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養育孩子最健康》

《這樣養育孩子最健康》

《這樣養育孩子最健康》介紹了孕產婦健康飲食、嬰幼兒餵養食譜、孩子常見疾病的處理、護理和預防,倡導從小建立新的養生觀。本書在台灣深受讀者歡迎,重印達17次之多。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這樣養育孩子最健康》這樣養育孩子最健康

作者: 姜淑惠 著
出 版 社: 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7-1
字數: 200000
版次: 1
頁數: 221
印刷時間: 2009-7-1
開本: 16開
印次: 1
紙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534136252
包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孕產婦/育兒 >> 兒童營養飲食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包括:
產婦月子及baby的健康飲食
•各階段孩子的餵養食譜
•孩子常見疾病及發燒如何處理
•如何讓孩子更有抵抗力
•孩子排毒時應注意的事項
•小孩身心照顧六大指標——吃喝拉撒睡玩
•新養生觀,從小建立
•小兒疾病痊癒案例,真實記錄
懷孕是胎兒尋找淨地的一個旅程,孕育新生命是一種極為喜悅、自然、期待、幸福的滋味只要依照清淨健康的飲食法,規律地生活,以及遠離環境中的毒害,產婦及孩子都能雙雙互利。如果能讓孩子多接觸真善美的書籍、圖畫及音樂,帶著他們到大自然走走、玩耍、觀察,就能讓孩子們的身心得到好的發展。生命帶給我們美麗的希望,以這樣的方式,我們辛勞的耕耘,絕不會枉費。
這幾年,姜醫師倡導飲食改革,有許多家庭紛紛回響。有些新婚或結婚數年的夫妻,經過體質改善之後所孕育的小寶寶,我們稱之為“生機寶寶”。
這些孩子的特質是:性格好、慧黠、溫馴、活潑。他們作息規律、極少生病、幸福快樂;長大讀書後,在學校也有很好的表現。時常在姜醫師的周圍會看到這群聰明可愛的小孩。
重視孩子的養生,就是在奠基他的一生,仿佛擁有健碩的根苗般,然後才能結下累累的果實。
生命可貴也可敬,祝福天下的小幼苗平安健康,快快樂樂地長大!

作者簡介

姜淑惠,1956年生,“中國醫藥學院”中醫系、醫學研究所碩士班畢業。“中央研究院”從事生物醫學研究所細胞免疫學,及預防醫學研究所中藥免疫功能研究。擁有中、西醫執照資格,並廣泛涉獵歐洲、印度及中國西藏醫學,學識背景紮實豐富。
從小即十分景仰史懷哲,9歲的時候,母親罹患癌症病逝,更影響了她日後行醫時認真、慈善,與病患感同身受的態度。苦口婆心的她,不斷倡導正確的健康觀。她認為疾病與飲食有密切的關係,尤其飲食是一輩子的事,每個人都應該好好認識周遭的食物,重視“吃的效率”。

她不僅兢兢業業在學術領域鑽研,更長期研讀各類人文典籍,希望在深入探討生命科學之後,人類未來的生活會更加幸福美滿。

曾任中國台灣省立桃園醫院主治醫師,目前任職台中澄清醫院,並經常往返於美國、紐西蘭、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地舉辦大型的健康講座。此外,還在台中成立“健康之道”中心,作為落實預防醫學及培訓志願者的基地。她是一位主張素食、生食、斷食飲食改革,尊重生命,以人為本,非常具有環保概念的醫生。她深信醫生的使命在於教育、指導及諮詢;醫生最極至的境界,就是做好預防醫學的工作。

編輯推薦

本書看點
1. 《這樣吃最健康》系列台灣累積印刷達146次,本書台灣17次印刷
2. 真正的健康之道,就是全方位提升生命的能量
3. 健康快樂兒童的六大指標+養育四原則(養性、養正、養志、養德)
4. 本系列之一《這樣吃最健康》台灣78次印刷,榮登2009年4月北京新華書店保健養生類 第1名,王府井中關村暢銷書榜第2名,噹噹24小時榜 第1名,卓越暢銷書榜第2名

讀者評論

★這本書可能對於很多人而言會覺得比較“玄乎”,因為裡面講的道理看著都說得通,但是貌似和我們平常的生活習慣相差太遠,裡面列舉的例子貌似比較具體,但是由於故事可以杜撰,所以很多人會有懷疑故事的真實性,比如像我,就在那么一剎那閃過這樣的念頭,畢竟我不是有道義的消費者,所以僅僅抱著“顧客就是上帝”自居,只是瞎懷疑卻沒有那個勇氣去驗證。(畢竟世俗的我會列舉諸如沒有時間、經濟也不允許這樣的諸多藉口)。那我就只能從我自身切身的感受來對比一下書中的觀點。
1、書裡面對於生病是排毒,疾病都有一定過程的論斷我非常贊成。在七歲一次重大事故以後我的身體來了一個180度大轉彎,出奇的好了,所以後來我沒有生過大病也沒有去過醫院,現在奔三了,原來上學的時候,(從七歲後一直到碩士畢業)中途每過一段時間都會有要感冒的感覺,很奇怪,要感冒的時候我是知道的,先是喉嚨難受(吞咽困難,貌似是扁桃體要發炎症狀)-牙齦微腫(有時會伴有口腔潰瘍),中途再夾雜打噴嚏,而且一次都是兩三個噴嚏連續來的,還有鼻塞,其餘沒有任何的發燒等症狀,我一直喜歡運動,每次感覺喉嚨吞唾液有困難的時候我就意識到感冒臨近了,所以就特別安排到學校操場上猛跑幾圈,全身發汗,然後大概三四天后就好了。通常第一天喉嚨吞唾液不舒服,第二、三天的時候就牙齦腫、打噴嚏、鼻塞都來了,到了第三天下午就感覺輕鬆多了,第四天就好了。基本都是這個過程,頂多有的時候淋雨了(因為從小比較獨立,放學發現下雨自己沒有帶傘,不加考慮就衝到雨裡面走回去,因為知道家人忙不會來接我的),或者天氣變化導致感冒了(因為身體好以為是資本,所以平常穿很少,國小到高中在四川不知道毛褲是什麼味道,大學了懂事了一點也是到了北方,所以冬天偶爾勸說自己穿穿毛褲),總之就是嚴重的時候就幾粒銀翹片就對付過去了。當時同學看我打噴嚏一下來三四個的,接二連三中間不帶歇氣的,以為我感冒很嚴重了,就勸我去看醫生,我說沒有關係的,就一個過程,三四天后就好了,當時他們都不能理解,覺得我很奇怪,現在看了姜醫生的這本書,尤其是疾病都有一定過程的論斷,簡直就是知音啊。而且我當時吃銀翹片的時候還和自己講,身體裡面的正方看來打不過去了,我加一點銀翹片參戰,好打敗反方(當時沒有上升到言語,只是朦朧的感覺),結果到姜醫生的書裡面上升到了是白細胞在練兵,又是說一塊兒去了。
2、我從一年以前接觸到了佛學,所以對素食開始了解。佛學從殺生、慈悲、輪迴、因果報應上面建議素食,可是自認為聰明的我卻不能用這一套理論完全說服我不吃肉蛋奶,不能殺生我就不殺但是我買超市殺好的(也是佛學裡面講的三淨肉),提倡慈悲我就恭恭敬敬,至於輪迴還有報應我也沒有看見啊(雖然看東西靠的是光波,我們人的視力只能見到那么一段的光波不能全部都見到,所以很多事物是看不到的,這個在科學上是有道理的,但是長期收眼見為實的薰染,我依然不能完全說服我),於是我到處找從營養角度來論斷素食的文獻,很遺憾上升到國際影響因子的期刊上我沒有找到精確的論斷,網上的資料說什麼的都有,尤其是關於吃什麼好吃什麼不好,常常是“據報導”“據研究”這些朦朧的詞語,據什麼報導?什麼研究?這些研究有沒有發表文章?或者發表了文章在那些著名的期刊上?有沒有參考文獻之類的?我不才,沒有找到,所以也不完全相信,只是到現在還搖擺不定,因為加上懷孕了也不好拿自己身體做實驗,所以目前也吃肉蛋奶,只是少吃而且晚上不吃,頂多中午吃一點肉。其實想想肉蛋都是飼料激素催出來的,奶就更殘忍是讓奶牛不停的懷孕甚至要用棒子伸入奶牛的子宮經攪動從而獲取的,我知道嚴格說起來很殘忍,也沒有多少的營養可言,可是人都有從眾心理,想想全球幾十億的人都這樣做也不多我一個,還是我膽怯不敢拿懷孕的身體做實驗。再回到這本書裡面,雖然和佛學無關,完全是從健康角度闡述素食的好處,裡面用的是潔淨飲食,尤其是我一直糾結的懷孕期間還有小孩撫養時候的飲食,可以說真的解決了我的疑惑,因為剛剛收到書,只是一口氣看了一半,還沒有看到具體的操作步驟,比如飲食搭配這些的,如果有的話那就堪稱完美了。

★我想對於每個即將為人父為人母的準父母來說,或者計畫要孩子的父母,怎么樣才能迎接一個有生機的寶寶?這是一個大家十分關心的話題。姜淑惠醫師在這本充滿關懷的書中告訴每個父母,怎樣才能孕育有生機的下一代,本書通過六大指標和四養原則,並且告訴你如果做有生機的父母,才能孕育有生機的孩子,以及孩子出生後面臨的一系列問題。小孩身心靈的照顧、吃喝拉撒睡玩六大指標與養性、養正原則、養生新觀念——從小開始 小兒重大疾病痊癒案例,現身說法等等。非常全面。

★從飲食結構的改變可以了解健康的情形,為什麼現在這么多小孩生病,很多小孩血脂肪偏高、膽固醇偏高,而且血糖耐受性不良,這些本該是四、五十歲的人才應擔憂的事情,如今國小生就出現,實在可悲,很值得警惕。看了這本書才發現小孩的飲食問題是如此嚴重。

目錄

總序——活在無病無痛的健康世紀
自序——為孩子打造終身幸福健康
 健康的開始
 向孩子學習
孕育下一代
 懷孕是胎兒尋找淨地的旅程
 養生新觀念
 生產好?避孕好?
 真心向大地發出信息
 迎接有生機的寶寶
 坐月子,健康美麗更自在
為什麼女人要坐月子?
也不可忽視小產
改變一下心理角色
排淨惡露,保護子宮
最佳的抗憂鬱良方
 哺乳對孩子與母親最好
喝母乳,母子均安
母乳有靈性
有些媽媽不願意餵母乳的原因
優質哺乳
喝母乳的孩子善解人意
母子連心也連奶
孩子的故事
與眾不同的一天(產前篇)
加入生機媽媽的行列(產後篇)
 孩子的抵抗力
有完備的免疫系統,才不會生病
免疫細胞分析
自然免疫力的形成
記憶力最強的細胞
三大防衛屏障
 認識發燒
白細胞在新兵訓練
應當警覺的發燒
應有的正確觀念
處理原則
 孩子的故事
最長的發燒——我把重大傷病卡換成生命的綠卡
 疫苗接種
什麼是預防注射?
另類觀點
預防注射可能會發生的問題
良好的生活環境是根本之道
預防針與小兒發燒都有正面意義 
沙賓先生的故事 
疫苗製造的過程
更深一層的思考
 孩童期常見的疾病
感冒與流感
嬰兒玫瑰疹
四季感染——再見腸病毒、入秋四虎下山來
醫生怕治咳——腺病毒
最好的藥就是不用吃藥(認識自限性疾病)
濫用藥物,欲蓋彌彰,釀成大禍 
好醫師在哪裡?
孩子的故事
脆弱寶寶—血管瘤的改善
擺脫惱人的過敏與先天性疾病
新世紀兒童的飲食觀
 做孩子健康的舵手
孩子的故事
 過敏三郎—鼻炎、氣喘、異位性皮膚炎
 終於放下10年沉疴
 十餘年來的回憶
 在屋頂種菜的媽媽
 過敏兒的蛻變一陳媽媽的喜事 
 轉機
 飲食習慣取決於幼時
一口咀嚼次
 化暴力為祥和
 飲食改革.立竿見影
孩子的故事
 腎臟病兒的春天
 多為孩子把把關——肥胖兒不是一天造成的
胖小孩的健康危機
肥胖兒容易有慢性疾病
克服孩子肥胖的困擾
健康的減肥食品
 基因作物的隱憂
快樂健康孩子的六大指標——吃喝拉撒睡玩
玩——玩樂是孩子生活的中心
孩童養生
後記——童子童心無限愉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