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桔者言》

《賣桔者言》作者,張五常,經濟學理論著作。從現實案例中理解並抽取理論。

基本信息

簡介

賣桔者言賣桔者言

《賣桔者言》系經濟學家張五常的經典經濟學論著。

目錄

金觀濤:實踐自己學說的經濟學家(代序)

一、假設與實證(7篇)

賣桔者言

養蚝的經驗

會走動的資產

私產可養魚千里

如詩如畫的例子

燈塔的故事

高斯的燈塔

二、香港之謎(6篇)

期貨市場的作用何在

香港期市的局限性

以知識定法例的困難

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說起

香港之謎

債券的副作用

三、產權與交易費用(7篇)

千規律,萬規律,經濟規律僅一條

民主與市場

民主與交易費用

產權與民主

高斯定律說起

個人行為對社會的貢獻

假若人是不自私的

四、知識資產(8篇)

新勞力經濟學

重要的知識資產

從中國要批准“專利權”說起

知識的產權保障

發明的專利權(上)

發明的專利權(中)

發明的專利權(下)

商業秘密

五、讀書與思考(4篇)

讀書的方法

思考的方法(上)

思考的方法(中)

思考的方法(下)

內容選摘

作為一個研究價格理論(Price Theory)的人,我對實證工作好之成癖。要了解玉石市場的運作,我曾在廣東道賣玉。在美國研究原油價格時,我曾到油田及煉油廠調查了好幾個月。在華盛頓州研究蜜蜂采蜜及替果樹作花粉傳播的各種價格時,果園及養蜂場是我常到的地方。後來發表了“蜜蜂的神話”,很受歡迎,而在無意間我成了半個蜜蜂及果樹專家。

因為從事實證研究而在多個行業上成了準專家的經濟學者越來越多,理論若經不起實證的考驗,是很難站得住的。一個有實據在手的後起之秀,有時只要用三招兩式,就可把一個純理論的高手殺得片甲不留。這解釋了為甚么實證經濟學在近20年來大行其道,威不可擋。

跟一般同行相比,我有兩個較為例外的習慣,一好一壞。好的一面就是我強調實地調查的重要。這個觀點是我在大學寫論文時引用書本上的資料,中過計,痛定思痛而產生的。壞的一面就是我的興趣主要是在乎調查研究,並不在乎寫論文發表。滿足了自己的好奇心,我就欣然自得,懶得將研究的結果不厭其詳地寫下來。關心的朋友對我那些千呼萬喚也不出來的文章很是失望。他們若知道我年宵之夜在香港街頭賣桔,當會寫信來查問所得。 香港年宵市場,在年宵的那一晚,需求的變動是極快極大。變動的方向在大致上是大家都預先知道的。1000塊錢一枝桃花可在幾個鐘頭之間變得一文不值。但若不是買賣雙方在期待上有了錯誤,上好的桃花那會有棄於街頭的明顯浪費?賣不出跟蝕大本賣出有甚么分別?同樣一枝花,有人用200元買也有人用50元買,是否浪費?年宵貨品的不斷變動的價格是怎樣決定的?期待上的錯誤是怎樣產生的?這些問題是既困難又重要。

要在這些問題上多一點了解,我就決定了在年宵的那一晚親自賣桔。這算是我第二次的經驗。第一次是一年前的年宵。那次連天大雨,年宵當晚更是傾盆而下。擺了數天的桔子十之八九都因雨水過多而掉了下來。我見“空多桔少”,知道大勢已去,無心戀棧,數十元一盆成本的四季桔,以5元清盤了事。無端端地蝕了數千元。

今年捲土重來,也是意不在酒。入貨200多盆,每盆成本40,賣不出是不能退貨的。送了一小部分給親友,餘下大約二百盆就決定在年宵晚上8時起,在借來的一個行人眾多的空地盤出售。這數量是比一個普通年宵攤位的一晚銷量大上好幾倍。我和三個朋友一起出售的只是四季桔,而在地盤鄰近少有賣桔的人,所以到凌晨三時半便將桔子全部賣出。

全部賣出並不一定是有錢賺的;賺錢與否是要看每盆桔子平均售價的高低。在我們一定要全部賣出的局限下,入貨的多少,價格轉變的快慢,價格高低的分布,討價還價的手法,都有很大的決定性。我們200盆的平均售價大約是每盆55元(最高80元,最低20元),若盆數減半,盈利會較高。我們所賺得的就是那些送了給親友的桔子。而我自己從賣桔所領悟到的經濟含義,卻是大有所值!

9時左右,客似雲來。年宵市場沒有不二價這回事。無論開價多少,顧客大都講價。整晚我們只有五六盆桔是照開價賣出的。因為一般顧客都知道年宵市場是要討價還價的,所以實行不二價就很難成交。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開價是預備要減的。每個顧客的訊息資料不同,所以成交價格不一。賣桔的人所求的就是要以最高的平均價格,及時將全部貨品出售。我們起初開價是每盆80元,最低以60元出售。11時開始下雨,開價立減;半小時後雨停了,開價立加。午夜後開價減至70元。這一小時內顧客最多,但都是以為午夜後可買便宜貨,所以講價較煩。其後減價次數漸多,到後來每盆開價30元。

同樣的貨品,同樣的成本,以不同價格出售,叫作價格分歧(Price Discrimination )。這是經濟學上的一個熱門題目。要在同時同地用不同的價格將桔子出售,我們四個人就要獨立作戰,儘量將顧客分開。若要將桔子出售,就要使顧客相信自己所付的是“特價”。但若沒有價格分歧,生意是很難不蝕本的。買賣雙方因此都有不老實的行為。

價格分歧的現象眾所周知,不值得大驚小怪,但在經濟學上,年宵賣桔的經驗卻使我領悟到幾個重要的含意。在所有經濟學課本上的分析,實施價格分歧必須有兩個條件。第一個條件就是要將市場分開或將顧客分開,而經濟學者都一致認為在同時同地將顧客分開是不可能的。這個觀點顯然是錯了。價格的訊息費用相當高,而這訊息賣者要比買者知得多。只要買者相信自己議訂的價夠便宜,他不會再費時去查詢,也沒有意圖去公布自己的買價。

第二個價格分歧的主要條件,就是付不同價錢的顧客的需求彈性(Price E1asticty of Demand)必定有所不同——付較高價錢的彈性係數一定是較低。這個條件顯然也是錯了。訊息較少的人付價較高,而訊息的多少跟需求彈性的係數卻沒有一定的關係。在邏輯上,以需求彈性引證的價格分歧的分析,在基礎上是有著很大的錯誤。這個錯誤是不容易在報章上向讀者解釋的。

有些經濟學者認為在某些情況下,價格分歧是唯一可以賺錢的方法。那就是說,不二價是會蝕本的。諾貝爾獎獲獎人史德拉(G.Stigler)教授不同意這個觀點。但我賣桔的經驗卻認為這沒有錯。史德拉又認為價格分歧必會帶來浪費,因為付不同價錢的人的邊際價值不同。這分析看來也是錯了。在有無可避免的交易費用的情況下,不同的邊際價值總要比買不到桔子有利。若機緣巧合,史德拉能在年宵期間訪港,我會請他到街頭一起賣桔的。 賣桔的經驗也使我對討價還價及不忠實的行為有較多的認識。值得在這裡向大學經濟系的研究生指出的,就是他們抱怨找論文題目的困難實在是言過其實。要作經濟研究,香港有如一個金礦。好而重要的論文題材是信手拈來,俯拾即是。 1984年2月10日

明 劉基《賣柑者言》

劉基 杭有賣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潰。出之燁然,玉質而金色。置於市,賈十倍,人爭鬻之。予貿得其一,剖之,如有煙撲口鼻,視其中,乾若敗絮。予怪而問之曰:“若所市於人者,將以實籩豆,奉祭祀,供賓客乎?將炫外以惑愚瞽也?甚矣哉為欺也。”

賣者笑曰:“吾業是有年矣,吾賴是以食吾軀。吾售之,人取之,未嘗有言,而獨不足子所乎?世之為欺者不寡矣,而獨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孫吳之略耶?峨大冠、拖長紳者,昂昂乎廟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業耶?盜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坐糜廩粟而不知恥。觀其坐高堂,騎大馬,醉醇醴飫肥鮮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予默默無以應。退而思其言,類東方生滑稽之流。豈其憤世疾邪者耶?而托於柑以諷耶?

選自《四部叢刊》本《誠意伯文集

【注釋】

①潰:腐爛。

②燁然:光彩鮮明的樣子。

③賈:通“價”。

④鬻:買。

⑤實籩(biān)豆:實,塞滿,裝滿;籩豆,古代祭祀時盛祭品的兩種器具。

⑥食(sì):同“飼”,這裡有供養、養活的意思。

⑦皋比(pí):虎皮,指將軍的坐席。

⑧拖長紳:托,通拖;紳,古代士大夫系在衣服外面的腰帶

⑨ 斁(dù):敗壞。

譯文

杭州有個賣水果的人,很會貯藏柑橘,經歷一年也不腐爛。拿出它來,依然光澤鮮亮,玉石般的質地,黃金似的顏色。放到市場上,售價高出十倍,人們爭相購買。

我買了一個,把它剖開,像有股煙塵撲向口鼻,看它的裡面,乾枯得像破棉絮一樣。我感到奇怪,問他說:“你出售給別人的柑橘,是準備用它裝在盛祭品的容器中,供奉神靈、招待賓客呢?還是要誇耀它的外表來迷惑傻瓜和瞎子呢?幹這騙人的勾當,太過分了啊!”

賣柑橘的人笑著說:“我從事這種職業,已有好多年了。我靠它養活自己。我賣它,別人買它,還沒聽見有說什麼的,卻唯獨不能滿足您的需要嗎?世上乾騙人勾當的人不少,難道就我一個嗎?您是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啊。當今那些佩帶兵符、坐虎皮椅子的人,一副威風凜凜的樣子,好像是捍衛國家的人才,他們真的能夠傳授孫武、吳起的韜略嗎?那些高高地戴著官帽,腰上拖著長長帶子的人,一副神氣活現的樣子,好像是朝廷的重臣,他們真的能夠建立伊尹、皋陶的功業嗎?盜賊興起卻不知道抵擋,百姓貧困卻不知道解救,官吏狡詐卻不知道禁止,法度敗壞卻不知道整頓,白白地耗費國家倉庫里的糧食卻不知道羞恥。看看那些坐在高敞的廳堂上,騎著高頭大馬,喝足了美酒,吃飽了魚肉的人,哪一個不是龐然大物、令人生畏,哪一個不是威嚴顯赫、可供效法呢?可是無論到哪裡,又何嘗不是外表象金玉、內里像破絮呢?現在您對這些不去分析明辨,卻來查究我的柑橘!”

我沉默著,無言答對。回來再想想他的話,覺得他好像是東方朔一類人物,難道他是對世事表示憤慨,對邪惡表示憎恨的人嗎?他是假借柑橘來進行諷刺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