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前決定孩子一生的健康》

《6歲前決定孩子一生的健康》

孩子不僅需要平時生活必需的能量,更需要身體成長的能量。 第二階段:檢查孩子的習慣檢查孩子的習慣。 但是對於成長期的孩子來說,吃零食是必須的。

作者: (韓)金德熙車南穎 譯
《6歲前決定孩子一生的健康》6歲前決定孩子一生的健康

出 版 社: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9-1
字數: 150000
版次: 1
頁數: 206
印刷時間: 2008/09/01
開本: 16開
印次: 1
紙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561337042
包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孕產婦/育兒 >> 育兒百科

編輯推薦

6歲前身體和大腦的發育將會完成80%,徹底改善孩子一輩子的健康根基。
孩子的健康99%取決於父母,建立獨一無二的母親牌健康計畫,提高免疫力的二十個快樂親子健身操,必須改正的十大錯誤育兒觀念。

內容簡介

六歲前的健康管理決定孩子一輩子的健康!
本書徹底改善孩子一輩子的健康根基
孩子六歲前的大腦將會完成80%的發育,身體和智力的發育程度也達到了70%~80%,所以六歲前是決定孩子一生健康的重要時期,六歲前的健康是一生健康的基石。
金德熙院長是韓國兒童健康領域的最高權威,本書集合了金院長二十年的兒童健康管理經驗,是韓國近年最暢銷的兒童健康指南。如果您希望自己的孩子身心健康、幸福地度過一生,那就一定要在孩子六歲前奠定健康基礎。
金院長告訴你:
改變不良習慣可以預防和治療大部分兒童疾病。運動不僅有助於孩子長個子,還可以緩解壓力,讓孩子擁有自信。60%的小兒過敏性疾病發生在一歲前,90%發生在五歲前。
每天抱孩子三次以上,誇獎三次以上。
不要一心想著培養聰明的孩子。

作者簡介

金德熙是韓國兒童健康領域的最高權威,他開設了韓國最早的兒童專科醫院——延世大學薩布蘭斯兒童醫院。
該兒童醫院設有小兒科、小兒泌尿科、小兒神經外科、小兒外科、小兒精神科,以及小兒整形外科等針對兒童的一系列專門科室。金院長認為孩子一生的健康與六歲前的健康管理密切相關,六歲前的健康管理將決定孩子一生的健康。已出版的作品有《小兒內分泌學》《小兒糖尿病的治療》《兒童肥胖及小兒糖尿病:和媽媽一起看的漫畫書》等。

目錄

序言
第一部分 歲前的健康是一生健康的根基
 為什麼6歲前的健康管理很重要
父母決定孩子一生的健康
6歲前是一生健康的根基
6歲的習慣帶到歲
 正確的習慣可以預防疾病
錯誤的習慣引發疾病
建立獨一無二的母親牌健康計畫
 杜絕錯誤的育兒觀念
十大錯誤育兒觀念
第二部分 定期健康檢查守護孩子健康
 塑造光亮平整的牙齒
乳齒健康影響恆齒
不同年齡段管理牙齒的關鍵
隨時留意恆齒損傷程度
牙齒矯正越早越好
用氟包被和密封劑預防蛀牙
擁有一生健康的牙齒必須遵守的法則
 塑造健康明亮的眼睛
兒童的視力發育歲結束
需要媽媽親自做的視力檢查
歲前一定要檢查視力
簡單的習慣減少眼部疲勞
 聽得好學習才能好
忽視中耳炎引發大災難
聽不到引發語言障礙
媽媽如何判斷孩子聽力異常
 孩子的健康始於定期健康檢查
健康檢查不是選修而是必修
需要檢查的項目
發育期至少需要接受三次健康檢查
6歲前隨時確認疫苗接種
必須接種的疫苗
可以選擇接種的疫苗
接種疫苗後的注意事項
第三部分 塑造茁壯成長的孩子
  成長的秘密
從父母身高預測孩子的未來身高
身高取決於遺傳還是環境?
每年長5cm以上才算正常
 孩子的身高正常嗎?
身高管理第一步,記錄孩子的日常生活
制定適合孩子的成長計畫
 培養茁壯成長的生活習慣
好的生活習慣是成功的一半
早睡的孩子個子高
幸福感能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
用正確的姿勢尋找潛在的2cm
 有利於身高的最佳食譜
不吃飯長不高
改善孩子的飲食
最佳的高蛋白食譜
身高的秘密隱藏在食物中
 有利於身高的運動療法
有利於身高的運動項目
適合嬰幼兒的快樂成長運動方法
專家推薦的三大成長運動
 何時需要專家的診斷
如果個子特別矮一定要去看醫生
解開激素治療的疑問
自然成長是最佳選擇
第四部分 保護孩子 遠離不良習慣
 折磨孩子一生的疾病:過敏性皮炎
過敏性皮炎是時代造成的環境疾病
知道病因才能預防
改變生活習慣就能見效
 降低注意力的過敏性鼻炎
與感冒相似的過敏性鼻炎
為什麼有的鼻炎流涕不止
制服過敏性鼻炎的生活習慣
 母親的關愛能預防小兒哮喘
與過敏性鼻炎類似的哮喘
哮喘的病因
改變生活習慣可以預防哮喘
運動是治療哮喘的良方
 構建預防疾病的健康環境
該扔的東西趕快扔掉
保持房屋每個角落的潔淨
徹底清潔被褥
保持舒適的環境
 預防疾病的飲食療法
預防過敏的飲食療法
第一階段:剔除不適合孩子的食物
第二階段:研究替代食物
第三階段:選擇強化免疫力的食物
第四階段:杜絕不健康的食物
第五部分 防止兒童肥胖 重在預防
兒童成人病
  可怕的兒童肥胖
  兒童肥胖的另一面——兒童成人病
  特別關注兒童肥胖
我的孩子胖嗎?
  輕鬆了解孩子的“肥胖度”
  制訂具體的改善計畫
需要父母共同努力的生活療法
  父母肥胖,孩子也會肥胖
 需要母愛的飲食療法
促進成長,限制熱量
改變烹飪方法,實現低熱量飲食
零食周期的關鍵所在
 適合孩子的運動療法
量身制訂運動計畫
第一階段:日常生活中消耗的熱量
第二階段:挑選好的運動項目,制訂適當的運動時間
第三階段:運動要體現個性和興趣愛好
第六部分 孩子喜愛的快樂健康操
 舒展手腳的分鐘伸展操
早晨的Good morning伸展操
午間伸展操
睡覺前的Good night伸展操
 利於身高的成長操
有趣的故事操
床上的體操
充滿母愛的成長按摩
 提高免疫力的體操
眼操
鼻操
強化免疫力的呼吸方法
 與父母一起做的拍檔操
媽媽和孩子的拍檔操
爸爸和孩子的拍檔操
第七部分 制訂孩子的健康資料夾
第一階段:通過育兒手冊確認健康狀態
第二階段:測試孩子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
第三階段:分析問題建立原則
第四階段:與家人一起實踐
附錄

書摘插圖

第一部分 歲前的健康是一生健康的根基
 為什麼6歲前的健康管理很重要
——父母決定孩子一生的健康——
現在孩子的生活非常緊張,父母的日程安排表讓他們簡直都透不過氣來。上國小前需要準備的事情實在太多了。媽媽們認為從幼稚園起至少需要學會一種樂器,所以讓孩子去學小提琴。至少需要學會一種運動,所以去學游泳。上國小前需要掌握基本的英語,所以每周至少要去三次英語培訓班。上國小就會有很多美術競賽,所以畫畫也要學。還有很多其他東西要學。這樣做已經被社會認為是理所當然的,所以大家都覺得沒什麼。
如果問媽媽們怎樣能讓孩子變得聰明能幹,她們會像專家一樣滔滔不絕。但是如果問到怎樣能讓孩子健康成長,很多媽媽就會覺得沒什麼可說的。媽媽們都很愛孩子,但是對孩子的健康卻相對缺乏關注,甚至也不知道應該從哪些方面去關心。
很多情況下,媽媽們不能及時發現自己的孩子正在受著病魔的折磨,而當發現時,孩子往往已經患病很久了。來醫院看病的孩子中有一直不長個子的、有患過敏性皮炎的、有患過敏性鼻炎的、有因肥胖患各種成人病的、有語言障礙的、有自閉傾向的……只要稍微放鬆警惕,這些不速之客就會突然訪問孩子,他們是不講究事先敲門的禮節的。可憐天下父母心,當得知孩子生病了,當媽媽的都會覺得心疼。如果知道這是由於自己的無知造成的,那心裡的愧疚感就會更深了。來醫院給孩子看病的很多媽媽都後悔沒能及時關心孩子的健康狀態。
那決定孩子健康的最關鍵的時期是什麼時候呢?孩子的所有成長階段都是非常重要的,但其中最重要的時期是6歲前,這是決定一生健康的重要時期。
——6歲前是一生健康的根基——
人的一生是一個大周期,健康狀況也隨著這種周期變化發生不同的轉折。人的一生可以根據健康周期大致分為6歲前的嬰幼兒期、13歲前的兒童期、19歲前的青少年期、64歲前的成人期,以及65歲以後的老年期等5個階段。不同時期的健康管理重點不一樣,在轉折時期更需要特別關注,這樣才能一生健康。
根據這種分類方法,6歲前是人體逐漸失去媽媽直接賦予的免疫力,開始塑造自身免疫系統,奠定一生健康根基的重要時期。孩子開始從精神和肉體上逐漸構建獨立的個體,邁出走向世界的第一步。
按照韓國人的平均壽命計算,人生中的6年是非常短暫的時期,但是這個時期人體的成長發育活動最為旺盛。一般6歲前大腦發育將達到80%,身體和智力發育也會達到70%-80%。6歲前身體處在持續的成長發育旺盛期。
如果這時不能提供適當的營養,不僅身體不能正常生長,大腦也無法正常發育。如果把孩子當成大人的縮小版來提供營養,就會導致營養失調。孩子不僅需要平時生活必需的能量,更需要身體成長的能量。雖然兒童需要的絕對能量少於成人,但是每公斤體重所需的能量是遠遠高於成人的。
如果孩子在嬰幼兒期因飲食不均衡或患病而沒能攝取到需要的營養物質,就會影響正常生長,所以,6歲前培養正確的飲食習慣非常重要。比如選擇適合自身健康的食物、控制吃飯速度,以及培養正確的飲食態度。這時爸爸媽媽如何細心地觀察孩子,並給孩子培養好的生活及飲食習慣,將左右孩子一生的健康。換句話說,這是為孩子一生擁有健康生活習慣打下良好基礎的重要時期,而這個時期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
——6歲的習慣帶到100歲——
有句老話說“三歲的習慣帶到八十歲”。就是說小時候形成的生活習慣會影響人一生的生活,所以小時候反覆練習並培養好習慣非常重要。現在的社會追求的是活到100歲,所以我們就把這句老話改成“六歲的習慣帶到一百歲”。目前人的平均壽命逐漸變長,需要保持健康的時間也越來越長,所以提前關注健康管理是很有必要的。可能現在會比較麻煩,但是儘快改掉不良習慣對健康是非常有利的。
有一本暢銷書叫做《我需要知道的所有事情都是在幼稚園學的》,讓很多人感受到了溫暖的感動。羅伯特•弗格漢姆在一位作家給自己寫的自傳中提到,“洗手”等人們生活最基本的健康原則都是在幼稚園學的。隨著年齡的增長也會出現新的原則,但是一般不會超越小時候形成的原則,而且會更加珍惜或理解小時候的那些簡單原則。
從中我們可以知道小時候的生活習慣和心理狀態會跟隨並支配人的一生。小時候身體或者心理上形成的壞習慣會跟隨我們一輩子,而且時間越長越不容易改正。反過來,如果小時候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則一輩子都會受益。
金醫生診所
人生不同時期健康管理重點
人在不同年齡階段,身體發育和成長程度不同,了解各階段特徵,正確管理才能一生健康。
嬰幼兒期(出生—6歲)
嬰幼兒期是人生中很短的一個時期,但是這個階段身體成長最旺盛,智力和心理的發育也最活躍。這個時期免疫力差,容易患多種疾病,最好定期做健康檢查以預防各種疾病。
兒童期(7—13歲)
相比嬰幼兒期,兒童期成長變緩,患疾病機率降低。這個時期身體繼續成長,同時也是精神及心理發育的重要時期。這時患疾病容易影響智力和心理發育,需要特別關注攝取營養和合理運動。
 青少年期(14—19歲)
 青少年期是人生的第二個快速發育階段,也是為步入成人期作準備的時期。在這個階段將完成性發育,出現第二性徵,情緒容易波動,應多注意安定情緒。
 成人期(20—64歲)
  身體成長和發育趨於穩定的時期,但是由於社會壓力和生活方式不健康等容易患多種疾病,需要定期接受健康檢查。
 老人期(65歲一)
 身體所有器官開始老化遲鈍,容易營養不良。應該及時補充缺乏的營養物質,遠離疾病,延緩身體健康狀態惡化的趨勢。
正確的習慣可以預防疾病
  “媽媽我想吃餅乾。”
  “不行。你有過敏性皮炎,不能吃。”
  “不嘛,我想吃!就吃一塊,好嗎?”
  這是不想讓孩子吃餅乾的媽媽和容易被餅乾誘惑的孩子之間永遠的戰爭,也是所有媽媽們共同的苦惱。家長都知道吃餅乾不好,而且也努力儘量不給孩子吃餅乾,但是孩子是無法擺脫“餅乾甜美的誘惑”。現代社會豐富的食物正在侵害孩子們的健康。
現在的媽媽們基本上都知道餅乾、漢堡、比薩、冰淇淋、朱古力等食物有害於健康。但是想說服孩子不要吃這些食物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再堅決的媽媽也不可能每次都拒絕孩子的請求。
當被問到“這些食品有害於健康,你還讓孩子吃嗎?”媽媽們都會有氣無力地回答說,“我也不想讓孩子吃,但是也不能天天跟孩子發脾氣呀。”隨後媽媽們會接上一句,“現在養一個孩子怎么這么難呀!”威脅孩子健康的因素實在太多了。特別是選擇給孩子吃的食物時就不由自主地想到:“有沒有一種食品可以適合給孩子吃呀?”
——錯誤的習慣引發疾病——
城市化的居住條件、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看起來是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實際上卻引發了各種疾病。學習帶來的壓力增加了,但是運動量卻降低了;交通方便了,但是人們卻不愛動了;很多美味食品出現了,但多數卻是高熱量、高脂肪的食品。
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等成人病大部分都是由於不良的生活、飲食習慣引起的。其實大部分疾病都可以通過改變不良習慣加以預防和治療。
與成人共同生活的孩子也會暴露在這種社會環境中,也不例外地很容易接觸到這些不良習慣。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跟成人一樣患上了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等成人病。不良的生活習慣讓孩子們成為了各種成人病的預備軍。
孩子患疾病引發的問題不僅僅是生病這么簡單。大人們能夠克服疾病帶來和情緒波動,可以自我調節,但是孩子們處於毫無防範的狀態,很有可能產生嚴重的心理後遺症。在孩子眼中的世界裡,如果與其他孩子不一樣,他們就會有很大的精神壓力。
孩子患上過敏性皮炎,性格會變得很敏感,容易向周圍的人發脾氣。如果其他小朋友嘲笑他的皮膚跟別人的不一樣,他的心靈就會受到傷害,有可能不想去幼稚園,或者不喜歡交朋友。所以給孩子治病時應該同時進行心理治療。
孩子患上肥胖症也是同樣的道理。雖然肥胖是威脅身體健康的疾病,但是被其他小朋友嘲笑、排斥,會讓孩子受到更大的精神壓力。有時這種精神壓力會引發暴飲暴食,加劇肥胖程度,形成惡性循環。所以孩子生病不能只關注疾病本身。
——建立獨一無二的母親牌健康計畫——
周圍的環境都有可能威脅孩子健康,媽媽應該事先制訂計畫保護孩子免受傷害,不然每次碰到意外都會不知所措。
雖然管理孩子的健康看起來很複雜,其實並不是一件難事。以“培養身心健康的孩子”為基本理念,具體的原則根據孩子的自身情況制定並實施就可以了。
這可能會讓媽媽感到有一些負擔,但是通常制定原則和不制定原則的結果有著天壤之別。
第一階段:確認孩子的健康狀況
確認孩子是否出現特異症狀。比如檢查是否出現過敏性疾病、身高矮、體重下降等症狀。即使孩子暫時沒有患病,如果家人有病史,媽媽也應該格外關注。
第二階段:檢查孩子的習慣
檢查孩子的習慣。大部分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是密切相關的,所以一種不良習慣會導致很多習慣都不好。如果發現有不良習慣,應該想對策及時改正。
第三階段:建立原則
建立原則意味著媽媽要積極參與培養孩子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區分孩子能做的和不能做的舉動,能吃的和不能吃的食物等。這時規定的生活習慣越具體越好。比如規定每天都要運動,那就應該定成“每天跳繩30分鐘”,而不是“每關運動一次”。制定得越具體就越容易實施
第四階段:堅持長期原則
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不是短時間內可以改正過來的,所以堅持長期原則非常重要。這個過程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所以爸爸媽媽應該齊心協力,用愛心和耐心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杜絕錯誤的育兒觀念
想讓孩子養成正確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首先媽媽需要具備正確的相關知識。如果聽信其他人的錯誤觀念或者過度依賴網路上的一些不正確的育兒信息,很可能會讓孩子受苦。
媽媽們的經驗談,能相信多少呢?沒有養育孩子經驗的媽媽們會熱衷於讀育兒圖書,但是大部分媽媽還是會聽從前輩媽媽們或者周圍老人們的話。這些信息可能是連醫生都不知道的經驗之談,很多更是沒有得到醫學證明。
特別是在不能確定孩子患了何種疾病的情況下,媽媽根據自己的感覺下結論是非常危險的。比如,看到孩子體重長得很快,媽媽就自認為是肥胖,讓孩子吃以蔬菜為主的食物,不給任何含有脂肪的食物,這其實是很危險的。不讓吃任何零食等極端方式都有可能會讓孩子營養不良。
現在媽媽們的最大問題,不是出在知道的太少,而是在於知道的太多了。看到某個電視節目,媽媽們就會變得憂心忡忡。
比如,電視節目中提到“經常去醫院會降低孩子的免疫力”,所以孩子已經很不舒服了,有些家長還不帶孩子去醫院,寧願一直拖著。去醫院很快就會治好的感冒可能會變成肺炎,讓孩子受苦。看到電視上說“甾類製劑對身體不好”,即使孩子因為過敏性皮炎全身都在脫皮,他們也不會去塗藥膏。
——十大錯誤育兒觀念——
錯誤的育兒觀念會剝奪孩子健康成長的機會,還會讓孩子受到本可以預防的各種疾病的侵害。我們先了解一下媽媽之間流傳最廣泛的十大錯誤育兒觀念吧!
NO.1 吃零食就不吃飯?
五歲的民珠不喜歡按時吃飯。他經常打開冰櫃,自己拿牛奶水果麵包、餅乾吃,到吃飯時間就不想吃飯。所以民珠媽媽採取了特殊措施,就是“絕對禁止零食”,不給任何零食吃。
民珠媽媽的做法對嗎?孩子不規律地吃零食會影響按時吃飯,但這不是零食本身的問題,而是吃零食的習慣問題。讓孩子吃太多的零食,或者沒有規律地隨意吃零食,當然會影響孩子正常吃飯。
但是對於成長期的孩子來說,吃零食是必須的。孩子的消化、吸收能力不完善,所以一次能吃的量較少,也就不可能一次性地攝取活動和生長所需的所有能量。所以在正餐之間給適量零食,對於孩子攝取所需營養非常重要。
NO.2 孩子胖只能吃蔬栗?
六歲的尚弼比同齡孩子稍微胖一點。最近小兒肥胖現象非常普遍,所以尚弼的媽媽非常擔心。她認為為了防止尚弼繼續發胖,需要改變食譜,所以從食譜中剔除了所有肉類,重新制定了以新鮮蔬菜為主的食譜。
小兒肥胖確實已經成為社會問題,媽媽們為預防肥胖而改變食譜也無可厚非。但是食譜中不能只有蔬菜。孩子與大人不一樣,每天都需要攝取活動所需的能量和製造肌肉和骨骼所需的熱量。如果為了調節每天攝取的能量而只吃蔬菜,就無法攝取生長所必需的蛋白質、脂肪等營養物質,會引發營養不良。
調節食譜時應該以蛋白質為主、廣泛攝取多種營養物質,減少絕對熱量,堅持運動才是最佳選擇。
NO.3 抗生素和甾類製劑有害?
四歲的珍珠經常因為感冒去醫院小兒科,但吃一周的感冒藥也不見好,媽媽非常擔心。經常吃抗生素不僅有害於健康,而且身體會產生耐藥性,需要增加劑量才能見效,所以珍珠媽媽決定不輕易給珍珠吃抗生素藥物。
由於抗生素的耐藥性影響很廣泛,即使醫生開了處方,有些媽媽也不給孩子吃。但適當的抗生素對患病的孩子來說是必需的,可以促進身體恢復。其實問題不在於抗生素本身,而是在於沒有正確處方下,媽媽們根據自己的判斷隨意給孩子吃抗生素。
同樣,因為甾類製劑具有副作用的說法傳播很廣,所以媽媽們不願意給患有過敏性皮炎的孩子塗甾類軟膏製劑。患有過敏性皮炎的孩子因為瘙癢會不由自主地撓身體,這時會引發炎症,炎症會劇病症使孩子繼續撓癢,就會反覆惡化病情。……

插圖

《6歲前決定孩子一生的健康》插圖

相關詞條

書籍 小說 雜誌 文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