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造一座牆》

《起造一座牆》

《“起造一座牆”》是當代著名詩人徐志摩的一首現代詩。寫於1925年8月,初載同年9月5日《現代評論》第2卷第39期,署名徐志摩。後收入詩集《翡冷翠的一夜》。詩中表現了詩人熱烈追求堅貞愛情和自由人生的思想感情。

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起造一座牆”
創作時間:1925年8月
作者:徐志摩
作品體裁:詩歌

作者簡介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現代詩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學英國時改名志摩。曾經用過的筆名:南湖、詩哲、海谷、谷、大兵、雲中鶴、仙鶴、刪我、心手、黃狗、諤諤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詩人,新月詩社成員。1931年11月19日因飛機失事罹難。代表作品有《再別康橋》《翡冷翠的一夜》。
徐詩字句清新,韻律諧和,比喻新奇,想像豐富,意境優美,神思飄逸,富於變化,並追求藝術形式的整飭、華美,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亞於詩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飛》《我所知道的康橋》《翡冷翠山居閒話》等都是傳世的名篇。

作品原文

你我千萬不可褻瀆那一個字,
別忘了在上帝跟前起的誓。
我不僅要你最柔軟的柔情,
蕉衣似的永遠裹著我的心;
我要你的愛有純鋼似的強,
在這流動的生里起造一座牆;
任憑秋風吹盡滿園的黃葉,
任憑白蟻蛀爛千年的畫壁;
就使有一天霹靂震翻了宇宙,——
也震不翻你我“愛牆”內的自由!

作品賞析

對於愛情,徐志摩說過:“我將於茫茫人海中訪我唯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足見其態度是堅決的。可是,他留學英國時與“人艷如花”的“才女”林徽英戀愛卻未能成功。回國後,他與陸小曼戀愛,雖然有情人終成了眷屬,但在當時社會上引起了不少的反響,遭到了很大的壓力。詩人自己說:“我的第二集詩——《翡冷翠的一夜》——可以說是我的生活上的又一個較大的波折的留痕。”收在這個詩集中的《“起造一座牆”》就是詩人當時追求堅貞愛情的自白,也是自由人生的頌歌。
此詩採用了對第二者講話的形式,親切而熱烈。詩中的“你”正是詩人當時愛得如醉如痴的陸小曼。“你我千萬不可褻瀆那一個字/別忘了在上帝跟前起的誓。”起始這兩句詩便點出了詩人之愛,詩人之愛熱烈而聖潔。對天起誓,這讓讀者看到了熱戀中的男女那一番純情與執著,投入與天真。詩人之愛,不僅與平常人之愛一樣熱烈、堅貞,而且多了一份美麗和想像力。古往今來不乏勇敢追求愛情的人,但在這裡,愛情與“上帝”相連,實表明著詩人對愛情的理解與追求是基於特定的思想背景的,這種愛情觀和“上帝”一樣,是五四前後西風東漸的結果,愛情被認為是天賦人權之一種,具有神聖性和正義性。正因為有這種嶄新的理性認識,詩人對屬於自己權利的自由愛情的追求才更加熱烈、勇敢,義無反顧;感性中滲透著理性,理性更激勵著感性。
愛情是生命之花,美麗神奇,像月似水,如清風似美酒,柔媚無比,芬芳醉人。詩人渴望這樣的愛情:“我不僅要你最柔軟的柔情/蕉衣似的永遠裹著我的心。”詩人用了兩個限定詞,“最柔軟的”和“永遠”,寫盡了他對自己愛情的忠貞與渴望。詩人還嫌這不足以表達自己的心情,又用芭蕉作比,芭蕉用外皮一層層地包裹著蕉乾的心子,堅固無比,正象徵著詩人的愛情;可是詩人的深意卻不止這些,或不在這裡,芭蕉樹是有心的,沒有心它就會枯萎,詩人用芭蕉作比,意味著今日的愛情對他來說就是生命,失去了這次愛情就會失去生命。愛情,對詩人來說,不是人生的奢侈品,而是生命的必需品。
可是詩人之愛也是艱難的,持久地擁有著她不容易,詩人寫道:“我要你的愛有純鋼似的強/在這流動的生里起造一座牆。”在這裡流露了詩人內心中的一點不便明言的憂慮。愛情,就是相愛的雙方彼此之間的情感,社會中各種外在的壓力對這種情感起拆散作用也必須通過相愛的雙方的放棄才發生,換言之,壓力永遠只是外因。詩人用“流動的生里”,強調人生的變動,而不強調社會這一方面,可見他意識到個人的變化才是愛情消失的主要原因。於是詩人才這樣要求自己的愛人,“愛有純鋼似的強”,所謂強,就是對自己的愛人要堅定,只有堅定了才可以抵禦各種社會的壓力。愛情的力量來源於愛情的忠貞;只有忠貞,那種愛情才可以經風經雨,經久彌堅。
接下來詩人用三組不同的意象構成一個層層深化的語意序列:“秋風吹盡滿園的黃葉”和“白蟻蛀爛千年的畫壁”代指時間在不停地流逝,美好的東西也會一去不還;“霹靂震翻了宇宙,”就不僅是美好的東西不存在,而是一切都不存在,——即使在這樣的壓力和動盪之下,彼此的愛情仍然常在。秋風吹黃葉,白蟻蛀畫壁,霹靂震宇宙,本來是或悲哀的、或醜的,或恐怖的景象,可是在詩人愛情之光的照耀下別具一種悲壯的美麗。
詩人這種勇敢追求愛情的態度是在新的文化背景上發生的。這種新的愛情觀的核心就在於把愛情的享有上升到人生自由權利的高度,從這個意義上說,詩人追求愛情,不單單是為了享受愛情之幸福、美滿,也是確證自己的人生權利和自由選擇。胡適在《追悼志摩》中說:“真生命必自奮鬥自求得來,真幸福亦必自奮鬥得來!真戀愛亦必自奮鬥自求得來!”這裡不僅強調“奮鬥”,更重要的是強調自我選擇的自由權利,所以追求愛情在更高的層次上也就是將“自由之償還自由”。詩人在這首詩的最後說:“就使有一天霹靂震翻了宇宙,——/也震不翻你我‘愛牆’內的自由!”既體現了詩人對愛情的摯著追求,也體現了詩人對自由人生的信仰。因此,這首詩既是詩人的愛情自白,也是自由人生的頌歌。
徐志摩創作《翡冷翠的一夜》前後,正和聞一多等人組織詩社,他們不滿傳統的呆板僵化的格律詩,也不滿於五四之後有一些僅僅是分行的散文的白話詩,他們熱心於輸入和再造西洋體詩,努力構建一種多樣化的中國特色的現代格律詩。他們運用音尺、押韻、色彩感的意象和勻稱的詩行等,達到音樂美、繪畫美與建築美等三美的和諧統一。這首詩就是一首從西方引進的十四行詩形式,每句字數相近,而且相關的兩句詩押相近的韻:字/誓、情/心、強/牆、宙/由,這樣使全詩在總體上形成了一種錯落而有規律的節奏,增強了樂感;從而有助於輕靈而熱烈的愛情主題的表現。

徐志摩詩集

徐志摩的詩總是讓人覺得或憂傷或甜蜜,你知道徐志摩的詩集都有哪些么?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