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斷學》

《診斷學》

由鄭州大學出版社出版、曹聰雲和王治國及陳莉主編的《診斷學》一書的主要內容有診斷學在臨床醫學中的地位和作用、臨床診斷的步驟與種類、問診和常見症狀、影像學檢查、診斷方法與病曆書寫等。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診斷學》《診斷學》

《診斷學》一書修訂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將“問診”置於“常見症狀”之前,以便學生更好地學習問診的方法和技巧。在“常見症狀”一章中加入“問診要點”一項,使問診與症狀有機結合起來,強調了對某一症狀問診的目的性和針對性。對“實驗診斷”一篇作了較大的變動,刪去了“血型鑑定與交叉配血”、“常用血細胞的組織化學染色”等在基礎醫學中講過的重複內容和專業性特彆強的部分內容,增加了“臨床常用免疫學檢查”和“臨床常見病原體的檢查”等臨床上常用的檢查內容。“病曆書寫的內容與格式”一章,是按照衛生部最新頒布的《病曆書寫基本規範(試行)》的要求進行編寫的,除附有住院病歷、病程記錄舉例外,還增設了病歷管理的相關內容。

內容簡介

本書本著“思想性、科學性、先進性、啟發性和適用性”的原則,著重介紹臨床上常用診斷疾病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基本原則。主要內容包括問診和常見症狀、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心電圖檢查、常用診療技能、診斷方法與醫療檔案的書寫和管理等,總計約142學時。

背景資料

為適應我國高等醫學教育改革和發展及衛生工作的要求,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對專科畢業生的培養規格和目標要求,按照教育部的有關規定進行了第二次教材的修訂。修訂的原則是針對縣及縣級以下基層醫療機構所需知識,精選教材的內容,注重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傳授,理論知識以夠用為度,突出了技能操作的重要性。主要適用於三年制高職高專院校中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

目錄

緒論

一、診斷學在臨床醫學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診斷學的主要內容

三、臨床診斷的步驟與種類

四、學習診斷學的方法與要求

第一篇 問診和常見症狀

第二篇 檢體診斷

第三篇 實驗診斷

第四篇 影像學檢查

第五篇 器械檢查

第六篇 臨床常用診療技術

第七篇 診斷方法與病曆書寫

參考文獻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