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領悟療法》

基本信息

書名:認識領悟療法

《認識領悟療法》封面《認識領悟療法》封面

原價:25.00元
作者:張堅學
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年2月1日
ISBN:9787117152273
頁碼:322
版次:第1版
裝幀:平裝
商品重量:181g

內容提要

《認識領悟療法》內容簡介:1999年北大醫院精神衛生研究所籌劃建所二十周年,我不自量力地領了編寫所史的任務。並請當時所里頗有才名的幾位青年醫生做寫手,並負責採訪多位曾經在此工作過,但因種種原因離開的老人,其中也包括鍾友彬先生。我說自己不自量力,實在是後生家不知深淺,只想著建所才二十周年,能有多少故事,孰料有些老人自從北大醫院精神衛生研究所的前身——北大醫院神經精神科建立之初的1942年就已經加入了,期間的五六十年,國家社會變遷的暴風驟雨,免不了也吹打到這小小的精神科。這也難怪採訪鍾老時,問及前後的情勢演化、人事變動,鍾老只是搖頭:不能說,不能說,不能說。

目錄

緒言
第一部分精神分析療法
第一篇精神分析的產生
第一章時代特點
第一節生物醫學的發展面臨著新的突破
第二節自然科學的迅速發展
第三節社會禁慾思潮籠罩著歐洲
第二章創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第三章神經病、神經症和精神病
第一節神經病
第二節神經症
第三節精神病
第四章從催眠暗示到自由聯想
第一節催眠術和安娜·歐
第二節集中注意和自由聯想
第二篇精神分析的理論與實踐
第一章精神分析理論的科學性
第二章無意識理論
第一節無意識的發現和精神劃區論
第二節潛抑作用
第三節幼兒遺忘和遮蔽性記憶
第四節無意識心理活動的內容及其特徵
第三章性心理學說
第一節本能論
第二節精神分析為什麼著重研究性本能
第三節神經症的性病因學說
第四節幼兒性慾及性心理的發展
第五節心理動力學原則和力比多學說
第六節弗洛伊德是否主張縱慾
第七節“性解放”問題
第四章精神結構學說
第一節由精神劃區論到精神結構論
第二節原我、自我和超我
第三節自我的精神防禦機制
第五章日常生活中失誤的心理病理學說
第一節精神決定論原則
第二節遺忘
第三節口誤
第四節讀誤和筆誤
第五節行動的失誤
第六節偶然想起的數字的意義
第六章釋夢學說
第一節精神分析為什麼研究夢
第二節夢是願望的滿足
第三節監察作用和夢的化裝
第四節構成夢的材料和來源
第五節典型的夢
第六節夢的工作
第七節夢的退行性和原始性
第七章心理疾病的心理病理學說
第一節症狀都有隱意
第二節早期的神經症發病論
第三節性心理障礙的心理病理學
第四節神經症的心理病理學
第五節幼年癥結的重要性
第六節兩級獲益
第七節移情神經症和自戀神經症
第八章精神分析治療
第一節分析治療的原理
第二節病人的選擇和治療前的準備
第三節治療場所和治療規則
第四節阻抗與移情
第五節解釋與修通
第六節釋夢在精神分析中的作用
第七節分析過程的分期
第八節對反對者意見的簡單答覆
第九節野蠻分析家和外行分析家
第三篇精神分析的傳播與修正
第一章“精神分析運動”和學術組織的演變
第二章理論修正的必然性
第三章第一次重大理論修正及其代表人物
第一節阿德勒的自卑癥結論
第二節榮格廣義的力比多神經症病理學
第三節欒克的出生焦慮論和意志療法
第四節費侖茨的改良分析療法
第四章社會文化學派和現代心理動力學療法
第一節新弗洛伊德主義
第二節現代心理動力學療法
……
第二部分認識領悟療法

相關資料

疾病分類: 神經症(恐怖症――對人恐怖)
常見問題分類: 人際交往問題
治療方法分類: 認知領悟療法
治療師: 鍾友彬
案例出處: 《認識領悟療法》
姓名: 略 性別: 女 年齡: 29
教育程度: 高中畢業 社會經濟地位: 工人 婚姻狀況: 已婚
外在表現: 低頭不敢面對醫生,說話吞吞吐吐

表現出的問題:

不敢面對別人,甚至不敢用餘光“斜眼”看別人,特別是不敢看男性,甚至是自己的丈夫,認為這是輕浮行為。也怕別人從她“斜眼”看人看出她是一個輕浮的女人,而且能看出她有“下流”的想法。但自己雖下決心不再用餘光看人,但又身不由已,只好避開別人。

既往生活史與當前生活情景
24歲時,在父母操辦下和現在的丈夫結了婚,夫妻感情尚好,性生活一般。但她從來不敢面對面地看丈夫,怕他從她的眼神里看出不正派的想法來。
病人出生在一個小城市,父親是工人,生活作風很嚴肅,並以此來要求患者。病人自幼性格拘謹、膽小,曾和母親說過她的苦惱,母親認為是眼睛的問題,帶其去醫院眼科檢查。
大約在1979年(18歲)高中二年級時,有一天在下課前無意中“斜眼”看了一個男同學。下課後,那個男同學把椅子提起來猛地摔在桌子上。當即想到對方一定發現了她“斜眼”看他,認為她作風“不正派”,因而摔椅子以表示反感。於是,便警告自己以後不再看男同學,尤其不再用“餘光”看。但越想克制,越要去看。而且在面對別人尤其是男同學時,感到臉上發熱,表情也不自然了,左右為難,非常自責、痛苦。上課時精力不能集中,學習成績逐漸下降。下課後不敢到人多的地方去,很少和同學們講話。
1981年高中畢業,大學考試落榜。不久,參加工作。仍不時地用眼的“餘光”看男人,並開始發現周圍的人在不點名地議論她,在她面前故意說些“髒話”,或在她旁邊走過時,故意把腳步放重(意思是說她不是一個作風“規矩”的女人)。痛恨自己的眼神不由自己指揮,曾想把眼睛弄瞎,或“一死了之”。

心理社會發展歷史

①病人7歲時,同學30歲左右的父親曾對其有過性侵犯。還有一次,與一個大一些的男孩玩同樣的性遊戲,感到興奮、緊張。13歲時,懂得一些男女關係和懷孕生孩子等方面的事情,勾起7歲時事件的回憶,擔心自己懷孕,感到害怕、緊張、自卑。
②14歲開始,對男同學有好感,喜歡聽別人談論兩性的事,但是總想起7歲時做的不光彩的事,感到自卑。
③一次偶然事件――“斜眼”看她喜歡的男班長,正好班長發脾氣摔椅子,認為是班長對她的“輕浮”行為“反感”,能看出她是一個“輕浮女子”,從而,使“斜眼”看人事件得到強化,從此不改再用“斜眼”看人。

既往健康狀況與治療史

1982年,曾簡單地向母親講了她的苦惱,母親帶她到當地醫院眼科檢查,沒有查出什麼病。服中藥等無效。心情鬱悶。1983年,偶爾看到一本科普讀物講到心理疾病,便想到自己可能“心理上”有病了,即主動到當地精神病院看病。開始被診斷為精神分裂症,後又診斷為強迫症。用過各種抗精神病藥物,包括氯丙咪嗪,並接受過電休克治療10次,都不見好。以後,雖能勉強工作,但不敢抬頭看人,不敢和別人多講話,非常苦惱。

專家分析、評估與治療過程

診斷為對人恐怖症。
在進行了關於診斷和心理治療的常規解釋以後,醫生問她,僅僅一次用餘光看了一下男同學,為什麼就引起這么大的反應呢?而且,事情已經過去了10年,為什麼情況越來越重呢?還有什麼事情使她如此緊張、苦惱呢?
病人沉默了一會,突然流淚。緩慢地講出以下經歷:
大約在7歲時,有一天在大院裡一個同學家裡玩,當時同學不在家,只有同學的父親在(30歲左右)。他把她抱住,摟在懷裡,放在兩腿中間,把她的褲子褪下,取出陰莖向她兩腿中間“頂”。她那時還不懂得是怎么回事。正在此時,室外有人說話,對方即停止,把衣服穿好。以後這件事就被漸漸地忘掉了。
約在13歲前後,懂得了一些男女關係和懷孕生孩子等方面的事。不久,又聽說學校里一個15歲的女生被人姦污了,還懷了孕,大家都在議論。這時突然想起她自己在7歲時的那次經歷,便認為自己可能懷孕了。心裡很害怕,老想用什麼方法證實一下,但不敢向家人講。經常為此事感到心理緊張。過了一段時期,忘了聽誰說的,說6歲以前不可能懷孕。回憶當時自己已經7歲,還有懷孕的可能,便經常偷偷地和別人比肚子。後來發現肚子沒有膨大,又找書來看,知道懷孕不可能持續這么多年,這才放下心來。但仍然認為7歲時曾有過“流氓”行為,並為此感到羞恥。
從14歲開始,對男同學有好感,喜歡聽別人談論兩性的事。有時想和班上某個男同學要好,想接近,但不敢。心裡老想起7歲時就做了不光彩的事,感到自卑。就在這樣的心情下,在1979年的一天看了那個男同學一眼;對方猛摔椅子,肯定是看出了她在用“斜眼”看他――這是不正派女人的輕浮行為。那個男同學當時是班長,她對他有好感,但從不敢正面看他,僅用餘光看了他一下,沒想到他反應如此強烈。
醫生再一次告訴她,她患的不是精神分裂症,而是恐人症,是心理發育不成熟的表現。可以治好,但要和醫生合作,對醫生的解釋要認真思考並提出問題來共同討論。逐漸停用一切藥物。
囑咐病人把患病經過和生活經歷寫成書面材料。

一周后第2次會見。

病人情況無改進,見面時仍低頭不敢面對醫生。
醫生問她,用餘光看別人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人人都有過,誰也不會注意,她為什麼這么重視呢?病人說,她出生在一個小城市裡,父親是工人,生活作風很嚴肅。她自幼性格拘謹,膽小。記得小時候聽大人們議論說斜眼看人是下流女人做的事,是“調情”的舉動。這給她印象很深。這些年來,果然發現別人對她用餘光看人都非常鄙視,不點名地辱罵她。自己下決心不再用餘光看人,但已不由自主,只好避開別人。
醫生向她解釋用餘光看人是正常的,任何人都有,別人不會注意到的。而且,這也不是什麼“下流”行為。病人不同意醫生的意見。她說,別人在她走過時,不是皺眉就是咳嗽或做出鄙視的表情,表示對她的厭惡,怎么能說別人不注意呢?
醫生問她,如果設法證明別人確實看不出她用餘光看人,她的心情是否會好些?病人承認。但又說這是不可能的,別人肯定看得出來,不然,他們怎么會做出那些厭惡的表情呢?
醫生鼓勵她向別人調查,用事實來檢驗她的推測是否真實。病人表示不敢調查,並說即使問別人,他們也不會說真話的。
在醫生的鼓勵督促下,病人答應回去試著問問。

10天后第3次會見。

病人照醫生囑咐寫了關於生活經歷的書面材料。並補充說,她24歲時,在父母介紹的操辦下和現在的丈夫結了婚。婚後夫妻感情尚好,性生活一般。但她從來不敢面對面地看丈夫,怕他從她的眼神里看出不正派的想法來。
病人情況無大改變,反覆傾訴她怕見人的苦惱,希望醫生告訴她怎樣才能克制住自己不再用余看人。她說,自幼就很愛“面子”,不希望別人說她不好,尤其在男女關係方面。
醫生向她解釋並進行了討論,指出人到青春期對異性產生好感並有一些性幻想都是正常現象,不是什麼錯誤。病人承認醫生講的有道理。但又說,她現在對這一點已經明白了,而且已經結了婚,但病仍然不見好。醫生向她提了一個新問題:據她回憶,在她7歲時,曾受到同學父親的猥褻行為的侵犯。她是被迫的,不應看做是她的“流氓”行為,為什麼老是歸罪於自己、譴責自己呢?是否還有其他秘密呢?病人長時間不答覆。最後斷斷續續地講出又一次性經歷:7歲時的那次經歷,當時雖有些怕,但回想也覺得有趣。過了不久,和一個比她小一些的男孩玩,雙方照樣子試了一下,感到緊張、興奮,但又怕被人發現。以後就沒敢再試。這些事以後都漸漸地談忘了,直到13歲才猛然回憶起來,認為那時可能懷孕了。
醫生誇獎她的合作態度,並答應為她保密。並指出那些幼年不懂事時的性遊戲行為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壞事,許多孩子都有過,不應當用成年人的道德標準來指責自己,也根本不可能懷孕。把兒童時期的性遊戲當做大事來譴責自己,說明她心理發育不成熟。雖然她已經27歲了,而且已經結婚,但在這個問題上,她的心理年齡不過相當於剛達青春期的水平。請她認真思考這個問題並做調查。
病人表示願意思考,但對向別人調查詢問仍感到為難。醫生再一次強調用調查結果來糾正自己錯誤判斷的重要性。

半個月後第4次會見。

病人說,這些天來,她鼓起勇氣詢問了20多個人,包括男性、女性、老年人和中年人,沒有一個人發現她用餘光看人。而且有人還說,他們也常用餘光看人,別人是不會發現的。病人承認她以前的想法已開始動搖,初步相信別人可能不會發現她的眼神活動。認識到這些以後,心理感到平靜多了,敢一個人上街買東西了。自己也覺得奇怪,在她面前不點名地議論她或做出鄙視表情的人也少多了。
病人又回憶起在男同學摔椅子的事發生以前,她就常想和男同學“親熱”的事。摔椅子的事發生以後,便推想那男同學一定看出她在調情,也看出她心裡有想和男人“搞對象”的念頭。7歲時的經歷隨之又浮現出來,並認為別人一定看出她是一個“不規矩”的女孩。這一下“名聲壞了”,越來越怕見人。以後從別人的談話、舉動中看出來,大家都在鄙視她。
病人說,通過調查,認識到別人不可能看出她用餘光看人的行動,心情好多了,自感病好了60%。但對於醫生為什麼說她是自己想用餘光看人還不能理解,因為她一直在克制自己,不讓自己去看。
醫生指出,想看是她少年時的願望。青春期開始,對男同學有了模糊的好感,不願面對面直視男同學,偶爾用餘光看一下,是正常的,也是自願的。但由於自己的個性和所受的教育,又聽到有人傳說斜眼看人是不正派女人的調情行為,因而對自己這種行為不能容忍,遂形成衝突和惡性循環。如果不把這種行動看成是壞事,任其自然,不必克制,也就不引起自己注意了。
病人承認有新的認識。

一周后第5次會見。

病人說,她在一周內詢問調查了30多個人。自稱調查得越多,膽子也越大。在被調查的人中間,沒有一個曾注意到她在用餘光看人,更沒有看到她表情如何。當她問一個老年人是否看出她在想什麼時,老人笑了,問她:“姑娘,你可能有病吧?為什麼提這個問題呢?”病人承認以前是自己“過敏”和“多疑”了。
病人說,幾天來她仔細思考了醫生的講話、討論和分析,並寫了書面體會。其中寫道:“……我現在覺得要全面客觀地分析一下自己。我有強烈的不願用餘光看人的一面,認為那樣做是低級下流的;但在自己心靈深處又有想這樣看人的一面,想得到對方的賞識和喜歡。一方面想看,一方面又控制自己。這一對矛盾也是我得病的根源……為什麼想看呢?現在明白了,那是對性的好奇、興趣和幻想等在起作用,但這些又是我的自尊心所不允許的。以後就越來越多疑,認定周圍的人都知道我是一個不正派的女人。經過調查我明白了,我認為別人議論我等等都是自己瞎想出來的,那種頑固地促使我用餘光看人的盲目力量來自幼年,也認識到沒有必要再那么苛責自己幼年的幼稚行為了。我的心情越來越輕鬆。雖然現在仍偶爾用餘光看人,但已不再害怕,也越來越少,幾乎不引起我的注意了。”
結束治療時,醫生囑咐她繼續調查,並經常想到自己已經是成年人了,不應把幼年時做的事看得那么嚴重,要理性地看待一切。
3個月後,病人來信說,她一切都好,自己認為已沒有必要再調查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