚越多,變成界線分明的幾群,老年健身操,秧歌、太極拳,儀態各異的舞動中卻可以感受到同樣的珍視與眷戀,那是對時光的珍視和對生命的眷戀。廣場前橫亘著新修的八車道高標準馬路,馬路兩邊的綠化帶還沒完工但也初具模樣。廣場兩側是一棟棟嶄新的歐式商住樓沿馬路向前排列,樣式奢華色彩艷麗,廣場背面是一座凹進去的半圓型歐式白色拱門,上面醒目的凹刻著:錦綉花園四個黑色大字。放眼望去裡面也全是同樣風格的洋樓,還有依稀可辨的各類生活設施,花園,綠地,希臘風格的石雕噴水池……所有的一切都簇新亮麗,似乎在炫耀著城市裡又一處現代化高尚新區的誕生。

不過,視線要是望向馬路的對面,就會一下子讓人感到沮喪,那裡完全是另外的景象。一眼望不到頭的平房密密麻麻形象醜陋地擠在一起,呈現出破敗的,煤煙燻出來的黑灰色。煤煙還在整個平房區的半空形成了一小層輕薄的煙雲,煙雲低低籠罩著,顯得那么的陰沉和壓抑,尤其當人站在廣場上望過去時。

廣場這邊是鼎沸的人聲、喜慶的秧歌和舒緩的音樂,對面的平房區里卻是雞鳴狗吠,偶爾還夾雜著幾聲嬰兒的哭鬧聲。對面也會有很多早起的人走出來,不過大部分都是灰頭土臉推著三輪車的小商販,他們多是租住在這裡的外地人。

再走近些就會發現,平房區裡有很多低矮的違章建築和參差不齊的院落,擠占著本就狹窄的過道,甚至有時會把一條通路完全堵死變成死胡同。過道都是最原始的土路,泥濘中印刻著躲閃而吃力的屐痕車跡;每條過道上還有一條沿屋而下的排水溝,髒水裹帶著穢物幾乎靜止的在排水溝內流淌,只在下雨時才向低洼處匯集,整個平房區有股臭哄哄的味道,偶爾還可以看見幾隻死老鼠伏屍街頭。

如此明媚的早上,就這樣被一條馬路分割成兩個世界。

再過兩年,不,嚴格的說是一年半之後,對面的一切也將不復存在。錦綉花園的二期工程會把這片平房區完全覆蓋,屆時,一座沒有平房聚居區的現代化城市將宣告誕生,足以讓人們津津樂道一陣。當然,也少不了商人們數錢的喜悅和官員政客紅口白牙的鼓譟---提高百姓生活水平,配合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政策而改善投資環境……

熟悉這所城市的人都知道,花園小區、廣場和馬路兩年前還不存在,那裡是原省重型機械廠(簡稱省機)的廠區所在地,以前的平房區主要是該廠的家屬住宅,原來也沒有這么差,甚至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廠里效益好時,還是城裡有名的富裕區。整片區域有一個沿用數百年的古老名字---東大營。據史料記載,清朝康熙皇帝揮師征討俄羅斯的主力部隊就是從這裡起兵,並最終大獲全勝簽下著名的《尼布楚條約》。聽老人們講,這裡原來都是磨磚對縫的灰牆營房,還有點將台,東較場之類的古蹟,不過現在除了幾間被改得面目全非的老房子之外,再也找不到任何當時的痕跡了。
在東大營即將湮滅在時代的洪流前,有一個發生在這裡的故事要講述給大家。

不為已逝去的人和曾經蹉跎的歲月,只為依然活著的,以及所有可期待的未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